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御史临门
晨雾还未散尽,吴王府门前的石狮子就被镀上了一层薄金。李恪站在廊下,看着远处官道上渐渐清晰的身影——三匹快马疾驰而来,马背上的人穿着御史台的绯色官袍,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王爷,御史台的人到了。”王伯捧着刚沏好的茶,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为首的是御史大夫崔玄暐,此人素来与长孙大人交好,怕是来者不善。”
李恪接过茶盏,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稍稍平复了他紧绷的神经:“交好又如何?本王手里握的是证据,不是空谈。”他嘴上说得平静,心中却早已盘算开来。崔玄暐是父皇信任的臣子,既刚正不阿,又深谙朝堂权衡,他的到来,既是考验,也是机会。
若崔玄暐能秉公处理,安州的贪腐案便能顺利告破;可若他偏向长孙无忌,这场仗怕是要打得更艰难。
【系统提示:检测到关键人物崔玄暐,政治立场中立偏正,建议以证据说服,避免正面冲突】
李恪轻轻颔首,将茶盏递给王伯,整理了一下衣袍,迈步向府门走去。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关乎安州百姓的期望,容不得半点差错。
崔玄暐的马刚停在府门前,就翻身下马。他年约五十,面容清瘦,眼神锐利如鹰,扫过李恪时带着审视的意味:“下官崔玄暐,奉陛下旨意,前来核查安州贪腐一案,见过吴王殿下。”
“崔大人辛苦。”李恪拱手还礼,笑容温和却不失威严,“本王已备好证据,里面请。”他刻意没有提及弹劾奏折的事,想看看崔玄暐的态度。
两人并肩走进正厅,分主宾落座。侍女奉上茶水,崔玄暐却没有动,而是开门见山:“殿下,长安收到多封弹劾您的奏折,说您滥用职权、诬陷地方官员,不知殿下可有解释?”
李恪早有准备,将整理好的供词和账册推到他面前:“崔大人先看看这些,再谈解释不迟。”他的声音平静,指尖轻轻点着账册,“这是李德全、赵德才的供词,上面详细记录了他们贪腐盐税、私增赋税的经过,还有与户部侍郎勾结的证据。”
崔玄暐拿起供词,仔细翻阅着,眉头渐渐皱起。他原本以为这只是皇子与地方官的冲突,却没想到牵扯到如此严重的贪腐,甚至还涉及长安官员。
“这些证据……”崔玄暐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震惊,“殿下确定属实?”
“大人可传李德全、赵德才问话,也可派人核查盐铺账目。”李恪语气坚定,“安州百姓都能作证,本王所言句句属实。”他想起那些领到赋税的百姓,想起老婆婆含泪的双眼,心中涌起一股力量,“若本王真的滥用职权,又怎会得到百姓的支持?”
崔玄暐沉默了,指尖在供词上轻轻敲击。他为官多年,见过太多官场黑暗,却没想到安州的情况如此严重。若此事属实,不仅安州官场要大换血,长安的户部侍郎也难逃罪责,甚至可能牵扯出更多人。
“殿下,”崔玄暐的声音低沉了几分,“此事牵扯甚广,需谨慎处理。”他看向李恪,眼中多了几分敬佩,“殿下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查清真相,还百姓公道,实属难得。”
李恪心中稍稍松了口气,知道崔玄暐已相信了大半。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庭院里的石榴树:“大人,本王不求别的,只求还安州百姓一个公道。那些被苛政压榨的百姓,等不起,也耗不起。”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沉重,崔玄暐听了,心中也泛起一阵酸楚。他想起离京前陛下的嘱托:“安州之事,关乎民心,务必查清真相,不可偏袒。”原来陛下早已察觉安州的问题,派他来,既是核查,也是对李恪的考验。
“殿下放心,”崔玄暐站起身,眼中闪过决绝,“下官定会秉公处理,绝不姑息任何贪腐之徒。”
就在这时,侍卫匆匆进来禀报:“王爷,安州府衙传来消息,周显……周显畏罪自缢了!”
