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人才
武汉,特别行动科,临时办公室
陈墨,也在忙碌着。
但他忙碌的不是整编军队,不是研究战术。
而是在招兵买马。
王维国教授,给了他临机专断的权力。
也给了他,一笔数目不菲的秘密活动经费。
但他却没有从军统或者中统的行动队里,去挑选那些所谓的精英特工。
反而是像一个奇怪的星探,整日奔波于武汉三镇的,各个不起眼的角落。
大学的实验室,兵工厂的钳工车间,医院的药房,甚至是码头上的难民营。
他在寻找,他需要的那种特殊的人才。
这天他来到了,位于汉阳兵工厂,一个不起眼的子弹复装车间。
车间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火药和机油味道。
几十个工人,正满头大汗地,在闷热的环境里,进行着繁重而又枯燥的,流水线作业。
他们将那些从前线回收回来,打空了的弹壳,进行清洗、整形。
然后,重新填装上火药和弹头。
这些被二次利用的子弹,性能极不稳定,时常会发生炸膛的事故。
但这就是战时华夏,那窘迫的军工体系的真实写照。
陈墨的目光,没有在那些忙碌的工人身上停留。
而是,锁定在了车间角落里,一个正在被工头训斥的年轻人身上。
那个年轻人,看起来,只有二十出头,戴着一副厚厚啤酒瓶底似的眼镜。
身上穿着一件满是油污的工装,显得有些瘦弱和木讷。
“李四光!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在弹壳里,乱加东西!你这是在谋杀!是在害死前线的弟兄们!你知不知道?!”
工头正指着他的鼻子,唾沫横飞地,大骂着。
“我……我不是乱加东西……”那个叫李四光的年轻人,涨红了脸,有些结巴地,辩解道,“我……我只是,在底火里加了一点点,我自己调配的氯酸钾和硫的混合物……这样可以提高击发的灵敏度和成功率……我还,我还改良了发射药的配方,在原来的硝化棉里,加入了一点点硝化甘油……这样,可以让子弹的初速,至少提高百分之十……”
“你还敢顶嘴?!”工头气得,吹胡子瞪眼,“你一个钳工学校都没毕业的小赤佬,懂个屁的化学!你这是想把我们整个车间,都给炸上天吗?!从今天起,你被开除了!滚!马上给老子滚!”
那个叫李四光的年轻人,呆呆地站在那里。
他的眼中充满了委屈和不甘。
“等等。”
一个平静的声音,从他们身后传来。
陈墨,走了过来。
他拿起一颗,被工头,扔在地上的经过李四光“改良”的子弹。
用手指,捻起一点,从弹壳里漏出来的,黑色的火药粉末,放在鼻子下,闻了闻。
然后,他又看了一眼,那颗子弹底火的封装工艺。
眼中瞬间,闪过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喜和震撼。
双基发射药!
和叠氮化铅底火的雏形!
这个看起来木讷的年轻人,竟然单凭着自己从一些残缺的德国文献上学来的知识,和无数次的土法实验。
硬生生地摸索出了,后世才被广泛应用的现代子弹的核心技术!
当然工头说得没错,李四光的行为十分的危险,在没有良好的实验环境下,去调试无疑是找死。
而且李四光没有完全掌握这项技术,太理想化了,简直就是漏洞百出。
所以将他开除,也不算冤。
但若是让他接触到系统化学习,假以时日,绝对成为世界顶级的弹道化学家!
李四光所做,正是后世无烟火药发展的两个关键方向。
在硝化棉单基药的基础上,加入硝化甘油,形成燃烧更稳定、能量更高的双基药。
而用氯酸钾和硫的混合物,去改良雷汞底火,正是为了解决雷汞易受潮、且会腐蚀弹壳的缺陷……
这个人,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
陈墨,抬起头。
看着那个满脸涨红,手足无措的年轻人。
就像哥伦布,看到了新大陆。
“你,叫李四光?”他问道。
“是……是的。”
“跟我走吧。”
陈墨的语气,不容置疑。
“啊?”李四光和那个工头,都愣住了。
“从今天起,你被我征用了。”
陈墨从怀里掏出了那本,由委员长亲批的特别通行证。
“我是军委会特别行动科,科长陈墨。”
“我需要你的大脑。”
“我会给你,一个比这里大一百倍的实验室。”
“会尽最大能力给你,所有你需要的原材料。”
“我只有一个要求。”
他看着李四光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需要你为这个国家,造出这个世界上最好也最致命的子弹和炸药。”
李四光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
那是一种,被压抑了许久的,天才的火焰,在找到了可以尽情燃烧的舞台时,所爆发出的璀璨的光芒。
接下来的几天。
陈墨,又用同样的方式寻找更多的人。
一个在同济大学医学院,因身份被排挤,却对细菌学和防疫学,有着惊人天赋的年轻助教,侯德榜。
一个在码头上,靠着帮人代写书信为生,却能将整个武汉三镇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帮派,都了如指掌的落魄秀才,王二麻子。
一个从东北流亡而来,沉默寡言,却能在三分钟内,拆装并修复一部西门子电台的女学生,赵小曼。
……
陈墨像一个最贪婪的收藏家。
将这些散落在民间,被时代所忽略的,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一一地收入囊中。
他在组建自己的队伍。
一支用知识和智慧,武装起来的特殊的“军队”。
这天晚上。
当他带着新招募的,这几个“奇人异士”,回到德林公寓时。
发现自己的房间门口,站着一个他意想不到的人。
是一个面容清瘦,眼神却如同星辰般明亮的中年人。
他的身边还站着两个,同样气质沉稳目光警惕的警卫员。
那个中年人看到陈墨,脸上露出了一个温和,却又充满了洞察力的微笑。
他主动地伸出了手。
“陈墨同志,你好。”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亲和力。
“我,是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负责人。”
“我姓周。”
“我们……可以,单独,聊一聊吗?”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817/2260739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