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乌巢到来
辽城春日,冰雪消尽,黑土酥软。
城内坊市间,人流渐稠。
虽不复昔年高句丽王都的浮华,却另有一种扎实于废墟中新生的活力。
粥棚仍未撤去,却多了几个售卖粗布、陶器、新制农具的摊档,间或有从中原运来的盐铁茶帛,引得不少胆大的平民驻足询价,以物易物或用新发的工钱购买。
蒙学堂的朗朗读书声已成了辽城一景,偶尔有高句丽老儒经过,闻听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句,神色复杂,驻足良久,终是摇头叹息,蹒跚而去,背影萧索,却也不再似最初那般充满戾气。
都护府衙,如今已换了辽东道节度使府的匾额,气象更为森严。
陈曦坐镇其中,每日处理的文书如雪片般飞来。
诸葛亮总揽政务,将各项事宜打理得井井有条,新划分的州县官吏逐渐到位,税赋、律法、工造、农事渐次铺开,虽千头万绪,却忙而不乱。
程咬金负责军务,整训降卒,调度防务,将军屯之事办得红红火火,偶尔吹胡子瞪眼,却也能将一应军务处置得妥妥帖帖。
李绩则专注于与新罗、靺鞨等周边势力的交涉,恩威并施,稳住边疆。
一切似乎都已步入正轨,辽东大地正以一种超乎预料的速度,吮吸着战后的养分,缓慢愈合着伤口,并尝试着融入大唐的肌体。
然而,陈曦的心思,却从未完全局限于这辽东一隅。
水镜之术时时映照东海波涛,巡海水师的斥候日夜不休,关于扶桑的一切情报,无论巨细,皆汇总于他的案头。
那隔海相望的狼子,绝不会因一次挫败而死心。
其国内主战派的叫嚣阴阳寮的异动各大名私下的串联乃至造船工坊的加紧赶工……
一切迹象都表明,更大的风暴正在海那边酝酿。
朝堂已决意东征,圣旨不日将至。
他这位被钦点的东征扶桑诸军事总管,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千钧。
跨海远征,非同小可。
舰船、水师、粮草、舆图、天时、地利……需筹备之事浩如烟海。
他虽早有此心,亦开始暗中布置,然真正要将蓝图付诸实施,仍需耗费无穷心力。
这一日,陈曦正于书房内批阅关于水师操练及新式海船建造的文书,忽心有所感,抬起头。
只见窗外庭院中,一株昨日方才含苞的桃树,竟于瞬息间繁花尽放,灼灼其华,异香馥郁,弥漫满院。
花瓣无风自落,却并不坠地,而是在空中翩跹飞舞,勾勒出玄奥的轨迹。
府中侍卫仆役皆被惊动,目瞪口呆地望着这违反时令的奇景,却无一人敢上前。
王玄策正捧着一叠文书走来,见状亦是愕然止步。
陈曦放下笔,神色平静,淡淡道:“贵客临门,异象相迎。玄策,去备静室好茶。”
“是。”
王玄策虽不明所以,但见陈曦镇定如常,立刻领命而去。
陈曦整了整衣袍,缓步走出书房,来到庭院那株异常绚烂的桃树之下。
花瓣飞舞更急,香气愈发浓郁,空间泛起微微涟漪,一道身影自那花雨涟漪中悄然步出。
来者身着简朴的灰色僧衣,脚踏芒鞋,头顶并无戒疤,反而挽着一个略显随意的发髻,插着一根枯藤般的簪子。
面容清癯,眼神温润带笑,仿佛邻家慈祥长者,周身却无半点法力波动,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
正是于独秀书院挂名客卿,身份神秘莫测的乌巢禅师。
“阿弥陀佛。”
乌巢禅师双手合十,微微一笑,周遭异象顷刻间收敛,那株桃树繁花落尽,恢复含苞待放之态,仿佛方才一切皆是幻梦。
“贫僧不请自来,叨扰山长了。”
“禅师说哪里话。”
陈曦还礼,神色淡然。
“禅师法驾亲临辽东苦寒之地,必有所教。”
“教不敢当。”
乌巢禅师笑容和煦,目光扫过节度使府,又望向远方隐约传来读书声的蒙学堂方向,颔首道:
“山长于此地行雷霆手段,施春风化雨,破而后立,短短时日竟有如此气象,实令贫僧赞叹。格物之道,用于经世济民,果然有不可思议之妙。”
“分内之事,禅师过誉了。”
陈曦侧身相邀,“请入内叙话。”
静室之内,茶香袅袅。
王玄策奉上香茗后便恭敬退下,室内只余陈曦与乌巢禅师二人。
乌巢禅师轻呷一口茶,赞道:
“好茶,竟是辽东本地野茶炒制,别有一番苦尽甘来的韵味,恰合此间气象。”
放下茶盏,他看向陈曦,笑容微敛,语气多了几分认真:“贫僧在颍川,听闻山长欲对海外扶桑动手?”
