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西游:稳健人生,从高中进士开始 > 第141章 朝会定策

第141章 朝会定策


栖霞洞天,问道峰巅。

晨光熹微,薄雾如轻纱漫卷,缠绕于万年暖玉平台之上。

陈曦盘膝坐于八角石亭内,五心向天,周身气息沉凝如古井深潭。

《格物天工论》金书悬浮于识海,洒落亿万辉光,与洞天本源法则交织共鸣,推演着空间流转、能量生灭、物质转化之至理。

体内小千世界稳固运转,灵河奔涌,滋养万物。

亚圣级的浩然正气于经脉间奔腾咆哮,堂皇正大,隐隐泛着一丝紫金神芒,较之月前又浑厚凝练了数分。

九转金身诀默默运转,气血如汞,脏腑生辉,朝着第二转圆满之境稳步迈进。

修行至此,早已非单纯的元气积累,更重心境打磨与大道感悟。

于他而言,每日这晨昏定省的功课,与其说是修炼,不如说是一种与天地、与自身道途的深度交融,于极静之中,体察万物细微之理,巩固那浩瀚力量之基。

神念如水银泻地,无声拂过整个栖霞洞天。

水月灵山区域,时间流速十倍于外,数十名核心弟子已于精舍洞府中闭关潜修,气息沉凝,偶有灵光乍现,显是有所突破。

西域洪荒之地,天工熔炉地火熊熊,百炼坊内叮当之声不绝于耳,张铁山正带领匠作弟子试验新型符文锻铁之法,火花四溅,热浪灼人。

中央灵河两岸,规划整齐的灵植苑与药圃内,灵谷抽穗,药材飘香,周大壮挽着裤腿,正与农桑堂弟子记录着某种新稻的生长数据,神情专注。

万象推演殿内,算阵光芒流转,赵清源与数名算策堂精英正对着一幅巨大的河工图谱激烈争论,推演沙盘上光影变幻,模拟着水势流转。

藏经洞深处,新收录的典籍玉简散发着淡淡光华,与王羲之所赠《礼记》注疏孤本、颜师所传心得交相辉映。

更有新入门的王家子弟王玄策,于一处僻静角落,对着一具精巧的水力模型冥思苦想,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勾画着繁复算式。

整个洞天,乃至外界的独秀书院,处处洋溢着一种蓬勃向上、专注求索的生机。

格物大道,于此生根发芽,抽枝散叶。

陈曦缓缓睁开双眼,眸中温润神光内敛,映照着洞天内这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的一切,微微颔首。

根基已固,气象渐成。

心念微动,正欲起身,前往藏经洞查阅新近推演出的几份关于地脉元磁之力的图谱,忽有所感,目光仿佛穿透了洞天壁垒,遥望向西北长安方向。

今日,似是朔望大朝会之期。

…………

长安,太极宫。

贞观十四年,三月初一。

晨曦穿透薄雾,洒在巍峨宫墙与琉璃瓦上,折射出庄严肃穆的金光。

朱雀门前,文武百官早已按品阶肃立,鱼贯而入。

笏板森严,衣冠济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凝重气息。

今日大朝,必有要事决断。

两仪殿内,钟鼓齐鸣,净鞭三响。

李二陛下身着玄黑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沉静,不怒自威,目光如电,缓缓扫过丹陛之下垂手恭立的满朝朱紫。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内侍监尖细悠长的唱喏声回荡在宽阔的大殿之中。

短暂的寂静后,房玄龄手持玉笏,率先出班,声音沉稳洪亮:

“臣,房玄龄,有本奏!”

“陛下,高句丽者,小邦丑类,狼子野心!据辽东故土,囚禁汉民,屡抗王化,近更悍然袭扰营州边镇,掠我子民,毁我田舍,罪恶滔天,罄竹难书!前隋三征之耻,犹在眼前,今其孽复炽,若再不加以雷霆之威,恐其势愈张,北疆永无宁日,国朝颜面何存?”

“臣恳请陛下,顺应天意,发王师,东征高句丽,收复汉家旧疆,解救沦陷百姓,雪前朝之耻,扬大唐天威!”

话音落下,如同巨石投入深潭,激起千层浪!

“臣附议!”

杜如晦立刻出班,声音斩钉截铁。

“高句丽屡教不改,非大兵无以慑其心!当伐!”

