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红楼:林如海重生为女复仇 > 番外二:林文谨公(林如海篇)

番外二:林文谨公(林如海篇)


承平七年秋,内阁大学士兼太师——林如海上表请求乞骸骨,今上不舍,再三挽留,然而林如海已近古稀之年,实在精力有限,去意坚决,皇帝终于松口。

久居行宫养老的太上皇听闻此事,特与皇帝商议,念在林如海一生勤谨勉励、忠君为国的份上,不仅保留其品秩与俸禄,还将林家祖上的文信侯爵位赐予林如海。

年后,新鲜出炉的文信侯夫妇命府中下人打包行李,准备带着大孙子林逸往岳州去,与儿子、儿媳、还有小孙子团聚。

承平元年,新帝开恩科,林暄高中探花,在翰林院修书两年,被擢升为侍读学士,三年后自请外放,如今在岳州任知府已有两载光景。

林暄一家三口离京时,林如海与贾敏都是年过花甲的人了,虽然多年来坚持锻炼,保养得宜,却也抹不掉岁月的痕迹。

担心老两口生活寂寞,林暄夫妻便把时年五岁的长子林逸留在二老膝下尽孝,黛玉和司徒珩这两年也极少外出,经常回府陪伴父母。

临行这天,是个天朗风清的好日子,黛玉夫妇将林家三口人送至城外十里。

贾敏拉住女儿的手依依不舍,殷殷嘱咐,“爹娘不在京里,你若是觉得闷了,就常与姐妹聚聚,你嘉悦姨母也盼着你多去瞧她……照顾好自己,天热莫要贪凉……”

到底是年岁大了,贾敏的两鬓斑白如霜,眼角也布满了细纹。

黛玉替母亲理了理鬓发,柔声道:“女儿都记下了,娘放心吧。”

“爹也是,”她又看向林如海,“莫要太记挂我们,我和珩哥哥得空就会去岳州的。”

司徒珩本在吩咐小厮、家丁们,路上注意安全,宁可走得慢些,也不能出任何岔子。

听见黛玉的话,便走过来笑道:“玉儿说的对,咱们一家人以后有的是相见的机会。”

“不过在那之前,还得拜托岳父岳母转告暄弟,让他在府中给我们留个院子。”

贾敏顿时被逗笑了,“好,到时候一定会有地方给你们住。”

她心中熨帖,眼底已无湿意,再看黛玉,更添几分欣慰。

建安三十一年,皇帝禅位于太子,退居大明宫。新帝继位后,司徒珩晋封亲王,比太上皇在位时更受宠信,从前那些或羡慕或嫉妒黛玉的人,连在背后议论都不敢了。

所以黛玉过得更加顺遂无忧,或许还有不曾生育的缘故,仍是仙姿昳貌、窈窕袅娜,看起来与少女时期相差不大。

司徒珩亦是年轻俊美、风采卓然,望向黛玉的眼神一如既往,盈满了温柔宠溺。

贾敏对林如海笑道:“老爷若没什么要叮嘱的了,咱们就走吧。”

“好。”林如海深深地看了眼黛玉,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玉儿切记,要珍重自身。爹娘在岳州等你们。”

黛玉颔首应了,摸了摸林逸的脑袋,轻声哄了半晌,才目送林家一行人走远。

两个月后,车马抵达岳州知府官邸。

时值黄昏,林暄已从衙门回府,听见下人通报,立刻携妻子陆氏、幼子林遥到门外迎接。

四岁的林遥粉雕玉琢、聪明伶俐,记住了父亲母亲的话,见天的盼着祖父祖母和兄长到来。

林如海才下车,他就像个小炮弹似的,冲过去抱住林如海的腿,仰头脆生生地说道:“祖父!遥儿好想您呀!”

不等林如海答话,他又探头往车里瞧,“祖母呢?哥哥呢?”

