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实业兴邦注心血 哲欣红星焕新机
签约的喜庆气氛还没完全散去,何雨柱——现在的何哲总经理——就挽起袖子,扎进了红星食品厂那熟悉又陌生的车间。没有锣鼓喧天的开工仪式,只有他沉默而专注的巡视。
眼前的景象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厂房低矮昏暗,墙皮剥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甜腻与霉味混合的古怪气味。老式的灌装线吭哧作响,时不时卡顿,糖水滴得满地都是。工人们穿着看不出本色的工装,懒散地操作着,眼神里透着麻木和混日子的疲惫。
车间的老师傅认得他,以前鸿宾楼的何师傅,如今成了何总,眼神里不免带上几分敬畏和打量。何哲没摆任何架子,直接走到最老旧的封罐机前,指着漏糖水的部位问:“老李师傅,这毛病多久了?”
老李一愣,忙回答:“何总…有些年头了,一直这样,凑合用…”
“不能凑合。”何哲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漏出去的不是糖水,是钱,更是信誉。今天下班前,必须找出原因,修不好就打报告换零件。”
他说话的同时,意念微动,早已将这机器的内部结构、磨损部位“扫描”得一清二楚,甚至精准定位到了那个老化断裂的密封圈尺寸。但他不会说出来,而是要让工人自己发现、解决,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改造的第一步是设备。通过香港的哲欣公司,他迅速订购了数台半自动封装机、高温高压灭菌釜和简单的实验室检测设备。设备到场那天,工人们围着看新鲜,议论纷纷。
“这铁疙瘩能行吗?”
“看着是挺唬人…”
何哲亲自示范操作,动作麻利精准,丝毫不比老师傅差。“设备是死的,人是活的。三天内,所有人必须学会基本操作。谁先学会,这个月奖金加五块。”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学习的热情瞬间被点燃。
第二步是质量和配方。他成立了小小的质检小组,直属他管理,对原料入库、生产流程、成品抽检进行严格记录。不合格的果子坚决退回,熬糖的温度、时间必须精确到分。
他还带来了几种香港流行的低糖度和混合水果口味的配方,在保留红星传统山楂丸、桃脯的基础上,推出了“什锦水果罐头”和“低糖蜜梨”两个新品。试制阶段,他泡在实验室(其实就是隔出的一间小办公室)里,和老师傅一遍遍调试口味,自己先尝,再让工人们试吃提意见。
“何总,这低糖的…怕是不甜,没人买吧?”老师傅担心。
“现在人渐渐讲究了,吃太甜不好。试试看,市场说了算。”何哲很坚持。
管理上,他恩威并施。严格执行考勤和卫生制度,迟到早退、车间抽烟,发现就扣奖金,毫不留情。但同时,他大幅提高了计件工资和奖金额度,设立了质量奖。第一个月,当工人们拿到几乎是过去两倍的工资时,怀疑和观望迅速变成了拥戴和干劲。食堂的伙食也肉眼可见地改善了,每周至少见一次荤腥。
变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车间变得明亮整洁,机器轰鸣却有序,工人们脚步匆匆,眼神里有了光。新产品上市后,凭借新颖的口感和稳定的质量,尤其是那款低糖蜜梨,竟然意外地受到了单位和一些讲究家庭的欢迎,订单慢慢多了起来。
何哲几乎以厂为家。他穿着工装,和工人一起泡在车间,解决技术难题;他也穿着西装,带着样品,奔波于各大百货公司和供销社,推销产品,恢复老渠道,开拓新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实施最关键的一步——资本的合法转化。通过香港哲欣公司向合资厂“增资”购买新生产线、支付“专利技术使用费”(配方)、以及后续的“利润分红”,他将深埋地下的财富,一笔笔、合理地注入到这家蓬勃发展的实体企业中。冰冷的黄金,正在一步步转化为轰鸣的机器、优质的产品和工人脸上的笑容。
不到一年时间,红星食品厂扭亏为盈,不仅还清了部分历史债务,还成了区里的利税先进单位和合资企业典范。经常有领导和外地考察团来参观。
每次接待,何哲都让中方的副厂长和老书记多出面,自己低调地陪在一旁,将功劳归于政策支持、中方员工的努力和集体的智慧。他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尤其是在这变革的初期。
实业兴邦,非为虚名。
躬身入局,精研技术抓管理。
哲欣红星焕新机,质量效益双提升,资本暗渡化无形。
当何哲深夜独自走在焕然一新的厂区里,听着车间里传来的机器平稳运行的嗡鸣,闻着空气中甜香而洁净的味道,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成就感。
这比藏在地下室里的金山银山,更让他觉得踏实和自豪。
他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057/2253234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