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激战
吏部尚书张彩,在早朝前,口喷鲜血,昏倒在府中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速传遍了整个京城官场。
紧接着,一个又一个的噩耗,接踵而至。
户部尚书韩文的表弟,在杭州经营的丝绸生意,被当地卫所以“勾结倭寇”的名义,连窝端了,人货两空。
都察院御史赵林的老家,在福建的几处茶山,被从天而降的锦衣卫查封,说是他家强占民田,证据确凿。
……
凡是昨天晚上,在张彩府上参与密谋,叫嚣着要让皇帝好看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他们远在江南的家族产业,都在一夜之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手段,如出一辙。
快,准,狠。
没有给你任何反应的时间。
直接冲着你的钱袋子,你最心疼的地方,下死手。
而且,名义,都找得冠冕堂皇。
不是勾结倭寇,就是欺压百姓,或者是偷税漏税。每一桩,都让你有口难辩。
整个京城的官场,都失声了。
那些昨天还义愤填膺,准备跟皇帝死磕到底的文官们,此刻,全都蔫了。
他们终于明白了,皇帝那句“以理服人”,是什么意思。
他的“理”,就是锦衣卫的绣春刀,就是新军的燧发枪!
恐惧,像瘟疫一样,在他们心中蔓延。
他们怕了。
他们是真的怕了。
他们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权谋,自己盘根错节的势力,在皇帝这种不讲道理的绝对暴力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他根本不跟你玩官场上的那些虚与委蛇。
他直接掀桌子。
谁敢跟他作对,他就先抄了谁的家。
这还怎么玩?
奉天殿的早朝,气氛诡异到了极点。
朱厚照依旧坐在那张龙椅上,面带微笑,和煦得如同春风。
“众卿,今日,气色似乎都不太好啊。”他关切地问道,“可是没休息好?也是,为国分忧,劳心劳力,辛苦诸位了。”
下方,鸦雀无声。
张彩和韩文,都告了病假,没来上朝。
剩下的官员们,一个个脸色煞白,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辛苦?
他们哪里是辛苦,他们是心在滴血啊!
“对了,朕让众卿商议的开海之事,可有结果了?”朱厚照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
殿内,依旧一片死寂。
结果?
还有什么结果?
老家都被你抄了,谁还敢说半个“不”字?
朱厚照等了片刻,见无人应答,脸上的笑容,渐渐淡了下去。
“怎么?没人说话?”
“看来,众卿,是没什么意见了?”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
“既然如此,那开海之事,就这么定了!”
“李首辅。”
“臣……臣在。”李东阳出列,声音,有些干涩。
他一夜未眠。
皇帝的铁腕手段,让他这个内阁首首,都感到心惊肉跳。
他知道,大势已去。
再反对,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朝廷,陷入更大的动荡。
“开海通商的具体章程,由内阁拟定。市舶司的选址,官员的任命,关税的税率,三日之内,朕要看到一份详细的条陈。”朱厚照下令道。
“……臣,遵旨。”李东阳艰难地,吐出了这三个字。
这三个字,也代表着,整个文官集团,在“开海”这件事上,彻底的,屈服了。
朱厚照满意地点了点头。
威逼,已经到位。
接下来,该是利诱了。
“朕知道,开海,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朱厚照的语气,缓和了下来,“但是,朕也可以向诸位保证。开海之后,所获得的收益,第一,将优先用于东南沿海卫所的整编和水师的建设。第二,多余的钱,将用来减免全国的田税。”
“朕要让天下的百姓,都享受到开海带来的好处。”
“至于诸位……”朱厚照看着他们,“只要你们,安分守己,一心为国。朕,既往不咎。你们的家族,若是想正正经经地做海上生意,市舶司,也会给你们行个方便。朕的钱,取之于四海,朕不屑于,与自己的臣子,争那点蝇头小利。”
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
这套帝王心术,朱厚照玩得是炉火纯青。
下方的官员们,听了这番话,心里,五味杂陈。
既有恐惧,又有一丝……侥幸和期望。
皇帝的意思很明白。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只要你们听话,以前的事,我可以当没发生过。以后,大家还有钱一起赚。
要是不听话,张彩他们,就是下场。
这道选择题,该怎么做,已经不需要再思考了。
“陛下圣明!”
不知是谁,第一个跪了下来。
紧接着,稀稀拉拉的,所有官员,都跪倒在地。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厚照看着下方,这群被他彻底打服了的臣子,心中,没有半点得意。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真正的硬仗,还在后头。
……
下了早朝,朱厚照没有回乾清宫,而是径直,去了仁寿宫。
他知道,朝堂上的风波,瞒不过他的母亲,张太后。
与其等她来找自己,不如,自己主动过去。
果然,他刚一进门,就看到张太后,正沉着脸,坐在主位上。
旁边的云罗郡主,也是一脸担忧地看着他。
“母后。”朱厚照上前行礼。
“哼,你还知道,有我这个母后?”张太后冷着脸,看都不看他一眼。
“皇帝,你到底想做什么?”张太后开门见山地问道,“你知不知道,现在外面,都传成什么样了?说你是个暴君,说你要把大明的江山,都给折腾完了!”
