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齐纨鲁缟!李逸妙计惊李世民!
“听说是这样的……”
李世民把李靖吐谷浑发来的急报内容,大致给李逸讲了一遍。
其中的重点,当然是侯君集率军攻入吐蕃高原,然后在吐蕃高原差点被吐蕃军队打得全军覆灭的事。
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李逸忍不住摇了摇头:
“敢冲进高原,顶着高原反应与吐蕃军队交手,谁给侯君集的勇气啊?”
他觉得这件事有点怪怪的。
在原本历史时空中,贞观十二年大唐与吐蕃爆发了松州之战,这一战大唐的行军大总管是侯君集。
然后,大唐奇袭获胜,斩首吐蕃军队千余人。
虽然吐蕃军队主力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但吐蕃却在战败后当机立断撤回了高原。
而那时候的侯君集,并没有令人穷追不舍。
为何这一次,侯君集就这么草率地率军冲入了吐蕃高原呢?
李逸有点不理解。
听到李逸的吐槽后,李世民回道:
“听说,是因为朝廷认为吐蕃未来会是大唐的巨大威胁,然后传令给了吐谷浑唐军大营,令他们调查吐蕃。”
“没曾想双方爆发了战争,而侯君集在击退吐蕃后贪功冒进,最终导致了惨败。”
“原来是这样。”
得知真的与自己提出的“吐蕃威胁论”有关,李逸心中松了一口气。
不是历史突然自发重大改变就好,这代表着他身为穿越者的先知优势还在。
“确实太冒进了,高原反应可不是闹着玩的,吃一堑长一智吧。”
李逸随口回了李世民一句。
关于高原反应一事,他已经通过程知节的口提醒朝廷了,但侯君集非要带兵去高原跟吐蕃军队硬刚一波,他也没辙。
借着李逸的这个话头,李世民假装疑惑地问道:
“高原反应是什么?为何会这么厉害?”
为了符合自己现在的身份定位,李世民只能再问一遍这些他已经知道的内容。
听完李逸的回答后,李世民顺着就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这个高原反应,真的没办法解决吗?”
听到这个问题,李逸想起了一件事,便开口回道:
“倒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我倒是知道一个应对高原反应的法子,但不确保一定有用。”
“什么法子?快说来听听!”
李世民迫切无比地问道。
他觉得这一趟真是来对了,这不李逸就有办法了吗?
沉吟片刻,李逸缓缓说道: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种说法,大意是吐蕃人能习惯高原反应,与他们经常吃当地一种名为红景天的药材有关,所以我猜想,平原地区的人如果吃红景天,也许也能治疗高原反应。”
“并且,这本书上说,最好是在进入高原前提前10天左右开始吃,进入高原后再吃几天,这样效果最好。”
说完这个方法之后,李逸又补充了一句:
“不过,这都是我在书上看到的,没有经过实际验证,不知道是否真的可行。”
他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红景天能不能治疗或缓解高原反应,在后世也是存在争议的。
在穿越来到大唐之前,李逸因为打算去藏区旅游,所以研究过预防高原反应的各种方法。
除了带足够氧气罐之外,提及最多的就是吃红景天了。
但是吧,李逸深入了解之后,发现这一方法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有部分小型研究显示红景天可能改善高原环境下的心肺功能,提升血氧水平,提高缺氧耐受力。
但一些权威机构(如WHO)并不认同,没有明确推荐过。
并且,不同实验结论得出的差异较大,有人服用红景天之后反馈症状减轻,但也有人无明显改善。
实验人员猜测这可能与剂量、个体体质相关。
反正在李逸穿越前,对于红景天究竟能不能治疗或缓解高原反应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答案。
故而,李逸也拿不准吃这玩意到底有没有用,才会在李世民面前没有把话说死。
李逸内心的这些想法,李世民自然是不知道的。
他现在满脑子的想法,就是要尽快传讯息让李靖,让他派人找到红景天,并按照李逸所说的服用方法去验证一下真假。
如果红景天真有用的话,就意味着大唐有机会攻上吐蕃高原,覆灭吐蕃了。
“吐蕃人也叫此物为红景天?还有,你看的那本书,可有说红景天长什么样子?”
