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李世民:李逸若要夺嫡,其余皇子不堪一击!
看见李世民真的对这件事感兴趣,李逸也不再说笑,开始缓缓对李世民两人说出自己的想法:
“吐蕃高原之地苦寒,故而当地人喜好饮酒。”
“而我听说,现在吐蕃人的酿酒之法名为‘糵法’,通过发芽谷物产生糖化酶发酵制酒。”
“这种方法比较落后,所酿的酒,度数非常低,不要说跟五粮液相比,就算是与大唐原来的酒相比,烈度也远远不如。”
“并且,这种酿酒方法酿出来的酒,很容易酸败,口感很差。”
“这种情况下,如有大唐愿意教吐蕃好的酿酒方法,吐蕃人肯定愿意学。”
“而在教酿酒方法的时候,就告诉吐蕃人,必须要用青稞,才能酿造出青稞酒这种好酒。”
说到这里,李逸停顿了一下,介绍道:
“青稞,就是吐蕃当地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
“因为吐蕃高原相对较为寒冷,而青稞这种粮食作物十分耐寒,最适合大规模种植。”
“你的意思,是说让大唐教会吐蕃人用青稞酿酒,只要吐蕃人喜欢喝青稞酒,就会把大量青稞粮食消耗在酿酒上,如此一来,吐蕃就会出现粮食紧缺的情况。”
长孙皇后觉得自己猜到了李逸的意思。
类似这种情况,其实以前在华夏也出现过。
她记得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之时,曹操为了避免粮食浪费,还特意出台了禁酒令。
“可是,万一吐蕃人不喜欢喝青稞酒呢?”
长孙皇后转念一想,又开口问李逸道。
李逸笑了笑,回道:
“吐蕃人现在用‘糵法’酿造出来的酒太难喝,所以他们一定会喜欢用新酿酒方法酿造出来的青稞酒的。”
“就算他们学会了新酿酒方法,也更爱喝用青稞酿的青稞酒。”
他的语气之中,满是自信。
吐蕃人爱喝青稞酒,这都是后世验证过的事。
在原本历史时空中,吐蕃的酿酒方法是在文成公主嫁入吐蕃的时候得到改进的,因为文成公主将大唐的酿酒技术“麹酿法”带到了吐蕃。
最开始,吐蕃人在学会这种新酿酒方法之后,并没有用青稞酿酒,而是用来酿造米酒等。
但后来,有吐蕃人使用这种酿造技术,用青稞酿出了的酒,并认为这种青稞酒更好喝。
而青稞酒问世没多久,就取代了其它酒,成为了吐蕃人最喜欢、也是最常喝的酒。
不过,话说回来,吐蕃人爱不爱喝青稞酒,其实不重要。
就算这一世的吐蕃人突然异变,变得不爱喝青稞酒,也不影响他想出来的这个对付吐蕃的办法。
而李世民显然已经想到了这一层。
“吐蕃人喝不喝青稞酒,不是关键。”
“只要大唐愿意大量收购青稞酒,把青稞酒的价格升上去,再低价卖给吐蕃人粮食,吐蕃人就会为了赚钱而用大量青稞酿造青稞酒。”
李世民开口向长孙皇后解释道。
“秦叔说得没错,就是这个理,就如同齐纨鲁缟一样,只要吐蕃人都把自己种的青稞拿去酿酒,而改吃大唐售卖的粮食,就已经受制于大唐了。”
“如果有一天,大唐突然把粮食一断,吐蕃就得大乱,毕竟没有粮食吃,那是真的要死人的。”
李逸语气森然的说道。
这下,不仅是李世民,而且连长孙皇后也完全明白李逸的想法了。
“确实,国无粮不稳,只要控制了吐蕃的粮食,就能掌控住吐蕃。”
李世民沉思片刻,觉得李逸想出的这个办法,可行性很大。
不过,要想让这个计划顺利推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吐蕃虽然是蛮夷之国,不过其能一统高原发展壮大起来,想必国中也有见识非凡的人,你这青稞酿酒控制粮食之策,未见得能在吐蕃顺利推行。”
这是李世民认为最大的漏洞。
吐蕃之主如果是聪明人,就会看出这种做法对吐蕃暗藏着巨大危害,一定会下令吐蕃人用青稞酿酒。
如果做得更绝一点,直接下达禁酒令彻底解决问题。
听到李世民的质疑,李逸淡淡一笑,反问道:
“那当初的鲁国上下,怎么就没看出管仲的险恶用心呢?”
