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493章 五年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493章 五年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距离王孟德当上院长,已经过去五年的时间了。

    中医研究院和广安门医院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

    老院区这边,办公楼倒是没有多少变化,也就是修修补补,又在旁边盖了几个小楼。

    但人员可就增加的太多了。

    而且这里边,很大一部分都是二十来岁的小年轻。

    他们都是各个中医学院毕业的佼佼者。

    或者直接来到广安门医院实习,或者跟着中医研究院的中医名家身边学习。

    由于早些年就实行了研究生学制,所以很多中医名家的身边,就没断过年轻人。

    这些学生毕业之后,绝大部分都留在了广安门医院里,充实着各个科室大夫的队伍。

    只需要十年时间,这些人,就会成为医院的顶梁柱。

    他们可是经过科学、系统的培养,个个都是基础扎实。

    再加上聪明好学,以及每个老师都无私的传授。

    这些年轻人的医术,都比之前师徒相授时期,跟在师父身边学习十几年的学徒都厉害的多。

    特别是王孟德完善了教材之后,每个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都比后世研究生毕业学到的知识都广博。

    这是老院区的变化。

    其实变化最大的,就要数新院区和分院了。

    中医研究院以前只有内科、外科、针灸等几个研究所,鲁院长时期,增加了两个,可总数也没超过十个。

    而在这五年的时间里,王孟德一口气把中医研究院里的研究所,增加到了十八个。

    这些新增的研究所,都被放在了新院区那边。

    反正新院区那边当初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张。

    除了研究所以外,广安门医院各个科室,也都进行了分裂。

    比如皮肤科,一开始只有一个,现在被王孟德给分成了皮肤一科、皮肤二科、皮肤三科。

    这样的好处,就是能给下边的人希望。

    不然只有一个科室,科室的主任和副主任名额就这么多。

    而且一般大夫都不会到了年龄退休,很多主任或者副主任,都能干上十年二十年的时间。

    这样一来,下边的优秀人才,可就没了上升的机会。

    很多人,就会起其他的心思。

    或三心二意,或摆烂。

    现在分成了三个或者四个科室,科室的主任就变成了四个,副主任最少也能安排二十个。

    很多年轻又有技术的人才,就会更加的努力上进。

    除了这个作用以外,还能形成竞争,让所有人都有紧迫感。

    各个科室日常的评比,年终的评优。

    这些可都是如同小鞭子一般,在后边抽着科室里的医护人员。

    当然,拆分成这么多的科室,人员倒是没有问题。

    毕竟这么多年的培养,华国现在经过系统培训出来的中医学生,可是数以十万计。

    这些学生中,最顶尖的人才,都聚集在了广安门医院里。

    一开始因为科室太多,导致没有这么多的地方。

    直到后来,分院建好了之后,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且,这两年,王孟德还准备多建两个分院。

    其中一个还打算建在周边的省份。

    晚上。

    六点多钟。

    今天,王孟德比往常更早的处理完工作,他便骑着自行车,往新院区那边的家属楼赶去。

    经过这些年,他处理工作,更加的游刃有余。

    每天最多抽出两个小时来处理文件,以及开会。

    剩下的时间,他依旧跟往常一样,不是做研究,就是坐诊,或者给外国病患诊治。

    十几分钟后。

    到了小区门口。

    岗亭里的保卫科工作人员看到他来了,连忙站起来敬礼,嘴上恭敬的说道:

    “王院长,您下班了,快请进。”

    “呵呵,你好,辛苦了。”

