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李承乾拥兵百万,父皇请称太上皇 > 第24章 满朝文武贬太子!

第24章 满朝文武贬太子!


李治放下手中的笔,起身行礼,姿态恭敬谦卑。

“殿下不必多礼。”

长孙无忌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他的目光扫过书案上的字帖,点了点头,“殿下的字,越发沉稳了。”

李治只是浅浅一笑,重新坐下,安静地为长孙无忌斟上一杯茶,静待下文。

他知道,自己的这位舅父,从不轻易驾临他的王府。

一旦来了,必有大事。

长孙无忌接过茶杯,却没有喝,只是用手指摩挲着温热的杯壁,眼神幽深。

“殿下可知,今日陛下召见了魏征?”

李治的眼睫微微一颤,旋即恢复平静:“治儿不知。”

“陛下,要让太子就藩了。”

长孙无忌的声音很轻,却像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

李治握着茶杯的手,不易察觉地紧了一下。

“太子哥哥……要去荆州?”

他故作惊讶地问道,眼中恰到好处地流露出茫然和不解。

长孙无忌看着他这副模样,心中暗自点头。

雉奴(李治的小名)这份隐忍和镇定,远超同龄人,甚至比那个锋芒毕露的魏王李泰,更让他看好。

“不错。明日早朝,魏征便会亲自上奏。”

长孙无忌冷笑一声,“陛下这一手,玩得很高明。既能削弱太子的势力,又让东宫一脉有苦说不出。”

他将茶杯放下,身体向李治凑近了一些,压低了声音。

“殿下,长安城,要起风了。”

李治垂着头,看着杯中晃动的茶水,没有说话。

长孙无忌继续说道:“如今这朝堂之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太子一党,以秦琼、程咬金等军中新贵为首,根基在军方,锐气十足,但过刚易折。此次太子就藩,对他们而言,无异于当头一棒。”

“魏王一党,多是些舞文弄墨的腐儒,空谈治国,不堪大用。陛下对他们,也早已心生厌烦。”

“这两方,都已入局,成了风暴的中心。唯有殿下您,一直置身事外,这便是最大的优势。”

李治抬起头,眼中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怯懦和犹豫:“舅父,治儿愚钝……也不想与太子哥哥和四哥相争……”

“糊涂!”

长孙无忌低喝一声,眼中闪过厉色,“殿下,身在帝王家,‘不想争’这三个字,本身就是原罪!你不争,不代表别人不会来对付你!当太子和魏王斗得两败俱伤之时,陛下需要一个安稳、可靠的继承人来收拾残局,到那时,谁能入陛下的眼?”

长孙无忌站起身,在书房中踱步,声音沉稳而富有蛊惑力。

“所以,殿下现在要做的,不是争,而是‘等’。继续保持您现在的样子,尊师重道,孝顺君亲,与朝臣和睦。但暗地里,也要开始结交一些人了。”

“结交谁?”

李治顺着他的话问道。

“一些……目前还没有站队的人。”

长孙无忌的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比如,房相和杜相。”

“房玄龄,杜如晦?”

李治皱起了眉头,“这二位是父皇的左膀右臂,他们……会支持治儿吗?”

“现在不会。”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房、杜二人,老谋深算。他们忠于的不是某位皇子,而是大唐的江山社稷。他们现在谁也不帮,就是在观望,看谁才是那个能让大唐长治久安的未来君主。”

“所以,殿下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看到您的稳重,您的仁德,您的与世无争。当太子显得过于强势,魏王显得过于轻浮时,您的‘无为’,便成了最大的‘有为’。”

“这场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殿下您,只需要坐在最好的位置,安安静静地看下去。等到他们都筋疲力尽的时候,再从容登场,收拾残局便可。”

烛火摇曳,将长孙无忌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投射在墙壁上,像一个操纵着提线木偶的巨人。

李治低着头,长长的睫毛掩盖住了他眼底所有的情绪。

他端起面前那杯已经微凉的茶,一饮而尽。

“舅父教诲,治儿……谨记在心。”

翌日,晨光熹微,太极殿内已是金玉为阶,紫气升腾。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鸦雀无声,连朝靴踩在地板上的轻微声响都显得格外清晰。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沉闷,每个人的呼吸都似乎带着试探和谨慎。

李世民高坐于龙椅之上,面容一如既往的威严,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眸,比往日更加幽暗,藏着一片看不见底的深海。

寂静之中,丞相房玄龄与尚书杜如晦交换了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眼神,一同步出队列。

两人躬身,手持象牙笏板,声音沉稳而恭敬。

“启奏陛下,”

房玄龄率先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臣与杜仆射有本上奏。”

“太子殿下已至弱冠之年,仁孝聪敏,天下归心。然,国之储君,当习治国之道,亲历民生疾苦。臣等以为,太子殿下久居深宫,于政务终究是纸上谈兵。恳请陛下恩准,命太子殿下早日就藩,巡牧一方,方能体察民情,增长经纶,不负社稷之托。”

房玄龄一番话说得是滴水不漏,句句为了太子,为了大唐江山。

杜如晦紧随其后,补充道:“房相所言极是。太子殿下乃国之根本,早日历练,方能为陛下分忧,为万世开太平。地方藩政,盘根错节,非亲身治理不能尽知其弊。此乃千金之策,望陛下明鉴。”

两人的声音一唱一和,将“为太子好”的大旗举得高高在上。

然而,殿中百官,哪个不是人精?

这话听在耳里,意思却完全变了味。

就藩?

说得好听是历练,说得难听,不就是变相的放逐?

太子监国之权,乃是储君地位最直接的体现。

一旦离了长安,远离了权力中枢,这太子之位,便等于虚设了一半。

一时间,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支持太子一脉的武将们,如程咬金等人,眉头已经拧成了疙瘩,鼻子里发出不屑的哼声,若非场合不对,恐怕早已破口大骂。

而魏王李泰一系的官员,则眼观鼻鼻观心,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准备看一出好戏。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瞟向了龙椅之上的李世民。

他们都在猜测,房、杜二人此举,究竟是自作主张,还是得了陛下的授意?

就在这微妙的寂静中,一个身影从队列中缓缓走出,打破了僵局。

是太尉,长孙无忌。

他面色平静,对着李世民深深一揖:“陛下,臣有异议。”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长孙无忌可是陛下的内兄,国之柱石,他怎么会出来反对?

难道他没看出来,这可能是陛下的意思吗?

房玄龄与杜如晦的眼中也闪过诧异。

只听长孙无忌不疾不徐地说道:“房相、杜相之言,皆是为国为君之忠言。然,臣以为,此事尚需从长计议。太子殿下虽已成年,但毕竟年轻,心性尚需磨砺。京师乃天下之中,陛下于朝堂之上处理政务,太子殿下在侧旁听学习,日积月累,耳濡目染,此乃最好的教导。若仓促就藩,远离陛下教诲,万一有所差池,岂非与我等初衷相悖?”

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理由听起来同样冠冕堂皇。

“再者,太子乃国本,国本不宜轻动。如今朝局安稳,四海升平,正该是太子殿下固本培元,潜心向学之时。就藩之事,臣以为,为时过早。”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353/2342121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