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三国:黄巾降卒到大汉脊梁 > 第二十四章 风起时

第二十四章 风起时


沙狐那伙马贼,被秃鹫部落追得屁滚尿流,到底还是按照李想划下的道,一头扎向了边城方向。

李想也没食言,真就派了一队骑兵出去“接应”。说是接应,更像是武装游行,远远看着沙狐的人跟秃鹫部落的追兵又咬了一阵,等双方都累得差不多了,才不紧不慢地逼上去,强弓硬弩一亮相。

秃鹫部落的人眼看占不到便宜,又忌惮边城守军,只好骂骂咧咧地退走了。

沙狐带着残兵败将,狼狈不堪地逃到城下,人马又折了三成,个个带伤,看着比叫花子还惨。

城门开了一条缝,只放沙狐和两个头目进来。

一见面,沙狐那刀疤脸就黑得跟锅底似的,瞪着李想:"李军侯!好算计啊!老子的人差点全折在里面!"

李想坐在那儿,慢悠悠喝了口水:"沙狐头领,话不能这么说。截杀使者,是你们自己动的手。我的人最后不也帮你们解了围?合作,总要拿出诚意,承担风险。难道指望我开门揖盗,请你们进来白吃白喝?"

沙狐被噎得说不出话,呼哧呼哧喘粗气。

"行了。"  李想摆摆手,"人折了,东西呢?"

旁边一个马贼头目悻悻地递过来一个血糊糊的皮袋子。里面是几封羊皮信和代表两个部落身份的令牌。

李想扫了一眼信件内容,果然是商讨联合出兵的具体细节和利益划分。他点点头:"东西有用。赵大,带沙狐头领的人下去治伤,按咱们伤兵的份例,给顿饭吃。"

沙狐一愣:"就就一顿饭?"

"不然呢?"  李想挑眉,"还想我给你补足人马?沙狐头领,合作是互相的。你们证明了价值,我提供了庇护和药品。想要更多,拿更多东西来换。拓跋野那边,不会善罢甘休吧?"

沙狐脸色变幻,最终咬牙道:"好!老子认栽!但你说话得算数!粮食!盐!还有铁!老子的人不能白死!"

"情报,战马,还有你们在草原上的路子。"  李想寸步不让,"有了这些,粮食盐铁,少不了你们的。"

一场肮脏却必要的交易,在这满是血腥味的气氛中达成。沙狐这伙马贼,算是被暂时绑上了守土营的战车,虽然双方都提防着对方,但至少在共同敌人垮掉前,有了脆弱的同盟关系。

打发走沙狐,王司马忧心忡忡:"这伙人,狼子野心,养不熟的。"

"没想养熟。"  李想冷冷道,"当刀用就行,用完了,是扔是折,看情况。"

有了沙狐这帮地头蛇提供情报,李想对草原上的风吹草动掌握了更多主动权。他不再被动防守,开始主动出击。

小股精锐骑兵,配上熟悉路径的马贼向导,不断骚扰拓跋野的牧场、商队,袭击落单的部落。打了就跑,绝不停留。

鸳鸯阵也被拆开使用,在野外复杂地形设伏,专打胡虏的巡逻队和补给线。

拓跋野被这牛皮糖似的战术搞得焦头烂额,疲于奔命。联合秃鹫、黑水部落的计划彻底泡汤,反而因为使者被杀,跟那两个部落结了仇,互相猜忌。

边城的压力陡然一轻。

李想抓住这宝贵的时间窗口,玩命地发展生产,扩充军备。

工匠棚日夜炉火不熄,新的、更精良的兵甲被打造出来。尤其是弩,经过老铁匠和木匠们的不断改进,射程和威力又提升了一截。

屯田面积再次扩大,新的堆肥法子让收成眼看着往上涨。虽然还是不够吃,但至少饿不死人了。

与外界那个隐藏寨子的贸易路线越发稳固,甚至通过沙狐的路子,隐隐打通了与更南方一些汉人据点的联系,虽然微弱,但信息不再完全闭塞。

守土营的兵力也恢复并超过了战前,达到了三百人,而且训练更加精良,士气高昂。

李想的名字,不再局限于边城。连同他“守土营”的旗号,开始在这片混乱的边疆之地慢慢传开。有的说他用兵如神,有的说他心狠手辣,有的说他能凭空变出粮食兵器。

各种传言,引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关注。

这天,一队风尘仆仆、穿着明显不同于边军制式皮甲的骑兵,来到了边城外。为首的是个文士模样的人,带着几个精悍的护卫。

"请问,此地主事之人,可是李想李军侯?"  文士在城下扬声问道,语气倒还算客气。

城上守军立刻通报。

李想和王司马、张骏登上城头。

"我就是李想。阁下是?"

那文士在马上拱了拱手:"在下逢纪,奉我家主公,渤海太守袁绍袁公之命,特来拜会李军侯。"

袁绍?

李想心里猛地一跳。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三国序幕的重要拉开者之一!四世三公,名门望族!他的触角,竟然已经伸到这么远的边陲了?

王司马显然也听过袁绍的名头,有些紧张地看向李想。

李想面上不动声色:"原来是袁公使者,失敬。不知袁公派先生远道而来,有何见教?"

