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开局我要改变大唐开局 > 第134章练兵

第134章练兵


随着张雄父子及张氏子弟兵的加入,多云山上的张家寨,自然也就成为了护国军的地盘,护国军第一营及军部都驻扎在这里。同时为了抵消百姓对张家寨就是张氏家族私有产物的固有认识,也为了让护国军区别于张氏乡兵,李煜把张家寨作为军部的同时,将它的名字改为了他熟悉的天堂寨,取意为重建天堂,造福苍生。

这不,李煜刚刚从第二营的驻地白马尖检查训练情况回来,路上顺便查看了一个刚刚发现的小型露天煤矿,就遇上了陌生唐军驻扎在天堂寨脚下,这一档子事。

李煜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这只军队的由来。

依照李煜的规划,护国军要在七月淮南大起义之前,编成一团整三营兵力。而这段时间,更是每天都有一些南唐的溃兵或是山里的乡民参加护国军。按说李煜去白马尖也有十多天了,这段时间要是运气好,护国军增加个四五百人的兵力,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李煜却知道,眼前这只唐军,一定不是护国军的新兵,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李煜近乎极端的要求每一个参加护国军的将士,都留着一头短发,就连张雄这样的族长型人物也不能例外。

用负责招兵的军官话说:“小伙子身体不错,是块当兵的好材料,什么……还练过两手,那就更好了,行……去把头剃了,就是我们护国军的一员了。什么……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毁之既为不孝。我说臭小子,你知不知道什么断发明志,在这国难当头之季,咱们护国军上下,包括王爷在内,都剃了头,怎么你小子的脑袋比王爷还金贵吗?去去去!不剃一边凉快去,别挡着后面的人。……这就对了嘛,你看剃了头以后,人也精神许多,还不容易生虱子,卫生了许多!”

虽然说这一时期所有参加护国军的将士,既无军饷可拿,也无军械补给可用,除了一日并不丰盛的三餐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福直可言,还要每日接受大强度的军事训练,可这些并不能阻止人们加入护国军的热潮。

南唐各路江北军相加,总兵力高达二十万,除了在淮边及各地坚持抗敌的六万余人以外,淮河渡口一战和清流关一战损失了近五万人,三万余人逃回了江南,其他七万多人被直接歼灭的并不多,他们大都被打散后,溃逃到淮南各地。这一部分人,既不想投降周军,也没有什么好的抗敌办法,在朝廷还没有定下来如何抗敌的情况下,护国军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了,在这里他们最起码不会茫然的不知所措。而且在李煜等人的努力下,这些开始阶段报着各种目的参军的人,最终都成为了护国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少有人愿意脱下护国军的军服。

用负责招兵的姚兴话讲:“如果不是王爷固执的要求,每一个士兵都要剃发,别说一个团三千多人,就是一万人,我也有信心在两个月以内招募完毕。”

李煜搞不清楚这队唐军的来历,又不好贸然的上前打听,急忙向山上的天堂寨赶去,可还没等他寨门,就已经有一群人在寨门口等候他了。

李煜刚刚下马站定,早于他回来的姚凤就几步迎上前来,接过李煜忠的马缰绳,伏在他耳边,神秘地汇报道:“王爷,朝里来人了!”。

还没等一脸惊讶之色的李煜,从姚凤的话中反应过来,姚凤身后不远处,一个年约五十,一脸正气的老者,捧着一卷黄澄澄的诏书,几步走到李煜的身前,高声喊道:“圣旨到,吴王李从嘉接旨。”

李煜听见他的话却毫无反应,只是直勾勾的瞅着那个老者,这并不是说李煜来自于现代,不习惯或不知道接圣旨的礼仪,就算没有后主的记忆,看过那么多电影、电视剧的他,也不会对这方面毫无所知的。

这也不是说李煜有什么不臣之心,他只不过被眼前这个老者所震撼罢了。后主的记忆中,眼前这位满脸正气的老者,正是南唐当朝宰相孙晟,按照李煜所知的历史,这位正气的宰相早在三四月就应该被柴荣扣留了,可眼下都五月末、六月出了,他却依然能手捧圣旨出现在自己面前。难道说,由于自己的到来,历史完全发生改变了嘛!想到这,李煜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人也惊的动弹不得了。

