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每次穿越,我都能抽取金手指 > 第 58章 胎穿古代小王爷(17)

第 58章 胎穿古代小王爷(17)


接下来,老大从大陆陆陆续续移民了很多老百姓过去,尤其是去了偏远的西北地区,拉了很多贫苦农民过去。

还有一些人口密集,又穷的地方,都得鼓动他们搬迁。

每个人离开之前官方会做好登记,免得他们以后想回家乡却找不到老家。

澎湖那边税收低,工作机会还多,过去了就能分到不少土地,是很有吸引力的。

都吃不上饭了,还在乎什么不愿意离开家乡?

澎湖主要是中转站,以后去倭国,美洲,东南亚,澳洲移民,都得需要从这里走。

所以,移民的工作,老大一直很重视。

毕竟他的格局不会只在一个地方。徐闻和他的交流是很密切的。他懂得父皇的意图。

老大是带着王妃和几个小妾,亲自过去坐镇的,徐闻还是很放心他的。

在这里,如果生了孩子,老大会亲自教导。打算孩子大一些了,再送回去让父皇看着。

徐闻要求老大不要乱跑,尽可能坐镇澎湖,把那里打造成军事重地和重要的造船基地。

澎湖的气候不错,做农业基地也不错。

老大很不错的。他能带领弟弟妹妹们一起努力,尽管大家是新手,可做得很不错。徐闻很是欣慰。

也许,新地盘总是更好打理的。

等又造好了新船,培养了更多的水军,陆军,接下来就是去拿下倭国了。

船队从澎湖北部出发,果然,近了很多。

有过打下澎湖的经验,这次也很顺利。

几个皇子带头英勇善战,才不到半年,就彻底拿下了。

同时,他们按照徐闻的密令,直接把倭国的天皇都给灭了。

不只是徐闻讨厌倭国,本朝人民也讨厌倭国。毕竟,要不是因为他们,太祖也不会下海禁令。

倭寇经常过来打劫,还和一些官员勾结。沿海的老百姓是很恨倭寇的。

而现在的水军,基本都是海边长大的,打起倭寇,是真的像打了激素似的。

说实话,打倭国,让他们很失望,因为,对手太弱了,打得一点都不过瘾。

他们简直就像农村小矮子一样,根本扛不住大乾的武器。要不是地方比较大,才不需要花那么长时间呢。

徐闻收到胜利的消息,虽然早就有准备,还是很高兴的。

更好的是,几乎没有什么伤亡。

徐闻直接下命令,让倭国人做奴隶,让他们种地,挖矿去,同时,两国人民不能通婚。也许几十年后,这个民族就灭种了。

这个时候,石见银矿已经被开发了不少,全倭国搜刮后,带头的老七运回来了满满十几艘船的金银珠宝。

这下全大乾朝都轰动了。

那么多钱!?

很多人后悔了,怎么没早点去打下来倭国呢。

幸好皇上坚持了。当时还有很多人反对呢。

在倭国被拿下后,北边的棒子国瑟瑟发抖,这个时候他们还是李氏王朝呢。

徐闻想了想,也不磨叽了,直接发文过去,干脆让他们决定,是直接并入大乾还是大乾发兵过去接收。

他是连借口都不找了。

什么鬼不征之国?

什么鬼海禁?

