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圣心定
辽城东南,泊灼口外,海天相接之处,乌云低垂。
十数艘悬挂着怪异幡旗船首尖锐如刀的扶桑战船,正借着渐渐转强的东南风,呈楔形阵列,破开灰绿色的波涛,朝着海岸线疾驰而来。
船头甲板上,簇拥着数十名身着具足腰佩太刀的扶桑武士,以及几名身穿黑色狩衣头戴立乌帽子的阴阳师。
海风卷着咸腥扑面,却吹不散他们眼中炽热的贪婪与跃跃欲试的凶光。
“安倍大人,前方就是唐人所称的泊灼口了!”
一名身材矮壮满脸横肉的武士将领,对着为首那位气息阴鸷的老年阴阳师恭敬说道,语气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斥候回报,唐军主力似已班师,此地留守兵力不多,且多为步卒!港口设施简陋,防御松懈,正是天赐良机!”
那被称为安倍大人的老阴阳师,眼皮微抬,浑浊的眼珠扫过越来越近的海岸线,以及远处隐约可见的辽城轮廓,干瘪的嘴角扯出一丝诡异的笑容,声音沙哑如同夜枭:
“哟西……高句丽这群废物,果然挡不住大唐的天兵。可惜,他们打下来的肥肉,合该由我扶桑勇士来品尝第一口!”
他手中掐着一个古怪的印诀,周身散发着淡淡的黑灰色雾气,扭曲着周围的光线,正是这股力量,一定程度上遮掩了船队的行迹。
“唐人绝不会想到,我们敢在这个时候来袭!只要快速登陆,占领港口,烧杀一番,劫掠足够的物资和人口,立刻扬帆返航!等到他们的援军赶到,我们早已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上了!哈哈哈!”
那武士将领也跟着狂笑起来,仿佛已经看到唐人惊慌失措财富女子任其掠夺的景象。
然而,他们的狂笑与算计,早已如同掌上观纹,清晰无比地映照在辽城节度使府内,那一面幽幽悬浮的水镜之中。
陈曦负手立于水镜前,身后站着李绩程咬金,以及无声无息如同影子的子业。
“果然来了。”
李绩面色冷峻,眼中闪过一丝杀意,“看其阵势,是想搞突然袭击,捞一把就走。”
“他娘的!做他娘的清秋大梦!”
程咬金豹眼圆瞪,气得哇哇叫。
“就这点破船,几百号歪瓜裂枣,也敢来捋俺大唐的虎须?子川,让俺老程带水师出去,一炷香功夫,全给他捶到海里去喂王八!”
陈曦目光平静,指尖在水镜上轻轻一点,画面切换,显现出泊灼口两侧看似平静的山峦与礁石地带。
“杀鸡焉用牛刀。程伯伯乃军中大将,岂能轻动。对付此等魑魅魍魉,些许准备,足矣。”
他转头看向李绩:“英公,按预定方案,收网吧。”
“遵令!”
李绩拱手,眼中闪过一抹兴奋,立刻转身传令。
泊灼口外,扶桑船队已然逼近至距离海岸不足五里的距离,甚至能看清岸边稀疏的林木和简陋的码头。
船上的扶桑武士们愈发兴奋,纷纷拔出太刀,发出嗷嗷的怪叫,准备随时跳帮登陆。
那安倍老阴阳师也凝聚起更强的法力,准备施展大型幻术,进一步迷惑可能存在的零星守军。
就在此时——
“嗡!!!”
一声低沉却仿佛能撼动灵魂的嗡鸣,陡然自海底深处响起!
下一刻,以扶桑船队为中心,方圆数里的海面之上,毫无征兆地亮起无数道纵横交错的巨大金色光链!
这些光链粗如儿臂,其上无数玄奥的符文流转生灭,散发出磅礴浩瀚、克制一切邪祟的浩然正气!
正是陈曦早已借助子业之力,布设于海底的正法锁海大阵!
金光冲天而起,瞬间冲散了阴阳师布下的遮掩迷雾,将整个扶桑船队清晰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那煌煌正气,对于修炼邪异术法的阴阳师和满心杀念贪婪的武士而言,不啻于烈日灼烧冰雪!
“啊!这是什么?”
“我的眼睛!”
“法力……我的法力运转不畅了!”
船上的阴阳师首当其冲,纷纷抱头惨叫,周身黑气如同滚汤泼雪般急速消融,修为稍弱者更是直接口喷黑血,萎顿在地!
那些武士亦感到心头如同压上巨石,气血翻腾,莫名的恐惧攫住了心脏,方才的嚣张气焰瞬间荡然无存!
“八嘎!有埋伏!是唐人的陷阱!”安倍老阴阳师惊骇欲绝,尖声嘶吼,“快!转向!撤退!”
然而,已经太晚了。
“轰!轰!轰!”
海岸两侧的山峦之后,以及那些看似普通的礁石群中,猛地传来一连串沉闷的巨响!
