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梦想成真和知青回城
这一年。
华国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件。
那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哪怕现在只是少部分地区在开始试行,还没开始推广到全国各地。
但产生的影响已经出现了。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此时已经承包到了土地的家庭和个人,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干劲。
不说别人。
就王孟德的爷爷王京徽,已经八九十岁的高龄了。
依旧忍不住,要去自家承包的地里去看一看。
就算无法劳动,看上一眼,心情也是开心的不得了。
而和其他人不同。
自从王孟德穿越过来之后,已经过去二十来年了。
这些年,可没让他挨过饿。
哪怕就算是最困难的那几年,他们家里的营养也从来没缺少过,甚至吃的大部分都还是大米和面粉等细粮。
等到王孟德开始给外国病患治病,那些外国的病人捐赠物资后。
他们家更是不愁吃穿。
不敢说顿顿吃肉,但隔三差五吃一顿肉,还是没问题,
况且。
王孟维和王孟启两个人,还都是沙河肉联厂的职工。
光厂里的福利,就能让一家人过得舒服了。
可就算是二十来年的时间里,没有缺过吃穿,以后的日子大概率只会更好,王京徽依旧对土地有着深深的渴望。
这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更别说那些普通民众了。
他们可都是常年缺少营养,一年里有大半年的时间吃不饱。
现在有了机会,看到了希望,自然是充满了激情。
临近中午,王京徽才满脸笑意的背着手、慢悠悠的走了回来。
这地是昨天刚分的,之前也去过很多次,但都没有什么感觉。
可今天再次过去,就不一样了。
虽然名义上这地还属于国家,算是承包的,而且只有三十年,但以后种什么、收多少,基本上都是自己说了算。
只要按时交公粮,剩下的完全可以自家做主。
有了这个政策,他才彻底的觉得,一家人有了保障。
哪怕家里这些年,存了上千元,都没有这种安全感。
王孟德两世都没有挨过饿,他自然是没有这么感触,不过也能理解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属于自己土地的渴望。
“爷爷,咱们家分了几亩地?”
王援朝搀扶着他,笑着闲聊道。
“嘿,咱们家人口多,足足分了十四亩多地。
一多半都是上好的田地,好好的伺候,一年能种出不少粮食来。
就算是那几亩地不算好,好好的养个几年,也不会很差。”
提起自家分的地,王京徽精神就更好了。
这可是他这辈子都没拥有过的数量。
现在临老了,居然圆了梦。
怎么可能不高兴。
田各庄虽然离山不远,不过平地还是非常多的。
再加上大集体的时候,使用人力可是新开垦了不少的地。
就算是留了不少机动地,每个人依旧可以分到一亩多。
王家大人和孩子十来口人,直接分到了不到十五亩地。
就算是这个年代的亩产不算高,又要交不少的公粮,但王京徽仍然有把握,光靠这些土地,就能养活一大家子。
“爷爷,这么多地,孟维大哥和孟启哥两个人又有工作,每天都要去工厂上班。
这家里光靠大伯、大娘和两个嫂子,可不一定能忙的过来呀。”
王援朝想了想,然后担忧的说道。
和后世不同。
现在不管是耕种还是除草,或者是收割,全靠人工。
基本上见不到机械,就连牲口都不多。
王家两个壮劳力要上班,以后家里种地可就缺少人手了。
特别是到了耕种的时候,全靠人在前面拉着。
没有壮劳力,种地都困难。
“这。。。”
小孙子的话,让王京徽突然回过神来。
对呀,现在分了这么多亩地,光顾着高兴了,却没想到以后该如何种。
两个孙子的工作肯定不能丢,再加上他年龄大了。
光靠大儿子和几个妇道人家,肯定不行。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发愁。
旁边,王孟德见爷爷愣在那里不说话,便笑着安慰道:
“爷爷,您不用担心,这样,我出钱给家里买两头牛,农忙的时候,能轻松不少。”
他知道,这时候正是大队上分地和分物资的时候。
小物件都好说,可有一些大件,就很难办了。
特别是像马和牛这种大牲口。
谁家都想要,但家家户户都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来买。
现在大队上肯定在纠结。
如果这时候王家拿着钱过去,大队上肯定愿意。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问题,说不定还能卖一个高价,也给大队其他民众一个交代。
等两头牛都卖给王家,只要钱到手,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至于王家哪里来的钱,只要提起王孟德的名字,就算公社的领导,也明白这里边肯定没问题。
“买两头牛呀!”
