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擅自离开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悦:“西北之地可因地制宜,不必一刀切。比如贫瘠之地可‘以工代赋’,让农户参与水利、道路修建,既减免赋税,又能改善民生,岂不比强征赋税更有效?”
议事厅里陷入沉默。李道宗看着李恪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几位侍郎紧绷的脸色,最终叹了口气:“殿下的想法虽好,却需陛下定夺。今日先将《安州新政辑要》呈给陛下,待陛下批示后,再议推广之事吧。”
李恪知道,这是官员们的缓兵之计,却也别无他法。走出户部衙门,阳光刺眼,他却觉得心中一阵冰凉——新政推广刚起步,就已遇到如此大的阻力,未来的路,恐怕会更难走。
回到王府时,侍卫匆匆迎上来,脸色苍白:“王爷!安州传来急报,崔大人派人说,安县的水渠昨夜被人破坏,一段渠壁塌陷,还在现场发现了长孙无忌旧部的信物!”
李恪心中一震,手中的《安州新政辑要》险些掉落在地。他快步走进书房,拆开急报——崔玄暐在信中写道,水渠塌陷处正是即将通水的关键路段,现场发现了一枚刻着“长孙”字样的玉佩,显然是有人故意破坏,想拖延通水时间,动摇民心。
“长孙旧部……”李恪低声自语,指尖死死攥着信纸,指节泛白。他原以为长孙无忌被流放后,其党羽会收敛,却没想到他们竟如此猖獗,敢在安州明目张胆地破坏新政!他想起安州百姓期待水渠通水的眼神,想起陈匠人拍着胸脯的保证,心中的焦虑像潮水般涌来——若水渠不能如期通水,不仅会影响今年的收成,还会让百姓对新政失去信心,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系统提示:检测到安州新政遭遇严重破坏,民心信任度下降15%,建议即刻与崔玄暐沟通,制定补救方案,同时加强对长孙旧部的追查】
李恪立刻提笔给崔玄暐回信,字迹因急切而有些潦草:“水渠修复务必尽快,可调动王府私银支持,优先雇佣受灾农户,既加快进度,又能安抚民心。长孙旧部的信物需妥善保管,作为追查证据。本王会即刻向父皇禀报,请求派禁军协助追查,绝不能让他们再破坏新政!”
写完信,他顾不上休息,立刻赶往皇宫。御书房里,李世民正看着李恪呈上来的《安州新政辑要》,见他匆匆进来,脸上带着焦急,不禁问道:“恪儿,何事如此慌张?”
李恪将安州的急报递上去,声音带着一丝急切:“父皇,安州水渠被长孙旧部破坏,若不能尽快修复,恐影响今年收成,还会动摇民心。儿臣请求派禁军协助崔玄暐追查凶手,同时批准动用王府私银修复水渠!”
李世民看完急报,脸色沉了下来。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语气带着几分疲惫:“长孙无忌的党羽真是阴魂不散!禁军可以派,但动用王府私银不必——朕从内库拨款,专款专用,务必让水渠尽快通水。”
他顿了顿,又道:“新政推广的阻力,李道宗也向朕禀报了。那些官员并非不懂,而是不愿触动世家利益。你明日可在朝堂上详细阐述安州的成效,让百官看看,减赋并非不可行。”
李恪心中一喜,连忙躬身道:“儿臣遵旨!多谢父皇!”
离开皇宫时,天色已暗。李恪坐在马车上,望着窗外的街景,心中却仍有些焦虑——朝堂上的阻力、安州的破坏、长孙旧部的反扑,像三座大山压在他身上。他知道,新政推广的路还很长,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与此同时,安州的水渠工地上,崔玄暐正带着百姓和工匠紧急修复塌陷的渠壁。陈匠人拄着拐杖,亲自指挥工匠加固渠壁,声音嘶哑却坚定:“大家加把劲!一定要在三日内修好,绝不能耽误通水!”
百姓们纷纷响应,手中的锄头挥舞得更快。赵三的妻子也带着孩子们赶来,帮忙搬运砖石。她看着塌陷的渠壁,眼中满是愤怒:“这些坏人,就是不想让咱们过好日子!咱们偏要修好水渠,让他们看看!”
夜色渐深,工地上燃起了火把,照亮了百姓们忙碌的身影。崔玄暐站在渠边,望着远处的黑暗,心中满是警惕——长孙旧部既然敢破坏水渠,就可能有下一步动作,他必须加强戒备,绝不能让他们再得逞。
次日早朝,李恪在朝堂上详细阐述了安州新政的成效,将农户账簿、亩产记录一一呈给李世民。百官们看着“减赋后粮税反增”的记录,议论纷纷,之前反对的侍郎们也沉默不语。
李世民看着百官的反应,语气坚定:“安州的成效摆在眼前,新政推广势在必行!即日起,先在江南、淮南等地试点,由崔玄暐负责指导,待试点成功后,再在全国推广。户部需全力配合,不得推诿!”
“臣遵旨!”百官齐声应道。
李恪站在朝堂上,心中满是激动。他知道,这是新政推广的重要一步,也是他在安州努力的成果。但他也明白,这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阻力和挑战。
退朝后,李恪刚走出皇宫,就看到侍卫匆匆赶来,脸色苍白:“王爷!安州又传来急报,崔大人说,长孙旧部绑架了柳明远先生,要求您放弃新政推广,否则就杀了柳先生!”
李恪心中一震,脚步踉跄了一下。柳明远是安州学堂的总教习,是新政的重要支柱,若是他出事,不仅学堂会陷入混乱,百姓对新政的信心也会彻底动摇。他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长孙旧部竟敢如此嚣张,他绝不会让他们得逞!
“备马!”李恪厉声下令,“立刻去安州!”
侍卫连忙应声,心中却满是担忧——李恪的闭门思过期限还没到,若是擅自离开长安,恐会触怒李世民。
李恪也知道擅自离开的后果,可柳明远危在旦夕,安州的新政也面临危机,他不能坐视不管。他转身看向皇宫的方向,心中默默道:“父皇,儿臣知道擅自离开有错,但安州的百姓和柳先生需要儿臣,儿臣不得不去。”
马车疾驰而出,朝着安州的方向驶去。李恪坐在马车上,心中满是焦虑与坚定——他必须尽快赶到安州,救出柳明远,阻止长孙旧部的阴谋。只是,长孙旧部为何敢如此明目张胆地绑架柳明远?他们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的势力支持?安州的危机,是否比他想象的更严重?
车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李恪的心中却一片沉重。他知道,一场新的较量即将开始,而这一次,他不仅要面对长孙旧部的反扑,还要面对父皇可能的责罚。但他别无选择——为了安州的百姓,为了心中的道义,他必须走下去。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599/1111108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