“这……”
李世民愣了一下,这确实也是。
“秦叔,人性贪婪,当代吐蕃之主松赞干布确实是一代明主,但他也无法控制人性。”
“只要让吐蕃人能从酿造青稞酒之中赚到大钱,就一定会有人酿造青稞酒。”
“我曾经在一本书中看过这么两句话:能赚一倍的钱,人们就敢践踏一切律法!能赚三倍的钱,人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杀头危险。”
“这两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秦叔你觉得呢?”
李逸缓缓地问李世民道。
他说的这两句话,原版是后世伟大著作《资本论》之中广为流传的名言:为100%的利润,资本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危险。
虽然红色大导师提出这样的理论,是用来批判资本的,但同样的意思,也适用古代的贵族。
在李逸的构想中,这一计划在吐蕃的最强力执行者,是吐蕃的贵族、地主。
这些人的手中,拥有着最多的耕地,自然就拥有着最多的青稞。
如果酿造青稞酒成了赚大钱的生意,那么在吐蕃各个群体中,谁能从中获利最多呢?
自然也是这些贪得无厌的人。
面对李逸的询问,李世民思索片刻,先是点头回了一句:
“是有一定道理。”
利益动人心,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确实有人会选择铤而走险。
但紧接着,李世民又开口道:
“不过,利益虽然能打动人,但是,如果吐蕃之主颁布最严厉的禁令了,比如敢酿造青稞酒就抄家灭门。”
“真到了生或死的时候,就算利益再大,只怕人还是会选择保命。”
李逸笑了笑,摇头道:
“秦叔,你说这话,就代表你不懂国家政治与权力的运作模式。”
这话一出,李世民快气笑了。
啥玩意?
他堂堂开创盛世的大唐之主,万国来朝的天可汗不懂国家政治与权力?
不是,谁给这浑小子的勇气这么瞧不起他的?
哦,差点忘了,他现在在李逸面前不是大唐天子,而是一个平头老百姓。
这样的话,李逸会这么轻视他,也就很合理……个屁啊!
虽然他隐藏了身份,但李逸这么多年难道就一点没有感受到他的王者之气?没有发现他的高瞻远瞩?
还有,就算这浑小子不知道他的身份,但李逸也才十五岁,怎么就能理所当然地拿出一副比自己这个三十多岁的人更有眼光见识的姿态?
李世民被李逸这一句话弄得非常不爽。
“等日后这浑小子知道我是大唐天子,我倒要看看,他会为此时说的话羞愧不?”
李世民越来越期盼十五年期满的日子了。
一旁的长孙皇后看着郁闷的李世民,掩嘴偷笑不止。
她能明白李世民这种吃哑巴亏的感受。
这时,她听见李世民没好气地对李逸说道:
“来,你给我具体说说!你说我不懂,我倒要你能不能说出个一二三四出来?”
虽然心中不爽,但此时他这么说,主要还是想要考一考李逸,看看李逸能不能说出什么深刻的内容出来。
而李逸这时候已经是后世键盘论政侠附体,表达欲旺盛到了极点,压根不关心李世民具体是什么想法,反而顺着李世民的要求侃侃而谈:
“秦叔,首先你要明白一个道理:权力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
“或者更直白点说:不是一个人当了皇帝,底下的臣子就听他的,而是因为底下的臣子都听他的,这个人才能当这个皇帝。”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再来看具体分析吐蕃赞普,哦,也就是吐蕃的皇帝,究竟能不能阻止青稞酒计划在吐蕃推行这一问题。”
“吐蕃这一任的赞普松赞干布,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的立国之君。”
“在他之前,吐蕃虽然有三十几个赞普,但吐蕃其实只能算是一个部落联盟,赞普可以看做是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而不是一位国家的君主。”
“直到松赞干布在成为赞普之后一统吐蕃,才算正式建立了由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
“但作为一个新建立的王国,不可能很快就完成中央集权,吐蕃各个地方贵族势力依然拥有强大力量。”
“再反过来看青稞酒计划如果在吐蕃推行,谁能快速赚到大钱呢?”