    王孟德停下自行车,笑着点了点头道。

    家属楼这边的安保工作,全都是单位保卫科的人在负责。

    别看京城的治安比其他地方要好得多,但王孟德记得,这年代很多人家都有枪支,还有不少悍匪出没。

    广安门医院的家属楼,可是在京城拥有非常大的名气。

    住在这里边的人家,就算是普通的大夫,很多家里的条件都不错。

    甚至还有不少领导,职级非常的高,每个月的工资都有一二百块钱。

    再加上广安门医院那边,时不时的发一些福利。

    在外人看来,这个小区的住户,都是富得流油。

    不少人都羡慕的厉害。

    自然也会有别有用心的人打主意。

    所以。

    为了防止出现什么变故,王孟德特意交代保卫科的人,抽调一部分力量,日夜巡逻站岗。

    进了小区。

    此时正是饭点。

    在外边的人倒是不多。

    不过只要是碰了面,都会热情的跟他打招呼。

    甚至有人想要拉着他到家里做客。

    对于这些热情的职工或者家属,王孟德一一谢绝。

    花了好一会儿,他在来到自己在前两年花钱买的房子单元楼下。

    两年前。

    广安门医院新盖的家属楼,终于一个个的竣工了。

    几十栋十八层的高楼大厦,在这个年代,可是非常壮观的。

    也就是有了国外工程师以及技术、设备、原材料的支持,要是凭借着广安门医院自身,根本建不起来。

    不说别的。

    光设计到的技术和建筑设备,就不是国内轻易能拿得出来的。

    还有这么多的钢铁和水泥等建筑材料。

    就算是王孟德的面子,也不可能一下子获得这么多。

    还没建成的时候,很多职工和家属,就天天过来看一眼。

    等建成了之后,哪怕还没装修好。

    不少人就冒险进去看了。

    他们对于电梯房,拥有极大的兴趣。

    就连外部的人,也有偷偷的溜进去参观一下。

    出来后,个个脸上都带着震惊的神色。

    到了十楼。

    左右两边都是两户人家,正好组成两梯四户的格局,跟后世的极其相似。

    王孟德当时选了十楼的两个三居室。

    由于已经属于装修好的,直接就可以拎包入住。

    所以,他们添置了一些家具和生活用品,就让王元第和王元勋两个人住了进来。

    当然,有时候其他的孩子,或者冉小梅也会过来住一住。

    进了家门,饭菜已经准备好了。

    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元第、元勋,你们两个人可都二十多岁了,有没有合适的姑娘,要早点下手,趁早不趁晚。”

    冉小梅看了一眼两个大孙子,然后笑着说道。

    自从这边入住了之后,她就时不时的念叨两句。

    前两年还好,那时候两个人才刚刚二十岁。

    而从今年开始,她念叨的频率就高了起来,有时候甚至连着两天都说这个事情。

    “奶奶,我们现在还在上学呢,正是关键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处对象,还是等两年,我们研究生毕业之后再说。”

    王元第有些无奈的回答道。

    他和弟弟从京城中医学院毕业之后,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医研究院施副院长的研究生。

    还有差不多不到两年的时候,才能毕业。

    后边肯定会留在广安门医院工作。

    至于为什么不跟着王孟德学习,也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跟着身边,该教的早就在教了。

    还不如跟另外一个中医名家身边,说不定能学到一些其他的知识。

    “还要等呀,你爸那时候还没你们这么大呢,就已经结婚了。

    现在他不也取得了这么高的成就,我看结婚和学习完全不耽误。”

    冉小梅给几个孩子都夹了点菜,接着便摇了摇头道。

    “奶奶,我们可不敢跟爸比较,他是妖孽。

    我们在京城中医学院里,就听了四年他的故事。

    现在到了中医研究院,跟了导师,依旧能经常听到他的伟大事迹,现在耳朵都快要起茧子了。”

    王元勋插科打诨道。

    不过他说的也是实情。

    这几年,王孟德可没闲着。

    他每年都能研制好几款药品,也能攻克一些目前医学界没有解决的病症。

    不少成果,都是诺奖级别的。

    现在全世界的医学专家们,都在讨论一件事情。

    那就是诺贝尔奖,到底欠了王孟德多少个诺奖证书。

    同时也在呼吁,希望诺贝尔奖的委员会,尽快在这两年里,给他以前的成果评奖。

    而且最好还是连庄。

    毕竟经过这么多年的验证。

    他当初发明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可是糖尿病的富星。

    止痛剂,让全世界无数的患者没有病痛,甚至还能戒‘叶子’瘾。

    这两个成果,如果不能获得诺贝尔奖,那这个奖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是一些极端的医学家们的呼声。