事实上,早在这之前,姚凤的命运已经被李煜改变了,但那毕竟是发生在李煜眼前的事情,一天天、一件件,李煜对此并没有很深的感触,可这个孙晟不同,李煜回到古代以来,即没有与孙晟说过话,也没有见过孙晟,可孙晟的命运却发生了改变,李煜不得不怀疑自己所知的历史,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再也不是他能完全掌握的了。

而且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刘信对护国军的封锁,以及李煜情报网络的不完善,李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山外的准确情报了。要是等到七月大起义的那一天,李煜没有适时的作出行动,那么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行动晚了,那么李煜及护国军在这次起义中的分量和影响力就会降低一大半,起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如果行动早了,那后果会更加严重,李煜及护国军立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周军数路大军的照顾,就算侥幸不死,也再难发展起来了。而且通过这件事情,李煜已经开始怀疑大起义成功的可能性了,毕竟长时间以来,李煜在军事及政治方面作出的各种判断,大都是基于他所熟知的历史,并没有什么可靠的一手资料能够供他分析,可眼下的情况是,历史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偏差,而且这种偏差的幅度,李煜也无从得知。

想到这些,李煜的汗水流的更多了。他不知道自己能力有多强,他就像一块未经打磨的玉石的一般,任何人都不知道他的未来能是个什么样子,一切都是未知的。而柴荣、赵匡胤、赵匡义、赵普,包括后主,这些人在某一个领域虽不能说是天纵奇才,也可说是一时之选了。虽然说李煜那个时代有一些人讨厌、甚至厌恶他们,包括李煜也不喜欢赵匡胤等人,可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些人创造了一片属于他们的历史天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面对这样强悍的对手,李煜能够运用的,除了那不可测的个人能力外,就只有超前的科技知识,以及对历史的了解了。眼下,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不确定的内容。李煜能够充分利用的就只剩下他超前的科技知识了,不过在李煜的身上有一种“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特性,对手的强悍,只能激发他更大的斗志。

强大的竞争对手,巨大的生存压力,不可预知的未来,不正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事实吗?不管他是现代人,还是另一个时空的古代人。

孙晟捧出圣旨后,等了李煜半天,也不见对方接旨,慢慢的孙晟的脸色也黑了下来,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这里来是否正确了。

孙晟再也无法沉默的等下去了,他上前一步,来到李煜身旁,厉声喊道:“圣旨到,请吴王李从嘉速速接旨。”

仿佛一声惊雷炸响在李煜耳边,把他从混乱的思绪中,拽了回来,他抬眼望去,孙晟正黑着一张脸,站在自己面前。李煜明白,刚刚自己的举动,让对方十分不满,但现在也不好解释什么了,他一摆衣衫,跪倒在地,口中说道:“儿臣接旨。”

李煜的接旨,让孙晟的心稍稍平复一些,但还是有一些芥蒂在,他黑着脸将黄绫一展,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孜查吴王从嘉,违纲废典,不恭不孝,私潜江北,杀我大将,自组私军,实为十恶不赦之大罪,但念其一向孝敬父兄,而又年幼无知,定为奸人所蒙蔽,朕特此枉开一面,赦其无罪!时至今日,周寇再次犯境,边防告急,加六皇子从嘉为诸道兵马副元帅,护国禁军统领,节制江北十四州所有军队,命其即日起兵讨贼,不得有误。钦此!”

“儿臣领旨谢恩!”李煜擦去额头的冷汗,纳旨拜道,心里却暗暗痛骂着,这个起草圣旨的混蛋。这份圣旨上半段,简直把李煜写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就差加上一句抓回金陵砍头了事了,而就在李煜想要爆发的时候,却又话锋一转,为他加封了官职,扩大了权利。

那边的李煜紧张,这边的姚凤等人更紧张。李煜开始时的表现,已经让他们神经紧绷了,加上这份让每一个当事人都心悸的圣旨,姚凤等人已经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多亏最终的结果不错,吴王的权利变大了,护国军也被承认为朝廷的禁军。

李煜并没有理睬姚凤等人的恭贺,他最想知道的是,这份圣旨的由来和山外的情况,他不顾孙晟对自己的态度,一把抓住了对方的衣袖,急声问道:“山外的形式如何?是不是我王兄当上了太子?周军在东线打到那了?宰相大人你怎么到这来了?”