活泼开朗的性情着实惹人喜爱。

林如海顾不得舟车劳顿,一把将小孙子抱了起来,笑呵呵地道:“祖父也想遥儿。”

那边,林暄扶着贾敏下车,刚叫了声“母亲”,许多关心的话还没来得及出口,贾敏已挣开他的手,去和林如海怀里的林遥说话了。

林暄朝陆氏无奈一笑,意思是“你看爹娘,有了孙子就把咱们忘了”。

“逸儿!”陆氏却没理会他,只惦记着自家大儿子。

“娘!”林逸灵活地跳下车来,扑进陆氏怀里,他八岁了,平常稳重得很,极少这般撒娇,可见是极想念母亲的。

众人都在互诉离情,林暄:……

果然这个家里最疼他的是姐姐!

他想问姐姐怎么没来,又怕勾起母亲的思女之情,只好把话咽回去了。

岳州温暖湿润,与江南类似,林如海夫妻俩曾在江南待过十多年,很容易就适应了岳州的气候。

恰巧林遥到了开蒙的年纪,林如海就亲自为他启蒙,同时也没有落下林逸的功课,日子过得充实又愉快。

这天林如海手把手教林遥写字,林遥活泼好动,一个“林”字写得歪歪扭扭,他脸上也溅了点墨汁,林如海用帕子给他擦脸,就这么一松手的工夫,林遥索性拿手指蘸墨,在纸上乱涂了起来。

“真是个淘气的皮猴儿!”林如海轻拍了下林遥的手背,笑嗔道,“再不听话就让你父亲来教你了。”

林暄看似古灵精怪,跟长不大似的,其实在两个儿子跟前,是妥妥的“严父”形象。

果然,林遥赶紧端正坐姿,向林如海认错讨饶,“遥儿再不敢捣乱了,祖父别告诉父亲。”

他顶着一张小花猫似的脸蛋,语气可怜兮兮的,林如海立刻就心软了。

因为他想起黛玉小时候也有这样一件趣事。

那时黛玉才三岁,因她聪慧灵秀远胜常人,林如海爱惜不已,且公务不算繁忙,便揽下了为女儿启蒙的活儿。

黛玉身子弱,力气又小,林如海本不愿过早教她写字,偏黛玉是个好强的,看父亲拿笔,她也要。

林如海对女儿百依百顺,哪里舍得拒绝她?握着她的小手一笔一划地写了个字。

黛玉记性很好,当即认了出来,“玉!”

林如海便夸她聪明,小黛玉笑得眉眼弯弯,可爱极了,拿着纸要去给贾敏看,那上面墨迹未干,糊了她一手,她又去拨脸上的碎发,把莹白如玉的小脸儿也弄脏了。

林如海知道女儿喜洁,故意逗她,让她看镜子里的小花猫。

不料竟把女儿逗哭了。小黛玉不敢相信自己变丑了。

林如海哄了半天,连贾敏都惊动了,才哄好了女儿。为此,林如海被贾敏数落了一顿。

那时林如海是真真切切地想着,要保护这颗掌上明珠,让她一生顺遂无忧。

哪知后来家中遭逢巨变,林如海的心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竟让他狠心抛下柔弱多病的女儿……

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霎时涌现在眼前,林如海不禁红了眼眶。

“祖父,您怎么了?”

林遥懵懂的声音打断了林如海的思绪,他回过神来,掩住眼底的酸涩,柔声道:“祖父是想你姑姑了。”

“我知道姑姑!”林遥兴奋地说,“父亲给我看过姑姑的画像!”

随即又蔫头耷脑的,“可是我没见过姑姑。”

一旁默默练字的林逸抬头认真纠正弟弟,“你见过的。你小时候,姑姑常常哄你。”

林遥张大了嘴巴,“我怎么不记得?”

“因为你还没记事儿呢。”林如海指着小孙子脖子上挂的长命锁,笑道,“这就是你姑姑送你的。”

“姑姑真好!”林遥高兴起来,拉着林如海的袖子问,“姑姑会来看我吗?”

