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1948开局买下东厢房 > 第167章 老树新枝 静待下一程春风

第167章 老树新枝 静待下一程春风


回到四合院的日子,像一壶渐渐温下来的老酒,初时沸腾热烈,而后趋于醇和绵长。旅途的风尘被井水洗净,晒进阳光里的被褥重新裹挟着家的熟悉味道。那些惊心动魄的险路、壮丽辽阔的景色、异乡他味的吃食,都慢慢沉淀为心底可随时抽取回味的故事与谈资。

何雨柱似乎并没太多时间沉浸在回味里。他很快便重新扎进了他的“哲欣系”事务中。但细心的安风发现,丈夫身上有些东西,确实不一样了。

他去建材厂视察,不再只盯着生产线和报表,反而会在厂区空地上转悠,指着角落对厂长何明磊说:“明磊,瞧见没?这块地,学着点苏州园林,弄个小亭子,堆点太湖石,种几竿竹子!让工人休息时有个舒心地方,这叫…人性化管理!”

何明磊看着那块堆满杂物的空地,一脸懵:“爸…这…得花多少钱?还不如多装两台风扇实在…”

“你懂啥!”何雨柱眼睛一瞪,“环境好了,心情就好,干活才更有劲!这叫长远投资!听我的,弄!”

他去食品厂,尝了新开发的饼干产品后,皱着眉对负责人说:“味道还行,就是这包装…太土!学学人家江南那些点心铺子,盒子弄精致点,里头垫上衬纸,显得有档次!卖得贵点也有人要!”

他甚至开始过问起医疗设备公司那边,跟何晓卉通电话时,会说:“晓卉啊,我这一路看,下面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条件是真艰苦,但也是真需要咱们的设备!价格上…能不能再琢磨个更实惠的系列?薄利多销,也算帮国家解决点实际问题。”

孩子们都察觉到,父亲这趟出去回来,眼界似乎更开阔,想法也愈发“天马行空”,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细想却又有点道理。

那条历经坎坷、最终在东北铁锅里成就圆满的黄河鲤鱼干,被何雨柱请人处理干净,刷上清漆,配上个小小的红木底座,竟成了他书房博古架上一件别致的“纪念品”。每次有老友来访,他都要指着吹嘘一番:“瞧见没?这可是跟着我横跨大半个中国的老伙计!意义非凡!”

周末,他拎着从江南带回来的糕点和小菜,去胡同口老蔡的自行车修理摊闲聊。喝着老蔡的大搪瓷缸子高末,听着老哥们儿抱怨物价、念叨家长里短,何雨柱只是笑呵呵听着,偶尔插两句,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指点江山”。

老蔡纳闷:“柱子,这趟回来,脾气见好啊?”

何雨柱呷了口酽茶,咂咂嘴:“嗨,出去见了世面,才知道自己个儿那点事儿,不算啥。天大地大,过日子舒心最重要。”

安风的变化则更内敛。她将旅途的照片精心挑选,放大了几张最得意的——草原的日出、乌镇的灯影、泰山顶的云海——挂在了客厅墙上。她开始学着江南主妇,用带回的精致瓷碗泡龙井,用那小碟子装几块苏式糕点,慢慢品。甚至跟着雨水学起了打那种细腻柔软的江南毛线。

有时,她会独自坐在院子里,看着何雨柱琢磨着在角落堆砌假山、移植翠竹,并不插手,只是微笑着看。阳光透过槐树叶隙洒下,岁月静好,仿佛旅途所有的波澜,都已化作了此刻庭前安稳的光阴。

某个春深午后的周末,何雨柱难得清闲,泡了杯明前龙井,坐在廊下的躺椅上,翻看着安风整理好的那本厚厚相册。从北国的风雪到南方的烟雨,一张张照片翻过,仿佛又将那万里征程走了一遍。

安风坐在旁边,安静地打着毛线。

何雨柱翻到最后一页,是那张在乌镇石桥上、他搂着安风拍的“合影”。虽然看不到成品,但他记得当时按下快门时的那份心意。他指着照片对安风说:“领导,等这批胶卷洗出来,这张要是拍得好,咱就再放大一张,挂卧室。”

安风抬头,笑了笑:“好。”

何雨柱合上相册,端起茶杯,看着院子里他刚刚摆弄过的、初具雏形的“微缩江南小景”,忽然说:

“领导,这中国…太大了,好东西…太多了。一趟,根本看不完。”

安风手中毛线针不停,轻声应:“嗯。”

“等明年,开春后,”何雨柱眯着眼,望着湛蓝的天空,像是在自言自语,“咱往西边走走?听说青藏铁路快修通了…或者再去趟南边,看看桂林山水,尝尝粤菜…”

安风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嘴角弯起的弧度,透露了她的心意。

夕阳西下,将院子染成温暖的橙色。槐树的影子越拉越长。

何雨柱喝完最后一口茶,起身,伸了个懒腰。

“走,领导,今晚咱熬点小米粥,就着你腌的那小黄瓜,清清肠胃。”

“好。”

山河万里归心底,老树新枝沐晚晴。

闲庭信步品香茗,静待下一程春风。

轰轰烈烈的环游中国之旅,最终落归于四合院里一粥一饭的日常。但改变的种子已然播下,更广阔的天地已在心中拓印。旅途结束了,而生活与探索,从未止步。何雨柱知道,他的路还长,他的“下一程”,或许就在下一个春天,或许,就在明天。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057/2253231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