逢纪微微一笑,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袁公听闻李军侯以微末之身,坚守边陲,屡挫胡锋,保境安民,心甚慰之。如今朝廷蒙尘,奸佞当道,海内倾覆,正需李军侯这等忠勇之士,匡扶社稷。"

他顿了顿,观察着李想的反应,继续道:"袁公欲兴义兵,清君侧,重整河山。特派在下前来,邀李军侯共举大义!若军侯愿率部来投,袁公必不会亏待!表奏一个杂号将军,亦非难事。粮饷兵甲,更是不在话下。岂不胜过在此边荒苦寒之地,独自挣扎?"

条件很诱人。将军名号,粮饷兵甲,还有袁绍这棵大树。

王司马呼吸都有些急促了,眼巴巴看着李想。

张骏却眯起了眼,没说话。

李想沉默了片刻,忽然笑了:"袁公美意,李想心领。只是"

他话锋一转:"袁公欲清君侧,不知欲清的是哪一位‘君侧’?欲扶的,又是哪一位‘社稷’?如今长安城内,董卓所立新君,莫非不是汉家天子?袁公起兵,是奉了哪位宗亲的密诏?还是另有所图?"

逢纪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他没想到一个边陲小军侯,言辞如此犀利,直指要害!

"李军侯!此话何意?袁公四世三公,世受皇恩,自是忠心为国!"

"忠心为国,自然最好。"  李想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但李想才疏学浅,只知守好脚下这片土,护好身边这些人。中原大事,非我所敢妄议。袁公的厚爱,我只能愧领了。请回复袁公,若他日真能廓清寰宇,还于旧都,李想自当上表称臣。至于现在恕难从命。"

逢纪脸色变得难看:"李军侯!你可想清楚了!拒了袁公好意,便是与天下义士为敌!凭你这弹丸之地,数百疲兵,能挡得住大势吗?"

"挡不挡得住,试试才知道。"  李想眼神冷了下来,"送客!"

"你!"  逢纪气得脸色发白,最终冷哼一声,"好!好一个边地豪杰!但愿李军侯日后莫要后悔!我们走!"

看着袁绍的使者悻悻而去,王司马急得直搓手:"我的李军侯诶!那可是袁本初啊!四世三公!咱们咱们就这么把人得罪了?"

"四世三公又如何?"  李想看着远方,语气淡漠,"乱世已至,名头吓不死人。他如今自身难保,还要忙着跟各路诸侯勾心斗角,短时间内顾不上咱们这穷乡僻壤。答应了,才是真把自己卖了。"

张骏难得地点点头:"小子,这次看得透。"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袁绍的使者刚走没几天,又一队人马来到城下。这次的旗帜,更加破旧,人马也更加疲惫,但为首的将领,眼神却格外坚毅。

"城内守将听着!我乃平原相刘备麾下军司马,关羽!奉我家兄长之命,特来拜会李想将军!"

刘备?关羽?

李想的心脏再次不争气地猛跳起来。

他再次登上城头。

城下那员大将,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不是关羽又是谁?

即便是落魄,那股子傲然天下的气势也掩盖不住。

"关将军?久仰大名!不知刘皇叔派将军前来,有何见教?"  李想的态度,明显比对逢纪客气了不少。

关羽在马上微微欠身,青龙偃月刀倒提在手:"李将军守土安民,义勇之名,我兄弟亦有耳闻。如今国难当头,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我大哥刘玄德,乃汉室宗亲,欲伸大义于天下,奈何兵微将寡。闻将军乃豪杰之士,特遣关某前来,恳请将军助一臂之力!共扶汉室!若得将军相助,必以兄弟相待,生死与共!"

言辞恳切,没有袁绍使者的高高在上,只有一种英雄相惜的坦诚和无奈的心酸。

王司马又心动了,低声道:"是刘皇叔啊汉室宗亲听着比袁绍正派"

李想看着城下那位千古武圣,心中亦是波澜起伏。他深吸一口气,拱手道:"关将军忠义,天下皆知。刘皇叔仁德,李想亦深感敬佩。若能追随左右,实乃幸事。"

关羽丹凤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但是,"  李想话锋一转,声音沉重,"关将军请看!我身后这座边城,这些军民!胡虏环伺,朝夕不保!

李想若此时弃他们而去,与禽兽何异?刘皇叔欲扶汉室,乃大义。李想守此边土,护此百姓,亦是小义。

恕我直言,如今汉室倾颓,非一日之寒。纵有万千忠义之士,恐也难挽狂澜。不如先各尽其责,守住一方净土,以待天时!

若他日皇叔真能重整旗鼓,北上击胡,李想必率麾下儿郎,前去投奔,以供驱策!但此刻,请恕李想不能从命!"

关羽闻言,默然良久。他看着城墙上那些面带菜色却眼神坚定的守军,看着城外新垦的田地,最终缓缓抱拳:

"李将军之言,字字铿锵,关某受教了。守土安民,亦是丈夫所为!既如此,关某不便强求。但愿他日,真能并肩而战,共御外侮!告辞!"

"关将军保重!"

看着关羽带着人马落寞而去,李想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王司马叹了口气:"这刘皇叔,看着倒是个实在人"

"是实在人,也是苦命人。"  李想轻声道,"跟着他,或许能青史留名,但眼下死得更快。咱们,还是先顾好眼前吧。"

连续拒绝了两路诸侯的招揽,边城“守土营”和李想的名声,反而在某种诡异的层面传播得更广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493/5041391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