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 第190章 东山天皇的用处

第190章 东山天皇的用处


江户距离平安京足有三百余公里,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这已是一段漫长得足以发生无数变故的距离。

好在幕府为了消息传递的便利,驯养了大量的信鸽,也正因为如此,江户陷落的消息才会这么快传到了东山天皇耳朵里,也才催生了那封他向朱大皇帝乞降称臣的电报。

皇居之内,东山天皇朝仁的脸上泛着一层青黄。

他哆嗦着手,端起面前的陶碗,碗里是冷水,飘着一撮干瘪的黑豆。

他仰头就灌了下去。

冰冷的井水刺得他空荡荡的胃一阵抽搐,却也带来了一种饱腹的错觉。

宫中马上就要断粮了,他现在所谓的御膳,已经是顿顿清水煮黑豆,每天还只有那么可怜的一小撮,堪堪吊着一口气,不至于立马饿死。

就这,还是他命大膳课的官员用最后仅存的几捧白米,从民间换来的。

可即便如此也坚持不了几天了。

“真的快要饿……饿死了啊……”

朝仁眼神空洞,声音嘶哑。

他一边用冰冷的井水填充着胃中难耐的饥饿感,一边又眼巴巴地望着殿外那片萧瑟的庭院,期盼着奇迹的降临。

就在这时,一阵细碎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一名形容枯槁的皇宫近侍,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地领着一个身材挺拔的陌生男子走了进来。

那男人一身崭新劲装,与周遭的破败格格不入。他腰间佩刀,扫视四周时,那股子轻蔑劲儿根本懒得掩饰。

见有外人进来,朝仁原本黯淡的眼神,骤然爆发出一丝光彩。

他挣扎着从坐席上欠了欠身,声音发颤,满是期盼。

“福田,是……是哪位卿家,终于想起要给朕……献上献金了?”

他首先想到的,便是终于有哪位大名良心发现,愿意施舍些许钱粮,让他这堂堂天皇,不至于真的饿死在这宫中。

近侍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解释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不等福田组织好语言,那陌生男子已然踏前一步,目光直视朝仁,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

“本官乃大明锦衣卫,倭国千户所千户,李宏远。”

他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一封蜡封的信函,继续道:

“此次奉皇命前来,并非与你商议什么。此乃大明皇帝陛下给你的亲笔信件,另有口谕一句:‘想要改变现状,可不是上下嘴皮儿一碰那么简单的。’言尽于此。”

李宏远将信函递上,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沓。

他这番话,连同那不容置喙的气势,砸得朝仁心头发懵。

即便是这位早已习惯了虚与委蛇、卑躬屈膝的倭国天皇,一时之间也有些反应不过来,只是呆呆地看着李宏远。

好半晌,朝仁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一股热流直冲头顶,脸上火辣辣的。

他好歹是倭国之主,万民景仰的天皇!

而眼前这个自称大明锦衣卫的男子,竟敢如此无礼!言语之间不仅没有半分敬意,甚至连最基本的敬称都吝于使用!

但他终究不敢发作。

万一……万一对方所言属实呢?他现在所有的希望,可都寄托在大明身上了。

他强压下心中的不快,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接过了那封信件。

“福田,”

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

“代朕……送一送这位李大人。”

“不必劳烦。”

李宏远刚要转身似又想起了什么。

他停下脚步,瞥了眼朝仁面前桌上的空陶碗和几粒滚落的黑豆,扯了扯嘴角,从腰间取下一个钱袋随手扔在桌上。

“我家牲口也吃这个。”

说完,他径直转身离去,一边走,一边仿佛自言自语,又像是有意说给殿内的人听:

“饭都吃不上的天皇,呵……”

朝仁只觉得心中又是一阵针扎。

看着李宏远渐行渐远的背影,朝仁深吸一口气,遂即他猛地想起对方刚才的自我介绍——大明锦衣卫倭国千户所千户!

“倭国千户所……”朝仁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难道……难道大明的势力,早就已经渗透到倭国本土了?”

