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西游:稳健人生,从高中进士开始 > 第165章 扶桑挑衅

第165章 扶桑挑衅


辽东的春日,来得迟,却终究是来了。

辽城内外,残雪消融,黑土酥软,冒出星星点点的嫩绿。

河道经过疏浚清理,水流变得清澈欢快了许多,沿岸已有农人赶着瘦骨嶙峋的耕牛,在新划分的田亩里进行春耕。

工坊区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新招募的工匠在书院工造科弟子的指导下,打造着农具、纺车。

蒙学堂里,传出孩童稚嫩而拗口的读书声:

“人之初,性本善……”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预定的轨道,缓慢却坚定地前行。

尽管暗地里的警惕与仇恨并未完全消除,但生存的希望与秩序的约束,如同逐渐温暖的春风,慢慢化开冰封的人心。

都护府衙内,陈曦正与诸葛亮、程咬金、李怀仁等人议事。

巨大的辽东沙盘上,插满了不同颜色的小旗,标示着屯田点、工坊、新建蒙学、巡逻路线以及已初步理顺的行政区划。

“开春以来,新增垦荒田亩比预期多出两成,多是降卒与流民见确有田可分,且头三年赋税极低,方才踊跃。”李怀仁指着几处新插上的绿色小旗禀报。

“好事。”

陈曦颔首,“农具、耕牛仍显不足。传令给张铁山,工造坊优先保障农具打造。另,以都护府名义,向山东、河北等地大商贾发出邀约,许以优惠,鼓励其运耕牛、铁器、布匹前来贸易。”

“那些商贾精得很,不见兔子不撒鹰,怕是……”程咬金皱眉。

“无妨。”

诸葛亮羽扇轻摇,微微一笑,“可明示他们,凡来辽东贸易者,其子弟若有意,可优先录入即将设立的辽东格物书院,或荐至颍川本院。此利,足以动其心。”

程咬金恍然大悟,咧嘴笑道:

“还是你们读书人肠子弯弯绕多!这法子好!”

正议间,忽闻衙外传来急促却规整的脚步声,以及甲胄叶片碰撞特有的铿锵之音。

“报!长安八百里加急!天使已至辕门!”

帐内众人神色一凛。

李靖东征功成后已奉旨班师回朝一部分,主力仍留镇辽东,但朝廷旨意直达辽城,必是关乎此地未来走向的重大决策。

“摆香案,迎天使!”陈曦沉声道。

片刻之后,都护府衙正堂。

香案高设,烟气袅袅。

一名身着朱紫官袍面容肃穆的中年宦官,手持明黄绢帛圣旨,立于堂中。

其身后跟着数名金甲侍卫,气息沉凝。

陈曦率诸葛亮、程咬金、李绩、李怀仁等文武属官,躬身垂首,静候宣旨。

那宦官目光扫过堂内众人,尤其在陈曦身上微微停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与讨好,随即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声音尖细却灌注真元,清晰传遍整个府衙:

“门下:朕闻抚绥荒服,式固鸿基。高句丽僻处海隅,世济凶顽,屡扰边陲,辱我先灵。幸赖将士用命,天威远播,一朝荡平,厥功至伟!”

先是一番定调褒奖,与之前捷报回应无异。

旋即,语气转为凝重与决断:

“然灭国易,守土难,化民尤难。非文武兼资威望素著者,无以镇抚其地,导其旧俗,归于王化。

咨尔陈曦,性资聪颖,才德宏深,亚圣之尊,经纬之才。昔在山东,整肃纲纪。

今于辽东,破阵擒酋,安民垦荒,厥功甚著。朝野共睹,朕心甚慰。”

听到此处,堂内众人心中皆是一动,知道重头戏来了。

果然,那宦官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皇家威严:

“兹特授尔为辽东道节度使,总揽一道军政民政,开府建牙,便宜行事!兼领辽州刺史,治所辽城!

允尔自辟僚属,奏报备案即可。望尔夙夜勤勉,怀柔远人,巩固边圉,使辽东之地,永为华夏藩屏,不负朕托!”

节度使!

总揽军政民政!

自辟僚属!

这权力,几乎等同于一方诸侯!

纵然早有心理准备,程咬金、李绩等人依旧心中剧震,看向陈曦的背影,目光复杂,有欣喜,有羡慕,更有深深的敬畏。

然而,旨意还未完。

“尔之功勋,非比寻常。特加封尔为辽国公,食邑三千户,实封一千户!赐丹书铁券,赏绢帛万匹,黄金千两,以示殊荣!”

