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发表《青年代表,勇斗小偷》
1961年的清晨,京都的天空湛蓝如洗。
金色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华夏青年报》报社那座两层楼高的青砖小院里。
院子里,几株老槐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树影婆娑,似在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林白洋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来。
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光,像是怀揣着什么重要的秘密。
她的手里紧紧攥着一叠稿纸,脚步轻盈,似踩在云端。
一进门,她便直奔李主编的办公室,语气中带着急切:“主编,这篇稿子,能给我发出去吗?”
李主编正伏在办公桌前,手里握着一支钢笔,眉头微皱。
专注地审阅着一篇关于农业生产的报道。
听到林白洋的声音,他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疑惑:“什么稿子?”
林白洋搓了搓手,脸上露出期待的神情:
“就是在铁路上,我遇到了一群威胁我的小偷,被一个山村里来京都的打猎青年给救了。”
她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掏出一叠稿纸,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仿佛那是什么珍贵的宝物。
李主编微微皱眉,沉默了一下。
林白洋则站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李主编的表情,心里默默祈祷着。
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只有墙上挂钟的秒针“滴答滴答”地走着,像是在为她倒计时。
“把稿子给我看看。”李主编终于开口,声音平静中带着一丝严肃。
“给。”林白洋赶忙将稿子递过去,眼神中闪过一丝紧张。
李主编接过稿子,认真地阅读起来。
他的目光在纸上游移,时不时用笔在上面勾勾画画。
林白洋则在旁边轻声补充道:“还有,这是张有为同志给写的诗,也同样投稿到我们报社。”
“什么诗?”
李主编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
乡下的打猎人,还会写诗?
这让他感到有些意外。
林白洋缓缓说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她看着李主编,心中满是期待。
李主编听到诗名,眼神一亮。
迫不及待地翻到稿纸的最后一页,那首诗工工整整地写在那里。
他轻声朗读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随着诗句的流淌,他的脸上露出了陶醉的神情,似乎被那诗中的意境深深吸引。
“这不会是你写的吧?”
李主编突然转头看向林白洋,眼神中带着一丝调侃。
林白洋赶忙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主编,我这点墨水您还不知道吗?这是张有为同志在火车上即兴创作的。”
“啊?即兴创作的?”
李主编惊呼一声,眼中满是惊讶与敬佩。
他再次看向那首诗,像是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在火车上灵感迸发的画面。
窗外,阳光洒在窗台上,给整个办公室增添了几分温暖。
李主编沉思片刻,对林白洋说道:“白洋啊,这篇稿子确实有新闻价值,不过还得再润色一下,让故事更生动些。”
林白洋连连点头:“好,好,那我就去改改。”
“等等,这个张有为同志在不在京都?”李主编突然问道。
“在京都。”林白洋回答。
“那你去把他喊来。”李主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好,我这就去。”林白洋应了一声,转身快步走出办公室。
林白洋走出报社,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朝着张有为暂住的招待所走去。
街道两旁,行人匆匆,偶尔有几辆自行车“叮铃铃”地驶过,带起一阵微风。
她的心情有些激动,脚步也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到了招待所,林白洋敲了敲张有为的房门。
门很快被打开,张有为站在门口,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但眼神依旧明亮。
早起后遗症,有写乏了。
或许是在这京都,一个人有些无聊吧。
“林记者,你怎么来了?”张有为有些意外地问道。
林白洋笑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兴奋:“有为同志,我们主编看了你的诗和我的稿子,觉得很有新闻价值,想请你过去一趟,详细聊聊。”
张有为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好,我这就跟你去。”
两人一路走回报社,路上,林白洋忍不住问道:“有为同志,你那首诗被我们主编认可了。”
张有为笑了笑:“真多吗?”
林白洋忍不住感叹道:“真的,我们主编都被你的诗打动了。”
张有为也不好说他“偷窃”了海子这样,有着高尚理想青年的诗句。
到了报社,李主编早已在办公室等候。
见到张有为,他立刻站起身,热情地迎了上去:“张有为同志,欢迎欢迎!你那首诗写得真是太好了,我们报社正需要这样的作品。”
张有为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李主编过奖了,我只是随便写写。”
李主编摆摆手:“随便写写就能写出这样的诗,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他示意张有为坐下,又让林白洋倒了杯茶。
“张有为同志,你这首诗我们打算刊登在下一期的报纸上,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意见?”李主编开门见山地说道。
张有为摇了摇头:“没有意见,能刊登是我的荣幸。”
李主编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还有,林白洋同志写的关于你的那篇报道,我们也打算一起刊登。不过,有些细节还需要再补充一下,你能不能详细说说当时的情况?”
张有为点了点头,开始讲述那天在火车上的经历。
他的语气平静,但故事却充满了惊险和温情。
李主编听得入神,时不时点头称赞。
“真是了不起!”
李主编听完后,忍不住感叹道,“张有为同志,你不仅是个打猎的好手,还是个有才华的诗人,更是个见义勇为的英雄!”
张有为笑了笑,谦虚地说道:“李主编过奖了,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接下来的几天,林白洋对稿子进行了多次修改和润色。
李主编也亲自参与,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
改了3遍稿子。
最终,稿子定稿。
林白洋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有为同志,真是太感谢你了!”林白洋由衷地说道。
张有为笑了笑:“林记者客气了,能帮上忙我也很高兴。”
李主编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张有为同志,你的故事和诗一定会激励很多人。我们《华夏青年报》能有你这样的投稿人,真是我们的荣幸。”
他转向林白洋:“白洋,你把新闻稿标题《火车上的见义勇为》改一改,题目就叫《青年代表,勇斗小偷》。这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一起发表,放在头版。”
林白洋高兴地点头:“好的,主编。”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136/1111091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