第142章 圣旨到
三日光阴,如白驹过隙。
栖霞洞天内光阴流转更速,于外界不过弹指。
格物正殿内,气氛沉凝而热烈。
陈曦端坐于中央三尺圆台,并未讲授高深术法,亦未推演玄奥模型。
只是就着殿侧一具新铸的、结构精密的风火轮式水力锻锤模型,剖析着其力臂设计、齿轮咬合、能量转化效率以及材质应力分布的细微精妙之处。
言词平实,却直指核心,将复杂的机械原理拆解得清晰透彻。
台下三百弟子,无论出身百工的李二牛、精于算策的赵文启,还是那三十六名琅琊王氏精英,皆听得如痴如醉,时而恍然大悟,时而蹙眉深思,手指下意识地在膝上虚划。
殿内唯有陈曦清朗平和的声音,以及那锻锤模型在微弱灵力驱动下发出的规律轻响。
就在众人心神完全沉浸于这格物微理之中时——
“圣旨到!”
一声尖锐却透着无比恭敬的长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骤然打破了殿内的沉静!
声音自山门外传来,却清晰地穿透重重殿宇,回荡在每个人耳边。
讲学之声戛然而止。
所有弟子愕然抬头,望向殿外,脸上皆带着被打断的不解与疑惑。
圣旨?
这个时节,怎会有圣旨突然降临书院?
陈曦眸光微闪,面上并无意外之色,只是平静地停下讲解,缓缓起身。
“讲学暂止。众弟子在此静候。”
声音不大,却自带一股令人信服的沉静力量,瞬间抚平了殿内细微的骚动。
他步履沉稳,青衫拂动间,已向殿外行去。
子业默不作声,如影随形。
墨玉山门之外,景象已然不同。
九丈九尺的白玉石阶下,一队身着禁宫内侍服饰气息精悍的骑士拱卫着一辆华贵的马车静静肃立。
为首一名面白无须身着绯袍的中年官员,正手持一卷明黄绸缎圣旨,神色肃穆,仰望着山门,眼中却无半分倨傲,反而带着难以掩饰的敬畏与恭谨。
其身后随从,更是屏息凝神,不敢有丝毫怠慢。
见到陈曦自山门内缓步而出,那绯袍官员眼睛一亮,连忙上前几步,竟是不等陈曦走下石阶,便已先行躬身施礼,声音带着十足的敬意:
“下官黄门侍郎王德,奉陛下之命,特来宣旨。惊扰亚圣讲学,万望海涵。”
态度之谦恭,仿佛他面对的不是一位接旨的臣子,而是某位超然物外的世外高人。
陈曦立于阶上,微微颔首,算是回礼,声音平和:
“王侍郎辛苦。”
王德这才直起身,深吸一口气,双手恭敬地擎起圣旨,朗声道:
“颍川郡公、太子太师、独秀书院山长陈曦接旨”
陈曦依礼,于阶上微躬身形。
身后子业及闻讯赶来的陈子凡张铁山等核心弟子,以及山门处值守护卫,皆随之躬身。
王德展开圣旨,运足中气,声音洪亮却愈发恭敬,字句清晰地回荡在山门之前:
“制曰:咨尔颍川郡公、太子太师陈曦,器识宏远,风度凝邈,亚圣之姿,经纬之才。
朕膺天之眷命,承祖宗之丕烈,今高句丽小丑,屡犯王纲,窃据汉土,虐害黎元。特兴天兵,吊民伐罪。”
“念卿深谙格物之道,明察秋毫,算无遗策,于军械、粮秣、工造、舆地皆有大用。
特加封卿为辽东道行军参军,秩从三品,赐金牌令箭,参赞军机,协理大总管李靖处置东征一应事务。”
“旨到之日,望卿即刻妥善安置书院事宜,速返长安,转赴幽州大营听调,勿负朕望。钦此——”
圣旨宣毕,余音袅袅。
王德双手捧着圣旨,快步上前数步,将其恭敬递向陈曦,低声道:
“陈参军,陛下殷切期望,东征之事,关乎国运,李卫公亦特意点名,需您臂助。还请您早日动身。”
陈曦神色平静,双手接过圣旨,感应着其上承载的帝王意志与国运气息,淡淡道:
“臣,陈曦,领旨谢恩。有劳王侍郎回禀陛下,曦安排妥当后,即日便启程。”
“不敢,不敢。”
王德连声道,姿态放得极低。
“下官使命已达,不便久扰书院清净,这便回京复命。”
说完,再次躬身一礼,领着随从护卫,登车离去,来得突然,去得也干脆。
直到宣旨的队伍消失在官道尽头,山门前的寂静才被猛然打破。
“师父!”