“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堂内一片寂静,唯有那宦官略带喘息的声音余韵。

“臣,陈曦,领旨谢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曦神色平静,无喜无悲,仿佛这足以让任何人疯狂的权势与荣宠,于他而言,不过是肩上又添了一副更重的担子。

他躬身,双手过头,恭敬地接过那沉甸甸的明黄绢帛。

身后众人随之齐声高呼万岁,声音在府衙大堂内回荡。

仪式既毕,那宦官立刻换上一副笑脸,上前几步,对着陈曦深深一揖,语气谦卑至极:

“咱家恭喜辽国公,贺喜辽国公!陛下对国公爷,那可是寄予了厚望,满朝文武,无人能及啊!日后这辽东之地,全赖国公爷施展乾坤手段了!”

陈曦微微颔首,淡淡道:“有劳中官远来辛苦。怀仁,带中官下去歇息,好生款待。”

“是!”李怀仁上前,引着那犹自说着奉承话的宦官离去。

堂内只剩下核心几人。

程咬金第一个忍不住,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在陈曦肩上,咧开大嘴,声如洪钟:

“好小子!辽国公!节度使!哈哈哈!老程我早就看出你不是池中物!这下可是真正的一飞冲天了!”

李绩也抚须笑道:“国公爷,日后我等可都要在你麾下听令了。”

虽是玩笑,却也透着一丝事实。

李绩虽也是国公,但在此地,陈曦已是名正言顺的最高长官。

陈曦将圣旨交给身旁的王玄策收好,目光扫过众人,语气依旧平稳:

“陛下信重,委以重任,我等更当兢兢业业,不负圣恩。辽东初定,百废待兴,绝非一人之功,需赖诸位同心协力。”

“这是自然!”

程咬金把胸脯拍得砰砰响,“你小子指东,俺老程绝不往西!”

诸葛亮羽扇轻摇,含笑道:

“名正言顺,大义在手,许多此前不便行之政,如今便可畅行无阻。亮,为山长贺,亦为辽东百姓贺。”

众人皆面露笑容,气氛轻松振奋。

有了这节度使的身份和辽国公的爵位,陈曦推行各项政策,整合资源,无疑将更加得心应手。

王玄策捧着圣旨,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低声道:

“山长,是否即刻将喜讯传告各处?以安民心,以振士气?”

陈曦略一沉吟,摇头:“不必刻意张扬,照常行事即可。权位不过工具,实效方为根本。”

“是。”王玄策虽觉可惜,仍恭敬应下。

…………

接下来的日子,陈曦并未因身份的提升而有任何改变,反而更加忙碌。

节度使幕府迅速搭建起来。

诸葛亮自然成为节度使府长史,总揽政务,协调各方。

程咬金兼任节度副使,主要负责军事镇守及军屯事宜。

李绩亦被挽留,协助军务,并负责与新罗靺鞨等周边势力的外交斡旋。

李怀仁、王玄策等人各有任命,独当一面。

原高句丽旧吏中表现优异者,亦被正式纳入流官体系,给予品阶,使其更加归心。

而最令陈曦关注的书院分院一事,在诸葛亮的主持下,进展极为神速。

院址选在辽城东南一处依山傍水之地,原是一处高句丽大贵族的别业,景致清幽,占地广阔,稍加改建便极为合用。

营造之事由工造科弟子负责,招募了大量本地民夫,以工代赈。

图纸则由陈曦通过神念直接传自颍川本院,融汇了格物之学与华夏建筑美学,虽不求奢华,却规划合理,功能齐全,讲学堂、格物实验室、藏书楼、弟子舍一应俱全。

这一日,陈曦与诸葛亮亲临分院建造工地视察。

只见工地之上,人头攒动,号子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地基已然夯实,几处主要讲堂的框架已然立起,虽只是雏形,已可见其恢弘气象。

不少当地百姓在一旁围观,指指点点,脸上带着好奇与敬畏。

他们不明白为何这位大唐的国公爷要耗费如此巨资修建这样一座庞大的书院,但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工钱米粮,便是天大的好事。

“照此进度,夏末之前,主体便可完工。秋凉之时,便可招收第一批弟子入院讲学。”

诸葛亮指着工地,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

陈曦目光扫过那些忙碌的工匠和民夫,微微颔首:

“首批弟子遴选章程,需尽快拟定。汉胡兼收,尤重寒门。启蒙与格物并重。”

“亮已草拟一稿,请山长过目。”诸葛亮自袖中取出一卷文书。

陈曦接过,正欲翻阅,忽然,他眉头微不可察地轻轻一皱,抬起头,目光仿佛穿越了空间,投向东方遥远的海域。

几乎在同一时间,子业的身影如同鬼魅般无声无息地出现在陈曦身后半步,依旧是那副沉默的样子,但他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深处,也掠过一丝极淡的涟漪。

诸葛亮何等敏锐,立刻察觉异样,低声道:

“山长,可是有事?”

