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密信惊雷
安州的暮色来得比往日早,驿站书房里的烛火刚点亮,就被穿堂风卷得微微晃动。李恪坐在案前,指尖捏着洛阳暗哨传来的第二封密信,信纸边缘已被他反复摩挲得发毛,上面“洛阳刺史调动三百府兵,动向不明”的字样,像一道惊雷,在他心头炸开。
“三百府兵……”李恪低声自语,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长孙无忌刚到洛阳便能动用刺史的兵力,可见其根基之深——这绝非简单的“联络旧部”,更像是早有预谋的布局。他将密信平铺在案上,目光扫过“动向不明”四字,心中翻涌着无数猜测:是要来安州破坏新政?还是想劫持赵三的家人,彻底切断线索?
【系统提示:检测到洛阳军事力量异动,安州危机等级提升至橙色,建议优先加固水利工程、学堂及赵三关押地的防备】
冰冷的系统提示让他纷乱的思绪稍稍沉淀。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庭院里渐渐暗下去的天色,晚风卷起窗纱,带着一丝凉意。远处农户家中传来隐约的狗吠声,与驿站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安州的百姓还在期待着水渠通水、学堂开课,他们不知道,一场潜在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张猛。”李恪扬声道,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猛很快走进书房,单膝跪地:“属下在。”
“你即刻调派五十名精锐侍卫,分成三队。”李恪走到案前,指着地图上的三个红点,“一队守在水利工地,伪装成农户轮值,重点盯防夜间异动;二队守在学堂选址地,明日起工地动工,绝不能让任何人趁机破坏;三队加强驿站周边戒备,尤其是赵三的牢房,寸步不离。”
“是!”张猛躬身领命,刚要起身,又被李恪叫住。
“告诉守在工地的弟兄,”李恪补充道,语气多了几分凝重,“若遇到府兵模样的人,不要正面冲突,先派人回报。长孙无忌此举或许是试探,我们不能先落人口实。”
张猛应声离去,书房里重归安静。李恪重新坐下,拿起赵三的卷宗——赵三的家人仍被关押在洛阳城外的庄子,暗哨传回消息,庄子外近日多了不少陌生守卫,显然是长孙无忌加强了防备。他指尖停在“赵三家人”的名字上,心中泛起一阵愧疚:若不是为了查案,赵三的家人也不会陷入险境。
“王爷,晚膳备好了。”王伯轻步走进来,见李恪盯着卷宗出神,眼中满是心疼,“您从午后回来就没歇过,先吃点东西吧,身子要紧。”
李恪抬起头,才发现窗外已彻底黑透。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接过王伯递来的碗筷,却没什么胃口。桌上的红烧肉冒着热气,是他往日爱吃的菜,此刻却觉得油腻——比起这些,他更担心的是工地上农户的安危,是学堂能否如期动工,是赵三家人何时能获救。
“王伯,”李恪放下筷子,声音低沉,“你说,长孙无忌调动府兵,真的会来安州吗?”
王伯愣了愣,随即叹了口气:“老奴不懂朝堂争斗,但老奴知道,长孙大人一向心高气傲,被贬到洛阳,定然不会甘心。只是……安州有王爷在,有百姓支持,他未必能得逞。”
李恪沉默着,王伯的话像一缕微光,却照不进心中的阴霾。他知道,长孙无忌的目标从不是他个人,而是安州的新政——只要毁了新政,就能证明他当初的弹劾没错,就能重新获得李世民的信任。
晚膳后,李恪走到赵三的牢房外。赵三正坐在小窗前,望着窗外的月亮,眼神依旧空洞。听到脚步声,他转过头,看见是李恪,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感激,有恐惧,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
“王爷。”赵三轻声开口,声音沙哑。
李恪在牢门外坐下,语气温和:“你的家人有消息了,他们暂时安全,只是被长孙无忌的人看得很紧。”他没有说洛阳府兵异动的事,怕加重赵三的恐惧。
赵三的眼中泛起一丝光亮,随即又黯淡下去:“长孙大人势力那么大,咱们……咱们真的能救他们吗?”
“能。”李恪语气坚定,目光直视着赵三,“只要你好好配合,只要安州的新政能稳住,咱们就有机会。长孙无忌现在调动府兵,不过是狗急跳墙,他越是慌,就越容易露出破绽。”
赵三沉默着,手指紧紧攥着衣角。他知道李恪说的是实话,可一想到家人可能面临的危险,心中就充满了恐惧。“王爷,”他忽然抬头,眼中带着一丝决绝,“若是……若是能救我的家人,我愿意再出面指证长孙无忌,就算拼了这条命,我也认了!”
李恪心中一震,看着赵三眼中的决绝,心中泛起一阵感动。他知道,赵三能说出这话,需要多大的勇气。“你不用拼命,”李恪轻声道,“本王答应你,一定会救回你的家人,也会还你一个公道。在此之前,你要做的,就是好好活着。”
赵三重重点头,眼中的空洞渐渐被坚定取代。
回到书房时,已是深夜。李恪拿起笔,开始书写送往长安的奏折。他详细描述了洛阳府兵的异动,以及长孙无忌可能存在的阴谋,恳请李世民派人调查洛阳刺史,并加强安州周边的防务。笔尖落下时,他的手微微有些颤抖——这封奏折不仅关乎安州的安危,更关乎他能否获得父皇的信任。
他想起离开长安时李世民的眼神,想起父皇那句“等着你回来”,心中泛起一阵酸涩。或许,父皇当初释放长孙无忌,真的是出于无奈;或许,这封奏折能让父皇看清长孙无忌的真面目。
写完奏折,李恪将其密封好,交给等候在外的侍卫:“连夜送往长安,亲手交给崔玄暐大人,让他即刻呈给陛下。”
侍卫领命离去,李恪站在窗前,望着长安的方向。夜色深沉,看不到一丝光亮,却仿佛能看到皇宫里的灯火,看到李世民在御书房里批阅奏折的身影。
他知道,接下来的几日将是关键。长孙无忌的府兵可能随时会到,安州的新政正处于最脆弱的阶段,百姓的希望不能破灭。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焦虑——无论父皇是否会派援兵,无论长孙无忌的阴谋有多狠毒,他都会守在安州,守在百姓身边。
烛火渐渐微弱,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李恪揉了揉疲惫的眼睛,拿起案上的水利工程图纸,指尖划过渠沟的线条——这条水渠,承载着安州百姓的希望,也承载着他的初心。他绝不会让任何人,毁了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只是,洛阳的府兵究竟会何时到来?他们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安州的平静,还能维持多久?晨光中,李恪的眼神愈发坚定,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隐忧——这场与长孙无忌的较量,或许即将迎来最关键的时刻。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599/1111109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