“山长!”
陈子凡、张铁山、赵文启、周清芷等人立刻围了上来,脸上写满了焦急与难以置信。
“朝廷…朝廷要让您去东征军中做参军?”
陈子凡性子最急,金睛圆睁。
“还是去那苦寒之地辽东?这…这怎么行!”
张铁山黝黑的脸上也满是忧虑:
“山长,书院才刚刚建成,百废待兴,诸多格物实验才刚刚铺开,离不开您主持大局啊!”
赵文启相对冷静,但眉头也紧紧锁住:
“陛下和李卫公固然倚重,然战场刀兵无情,岂是亚圣坐镇书院、传授大道之所?万一…”
“是啊山长,三百弟子初入门墙,正需您时时点拨…”
“格物大道方兴未艾,您若离去…”
众人七嘴八舌,关切与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在他们看来,书院就是一切的核心,而山长则是核心中的核心,岂能轻易离去,投身于凶险未卜的战争?
陈曦目光扫过一张张焦急的面庞,抬手虚按,众人瞬间安静下来,目光依旧紧紧盯着他。
“圣命不可违。”
陈曦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陛下既下旨意,药师叔叔亦点名需我前往,于公于私,此事皆无可推拒。”
他顿了顿,看向北方,眼神深邃:
“高句丽之事,牵扯甚广,非止军事,更关乎国运兴衰,背后暗流汹涌。程伯伯押运粮草,药师叔叔总督军事,他们既需要我,我自当前往。”
“至于书院…”
陈曦收回目光,看向身后巍峨的书院建筑群,嘴角泛起一丝淡然笑意。
“尔等多虑了。书院根基已固,非是离了陈某便无法运转。”
“乌巢禅师已应允为客卿夫子,其见识广博,道法通玄,足可为尔等解惑。”
“老祖宗坐镇颍川,郭奉孝、贾文和二位先生亦在暗中看顾,王逸少先生亦与书院气运相连。”
“更何况,”他语气微顿,带着一种绝对的自信,“我早已布下重重阵法,勾连地脉,引动星辰,便是罗汉菩萨亲至,亦难轻易攻破。书院安危,足可无虞。”
“至于格物之道…”
陈曦目光扫过众弟子,温润中带着期许:
“该传授的基础与纲要,我已尽数教予尔等。大道之路,终究需自身勤修苦练,格物穷理,非仅依赖师长。日后,便看尔等自行探索、实践、印证了。”
最后,他语意变得有些缥缈深沉,仿佛蕴含着某种洞天世界的玄奥:
“再者,尔等莫忘了,书院真正根基所在…乃是栖霞洞天。若有万一,我心念一动,顷刻间便可将在场所有人、乃至整座书院重要基业,挪移至…万里之外的军阵之前。”
“届时,非是我一人助东征大军,而是整个独秀书院,皆可为前线后盾!尔等之学识,亦可于沙场之上,得以实践印证。于我而言,身在何处,实则并无分别,皆可得整个书院之支持。”
此言一出,众人先是愕然,随即恍然,最后化为无比的震撼与安心!
原来山长早已留有如此后手!
栖霞洞天,竟有如此挪移乾坤之能?
山长即便远在辽东,竟也能随时得到整个书院的力量支持?
甚至…还能将整个书院直接搬到战场去?
这…这是何等神通!
所有的担忧疑虑,瞬间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山长深谋远虑算无遗策的深深敬佩,以及对格物大道未来甚至能影响一场国战的隐隐激动。
陈曦看着众人神色变化,知他们已明白,便不再多言,手持圣旨,转身缓步踏上石阶,向书院内行去。
“各自散去,好生修行。子凡,铁山,文启,清芷,尔等稍后来我静室。”
“是!师父!”
众人躬身应命,再抬头时,眼中已只剩下一片坚定与炽热。
山长虽要暂离,但书院根基不倒,大道前路依旧!
而他们,更需努力,方不负山长期望,或许将来,真能随洞天降临,以格物之学,助山长一臂之力!
【叮!接圣旨,受任东征参军,安抚书院人心,展露洞天挪移之后手,显深远布局,稳如泰山,深合稳健之道,稳健经验值+1500!】
【当前稳健经验值:21983!】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145/2250545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