李世民追问道。
他问这些细节问题,是为了更快寻找到红景天。
李逸没有马上回答李世民的问题,反而很好奇地反问道:
“秦叔,你一个平头老百姓,这么关心这事干嘛?”
“难不成,你还想去吐蕃做买卖啊?”
李逸跟李世民开了个玩笑。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
“我可没那个想法,就是对这东西感到好奇而已。”
“这样啊,那我就满足下秦叔你的好奇心。”
说话间,李逸打开了脑中AI,快速查了一下。
他虽然知道红景天,但李世民问的这两个问题,在他的知识范围之外。
须臾间,AI便给出了答案。
“红景天在吐蕃,被当地人叫做‘扫罗玛布尔’,根粗壮,直立,根颈短,先端被鳞片,叶疏生,长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花序伞房状,密集多花。”
“优质的红景天,在太阳照耀下,颜色会非常红。”
李逸照着AI给出的答案念了一遍。
李世民将这些信息牢牢记在了心中。
也幸好他现在才三十多岁,记忆力没有衰退,才能把这些内容记下。
后面的形状描述记个大概就可以了,重点是吐蕃人把红景天叫什么,知道这个名字之后就方便去寻找了。
虽说李逸不保证这个办法一定有用,但终归是一个有可能的解决方案。
“我儿真是见多识广!”
心情好了几分的李世民,在心中称赞了李逸一句。
接着,他带着一些期待开口问李逸道:
“除了服用红景天治疗高原反应之外,你觉得还有别的方法能对付吐蕃吗?”
“逸儿又不是朝廷的官员,怎么会关心这些事?”
长孙皇后插了一句嘴。
说话间,她没好气地看了李世民一眼。
在来的路上,她也与李世民交流了一番吐蕃的问题,知道因为高原反应的存在,为吐蕃提供了天然的保护,让吐蕃这个国家变得很难缠。
还知道李世民与房玄龄、魏徵这两位朝堂重臣已经商议过对付吐蕃的事,结果是毫无办法。
只能按照李逸提出的“吐蕃威胁论”之中的建议,用吐谷浑锁死吐蕃的发展空间。
这种情况下,长孙皇后觉得,李逸能想到红景天这个有可能治疗高原反应的药材,为大唐对付吐蕃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已经很厉害了。
所以,李世民这时候还要让李逸再想一个对付吐蕃的办法,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被长孙皇后瞪了一眼后,李世民讪笑一声,觉得自己太冤了。
他真没有故意为难李逸的意思,反而是对李逸充满期待,才会问出这个问题。
这时,沉思片刻的李逸突然开口回道:
“别说,我还真有一个兵不血刃的办法,不过就是得花不少钱。”
“说来听听。”
李世民双目发亮,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他真没想到,自己随口一问,竟然还有意外之喜。
至于李逸说的要花不少钱,这在他看来,不是什么大问题。
派大军攻打,不是也要花很多钱吗?
总之,只要能解决吐蕃这个威胁,钱不是问题。
一旁的长孙皇后也是惊喜无比地看着李逸,她同样没想到李逸还能找到一个新办法。
而李逸这时候,有点找回了穿越前键盘论政的状态,兴致盎然地问李世民道:
“秦叔,你知道‘齐纨鲁缟’吗?”