如果此人所言非虚,那他选择倒向大明,无疑是最为明智,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他不再犹豫,急忙撕开了手中信件的蜡封。

……

对于朝仁这位工具人,朱和埸的要求其实非常低,

他只是在信中要求其前往江户,在百姓面前卖一波惨,痛陈德川幕府以及一众大名对皇室的欺压与凌虐,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受尽苦难、忍辱负重的悲情角色。

然后,再以天皇之名,宣布起兵倒幕,给所有幕府军扣上叛军的帽子。

接下来的事情就由大明接手。

等事情基本稳定下来,朝仁便可以后背身中八枪去自尽了。

由于天皇必然不可能存在太久,为了方便后面的行动,朱大皇帝甚至暂时保留了倭国天皇这个称号。

但朱大皇帝没想到因为他的那句口谕,这位工具人想的着实有点多。

“想要改变现状,可不是上下嘴皮儿一碰那么简单的……“

朝仁反复咀嚼着李宏远带来的那句口谕,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他看了桌伏台上李宏远留下的钱袋,伸手拿过将其打开,一片银辉晃了他的眼。

他一手捧着信,一手拿着钱袋,沉思片刻后朝仁仿佛作出了什么决定,眼神中也闪过一丝疯狂。

“福田,你去把皇后叫来。”

侍卫福田却没动,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朝仁手里的钱袋。

“陛下,我已经两个月没领到俸禄了。”

……

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位当了一辈子吉祥物的东山天皇朝仁,骨子里竟然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狠人。

为了向大明皇帝表忠心,为了显示自己迎娶萨摩藩主岛津彩香为新皇后的“诚意”,更是为了给德川纲吉扣上一个更大的屎盆子。

朝仁竟然亲手将自己的皇后,那个陪伴他度过无数凄苦岁月的女人,给活活掐死了!

当朱和埸得知此消息时也不得不佩服朝仁是个狠人。不过,这样一来,这朝仁就更留不得了。

一个对自己发妻都能下此毒手的人,其心性之凉薄,手段之残忍,已然超出了可控的范畴。

几天之后,在锦衣卫的精心安排下,东山天皇朝仁一行,悄无声息地从平安京抵达了江户城。

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自己的“价值”,也为了尽快博取大明皇帝的欢心,朝仁一抵达江户城,甚至来不及多喘口气,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的“卖惨巡回演讲”。

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朝仁身着破旧不堪的朝服,涕泪横流,声嘶力竭。

他控诉自己如何被德川幕府圈养,如何被无视,如何被当做一个毫无用处的吉祥物任意摆布。

在他声情并茂的演讲中,这些都还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什么自己的后宫被幕府将军随意染指,什么皇室尊严被践踏得体无完肤,在他口中,这都变成了家常便饭。

为了抹黑德川家,朝仁已然彻底抛弃了天皇的尊严与颜面,什么脏水都敢往德川纲吉身上泼。

演讲的最后,他更是声泪俱下地宣称,自己那可怜的皇后,就是因为在德川纲吉兵败逃亡前,未能“伺候”好这位大将军,而被活活打死!

如此不遗余力的表演,配合朝仁那凄惨的形象,瞬间点燃了江户城百姓心中积压已久的怒火。他们对天皇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义愤填膺之声响彻云霄。

眼看时机已然成熟,朝仁趁热打铁,当众宣布幕府军为叛军,号召所有忠于皇室的倭国子民,奋起反抗德川幕府的残暴统治。

并且,他还宣布将组建一支全新的军队,用以讨伐叛逆,解放万民。这支新军的名字,就叫大倭国民族解-放-军,简称“倭民解”。

为了配合朝仁的“深情演出”,原本在江户城内横行无忌、烧杀抢掠的明协军部队,也暂时停止了对普通百姓的迫害行动。

与此同时大明方面也适时地站了出来,宣称:大明王师此次东征,乃是应倭国天皇陛下请求,帮助其推翻德川幕府的残暴统治,帮助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解放,最终是为了实现大东亚共荣的伟大目标而来。