王京徽眼前一亮。
他小时候可是放过牛呢。
从徽省一路逃荒,到了京城周边,跟王田氏结婚的时候,住的也是牛棚。
对牛可是太熟悉了。
但之前的那些牛,都是别人家的。
他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有一头属于自家的牛和田地。
然后过上平淡的生活。
本以为这辈子没希望了。
没想到惊喜来的太突然了,好像一下子,家里什么都有了。
说干就干,王孟德陪着王宁一起,来到了生产队的院子,找到了队长。
这个队长,也是姓田,和王田氏都是沾亲带故的。
听到王家要买牛之后,顿时大喜过望。
本来他这些天一直在发愁呢。
生产队养的几匹马和几头牛,可是很多人想要,但都出不了价格。
所以,这些大牲口就一直留在了生产队上。
而其他的诸如猪和鸡鸭鹅等,都早早的被分走了。
现在王孟德也跟着过来,这事儿肯定就能成。
于是,他也没多要,而是按照市价,把两头牛给卖了。
一手交钱一手牵牛,等王家的人走远了之后,队长才长舒了一口气。
虽然还有几匹马和两头牛没处理掉,但已经算是减轻了不少的负担,而且队上也有了不少的现金。
自从这两天开始分地和分物资以来。
把账目一盘,才发现,不少人家都还欠着大队的钱。
他作为田各庄土生土长的村民,和每个户论起来,都能算是亲戚关系。
所以,他也想着给大家谋一点福利。
现在卖了两头牛,到时候这些钱一分,每户人家都能落一点。
特别是那几户家徒四壁的人家,有了点钱财,日子也就能过的下去了。
不然,没有大队作为依靠,以后光靠自己,那几户人家,可就太不容易了。
王家。
看着儿子和孙子果然牵回来两头牛,王京徽迫不及待的上前,摸了摸牛的头,嘴角颤抖,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
他太激动了。
王田氏同样激动不已。
大伯王宁,蹲在旁边,一边抽着烟,一边用贪婪的目光,紧紧盯着这两头牛。
以后,自家也有了大牲口。
好好的喂养,每年耕种就不用发愁了。
至于草料,倒不是太大的问题,不就是平时多出点力气,每天晚上都要起来喂一两次么。
这些都不是事儿。
下午。
因为有两个二岁多的孩子。
王孟德等人,便早早的回来了。
由于带着不少蔬菜、野菜等,他们先来到了南锣鼓巷这边。
还没到95号院的院门口,就听见院子里闹哄哄的。
“二大爷,院里啥情况?”
进了院门,正好看到阎埠贵在自家门前收拾一个竹筐,还时不时的伸头往中院看去。
王孟德便好奇的问道。
“哟,孟德来了,你可是稀客呀。”
阎埠贵看到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然后站起身来打了一个招呼。
几年前,二大妈得了乳腺肿瘤。
幸好王孟德出手,才给治好了,到了现在,除了不能干重活,和其他人完全一样。
所以,他心里一直非常的感激。
“那什么,许大茂刚从乡下回来了,正跟老贾家吵架呢。”
“噢,许大茂回来了呀,他这刚回来,怎么就开始吵架了?”