“这我当然知道。”
李世民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他作为一国之主,对于这种史书上的知名事件,自然是知晓的。
所谓的“齐纨鲁缟”,是春秋时期,齐相管仲为了收服鲁国想出来的一条计策。
其大概内容,李世民也记得。
首先,管仲下了一道命令,要求齐国人的衣服不能穿齐国的纨布,而是要穿鲁国的缟布。
如此一来,来自鲁国的缟布,就会快速涨价。
而在出台这一政策的同时,管仲还禁止齐国百姓织缟布,却对鲁国大行方便,让鲁国缟布可以顺利无比地卖到齐国来。
管仲这些政策一推出,鲁国的缟布不但能够轻轻松松卖出,而且还能卖出高价钱。
随后,管仲派人到鲁国大肆宣扬织布能赚大钱。
而鲁国人得知织造缟布的利润丰厚之后,自然而然全都跑去生产这种缟布。
至于其它一切生产,他们都不做了,其中就包括了种粮。
时间一长,就带来了一个后果,那便是鲁国本国的粮食变得缺乏,不过鲁国人吃,需要从齐国买进来。
但对于这种情况,鲁国从朝堂到民间,从上到下,没谁觉得有问题。
原因很简单。
因为生产缟布能赚更多的钱,而有钱就可以从齐国买粮食,所以鲁国人并不缺粮食吃。
谁知道,一年之后,管仲突然下令:齐国人都不准穿鲁国的缟布衣服。
而这时,鲁国除了大量的缟布,别的什么也没有种植,其中当然也包括了粮食。
原本鲁国人以为,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粮食。
然而,就在这时候,管仲又下了一招狠手:禁止向鲁国售卖粮食。
这么一来,问题就大了。
毕竟,一个国家要是没有足够粮食吃,必然会出大乱子,国家一定会动荡不安。
等鲁国为缺粮焦头烂额的时候,齐国趁机以粮食作为要挟,逼迫鲁国签下遵从齐国的条约。
这件事,作为兵不血刃征服他国的知名案例,被史官记录下来。
不过,这跟大唐对付吐蕃有什么关系呢?
难道?
李世民讶然问李逸道:
“莫非你觉得大唐可以用同样的手段对付吐蕃?”
“没错。”
李逸点了点头。
民以食为天,用攻击他国粮食来控制一个国家这种手段,可谓是久经不衰。
他穿越前生活的现代龙国,就曾经与国际四大粮商进行过一场粮食战争。
从李逸口中得到肯定答案之后,李世民顺着“齐纨鲁缟”的思路想了想,却没有想到任何办法。
于是他只能开口向李逸请教。
“你这个想法,具体该怎么做呢?难道也让吐蕃人去织布吗?他们一个蛮荒之国,只怕连织布都不会吧。”
虽然李世民此时已经知道吐蕃不是什么小国,但依然觉得其落后。
李逸摇了摇头道:
“不是织布,是酿酒。”
“酿酒???”
李世民有点懵。
这跟酿酒有什么关系?
咦,不对,酿酒需要粮食!
所以,“齐纨鲁缟”中的缟布,在大唐变成了酒?
李世民毕竟不是普通皇帝,脑中灵光一闪,隐约有点知道李逸的想法了。
当李世民把自己的猜测告诉李逸之后,李逸讶然道:
“秦叔,真没想到,你居然能这么快想到这一层,看来平时真是小瞧你了。”
闻言,李世民当即怒了:
“你这小混蛋,会不会说话?你秦叔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你敢瞧不起我?”
看着恼怒的李世民,一旁的长孙皇后掩嘴偷笑。
谁能想到,堂堂的大唐之主,居然会被自己亲儿子如此轻视?
不过,她也看得出来,李世民并没有真生李逸的气,反而是很喜欢这种与李逸斗嘴的感觉。
其实,不仅是李世民,她自己也喜欢看两人斗嘴,这让她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家庭温馨。
虽然李逸不知道自己是她与李世民的儿子,但她却在李逸的家中,找到了自己作为母亲的真实感。
在这里,李世民不是皇帝,而是一位父亲,而她也不是皇后,是一位母亲。
“希望未来等逸儿回宫之后,他也能用这样的态度对我们。”
长孙皇后看着李逸,眼中多了几分期盼。
她希望李逸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之后,在她与李世民的面前,可以把自己当做儿子,而不是皇子。
在长孙皇后思绪纷飞的时候,李逸看着满脸不爽的李世民,嬉笑着说道:
“不敢不敢!我一直知道秦叔你眼光见识非凡,这不,我就提了酿酒这两个字,你就猜到了我的想法。”
“这说明什么?”
“说明秦叔你头脑灵活、思维敏锐!”
李逸对着李世民,就是一顿不要钱的猛夸。
长孙皇后看得更乐了,自己这个儿子,真是太有趣了。
“行了行了,少说点言不由衷的话,赶紧说说你的具体想法。”
李世民虽然很受用李逸的吹捧,但还是惦记着正事。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384/2341660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