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使者 2
夜晚时候,王明允醒了过来。
醒后脑袋有些疼,有些晕,又渴的厉害。
“水!”
王明允喊了一声。
“老爷,水来了。”奴仆王忠迅速倒水端进来,伺候王明允喝下。
王忠是王明允养的小厮,是奴仆也是书童,更是偶尔的床伴。
“我怎么在这里?”王明允脑袋发懵,暂时忘记了之前的事情。
王忠回答说:“老爷吃了酒菜后回来就睡了,小人在这里伺候了三四个时辰了。”
王明允迅速一惊,想起来自己是在军事重城了!
“其余人如何?城中可乱了起来?”
王忠不明白这是怎么了,但又很快明白了。
“没有乱起来,那几个将军都回去睡觉了,老爷放心就是,刚才听人说了,扬州来的山农人早就在这里待了好几天了,这几天城门就没有关过,要打早就打了。”
王明允这才逐步的清醒,也知道朝廷养来防备北方的几个军镇,如今基本上都废了。
这些地方恐怕都和这里一样,巴不得北边打过来。
从南朝接了北方的救济粮开始,再怎么宣传北方是一群野蛮人也没用了。
不是南朝不想把山农人描述成一群野蛮残忍的异族,主要是投降山农人的太多了,山农人又不搞屠城战术,也不乱杀人。
尤其是之前南朝人往北打过去,把黄泛区的汉人都抢了之后,上上下下都知道这边是什么玩意儿。
反而山农人优待那些可怜人,分田分钱分女人。
太子让了洛阳,又让了蜀中,如今也就江南没被拿下了。
大家都想成为武朝人,而不是文朝人。
王明允走出屋子,看着已经是夜晚七八点钟的城池。
随便走走后,王明允看到了站岗的士兵。
“你们将军可在?”
带着帽子的士兵回答说:“下午时候已经带着这次的俘虏回去扬州了。”
王明允立刻清楚眼前这个站岗的是山农人士兵了。
“这次俘虏里有一万多穷凶极恶的匪徒,还有一万多女人小孩,都过去了吗?”
士兵回答说:“有家室的一起过去安家,孤身一人的男人女人也跟着过去,长得漂亮的就送去洛阳。”
王明允本来就是送人过来的,有的是给北极武,有的是发配到这里给山农人。
“这些人管的过来吗?我看你们人也不多。”
“管得过来。”士兵回答说,“这样的事情做了很多次了。”
南朝送来的两万多俘虏,对接受过专业化培训的山农军团并不是大事情。
几万人的俘虏安置工作,这些人都处理好几次了,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
这些造反被俘虏的起义军和其家属对北极武虽然失望,但是也相信武朝人的话。
山农人说给田给地,管吃管住帮忙安家后,这些人也就老实了。
不老实的话,早就被南朝人杀了。
这些本就是南朝精选后的南朝人,遇到说同一种语言的山农人,只要能吃饱又不和家人分开,也不会想着逃跑。
王明允又问:“你一个月多少钱?”
士兵觉得这不是秘密,再加上也经常和外人炫耀,就炫耀说:“一个月五两,管吃管住,衣服帽子每三个月换一次新的,鞋子半月一换,出来干活会多加二两,在军营里训练就只有五两。”
士兵又补充说:“过得还不错吧,吃的也还行。”
王明允发现山农人士兵的工资太高了,有些浪费。
谁都知道山农人打仗一直都是防守为主,一出去打仗就容易送人头。
早期去打劫蒙古人,被蒙古人契丹人鲜卑人追着满地跑。
中期被西域异族骚扰,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躲在城里不出去。
后面和契丹人打,也是被契丹人杀进了老家劫掠一番扬长而去,出去追杀被人杀的片甲不留,直接没了两个万户。
单独攻城就没打下来过一个城池,没有北极武带着就是一群废物。
“你是山农人还是汉人?”
王明允又随意的问了一个问题。
原本很好说话的士兵立刻就恼羞成怒,骂道:“滚!你是做什么的?敢打探我们军中机密?快滚!不然要你好看!”