王孟德越发的好奇了。
今年和明年确实属于知青回城的高发期。
但许大茂可是属于劳改分子,没想到居然能在第一批回城的名单里。
这让他非常的好奇,对方是如何操作的。
同时,也搞不明白,他为什么一回来,就和贾家干上了。
“嗨,孟德,你忘记了,那孟丽可是把后院的房子,卖给老贾了。
这许大茂一回来,本打算回来休息休息,推开门却是看到贾张氏躺在自家床上,顿时就火冒三丈。
两个人因为争执,又互不相让,已经发展成对骂了。
我也就是手头上有活,才没过去看热闹。”
阎埠贵笑着解释道。
别看他现在依旧还盯着二大爷的名头,但这些年,早就不管事了。
院子里的年轻人,都有了自己的想法。
谁也不拿这三个管事大爷当回事。
也就是傻柱靠着拳头,才勉强能压的住。
至于刘海中和阎埠贵,早就退休了,平时也就是自娱自乐。
“噢噢,对对,我记起来了。
这房子被孟丽卖了,许大茂就不占理了呀。”
王孟德也笑着说道。
“哈哈,是呀,不过他一直在说这房子是他的,卖的时候没通过他,就不算,让贾家还他房子呢。
刚才,老刘和老易在中间调解,也没有成功,刚刚把孟丽给叫了过来,估摸着一会有好戏看了。”
阎埠贵家和许大茂可是也有仇的。
看到对方倒霉,自然是在背后说起了风凉话。
“二大爷,我也去看看热闹去。”
听到中院传过来的声音,王孟德便急忙的说道。
说着和王卫国等人,一起穿过月亮门,来到了中院。
此时,中院被好几户人家建起了自建房,导致空间变的拥挤了不少。
以前的水池旁,压水井早就被拆掉了,只剩下自来水水龙头。
许大茂满脸的涨红,正愤怒的看着一脸满不在乎的孟丽,旁边,贾张氏骂骂咧咧的。
不过因为吃过亏,声音不是很大。
王孟德进了中院,邻居们看到了之后,都连忙上前打了一声招呼。
现在他可是中医研究院的院长了。
比轧钢厂的厂长级别都高。
许大茂自然也看到了他,不过他并没有上前,而是一瘸一拐的往旁边挪了挪。
看到他的一条腿有毛病,王孟德便知道他是如何成为第一批返城的知青了。
原来是狠下心来,让自己变成了这幅模样。
其实在后世,王孟德倒是听说过这种事情。
就是在知青返城的时候,因为人数太多,一下子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回来。
所以,就有了先后之分,甚至是有的知青,一辈子都回不了城。
最优先的,自然是家里有关系,以及城里有工作在等着的。
比如父母要退休,可以直接接班的人。
剩下的,自然是需要当地来指定了。
所以,很多知青,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各种各样的招数。
其中就有自残的。
还有喝洗衣粉等假装中毒的。
这些头脑灵活的人,都轻而易举的骗过了审查,率先回了城。
其实他猜的一点没错。
许大茂在东北的靠山屯,本来是没机会回来的。
一来他是戴罪之身,排也只能排在所有人的最后。
二来那个屯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赤脚医生,不管是村民还是领导,都不愿意让他走。
了解到形式之后,许大茂也是果断。
直接从一棵树上掉下来,把自己的腿给摔折了。
这样一来,当地的领导没办法,也就只能安排他回城了。
就这样,许大茂终于脱离了苦海。
本以为回来之后,就能过上踏实的生活了。
谁知道,到了家里,却被告知,自己的家被偷了。
房子已经被孟丽给卖了,而且还是卖给的老贾家,这就让他气不打一处来。
“孟丽,这是我的房子,你凭什么不告诉我,就私自给卖了?”
“哼,我们俩是夫妻,这房子自然也能由我做主,卖了就是卖了,你要怎么着。”
“我要怎么着,我要房子,快把买房子的钱给他们,这房子我要住。”
“想都别想。”
“你不给是吧,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我要去街道上告你。”
“去吧,去吧,正好我也去街道反应,你在下乡那边,肯定和寡妇不清不楚、”
孟丽冷笑道。
她可是太清楚许大茂是什么人了。
下乡这些年,怎么可能不吃荤。
只要有寡妇,肯定逃不出他的花言巧语。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384/1111063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