“母后,您听到的,都是那些文官的一面之词。”朱厚照不卑不亢地说道,“他们为何要这么说?因为儿臣的‘开海’之策,动了他们的钱袋子。他们这是在妖言惑众,混淆视听。”
“钱袋子?为了钱,你就要把朝廷的栋梁,都给抓起来,都给抄家吗?”张太后拍着桌子,“你知不知道,治国,靠的是这些读书人!你把他们都得罪光了,谁来帮你治理天下?”
“母后,您错了。”朱厚照摇了摇头,“治国,靠的,是心向着朝廷,心向着百姓的人。而不是那些,嘴上仁义道德,背地里男盗女娼,勾结倭寇,鱼肉百姓的国贼!”
他将钱宁搜集来的,关于张彩等人家族走私的罪证,简略地说了一遍。
张太后听得是目瞪口呆。
她虽然身处后宫,但也知道,官场黑暗。
但她没想到,竟然黑暗到了这种地步。
“他们……他们真的敢这么做?”
“他们只会做得,比儿臣说的,更过分。”朱厚照叹了口气,“母后,儿臣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大明朝,现在就像一个外表光鲜,里面却已经生了蛀虫的房子。再不刮骨疗毒,这房子,就要塌了。”
“开海,就是儿臣下的第一剂猛药。有了海贸的税收,国库才能充盈。国库充盈了,儿臣才能整顿卫所,才能养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让边关的将士,吃饱穿暖,不用再受那些贪官的克扣。才能让天下的百姓,减轻赋税,安居乐业。”
朱厚照的语气,诚恳而又坚定。
他知道,对付张太后这种妇人,不能只讲强硬的道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利。
“母后您想,等咱们有了钱,您想修哪座寺庙,想建哪座道观,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您想赏赐谁,想接济谁,内库里,有的是银子。到时候,全天下的人,都会称颂母后您的仁慈和贤德。”
张太后听着朱厚照描绘的蓝图,脸上的怒气,渐渐消了。
她是个女人,对什么国家大事,其实并不太懂。
她关心的,无非是儿子的皇位稳不稳,张家的富贵能不能延续,以及,自己的名声好不好。
朱厚照的这番话,正好说到了她的心坎里。
“你说的……都是真的?”
“君无戏言。”朱厚照郑重地点头。
张太后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下来。
她叹了口气:“罢了,你是皇帝,国家大事,你自己做主。哀家,也管不了你。”
“但是,有件事,你必须听哀家的。”
“母后请讲。”
“你年纪也不小了,该为皇家,开枝散叶了。”张太后看着他,“哀家已经为你,物色了几位品貌端庄的秀女。过几日,就安排她们进宫,你见一见。若是喜欢,就早日完婚,给哀家,生个大胖孙子。”
来了。
朱厚照心里门儿清。
这是太后在跟他做交易呢。
我不管你前朝的事,但后宫,你得听我的。
选妃,安插外戚,这是历朝历代,外戚巩固权力的不二法门。
朱厚照当然不会让她轻易得逞。
但他也没有直接拒绝。
“母后说的是。”他笑着点头,“儿臣的婚事,是该提上日程了。一切,但凭母后做主。”
见他答应得如此爽快,张太后反倒有些意外。
“不过,”朱厚照话锋一转,“儿臣身为天子,皇后的人选,不仅要品貌端庄,更要德才兼备,能母仪天下。所以,儿臣有个小小的建议。”
“你说。”
“不如,就让这些秀女,先入宫,学习宫中礼仪,读一些经史子集。由母后您,亲自考察她们的品性。过个一年半载,谁最贤惠,谁最知书达理,谁最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再立为皇后,也不迟。”
“至于其他的,若是儿臣看着顺眼,就先封为嫔妃,在后宫,陪伴母后,侍奉儿臣。”
这番话,说得是滴水不漏。
既给了太后面子,让她有“考察”的大权。
又把最终的决定权,和时间,都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一年半载?
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而且,先把人弄进宫,是嫔是后,还不是他这个皇帝一句话的事?
张太后哪里想得到,这里面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她只觉得,儿子这个提议,很周全,很有道理。
先考察一下,总比盲婚哑嫁,娶个不省心的回来强。
“嗯,你这个想法,不错。”张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就按你说的办。”
一旁的云罗郡主,听着两人的对话,撇了撇嘴。
她总觉得,自己这个皇帝表哥,笑得有点像一只偷了腥的狐狸。
“好了,既然事情都说开了,哀家也乏了。”张太后摆了摆手。
“那儿臣告退。”
朱厚照躬身行礼,转身离去。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张太后脸上的笑容,才真正舒展开来。
她觉得,自己的儿子,是真的长大了。
不仅懂得治国,还懂得,孝顺她这个母后了。
她却不知道,她这个“长大”了的儿子,刚刚用一石二鸟之计,既稳住了后宫,又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520/2268582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