“臣附议!”

李绩、侯君集等武将纷纷出列,声若洪钟,战意昂扬,“末将愿为先锋,踏平辽东!”

“陛下!三思啊!”

亦有老成持重或与山东世家牵连颇深的大臣出言劝阻。

“陛下,高句丽虽小,然地处偏远,山高路险,气候酷烈,粮草转运艰难。前隋百万大军折戟沉沙,殷鉴不远!今国朝虽盛,然连年用兵,国库耗费甚巨,恐伤民力,动摇国本啊!”

“是啊陛下,不如遣使申饬,令其悔过纳贡…”

“哼!申饬?若能申饬得动,何至于今日?”

程咬金豹眼一瞪,声如炸雷。

“那帮棒子就是欠揍!打疼了自然就老实了!俺老程愿亲自押运粮草,保准一颗粮食都少不了前线儿郎的!”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两派,争论不休。

李二陛下高坐龙椅,面色沉静,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听着下方激烈的辩论,目光深邃,无人能窥知其内心所想。

待双方争论稍歇,他方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嘈杂:

“高句丽之罪,朕深知之。辽东之地,汉家旧疆,岂容宵小久据?前隋之败,非战之罪,乃失天时、地利、人和。”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李靖身上。

“药师。”

一直闭目养神、如同沉睡老狮般的卫国公李靖,闻声缓缓睁开双眼,出列躬身:

“老臣在。”

“若朕予你精兵十万,钱粮足备,由你总督东征诸军事,你有几成把握,克定辽东,犁庭扫穴?”

刹那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位被誉为军神的老人身上。

李靖沉吟片刻,苍老却依旧锐利的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缓缓道:

“回陛下。高句丽倚仗者,无非地利与坚城。然其国小民疲,君臣猜忌,民心不附。若天时在我,后勤无虞,将士用命,老臣…有七成把握,一年之内,平定辽东,献俘阙下!”

“七成…足够了。”

李二陛下微微颔首,眼中猛地爆发出锐利无匹的光芒,霍然起身!

“前隋三征,耗尽国帑,遗恨千古。此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路远、粮匮、天寒、以及…朝中掣肘,后方不稳!”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出鞘的利剑,带着凛冽的杀意,狠狠刺向那些方才出言劝阻、神色不安的官员:

“朕非炀帝!大唐亦非前隋!”

“此次东征,朕不仅要赢,更要赢得彻底!赢得漂亮!不仅要收复故土,更要借此东风,涤荡朝野,整肃纲纪!任何敢在战时拖后腿、乱军心、通敌国者,无论其出身门第,官居何位,朕必以军法从事,绝不容情!”

森然的目光如同实质,扫过全场,令不少人心底发寒,噤若寒蝉。

“旨意!”

内侍监立刻躬身听令。

“加封卫国公李靖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总督东征一切军政要务!英国公李绩为副总管!鄂国公尉迟敬德、卢国公程知节等为行军总管!”

“令户部、兵部、工部,即日起,全力筹措粮草、军械、民夫,水陆并进,务必于秋收之后,大军开拔之前,将一应物资囤积于幽州!”

“令河北、河东、山东诸道,全力配合东征事宜,若有阳奉阴违推诿扯皮、甚或暗中阻挠者,李爱卿可先斩后奏!”

一道道旨意,如同战鼓擂响,敲定了东征的国策,也昭示着皇帝借此战争机器清洗地方、整顿内部的决心!

“臣等领旨!陛下圣明!”

李靖、李绩、程咬金等武将轰然应诺,声震殿宇。

就在众人以为旨意已毕,李靖却再次躬身,声音沉稳道:

“陛下,老臣尚有一请。”

“讲。”

“东征之事,千头万绪,非独军事,更涉民政、工造、粮秣、舆图、乃至天时地理。老臣虽忝为总管,然精力有限,需一得力臂助,参赞军机,统筹全局。此人需精通算学格物,明察秋毫,更需有临机决断之能,镇抚一方之望。”

李靖微微抬头,目光看向御座之上的皇帝,一字一句道:

“老臣恳请陛下,调独秀书院山长,太子太师,颍川郡公陈曦,入东征大军,任行军参军,随军参赞,助老臣一臂之力!”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陈曦?

那位新晋亚圣?格物书院的山长?

让他去参军?

