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忌惮李承乾,欲贬太子
“踏,踏,踏。”
沉稳而有节奏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殿内的死寂。
魏征一身绛紫色朝服,手持笏板,目不斜视地走了进来,在距离御案三步之遥的地方停下,躬身行礼。
“臣,魏征,参见陛下。”
“玄成来了。”
李世民没有回头,声音平静得听不出任何情绪,“赐座。”
内侍搬来一个锦墩,魏征却并未落座,依旧笔直地站着。
“谢陛下。臣站着便好。”
李世民终于缓缓转过身,他打量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年长,头发已然花白的臣子。
这张脸上布满了风霜,那双眼睛却依旧明亮如昔,能洞穿人心。
“朕听闻,最近东宫很热闹啊。”
李世民慢悠悠地走到御案后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秦琼、敬德、知节……他们家那几个小子,天天往东宫跑,把演武场闹得快要翻过来了。”
他的语气是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家常,可魏征却听出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回陛下,秦怀玉、尉迟宝林等人,皆是太子殿下卫率,于东宫操演,乃是分内之事。”
“分内之事?”
李世民轻笑一声,端起案上的茶盏,吹了吹浮沫,“朕的青雀(李泰)也开了文学馆,招揽天下文士,怎么就没见那些个勋贵子弟,有这般热情?”
他顿了顿,将茶盏重重放下,发出“当”的一声轻响。
殿内的空气瞬间又冷了几分。
“青雀不好吗?还是说,朕的其他儿子,就入不了他们那群小兔崽子的眼?”
来了。
魏征心中一凛。
他知道,这才是今日陛下召他入宫的真正目的。
这不是一个父亲在抱怨儿子们人缘的厚此薄彼,而是一个皇帝,在质问储君的权威是否已经超出了他的容忍范围。
魏征垂下眼帘,声音没有丝毫波澜,却字字铿锵,如同金石落地。
“魏王殿下才高八斗,文采风流,自然有文人雅士倾慕。然,秦怀主等将门之后,自幼耳濡目染,所求者,乃是开疆拓土、马上取功名之功业。”
“他们追随太子殿下,并非是因太子殿下比其他皇子更得他们私心偏爱。”
魏征抬起头,直视着李世民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一字一顿地说道:“只因,太子两个字,便不是其他皇子能够染指的!”
“此乃国本,是君臣大义,是社稷之基石!”
这番话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整个甘露殿内,只剩下魏征的回音在袅袅飘荡。
李世民的脸色,在这一瞬间变得极为难看。
他双眼微眯,盯着魏征,无形的帝王威压,如同山岳般朝着魏征压了过去。
魏征挺直的脊梁,却像一杆不屈的长枪,纹丝不动。
“国本……君臣大义……”
李世民的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心中那条名为猜忌的毒蛇,正疯狂地啃噬着他的理智。
好一个魏征!
好一个国本!
他这是在提醒朕,承乾是太子,是名正言顺的储君,其他人,连想都不能想!
可他越是如此,朕就越是不能安心!
李世民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当年玄武门那血腥的一幕。
那染血的宫墙,兄弟的哀嚎,父亲那张绝望与惊恐交织的脸……
他花了半生,才从那场噩梦中挣脱出来,将一个支离破碎的帝国重新带回正轨。
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再走上他的老路!
绝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他一手建立的煌煌大唐!
还得制约太子!
否则,待他羽翼丰满,怕是连朕这个父皇,都压不住他了!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野草般疯长。
李世民脸上的阴沉之色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令人捉摸不透的平静。
他看着魏征,忽然话锋一转,语气也变得温和起来。
“玄成言之有理,是朕多虑了。承乾是太子,是大唐的储君,这些年轻人追随他,是好事,是忠心。”
魏征没有接话,只是静静地看着皇帝。
他知道,皇帝的话,绝没有这么简单。
果然,李世民继续说道:“不过,承乾也老大不小了。整日待在长安,待在朕的羽翼之下,终究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想要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还需多多历练,亲知百姓疾苦,熟悉地方政务才行。”
他身体微微前倾,看着魏征,眼中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威严。
“朕打算,让太子就藩。荆州,是个不错的地方。”
“明日早朝,就由你来提议吧。”
轰!
这几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魏征的脑海中炸响。
就藩?!
让太子离开长安这个政治中心,去往遥远的荆州?
美其名曰历练?
这分明是变相的放逐!
是釜底抽薪之计!
皇帝这是要斩断太子与京中百官、勋贵武将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联系,要将他变成一个孤悬在外的藩王!
而让“他”魏征来提议,更是用心险恶至极!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他魏征是东宫的坚定拥护者?
由他来提议太子就藩,旁人只会以为这是东宫一脉自己的意思,是为了太子好,从而大大减少反对的阻力。
好一招帝王心术!
魏征只觉得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终于明白了,今日的召见,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局。
前面关于李泰和勋贵子弟的问话,不过是引子,是为了引出他那番维护太子的话,然后再顺理成章地抛出“就藩历练”这个看似冠冕堂皇、实则包藏祸心的决定!
皇帝对太子的猜忌,已经深到了如此地步!
魏征缓缓低下头,将笏板举至胸前,声音干涩而沉重。
“臣……遵旨。”
他不敢抬头,他怕自己眼中的惊怒和忧虑,会引来皇帝更深的不满。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肩上扛着的,不只是一道圣旨,更是整个大唐未来的国运。……
夜色如墨,将晋王府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与东宫的热闹、皇宫的森严不同,这里显得格外清冷,甚至有些不合时宜的低调。
书房内,烛火摇曳。
年仅十六岁的晋王李治,正端坐在案前,不苟地临摹着一幅前朝名家的字帖。
他神情专注,眉目清秀,身上穿着朴素的青色常服,看起来就像一个不问世事的富家翁子。
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正是当朝太尉,也是李治的亲娘舅,长孙无忌。
“舅父。”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353/234212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