林逸手下一顿,竖起耳朵等林如海的回答。

“当然了。”林如海肯定地说。就算不看两个小家伙,也得来看他这个老父亲呀。

林遥记住了这话,之后隔三差五就问一句,“姑姑来了吗?到哪了?”

把贾敏闹烦了,问清楚缘由后,就找丈夫的茬儿,“好端端的,你非提玉儿做甚?”

人一旦上了年纪,就格外念旧,希望儿女全都守在跟前,贾敏亦然,她最近总听孙子问起女儿,心里如何不思念?连觉都睡不安稳,险些往京里去信,催黛玉赶快来了。

林如海讪讪地捋了把胡子,“我也没想到遥儿是个死心眼的孩子啊。”

见他还委屈上了,贾敏只觉气也不是,笑也不是,耍赖道:“我不管!你让遥儿别再问了。”

林如海:“……夫人莫恼,我想法子。”

没过几天,一封写得歪歪扭扭、夹杂着鬼画符的信被寄往京城。

林如海深藏功与名,不动声色地等消息。

终于在十月底,林家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除了林如海心心念念的女儿女婿,太上皇、太后、二公主竟也千里迢迢的来了。

太上皇的说法是,在京城待得闷了,趁着身子骨尚且强健,到外面瞧瞧。

嫡出的二公主则是要黏着黛玉,缠得帝后没法子,只得同意她跟着一起离京。

林家的府邸住不下这么多人,司徒珩便为太上皇和太后买了一座宅子,离林府不远,方便两家人常来常往。

从此,太上皇与林如海仿佛一对寻常亲家,三天两头约着下棋品茗、谈书论道,好不悠游快活。

两个古稀之龄的老人家最爱做的还是追忆往昔,他们曾经君圣臣贤,共同理清了江南乱象,使国库充盈,为如今的太平盛世打下了基础。

提起这些,两人都觉成就满满,太上皇突发奇想,对林如海道:“朕替爱卿想了个谥号,叫文谨,爱卿觉得如何?”

林如海正喝茶,闻言险些一口茶水喷了出来,他还活得好好的,怎么就开始考虑谥号了?

不过转念认真一想,太上皇的主意还真不错,他便从善如流,“陛下厚爱,臣却之不恭。”

太上皇一言九鼎,临终前留下一道圣旨,待林如海百年之后,以“文谨”作为他的谥号。

肯定了林如海这一生勤谨肃恭、堪为文臣表率。

这是承平十六年的事,到了承平十八年,林如海于姑苏老宅里寿终正寝,林家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魂归地府的林如海却后知后觉的忐忑起来,照前世的命数来看,他的寿数早在三十几年前就到了尽头,而他不仅逆天改命,还牵扯到了数不清的人。

他从不后悔这一世的所作所为,也不怕自己受到惩罚,只唯恐家人受到连累。

他正盘算着怎么说服阎罗王,让他一人做事一人当,却见鬼差们的态度十分客气,甚至可以说是殷勤了。

林如海一头雾水,观察了许久才拉住白无常,小心询问究竟。

“你身上的功德值非常高,说不定可以飞升成仙。”白无常道。

他没说的是,像林如海这样浑身金光闪闪的魂魄,百年也难得碰上一个。

林如海震惊了,随即醒过神来,他还不能高兴得太早,“功德值可否抵消惩罚?我本来早就该死了……”

黑无常说:“我们看过生死簿,你就是该活到今天。”

什么?林如海不可置信地道,“我前世明明只活到四十四岁。”

“那并非前世。”白无常解释,“当年玉帝与朱雀神君合力逆转时空,你的命数自然发生了改变。”

林如海先是疑惑,这样的秘闻是他能听的么。随即彻底放下心来,他以后再不必为儿女和孙子担忧了。

至于他自己能否飞升,他倒不太在意,横竖他为人一世,赚得青史留名,已无愧于心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844/2325259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