“自然是这些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
“所以,如果当这些贵族已经开始大把大把用青稞酒赚钱的时候,松赞干布强令他们停止酿造青稞酒,他们不会听的,阳奉阴违是必然。”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松赞干布会不会严惩这些贵族呢?”
“这就回到了前面我说的那个道理,不是因为松赞干布当了赞普,所以贵族们会听他的,而是因为贵族们听他的,松赞干布才能当赞普。”
“而这个道理,松赞干布作为一统吐蕃的雄主,肯定是懂的。”
“最后,他大概率也只能听之任之。”
李逸没有把话说死。
毕竟理论分析得再合理,也无法完全把握人心,万一松赞干布非要选择冒着被赶下台的巨大风险硬刚呢?
而听完李逸的这一番分析之后,长孙皇后开口说道:
“松赞干布完全可以把酿造青稞酒的巨大危害告诉吐蕃的那些贵族们,想必这些贵族知道之后,就会停止酿造青稞酒。”
李逸摇头道:
“孙姨娘,这些不会的。”
“其实不用松赞干布告诉这些贵族们,他们之中不少人自己都能明白,但那又如何呢?”
“只要青稞酒能赚大钱,他们就一定会酿造。”
“这是为何?”
长孙皇后讶然问道。
李逸他嗤笑一声道:
“因为这些贵族很清楚,就算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国灭亡了,他们无非就是换一个主子而已,利益损失不了太大。”
“而要是不酿造青稞酒,那他们损失的,可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李逸此时已经完全进入状态说嗨了,顺嘴就说出了接下来的话:
“这事,放在华夏也一样。”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在这些人的眼中,一家的利益,远大于一国的利益。”
“而皇权在世家眼中,其实也并非是至高无上的,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抗皇权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很稀松平常的事。”
“咱们华夏这种有着悠久大一统历史的地方尚且如此,更别说刚刚从松散部落联盟转为统一国家的吐蕃了。”
李世民震惊了!
真的震惊了!
先不说李逸怎么会对吐蕃的事情这么清楚,就说李逸这一番分析对于人性、对于皇权与贵族世家、对权力来源等多方面的认知,绝对是深刻无比。
难怪李逸会说他不懂国家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
确实,要是他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民间百姓,确实很难理解李逸这一番话。
正因为他是大唐天子,才明白李逸这些赤裸裸的话说得有多对。
“逸儿,莫非真的天生有大帝之姿?”
李世民看着李逸,脑海中涌现出这个念头。
要知道,李逸这十几年,可是一直生活在民间啊,没有接受过任何这方面的培养,也没机会接触朝堂之事,怎么就对国家政治权力的运转有如此深刻的认知?
光是那一句“权力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就总结得极其精髓,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话。
他其余那些生活在宫中的儿子们,没有一个人能说出这样深刻的道理,包括他寄予厚望,从小便精心培养的太子李承乾在内。
而这一点来说,李逸的权力斗争能力,要远超其余皇子。
“这小子如果有夺嫡的心思,只怕其余人没一个是他对手,就是不知道他回宫之后会不会有这个心思?”
李世民在心中苦笑一声,可惜李逸不是嫡长子。
不然的话,他也不用纠结了。
“算了,这个问题等他回宫之后再看吧。”
李世民略过这些念头,开始考虑眼前谈的实际话题。
李逸对吐蕃赞普与地方贵族的关系分析有没有道理?
那当然是很有道理!
所以,按照李逸的分析,青稞酒计划确实有很大机会能成功在吐蕃推行。
“这小子,真是厉害啊!连这一点都算到了!”
李世民又在心中由衷地赞叹了一句。
李逸在制定青稞酒计划的时候,并没有忽略掉吐蕃国内有可能的反对声音,而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可能。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384/2341660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