李煜这几个问题,问的又急又快,弄的孙晟一时间楞在那里,不知该从那说起,他略微思考了一会,说道:“弘翼殿下已经在月前成为了我朝太子。不过山外的形式还是对我大唐十分不利,周寇兵分两路,横扫了我淮南各地,除了黄、寿、泗、泰、濠、楚六州以外,江北的其他八州都以失陷贼手,江南各军的总动员还没有完成,哎!真是国家不幸了!”

李煜闻言,又问道:“宰相大人您是去周人那里请和的吧!父皇是不是已经答应柴荣,愿意割让江北部分州县,并去除帝号了。”

李煜当着众人说出这话,可把孙晟吓的够戗。虽然说几乎人人都知道大唐想要议和的事,可议和的内容与条件除了首辅中枢大臣以外,连他的使节团内,也只不过有寡寡两三人知道罢了。李煜不仅能张口说出自己此行的目的和议和的条件,而且之前他还说出了弘翼成为太子的事。难道说,朝中早有重臣给他传递消息,可是不应该呀?在京的时候,自己虽然与这个年轻的吴王交往不多,但也知道,此子平日里只知舞文弄墨,与朝中大臣见面的机会都不多,而唯一一个能给他提供消息的人,就是他的岳父,也是自己的至交好友周宗了,可周宗早在三年前就死了,朝中不可能再有人帮他了。

可是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原先这个吴王给自己的印象,除了他特殊的重瞳外,就只有温温而雅的性格和出众的文采了。可自从几个月前,吴王遭雷击落入长江以后,这一切就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不仅偷偷潜往江北,还杀死了皇甫晖,之后又在周军攻击前,遣人及时通知了扬州守军,使得两万多唐军能够安全的撤回了江南,现在他又在这里编练了一只新军,正是他这些做法,勾起了自己的兴趣,才有了大别山这一行。

而当几日前,自己第一次看见护国军时候,的确为这只军队所触动。他们既没有统一的军服,兵器也是五花八门,有人拿着唐军的制式兵器,有人拿的是周军的兵器,还有一些拿的只是农用的木叉,可他们训练的方式,训练的热情与强度,身上饱满的精神状态,却是自己不曾在任何一只唐军身上见过的。

电光火石间孙晟想到了这些,他连忙挣开李煜拽着的衣袖,抱拳说道:“臣敢问一声,王爷是如何知晓这些的呢?”

孙晟挣开了衣袖,这才让李煜想到,自己刚刚一着急,一直没松手。李煜为自己刚才的无礼举动,脸上微微泛起了陀红,现在听到孙晟的发问,他乘机赶跑尴尬,微笑着应道:“老大人!这些都是我的猜测,并没有人告诉我。试想一下,如果我朝不提出这样的议和条件,周人根本就不会和我们谈。不过……我认为,就算我们提出了这样的条件,柴荣也不会答应的,他的目的是占领整个江北十四州,您说是吗?老大人?”

“哎!”孙晟叹息了一声,算是认可了李煜的话。出使前,孙晟就料到,此行不会有任何效果,不仅是他,朝中许多人也有这样的预测。要不然宋齐丘一党也不会费劲扒拉的,让自己当这个使节了。

李煜又问道:“朝中是不是已经作好了议和不成,反击的准备呢?”

孙晟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没有!皇上担心动员会触怒柴荣,影响到议和的成功,所以并没有下旨。而各地节度使和统军的将领因为没有得到皇令,所以只能进行小范围的动员,如果说柴荣拒绝议和,我们最少需要二十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总动员。”

听了这话,李煜沉默下来,抛开众人走进了铸有沙盘的作战室,脑海中也开始酝酿出兵的时间与计划。

孙晟见状,暗暗点了点头,虽说与李煜在大别山的初次见面并不愉快,但如今金陵的朝局早就让这位正直的老丞相心寒不已了,来到大别山后,他甚至产生了,只有这和这的人才能拯救大唐国运的想法。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孙晟在内心深处,隐隐的认可了李煜了做法。虽然李煜的做法中,有许多离经背道的地方。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754/111109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