此前江户城内发生的种种惨剧,则完全是由于部分明协军军官不听号令、擅自行事所致。

大明目前已经将所有“犯事军官”全部捉拿归案,不日便将公开枪毙,以儆效尤,只为给江户人民一个交代。

江户城的百姓对实现民族解放,实现东亚共荣其实没啥概念,但城内的杀戮确确实实是停了下来。

紧接着,城内广场上,上百名“明协军军官”被公开集体枪毙,更是让江户百姓心中郁结的恶气宣泄了不少,对大明军队的戒心也随之放下了许多。

但真正让江户百姓接受这一系列翻天覆地变化的,还是随后在城内各处设立的“倭民解”征兵处。

“凡应募入伍者,安家费每人二十斤上等白米,一斤雪花白糖!军饷每月足额一两白银!所需武器装备、衣食住行,全部由部队统一配发,无需个人承担!”

当这样优厚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征兵条件,用醒目的大字写在木牌上高高挂起时,几乎是一瞬间,所有的“倭民解”征兵处门前,便被黑压压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一众蓬头垢面的倭国青壮眼中闪烁着饿狼般的青光,死死地盯着征兵处门口那一袋袋堆积如山的大米白糖,喉咙里发出“咕嘟咕嘟”的吞咽声。

得益于此前明协军“严谨细致”的筛查,城内的商人,地主,幕府官员,武士,以及一些上了年纪被认定为没有利用价值的老弱皆被有计划,有选择的消失掉了。

江户原有人口六十多万,到如今局势初步稳定,城内人口已锐减至三十万,而剩下的这三十万幸存者,几乎无一例外,皆是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百姓。(不肯能有这么多人,但异世界我说了算)

这些当了一辈子牛马的社会底层,哪里见过这样的待遇。

德川幕府直属的旗本常备军,待遇倒是相当高,几乎等同于低级武士,堪称倭国版的“八旗老爷”。

可想成为其中一员,不仅要会投胎,上下打点的花费更是天文数字,是这些牛马们想都不敢想的。

如今倭民解的征兵公告一出来,牛马们彻底疯了。

“这……这位大人……”

一个身材矮小,面黄肌瘦的男子,鼓足了勇气,从人群中挤上前,满脸忐忑地询问道:

“这月饷,当真……当真每月都发?”

征兵处一名负责登记的士兵,懒洋洋地瞥了他一眼,没好气地回应道:

“废话!月饷,月饷,自然是每月按时足额发放!不按月发还叫什么月饷?”

得到肯定的回答,那小矮子连同他周围的一众倭国青壮,顿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一两白银啊!可以买多少东西了!

还有二十斤白米和一斤白糖的安家费!

这简直是武士老爷的待遇!这兵,非当不可!

然而小矮子的兴奋在下一刻便被浇了个透心凉。

“你瞎乐呵个什么劲儿?”

那士兵指着征兵处门口立着的一块木板,板上用红漆画着一道醒目的刻线。

“看清楚了!我们‘倭民解’征兵,最低身高要求是四尺八寸(约145.8厘米)!你自个儿去比量比量,看看你有多高?够不够格?”

那矮小男子闻言一愣,仰起头来,看了看木板上那道猩红色的刻度线。

……差得也太多了。

“太好了!我刚好四尺八寸!我能当兵!”

“滚一边儿去,我有四尺九寸,我先来!”

一道刻度线让围观人群唉声连连,当然,也有不少因为侥幸达到了身高要求而爆发出阵阵惊喜呼喊的幸运儿。

四尺八寸的身高,虽然依旧远远不及一支装上了刺刀的九零式步枪高度,但对于这个时代倭国男性而言,大明方面也实在是没办法要求太多了。

毕竟,即便是后世二战,倭国征兵的最低标准也才一百五十厘米。眼下,也只能是矮子里拔将军,姑且将就着用了。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926/2363086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