陈曦收回目光,脸色平静如常,将文书递还给诸葛亮:

“章程甚好,便依此办理。我忽想起一事,需回府衙处理。此处便有劳先生了。”

“分内之事。”

诸葛亮拱手,眼中却闪过一丝疑虑。

陈曦不再多言,转身便走,子业自然紧随。

回到节度使府书房,屏退左右。

陈曦指尖在虚空轻轻一点,一道微不可察的水镜波纹荡漾开来。

镜中呈现的并非眼前景象,而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及海平面上那些影影绰绰正在张帆转向的船队!

船只形制并非中原样式,也非高句丽旧船,而是一种船首尖锐、挂着怪异幡旗的舰船,数量颇多,正借着风势,朝着西北方向,也就是辽东、高句丽故地的海岸线方向驶来!

“这是……”陈曦眼神微凝。

子业的声音低沉响起,带着一丝冰冷的确认:

“扶桑船只。其船体吃水颇深,所载非寻常商货,多为兵甲。观其航向,目标应是辽东半岛南端,泊灼口一带。”

“扶桑……”

陈曦目光彻底冷了下来。

这个时节,扶桑突然派出如此规模的船队,满载兵甲,悄然驶向刚刚平定百废待兴的辽东?

其意图,不言自明!

趁火打劫,觊觎辽东!

想来也是,高句丽昔日与扶桑隔海相望,时有往来。

如今高句丽骤然被大唐所灭,扶桑那边岂能没有反应?

只是没想到,他们的反应不是恐惧臣服,而是贪婪地想要伸出手,来这片新定的土地上,分一杯羹!

或许,在他们看来,大唐刚刚经历大战,主力或已班师,辽东空虚,正是可乘之机。

“消息来源?”陈曦问。

“栖霞观星台,监察地脉水元变动时,偶然捕捉到其船队中散发出的微弱却独特的阴阳术法力波动,顺藤摸瓜,方锁定其行踪。

其队中,应有修为不弱的阴阳师随行,意图遮掩行迹。”子业答道。

陈曦冷哼一声:“掩耳盗铃。”

他负手踱至窗前,望着窗外辽城渐渐恢复生机的景象,眼神幽深。

辽东初定,内部尚未完全理顺,书院刚起地基,工坊刚刚投产,民心仍在摇摆……

此时此刻,绝不容外敌来袭,再生战端!

否则,刚刚压下去的暗流,必将再次汹涌,所有努力可能毁于一旦。

扶桑……

弹丸之地,狼子野心!

竟敢将主意打到他陈曦治下的辽东!

真以为隔着一片海,大唐便鞭长莫及?

真以为他陈曦只会格物致知,不懂雷霆杀伐?

“传令。”

陈曦转身,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寒意。

“命李绩将军,立刻加派水师斥候,严密监控泊灼口以东海域,有任何异动,即刻来报!”

“命程咬金将军,暗中调动泊灼城、建安城守军,加强戒备,外松内紧,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击,亦不得泄露消息,引起恐慌。”

“命王玄策,即刻整理所有关于扶桑国近年情报,尤其是其国内政局、军力部署、阴阳道势力,天黑前送至我案头!”

“另……”

陈曦略一沉吟,眼中闪过一丝锐光。

“以辽东道节度使的名义,草拟一份措辞严厉的照会,发往扶桑国大王,质问其船队逼近我大唐海域意欲何为,令其即刻撤回,并遣使来辽城解释!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子业默默领命,身影悄然淡去,执行指令。

书房内,只剩下陈曦一人。

他再次看向东方,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屋舍,无尽山海,落在了那支正乘风破浪心怀叵测的船队之上。

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想摘桃子?也得看看自己的牙口,够不够硬。”

“正好,辽东书院初立,尚缺一些……用以警示后人的教具。”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145/2250542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