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1961:从大兴安岭打猎开始 > 第216章:来京都,怎么能不看升旗

第216章:来京都,怎么能不看升旗


这一切,在几个月前还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林记者。”他放下筷子,“谢谢你。”

林白洋摆摆手:“说这些干什么。快吃吧,下午带你去天安门转转。来了京都,总得去看看教员像。”

张有为点点头,重新拿起筷子。

这一次,面条入口,他尝到了真正的滋味。

吃过午饭,两人沿着前门大街往天安门方向走。

张有为的新皮鞋踩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时不时低头看看自己锃亮的鞋尖,又偷偷打量街上的行人。

“林记者。”他犹豫了一下,“你说我这样……会不会太招摇了?”

林白洋笑了:“招摇什么?你现在可是青年代表,穿得体面些是应该的。再说了。”

她压低声音,“现在讲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可那是对普通老百姓。咱们现在代表着百姓,总得注意形象。”

张有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路过一家照相馆时,他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橱窗里摆着几张样板照,都是穿着中山装的年轻人,个个精神抖擞。

“要不要照一张?”林白洋问,“带回家给你爹娘看看。”

张有为问了声:“贵不贵?”

“一块钱一张,带底片。”林白洋说,“我请你。”

张有为却之不恭,但有点像吃软饭一样。

总是让女孩子花钱。

不过……白花谁不花啊。

他心里可没有什么道德至高点的约束。

照相馆里光线昏暗,空气中飘着一股显影液的味道。

摄影师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他让张有为站在布景前,布景上画着天安门的图案。

“同志,抬头,挺胸,对,就这样。”摄影师钻进黑布罩里,“笑一笑。”

闪光灯亮起的瞬间,张有为下意识地眨了眨眼。

“三天后来取。”摄影师说。

走出照相馆,张有为的心情莫名地好了起来。

他想象着照片洗出来的样子,想着要寄回家给爹娘看看,让他们知道儿子在京都过得很好。

天安门广场上,红旗在春风中猎猎作响。

张有为仰头望着城楼上的教员像,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

他想起去年冬天,村里组织学习《人民日报》,他在报纸上看到天安门的照片。

那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站在这里。

“有为同志。”林白洋拍拍他的肩膀,“想什么呢?”

“我在想……”张有为深吸一口气,“我一定能得到全国青年代表的称号,不能辜负了这身新衣服。”

林白洋笑了:“这才对,明天一早我带你过来看升旗仪式,你肯定没看过。不过,现在我带你去王府井转转,那边新开了家新华书店,听说有不少好书。”

两人沿着长安街往东走。

路过一家理发店时,林白洋突然停下脚步。

“对了。”她打量着张有为的头发,“你这头发也该理理了。现在讲究‘三面光’,你这发型太土气了。”

理发店里飘着一股肥皂水的味道。

理发师傅是个精瘦的中年人,他让张有为坐在转椅上,围上白布。

“同志,要什么发型?”

“给他理个‘三面光’。”林白洋说,“就是两边和后面都推短,前面留一点。”

推子在耳边嗡嗡作响,碎发纷纷落下。

张有为看着镜中的自己,感觉既陌生又新奇。

理完发,他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许多,配上新中山装,活脱脱一个城里干部的模样。

“这才像样。”林白洋满意地点点头,“走,去书店。”

新华书店里人头攒动。

张有为被书架上的书籍震撼了,他从未见过这么多书。

林白洋挑了几本《毛泽东选集》和《红旗》杂志,又给他选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本书不错。”林白洋说,“讲的是一个普通工人如何成长为革命战士的故事,你应该看看。”

张有为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

张有为点点头,说:“我一定会好好看的。”

两人在书店里待了很久,直到天色渐暗才离开。

出了书店,林白洋说:“有为同志,今天也累了,你早点回去休息吧,明早我带你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

张有为有些不舍地说:“林记者,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了。”

林白洋笑着说:“别这么客气啦,快回去吧。”

张有为回到招待所,躺在床上,脑海里还回荡着这一天的点点滴滴。

他想起了林白洋的热情帮助,想起了天安门广场上那庄严的景象,想起了新华书店里那些散发着墨香的书籍。

自己来到京都,不仅仅是为了看京都的模样。

更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

……

张有为站在招待所的窗前。

外面一片漆黑,寂静无声。

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打破这夜的宁静。

清晨的京都还笼罩在一层薄雾中,那雾气如轻纱般缥缈。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在这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清脆。

“有为同志,起了吗?”

是林白洋清脆的声音。

张有为连忙去开门,看到林白洋精神抖擞地站在门口,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

“走吧,带你去天安门看升旗。”

林白洋笑着说。

张有为兴奋地点点头,快速收拾了一下,便跟在林白洋身后出了门。

四月的清晨还有些凉意。

张有为裹紧新买的中山装,那中山装的布料在微风中轻轻摩挲着他的身体,带来一丝温暖。

街道上已经有不少行人,大多是穿着工装的工人和穿着制服的干部。

他们行色匆匆,却又都带着一种朝气和活力,仿佛这新的一天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两人沿着街道朝着天安门广场走去,越靠近广场,人就越多。

张有为的心也跟着愈发激动起来,他感觉自己就像一颗即将被点燃的火种,在这热烈的氛围中即将燃烧。

终于,他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黑压压的一片,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着那庄严时刻的到来。

张有为站在人群中,感觉心跳有些加快。

他从未见过这么多人,也从未感受过如此庄严的气氛。

周围的人们有的交头接耳,小声谈论着。

有的则神情肃穆,静静地凝视着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这座古老而又雄伟的建筑,在薄雾的笼罩下更显得庄严肃穆。

城楼上的红墙黄瓦,在晨曦的微光中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那巨大的红色城门,紧闭着,却又仿佛随时都会打开,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城楼上的八盏大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像是在向人们展示着节日的喜庆。

城楼上的教员画像,慈祥而又威严,那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注视着广场上的人们,也注视着整个华夏。

画像两侧的巨幅标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醒目,让人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看,国旗班来了。”

林白洋低声说。

张有为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远处,一队身着军装的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来。

他们的步伐铿锵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张有为的心上,让他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战士们的身姿挺拔,眼神坚定,手中的钢枪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他们迈着标准的正步,一步一步地朝着旗杆走来,那整齐划一的动作,就像是一个人在行动。

国旗在晨风中缓缓升起,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是无数先烈的鲜血在流淌。

张有为感觉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了当兵的时候了。

那时候,他每天都会在连队的操场上看着国旗升起,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使命的担当。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响起了国歌声。

张有为也跟着唱起来,声音有些颤抖。

他想起在连队时,每次升旗,他总是排在第一个,昂首挺胸,高唱国歌,心中充满了自豪。

而现在,他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和成千上万的人一起高唱国歌,那声音汇聚在一起,如洪钟般响亮。

“前进!前进!进!”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136/1111091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