他才不听呢。

反对的那些老古板的大臣,早都被他罢免了。剩下的都是好战的。

说真的,李氏王朝和大乾的关系是真的挺好的。可不收不行,徐闻有强迫症。

这里拿下了,女真就更不着急了。

徐闻暂时没去收拾他们而已。

趁着拿下倭国和朝鲜,赚了不少钱。

与此同时,东边海域基本都被大乾控制住了。

海盗?早就被大乾水军顺便收拾了。走私?没收船只和货物。

收拾这些,朝廷也赚了不少呢。

自此,徐闻把海禁直接取消了。

这个时候,朝廷富得流油了。

徐闻趁机发下了免除徭役和人头税,降低农税的圣旨。

与此同时,给官员基础薪资翻了一倍,再加上一个奖金制度。

这下真的是举国同庆啊。

很多基层官员们也很兴奋。

一直以来他们工资低,也是很苦的啊。

当然,农民更开心。

虽然很多人还是被剥削,可如果实在活不下去,可以申请移民的。有了后路,大家也不至于绝望了。

不只穷人移民,富人也会派出庶出子女移民,估计是要分散风险。

徐闻终于放了一个大卫星,然后他连续大半个月获得了每天成亿的情绪值。

一夜暴富了。

这让他开心不少。

这么多年,虽然每天都有不少情绪值收入,可也没有这么夸张的。

果然,还是得做大事才行。

拿下了这两个地方,徐闻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愿意去打理朝鲜和倭国的孩子,徐闻会给他们封王,当地算是自治区,要求的是语言必须统一为汉语。

经过商量,最后是老七做了东王,老十四做了韩王。正式封王,以后发展就得公事公办,最多走点后门了。

当然,如果他们有困难,也不会见死不救啦。

这两个地方比较近,就不好让他们直接做皇帝。做藩属国就可以了。

有了榜样,其他皇子们更积极了。一些藩王也心动了。徐闻有和他们沟通过,允许他们参加出去扩张的活动。但是,一旦在外面有基地,国内的福利就得取消。

即使如此,还是很多人心动,毕竟,在国内被当成猪一样养,的确也不好受的。他们可以投靠某位皇子,以后再申请地方自立。这都是可以商量的。

徐闻只会反对不择手段的竞争。适当的良性竞争他还是鼓励的。

当然,团结合作是他最想看到的。

拿下两个地方,让人才需求更大了,

幸好,他早就有准备。徐闻在登基后已经经常找理由开恩科了。

如此,早就积累了很多基层官员。

当然,如果出去治理地方,做得过分了,为非作歹,被查出来的话,就会被发配到炮灰营去的。

……

这一年殿试结束的时候,徐闻发现有个考生叫做王华,是状元之才,他会心一笑,终于来了。

于是,他点了王华作为状元。

随后把王华不到10岁的儿子带到了身边,亲自教导。

没错,他就是王守仁,王阳明。

徐闻终于等到他进京了。

徐闻也考虑过王守仁如果没有那些经历,会不会思想不一样了?或者会不会成才了。

可徐闻仔细想想,又觉得,天才在哪里都能发光发亮。

徐闻相信,自己教导的知识,是这个世界先进的。

王阳明在历史上,可以称为半圣,可不是盖的。

有更先进的知识补充,他的成就只会更高才对。

徐闻想把他培养成为未来的第一任首相呢。

历史上的王阳明,能文能武,简直全才。

对了,想起来这个时代,还有江南四大才子,尤其是唐伯虎。

不过老唐现在也才十岁,还在老家呢。

徐闻也不会主动去打扰人家,等他想科举了再说吧。

说起来,老唐也是挺可惜的。

有徐闻在,他不会被倒霉的牵连了。有趣的是,和他一起的徐经,就是徐霞客的爷爷。

徐家好一些,即使他不能科举,可人家家里有钱,不然也不能支持徐霞客到处出去旅游嘛。

对比起来,老唐是真的倒霉啊。

年少成名,24岁青年时期五位最亲家人相继去世,振作后考上解元,参加会试,又被牵连科举舞弊,永不录用,随后画画为生,结果又碰到宁王造反,他只能装疯卖傻。

后来就只能靠朋友和卖画为生了。

晚年算是贫困交加,死了都没钱买棺材。

可他的画作,在后世却很有名。

有些人还拿梵高和唐寅比较呢。

也许是因为都是死后画作才升值吧。

想想他的经历,徐闻都忍不住想把他提前召唤进京城了。

皇家科学院那么有名,也有美术专业,也许老唐会提前来呢?

有点期待啊。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138/2251175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