李恪和崔玄暐同时愣住。李恪心中闪过一丝诧异——周显如此贪生怕死,怎会突然自缢?这里面定有蹊跷。
“去看看。”李恪率先向外走去,崔玄暐紧随其后。他知道,周显的死绝不是结束,反而可能是新的开始。
安州府衙的书房里,周显的尸体悬挂在房梁上,面色青紫,双目圆睁,显然死不瞑目。他的书桌上放着一封绝笔信,上面写着“罪臣周显,贪赃枉法,愧对党国,今自缢谢罪”等字样,字迹潦草,却刻意模仿了他的笔迹。
“大人,这绝笔信有问题。”李恪拿起信,仔细端详着,“周显平日写字工整,且惯用狼毫笔,这封信却是用羊毫笔写的,墨迹也深浅不一,定是他人伪造。”
崔玄暐凑过来一看,果然如李恪所说。他眼中闪过一丝冷意:“看来有人想杀人灭口,掩盖更多真相。”他对随从道,“封锁府衙,仔细搜查,任何可疑之人都不许放过!”
李恪站在书房中央,望着周显的尸体,心中却异常平静。周显的死,证明背后还有更大的势力在操控,他们想通过周显的死,切断所有线索,保住长安的人。
“崔大人,”李恪转过身,眼中闪过锐利的光,“周显虽死,但供词还在,户部侍郎的罪证也确凿。若不彻查,恐难平民愤,也难安陛下之心。”
崔玄暐点头:“殿下所言极是。下官即刻上书陛下,请求彻查户部侍郎,并整顿安州官场。”他看着李恪,心中多了几分欣赏——这位年轻的皇子,不仅有勇气,更有智慧,难怪陛下会对他寄予厚望。
与此同时,长安的户部侍郎府里,张侍郎正焦躁地踱步。他收到周显的密信后,就一直坐立不安,如今听说周显自缢,更是吓得魂飞魄散。
“大人,怎么办?”亲信颤声问道,“周显死了,崔玄暐又在安州,万一……”
“慌什么!”张侍郎厉声打断,眼中却满是恐惧,“周显没那么容易招供,再说,咱们的账目做得天衣无缝,崔玄暐查不出什么!”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没底,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袖口。
他走到书架前,取出一个木盒,里面放着一叠银票。这是他这些年贪腐的赃款,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他知道,若安州的案子牵连到自己,这些银票和他的官位、性命,都将化为乌有。
“去,把这些银票送到长孙大人府里。”张侍郎将木盒递给亲信,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告诉长孙大人,若我出事,他也别想好过!”他知道长孙无忌握着他的把柄,也只有长孙无忌,能保住他。
亲信接过木盒,匆匆离去。张侍郎瘫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充满了绝望。他后悔当初不该贪心,更后悔不该与安州的贪官勾结,如今骑虎难下,只能指望长孙无忌能出手相救。
安州府衙外,百姓们听说周显自缢,纷纷围了过来,议论纷纷。
“死得好!这种贪官早就该死了!”
“可不能让他就这么死了,得把幕后的人也揪出来!”
“有吴王殿下和崔大人在,肯定能查清楚!”
李恪站在府衙门口,听着百姓们的议论,心中更加坚定。他知道,周显的死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但只要有百姓的支持,有崔玄暐的公正,他就有信心查清所有真相,还安州一个朗朗乾坤。
崔玄暐走到李恪身边,看着眼前的百姓,眼中闪过一丝动容:“殿下,民心所向,便是公道所在。有如此多百姓支持,何愁此案不破?”
李恪点头,望着远方的天际。晨光已彻底驱散了雾霭,阳光洒满大地,照亮了安州的每一个角落。他知道,前路依旧漫长,长安的阴影仍未散去,但他不会退缩。
为了安州的百姓,为了心中的道义,他会一直走下去,直到将所有贪腐之徒绳之以法,直到安州的百姓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而长安的皇宫里,李世民拿着崔玄暐送来的急报,眉头紧锁。他望着窗外的宫墙,心中思绪万千。安州的贪腐案牵扯甚广,若彻查,定会引起朝堂震动;可若不查,又如何对得起百姓的信任,对得起李恪的努力?
“传旨,”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命崔玄暐彻查安州贪腐案,涉及官员,无论职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另,召户部侍郎即刻进宫!”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李世民的脸上,映出他眼中的决绝。一场席卷长安与安州的风暴,正式拉开了序幕。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599/1111110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