数十台经过书院工造科改进射程与精度远超这个时代水平的重型床弩,以及十余架标注着格物三型的投石机,露出了它们狰狞的獠牙!
粗如长矛、镌刻着破甲与爆裂符文的特制弩箭,以及内部填充了火油与碎铁片的陶罐炸弹,如同疾风骤雨般,划过一道道优美的死亡弧线,精准地覆盖了扶桑船队所在的区域!
这不是盲目的覆盖射击,而是经过了精确测算的定点清除!
噗嗤!轰隆!
弩箭轻易撕裂了扶桑战船脆弱的船板,引发剧烈爆炸!
火油罐砸在甲板上,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吞噬着那些惊慌失措的武士!
更有弩箭直接穿透了试图施展水遁术法的阴阳师,将其钉死在船舷上!
仅仅一轮齐射,扶桑船队便已陷入一片火海与混乱,惨叫声、爆炸声、船只解体的呻吟声不绝于耳!
“反击!快反击!”
那武士将领兀自挥舞着太刀,试图组织抵抗。
然而,他们的弓箭根本无法触及唐军岸防工事,少数船载的小型投石机更是刚刚架起,便被精准的弩箭点名摧毁!
这根本不是战斗,而是一场单方面降维打击般的屠杀!
泊灼城头,以及附近的山巅,一些闻讯赶来围观的高句丽遗民、商人,远远看到这震撼的一幕,无不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
他们何曾见过如此高效、如此冷酷、如此不对等的毁灭?
那些平日里在他们看来凶神恶煞的扶桑海盗,在唐军的雷霆打击下,竟如同纸糊的玩具般不堪一击!
这一刻,他们对大唐的军威,对那位坐镇辽城的年轻节度使,产生了深入骨髓的敬畏。
“差不多了。”
节度使府内,陈曦看着水镜中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两三艘残船还在火海中挣扎的扶桑船队,淡淡开口。
“传令,出动快船,抓捕落水俘虏,尤其是那些阴阳师,尽量留活口。船只残骸,打捞有用的部分,其余沉入深海。”
“再令,将此次战况,绘成图册,连同俘虏口供,迅速分发辽东各州县,以安民心,以儆效尤。让所有人都看看,犯大唐疆界者,是何下场!”
“是!”身旁书记官立刻记录传令。
程咬金咧着大嘴,狠狠一拍大腿:
“痛快!真他娘的痛快!子川,你这阵法加上那些新家伙什,也太好用了!俺老程还没活动开筋骨呢,这帮孙子就全完蛋了!”
李绩也抚须笑道:“国公爷算无遗策,此战之后,扶桑若再敢来犯,需得掂量掂量了。只是……恐其不会死心。”
陈曦眸光深邃:“他们自然不会死心。所以,要打的,就不是他们伸出来的爪子,而是……直接掏了他们的心。”
……
数日后,辽城内外,已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与忙碌。
扶桑船队来袭被轻松全歼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四方,非但没有引起恐慌,反而使得民心更加安定,对唐军的敬畏与信赖达到了新的高度。
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人们谈论着唐军如同天罚般的强大,谈论着辽国公的算无遗策。
粥棚前的队伍更加井然有序,工坊里的号子更加响亮,蒙学堂的读书声也更加清脆。
节度使府的政令推行得越发顺畅,那些原本还有些小心思的高句丽旧吏,此刻更是战战兢兢,办事效率陡增。
书院分院的工地上,进度又快了几分,甚至有不少当地百姓自发前来帮忙,只求能沾点文气。
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之气。
而就在这平静而忙碌的氛围中,一骑背插三根赤羽、风尘仆仆的信使,携带着陈曦那封沉甸甸的火漆密奏,终于穿越千山万水,冲入了长安城巍峨的明德门,直奔皇城!
……
次日,太极宫,大朝会。
文武百官依序而立,气氛却与往日有些不同。
高句丽灭国的大胜喜悦已然沉淀,今日朝会议题,早已通过特殊渠道被重臣们知晓一二,人人面色肃然,心中各有思量。
御座之上,李世民神色平静,但那双锐利的眼眸深处,却跳动着一种难以掩饰的灼热与审视。
“众卿平身。”
山呼已毕,李世民并未如往常般先议寻常政务,而是直接对身旁的内侍示意。
内侍上前一步,展开一份明黄绢帛,尖细的声音响彻大殿:
“辽东道节度使、辽国公陈曦,八百里加急奏报:扶桑国遣战船十余艘,载甲兵数百并阴阳师,偷袭我泊灼口,已被守军全歼,俘获甚众。”
消息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哗然。
扶桑?
那个隔海纳贡、素来恭顺的小国?竟敢偷袭大唐?
但哗然很快平息,因为这只是开胃小菜。重头戏,显然在后面。
内侍继续宣读,将陈曦奏折中关于扶桑民族根性、银矿灵脉之利、以及最后那石破天惊的昧死建言请行灭国之策的部分,一字不落,清晰念出。
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打在百官的心头。
念毕,内侍合上绢帛,垂首退下。
大殿之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
几乎所有大臣都被陈曦这大胆至极疯狂至极的提议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跨海灭国?目标还是那个看似不起眼的扶桑?