陈曦并不意外对方知晓,点头道:
“非我欲动,实其自取灭亡。狼子野心,屡犯海疆,更兼其地所藏,关乎国运,不得不除。”
“善。”
乌巢禅师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与复杂之色,“除恶务尽,斩草除根,山长行事,果然透彻。只是……”
他略作沉吟,道:“山长可知,扶桑之名,本非彼蕞尔小邦所有?”
陈曦目光微动:“哦?请禅师指教。”
乌巢禅师轻叹一声:“此事说来话长,关乎一段极为久远的因果。那海外岛国,不过是一群窃居名号沐猴而冠的无知鄙夫罢了。真正的扶桑,乃先天之灵根,混沌之遗泽,岂是彼等污秽之地所能承载?”
他站起身,眼中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神色,似是怀念,似是怅惘。
“贫僧未入释门之前,曾有九位兄长。彼时,我等兄弟十人,于东海深处开辟道场,逍遥世外。
那处地界,钟灵毓秀,乃先天三大仙岛之一,名曰瀛洲。亦因岛中央生有一株贯通天地、蕴含太阳真火之力的先天灵根,而被尊称为……扶桑岛。”
“扶桑木?”
陈曦眼中紫金神芒一闪而逝。他博览群书,更承亚圣位格,知晓许多上古秘辛,自然听过先天灵根扶桑木的传说。
“然也。”
乌巢禅师颔首,“十大先天灵根之一,日出之地,万火之源。我等兄弟十人,本体乃离火之精,与那扶桑木相伴而修,可谓相得益彰。那段岁月,真是……”他语气中充满了无限的怀念。
陈曦静默不语,那一场惊天动地的远古劫难,十只纵横天地的金乌,最终只余其一,化作了如今的乌巢禅师。
乌巢禅师唏嘘片刻,收敛情怀,语气转冷:
“后来,天地大变,劫难丛生,瀛洲仙岛亦受波及,逐渐隐于虚空迷雾之中,非大机缘者不可寻。不想无数年后,一群自大陆迁徙而来的无知蛮夷,占据了瀛洲外围的一些零碎岛屿,竟妄自称国,窃取了扶桑之名,行那野蛮卑劣之事,实乃玷污!”
他看向陈曦:“山长既欲踏平彼界,正本清源,贫僧愿助一臂之力。更可借此机会,重游故地,祭奠兄长。不知山长可愿随贫僧,往那真正的扶桑故地一游?”
陈曦心中念头飞转。
乌巢禅师此时前来,绝非仅仅怀旧那么简单。重游故地是假,探查瀛洲现状,甚至图谋那先天灵根扶桑木,恐怕才是其真正目的。
邀自己同往,或是需要借助自己某种特质,或是想结下一段因果。
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深入了解上古秘辛、甚至可能获取巨大机缘的机会。
于公于私,都没有理由拒绝。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陈曦起身,“能得禅师引路,一睹上古仙岛风采,曦之幸也。”
乌巢禅师脸上露出笑容:“山长快人快语。事不宜迟,你我这就动身?”
陈曦略一沉吟,道:“禅师请稍待片刻,容我交代几句。”
他出得静室,对候在外面的王玄策及悄然出现的子业吩咐道:“我与禅师有要事外出数日,府中一应事务,由诸葛先生与程将军、李将军商议处置。若有紧急军情,可通过书院玉简联系。”
“是。”子业颔首,并无多言。
王玄策虽心中好奇,却也不敢多问,恭敬领命。
安排妥当,陈曦重回静室。
乌巢禅师笑道:“山长无需担心,你我此去,快则一日,慢则两三日即回,误不了此地大事。”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145/2250542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