文臣队列中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骚动。

让一位亚圣去军前做参军?

虽说是参军,地位不低,但终究是军职,且前线刀兵无情…

李二陛下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了几下,并未立刻回答。

他目光扫过程咬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心腹,见几人虽面色各异,却无人出言反对。

房玄龄微微颔首。

杜如晦眼神深邃。

程咬金更是咧嘴一笑,似乎颇为期待。

长孙无忌抚须不语,目光闪烁。

李二陛下沉吟片刻,缓缓道:

“陈爱卿乃国之干城,亚圣之尊,更主持书院,传授格物大道,事关文运兴衰。然…”

他话锋一转:“药师所言甚是,东征之事,关乎国运,非比寻常。陈爱卿之才,于格物工造、算学推演、乃至稳定军心,确有大用。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准奏。”

“加封陈曦为东征行军参军,秩从三品,赐金牌令箭,允其参赞军机,遇紧急事务,可直奏于朕。令其接旨后,妥善安排书院事务,即刻启程,前往幽州大营,听候李爱卿调遣!”

“陛下圣明!”李靖深深一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之色。

“退朝——”内侍监尖细的声音再次响起。

百官心思各异地躬身行礼,缓缓退出两仪殿。

然而,李二陛下却并未立刻起身,而是对身旁内侍低语几句。

不多时,李靖、程咬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五人,被内侍引领着,穿过侧殿回廊,来到了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书房之中。

书房内,檀香袅袅,陈设古朴,与方才大殿上的肃杀气氛截然不同。

李二陛下已褪去繁重的衮服,换上一身常服,坐于榻上,面色沉静地看着鱼贯而入的五位重臣。

“都坐吧。”

“谢陛下。”

五人依言坐下,皆知陛下单独召见,必有要事。

李二陛下目光首先看向李靖,语气缓和了许多:

“药师,朕知你用兵如神,东征之事,托付于你,朕是放心的。方才朝堂之上,朕已借势敲打了一番,后续清洗,玄龄、克明会配合你。你要多少人,要多少粮,朕都给。朕只要结果。”

“老臣必不负陛下重托!”李靖肃然道。

李二陛下点点头,又看向房玄龄与杜如晦:

“清查山东、河北诸族,尤其是崔、卢、郑、王这几家,要快,要准,要狠。借着东征这股东风,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该抄的抄。务必在大军凯旋之前,将这些盘根错节的毒瘤,给朕彻底清理干净,还北方一个朗朗乾坤!”

“臣等遵旨!”房、杜二人躬身领命,眼神锐利。

最后,李二陛下的目光落在程咬金和长孙无忌身上,沉吟片刻,道:

“知节,你性子急,但此次押运粮草,关系十万大军命脉,不容有失。朕予你临机专断之权,凡有敢延误、克扣、窥探粮道者,无论其背景,皆可先斩后奏!”

“陛下放心!哪个兔崽子敢动军粮,俺老程把他脑袋拧下来当夜壶!”程咬金拍着胸脯保证。

“辅机。”李二陛下看向长孙无忌,“朝中与地方之联络平衡,便交由你了。稳住关陇,看住江南,莫要让那些人趁乱生事。”

“臣明白。”长孙无忌恭敬应下。

交代完这些,李二陛下才仿佛不经意般,再次提起:

“至于陈曦…药师,你点名要他,可是另有深意?”

李靖抚须,眼中闪烁着老谋深算的光芒:

“陛下明鉴。陈亚圣之能,远超寻常谋士。其格物之学,于军械改良、粮秣调配、工事营造、乃至天时地理测算,皆有奇效。更兼其亚圣修为,能镇气运,安军心。有他参赞,东征胜算可添一成。此其一。”

“其二,”李靖声音压低了些,“陈亚圣与山东世家龃龉已深,其立场鲜明,有他随军,于清理地方、震慑宵小,乃是一柄无上利剑。其三…陛下难道不想借此机会,将这位亚圣,真正纳入朝堂体系,而非一直游离于颍川书院之中吗?”

李二陛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微微颔首:

“朕亦有此意。亚圣之尊,岂能长久居于江湖之远?此番东征,便是契机。便让他去历练一番吧。”

他顿了顿,补充道:“然其安危,亦需重视。药师,你需多加看顾,非到万不得已,勿使其亲临险地。”

“老臣明白。”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145/2250545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