    据说,诺奖委员会的委员们,最近都在认真的考虑这个问题。

    本来他们是不希望王孟德再获得诺奖的,毕竟之前那一次,他们是有目的的。

    可惜最后功亏一篑。

    不过现在形势可不同了。

    王孟德这些年取得的成就,实在是太惊人了。

    那些国际上知名的医学家,纷纷成了他的‘粉丝’。

    影响力是与日俱增。

    “瞎说,什么妖孽,那是你爸平时学习认真,刻苦钻研,你们都要好好的跟着学习。”

    冉小梅继续说教道。

    哪怕儿子确实有些妖孽,但她依旧认为,这是王孟德自己努力的结果。

    吃完饭之后。

    客厅里。

    电视上放着一些电视剧。

    冉小梅突然冲着王孟德说道:

    “孟德,明天不是周末嘛,你如果休息,就跟援朝和卫国一起,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回去看望一下你奶奶。”

    王援朝和王卫国哥俩,之前虽然结婚的早。

    但因为要上学,所以就暂时没有要孩子。

    直到前两年毕业了之后,才前后脚各自生了孩子。

    有了孩子,自然要让王京徽和王田氏两个人看一看。

    去年是因为孩子还小,经不起折腾。

    今年已经两岁多了,身子骨结实了不少,再加上天气合适,风和日丽的,正好回老家看一看。

    这五年来。

    爷爷奶奶两个人的身体渐渐的变差了不少。

    王孟德有预感,可能也就是这三五年的事情了。

    所以,他哪怕再忙,也会每个月抽空回去一趟。

    一来是陪一陪两个老人,二来也是用针灸、推拿和按摩的技术,给他们增强一下体质。

    “我这周末没事儿,明天起早过去。”

    王孟德答应了一声。

    就算是冉小梅不说,他也是这么打算的。

    而且还提前跟两个弟弟约好了。

    第二天。

    太阳刚刚出来,王孟德就和两个弟弟、弟媳妇以及他们的孩子一起,到了田各庄。

    此时。

    王田氏和秦京茹两个人,正在门口的三分菜园地里忙碌着。

    “奶奶,我们来了。”

    到了菜园地跟前,王孟德招呼了一声。

    经过他针灸和汤药的治疗,王田氏耳朵灵敏了很多,跟正常人的听力百分之八十差不多。

    “哎呀,孟德你们来了,京茹快去院子里搬板凳过来。”

    王田氏一脸惊喜的说道。

    “奶奶,这是您的重孙子们,才刚刚两岁半。”

    王援朝和王卫国各自抱着一个婴儿上前说道。

    他们还特意弯了一下腿弯,让对方能清洗的看得到。

    “哎呦,这两个小肉球子,长得真好。”

    王田氏喜不自胜,看到两个重孙子长得虎头虎脑,欢喜的手都不知道该如何放了。

    她一个劲的夸赞两个小孩子长得好。

    院子里。

    坐下后,王孟德好奇的问道:“奶奶,爷爷去哪儿了?”

    “你爷爷呀,下地去了。”

    王田氏小心的搂着一个重孙子,嘴里随口说道。

    “啊,爷爷怎么还下地干活呀,家里也不用他挣工分呢。”

    王孟德神色有些不太好的说道。

    王京徽的年纪大了,年轻时候身子骨又亏过,所以时不时的有一些小毛病。

    也就是有他在,这些小毛病都能控制住。

    否则,早就从小病发展成大病了。

    “哈哈,我们都劝了,但他就是不听,不过他去地里也就是看一看。

    你恐怕还不知道吧,现在国家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咱们家分了好几亩的地。

    以后这些地就是咱们家的了,只要每年按时交公粮就行了,剩下的不管是多少,都属于咱们自己的了、”

    王田氏说起这事儿就高兴的很。

    他们前半辈子,一直没有自己的土地,都是租赁族里的。

    后来解放后,倒也短暂的分了几亩,但那也只是几年的时间,后来又统一收回去了。

    没想到,今年又突然实行了新的政策。

    等分到地之后,家家户户的人,大部分都去了各自的地里。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384/1111064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