良久。
“陛下!臣以为不可!”
魏征第一个踏出班列,眉头紧锁,声音沉痛。
“扶桑虽有小过,然其国远悬海外,贫瘠偏僻,伐之无益!跨海远征,师老兵疲,耗费钱粮无数,若稍有差池,恐损陛下圣明,动摇国本!岂能因一念之怒,而兴不义之师?请陛下三思!”
“陛下,魏公所言极是!”又一位老臣出列附和,“扶桑慕华已久,纵有宵小作乱,惩戒首恶即可,岂能因噎废食,行此灭国绝祀之事?恐寒四夷归化之心,有损天朝上国仁德之名!”
文臣之中,保守者居多,纷纷出声反对,理由无外乎耗费巨大、风险太高、有损仁德。
然而,武将班列之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陛下!臣以为辽国公所言甚是!”
一位虬髯武将洪声出列,“扶桑狼子野心,畏威而不怀德!今日敢偷袭,明日就敢大举进犯!此时不除,必为后世大患!跨海虽难,然我大唐水师亦非前隋可比!更有辽国公坐镇辽东,可为跳板基业!臣愿为先锋,提一旅之师,为陛下踏平那弹丸之地!”
“臣附议!”
“末将愿往!”
武将们纷纷请战,战意高昂。
开疆拓土,灭国之战,这是何等军功?
更何况,陈曦奏折中那丰富银矿、灵脉的字眼,同样让他们心动不已。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两派,争论不休。
文臣主和,强调仁义风险;武将主战,强调威胁与利益。
李世民高坐御座,面无表情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无人能窥知其内心真实想法。
直到争论渐趋白热化,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瞬间压下了所有嘈杂:
“玄龄,你怎么看?”
一直沉默的房玄龄踏出一步,沉吟片刻,方道:
“陛下,臣以为,辽国公所奏,虽看似激进,然深谋远虑,非一时意气。其所言扶桑根性,确有道理。银矿灵脉之利,若为真,于国朝至关重要。然……”
他话锋一转:“跨海灭国,非比陆战。水师强弱、粮草转运、天时风向、疫病防治,皆需慎之又慎。臣以为,当先遣精干之人,详探扶桑虚实,尤其是其国内兵力布防、地形港汊、以及银矿确切位置与储量。待情报详实,再行决断不迟。若贸然兴兵,确如魏公所言,风险极大。”
此言老成谋国,既肯定了陈曦的部分观点,又指出了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主张谨慎调查。
龙椅上的手指停止了敲击。
李世民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将每一个臣子的表情尽收眼底。
他看到了文臣的担忧,武将的狂热,房玄龄的谨慎。
最终,他的目光仿佛穿越了重重宫殿,落在了那幅巨大的寰宇全图上,落在了辽东,落在了那片隔海相望的岛屿。
他想起了前朝三征高句丽的惨痛,更想起了如今一举灭国的扬眉吐气。
他想起了陈曦那双平静却仿佛能洞悉未来的眼睛,以及他带来的种种奇迹。
风险?
当然有。
但收益,更大!
更重要的是,大唐如今国势正隆,兵锋正盛,内有能臣猛将,外有强敌暂平,此时不开拓,更待何时?
难道要等子孙后代,国力衰退时,再来面对这个海上的毒瘤吗?
仁义?
对朋友,自然要仁。
对豺狼,唯有刀剑!
朕,要做的是开拓之君,不是守成之主!
心意已决!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一股强大的帝王威压瞬间笼罩整个大殿,所有争论声戛然而止。
他目光如炬,声音如同金铁交鸣,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朕意已决!”
“扶桑小丑,自取灭亡!辽国公陈曦,所见深远,所奏甚合朕心!”
“跨海东征,灭此朝食,正当其时!”
“着令!”
“即日起,擢升陈曦为东征扶桑诸军事总管,总揽东征一切事宜,便宜行事!”
“命登莱水师即刻整备,听候调遣!”
“命河北、河南、淮南诸道,筹措粮草军械,源源不断运往辽东!”
“命将作监、军器监,调拨能工巧匠,赴辽东听用,打造舰船,研制军械!”
“辽国公所请,一应人员、物资、权限,尽数允准!朝廷各部,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朕,要在明年此时,在扶桑故地的银矿之上,收到陈爱卿的捷报!”
圣口一开,乾坤定矣!
“陛下圣明!”
武将们狂喜,轰然应诺,声震殿瓦。
文臣们面面相觑,虽有忧虑,然帝心已定,无人再敢多言,只得躬身附和。
李世民看着下方,胸中豪情激荡,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唐的龙旗,插上扶桑岛国的每一寸土地!
“拟旨,发往辽东!”
“告诉他,朕,等着他的好消息!”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145/2250542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