王明允意识到这是一个汉人了。
为了不引起麻烦,王明允还是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吃了饭后渡江向着洛阳方向过去。
一千二百里的路走了一个多月,等到洛阳附近的时候已经是快七月了。
一路上王明允看到了信阳的水稻,看到了大片的已经收割完毕的麦子,看到了驿站里来来往往的信使,也看到了大量穿着衣服和鞋子的男男女女。
没有衣不蔽体的人,也没有看起来饥寒交迫的人。
道路上也没有设置关卡,一路上都畅通无阻。
大部分村落看起来都很大,少则百户,多则万户。
除了一些放羊牧马休息用的屋子,就看不到单独人居住的院落了。
山农族一直都以集体为单位,最低的群体是百户,低于百户不允许在外面建村。
每一处土地都要经过批准,经过统一的规划。
哪片地区种麦,哪片地区种桑养蚕,哪片地区种菜,都有着严格的计划,不是谁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在风尘仆仆的赶路几个月后,王明允终于又回到了洛阳城。
洛阳城看起来还是原来那个洛阳城,王明允坐着轿子进城,过了几分钟就看到路边正在挖地。
因为距离的关系看不清楚,但看到有人用绳子从里面挖土出来,应该是挺深的。
“应该是排水渠,看来武王确实是把心思都用在了民生上。”
王明允过来之前就做过不少工作,打听北极武的各种喜好。
这种事情以前就做过不少,但是为了这次出使顺利确实是又打听了不少事情。
从北极武的哥哥北极勇那里得不到任何有效情报。
北极武也似乎是忘记了这个哥哥,从送这人出去后就没有关心过一句,一封书信都没写,也不理会北极勇的各种问候书信。
王明允在轿子里颠簸了一会儿,顺利入驻到了使馆。
使馆内没几个人,王明允见到了西凉国的使者。
这个使者看起来像是汉人,王明允询问:“西凉国距离这里多远?”
西凉使者李生回答说:“约有三千里,多为沙漠不毛之地,此番是过来朝贡。”
王明允询问:“为何要与武朝朝贡。”
李生叹息道:“小国寡民,只有十余万人,若不依附武王,迟早会被灭掉。”
王明允看了这个男人一眼,问了一个比较内核的问题。
“西凉国可有人逃到武朝?”
这个问题让李生很尴尬,但李生也没有说谎,点了点头。
“有,我看你是文朝人,就不瞒你,确实是有不少人为了不交税逃去了关中。”
王明允也点了点头,面色沉重,“文朝也是一样,百姓们都往武朝跑,这里发钱发粮发地,又不需要交税,还都是说同一种话的人。”
同宗同源又非常强大,对边疆小国的民众就具备极大的吸引力。
就连语言不通的胡人们也都想着到武朝过日子,这里的地盘足够大,也不排外。
西域的商人还有西北的商人,都是很好的宣传。
两人稍微休息了半天,就入宫朝见武王。
武王在明堂召见了十多人,看起来是一次性的处理多件事情。
“参见圣上!”
“拜见武王!”
不同的人说着不同的话。
北极武点头说:“坐下说话,朝中官员派不上用处,小事情都是下面人自行处理,大家有事情就说事情,从左往右开始。”
最左边的是管河道的齐畋。
之前北极武曾说过如果治理好黄河就给他世袭的官,结果当年就发了大水。
如今黄河南北分流,和齐畋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齐畋站起来低头道:“圣上,臣从报纸上看到鄂州城淹没,溺死者百余人,农田无数,想请命前去治水修坝。“
北极武懒散道:“那边已经分封了,原则上我不插手地方事务,你要去的话肯定要使唤那边的人干活,也要管他们饭吃。”
“总不能吃我的,拿我的,还自己当起了土皇帝,出了事情还让我过去擦屁股吧?”
“分封出去的,算做它国,不算自己人,我是山农国的王,不是全天下人的王,我也不喜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
“山农族认为有多少本事,就管多大的地方,对我而言如今的疆土已经很大了,不必像是恶霸一样打上门,让所有人都听我的。”
齐畋无话可说,北极武明明能集权搞大一统,非要玩什么分封。
“臣遵旨。”
见北极武不肯多管闲事,齐畋也老实的坐下。
信阳太守张伟仓小心的站起来。
“启禀圣上,今年种植水稻113万亩,年产10万吨米,种植茶叶200万亩,产茶6万吨,明年是否继续扩大?”
黄河后妈已经两年没有发浪了,这让人感觉幸福有些不踏实。
北极武说:“目前不缺粮食,最近几年天灾不断,刚过两年好日子也不容易,以稳妥为主,明年继续保持这个就行了,可以多在上游和远离城市的地方修建水库,旱时用水,涝时存水。”
张伟仓恭敬道:“臣遵旨,臣还有一事,想请圣上应允。”
北极武说:“直接说,不必绕弯子,我在这里坐了几年了,还没有因为别人提意见或者说不该说的话动怒杀人过,忠言逆耳,山农族的人不光从各种天灾和失败中得到教训,也善于倾听正确的意见。”
事实上正如北极武说的那样,他确实是没有因为别人说什么就杀人,也没有人因言获罪。
张伟仓犹豫了一下,很快郑重道:“臣希望取消世袭,为圣上分忧,为山农国做事情乃是臣的本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圣上乃是千古少有的圣君,臣只是做了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情,不值得世袭,也没有本事担任信阳城的父母官。”
北极武也不想把距离太近的地方给人世袭,但对张伟仓这种功能管理好城池的人,确实是真心的希望他多干几年,在当地形成一个水稻茶叶集团。
世袭能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而不是干几年就让他滚蛋。
有他在当地,因为世袭的关系也能把培养出来的人才一直留在当地,也会对子孙进行相关教育。
“这样吧,你继续当信阳太守,水稻和茶叶的事情你们家继续世袭,就当是为我世代管理这些。”
“政务警务税务方面我会派流官处理,目前缺人,你先继续管着所有事情,只要税收和产出不出大问题,也别私下贩卖茶米,你们家世代都可管理这地方的米茶生意。”
“我允许你入籍山农族,并且世代择一人世袭下去。”
张伟仓得到了意外的惊喜,立刻道:“谢主人!”
“下一个,有事直接说。”北极武开口看向下一个,算是默认了这个被淘汰好多次的称呼。
主人这个称呼反反复复,当奴才的人也在站着跪着之间不断地反复。
王明允起身道:“武王陛下,下官从文朝带来了皇上的书信,皇上特意嘱托下官向武王道谢,感激陛下雪中送炭,救助文朝百姓。”
北极武点了点头,“不必客气,我也卖了不少粮食,以后大家和平相处就行了,我不在江北地区设兵,只留一些防偷渡的巡视兵,也省了军费了。”
王明允知道两个皇帝都已经书信玩成了沟通,自己这次只不过是来送感谢礼的。
“陛下圣明!”王明允客气道:“这一次下官从江南送来绣女五百人,美人五十人,女官宫女四百五十人,都是曾经跟随先皇南下的宫中老人,对皇宫之事非常清楚。”
北极武接收的洛阳并不是文朝帝都的完全体,当初接收的时候已经离开了不少人,还有一些皇帝用的东西也都跟着带去了江南。
想了解真实皇帝的乐趣所在,还要问问这些伺候过多位皇帝的宫女。
这些人,相当于是皇宫内部的主干。
北极武感觉南朝不会做作死的事情,但也不想防备这些事情。
“好。”
北极武打算到时候看看,不喜欢的话就送给万碲,反正万碲也有钱养这些人。
北极武继续说:“我已经和万怙书信取得了一致,今后在扬州设置商市,交易各种物资。”
“武朝会出售铁器农具和马,也看那边需要什么就运什么过去,价格看着商量,双方都以官商进行交易,北边的人和船不去南边,南边的也来北边,不允许民间商人参与,坏了规矩。”
“若是抓到走私者,都可直接杀了,不需要询问。”
“为了解决南北事情,我会派人在临安府派一个官员处理武朝的事情,文朝也派一个人在洛阳处理文朝人的事情。”
“这样下次文朝来人就可以直接去大使馆先了解最近的情况,有事情也可以派信使找外交使者转告,避免出现一些误会。”
王明允心服口服,这样设置确实是万无一失,能很好的维持南北朝廷的和平。
“陛下圣明!下官回去后定会告知我皇。”
北极武又处理其余事情,都是简单快速的定了事情,根本不需要找大臣商量,也不需要正式的公文和盖章。
山农人皇帝说话算数。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927/1111096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