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物理上打成一片的安南
因为明协军的有效清洗行动,江户城内那些妨碍“倭国民族解放”大业的幕府大小虫豸们,死的死,逃的逃。
加上东山天皇的洗地,江户城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城内便已完全稳定了下来。
城里侥幸活下来的“雄性牛马”,命运就此分岔。
身体还算结实、又恰好够着那条“严苛”身高线的,一个个削尖了脑袋挤进新组建的“倭民解”,满心期盼地开始了炮灰预备役生涯。
余下不够格的则又恢复了以往苦哈哈的生活,每日里眼巴巴地守在明协军的营地外,指望着能从残羹冷炙里刨出点食,或是给新来的占领者干点最下贱的活儿,换一碗能照出人影的稀粥。
当然了,除了这些可被视为消耗品的“雄性牛马”,此刻的江户城内,数量最为庞大的,依旧是那些年轻的女性。
单身的,死了丈夫的,即将死丈夫的……
由于短时间内朱大皇帝并没有向倭国大举移民的打算,为了有效减少“新一代牛马”的诞生,在他的授意下江户城内很快便出现了数家跨国公司的招聘点。
“兹有大明吕宋纺织总厂、大明南洋罐头总厂等联合招聘女工,包吃包住,月薪高达一两五钱银子!”
显目的招聘广告被高高挂上。
这样的待遇,如今在大明本土,尤其是吕宋地区,已经很难招到人了。
但是在这里,那“月薪一两五钱银子,包吃包住的字眼,简直是亮瞎了无数人的双眼。
倭国女人的地位人尽皆知。
尤其是在这个男尊女卑深入骨髓的时代,底层女性的命运比牲口还惨。她们的价值,似乎只剩下生儿育女、伺候男人、操持家务,以及在田里当牛做马。
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没有人格,没有尊严,活得连真正的牛马见了都得摇摇头。
钱这个东西对于她们来说从来都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望。
可现在,这些“大明跨国公司”的招聘点,竟然开出了一两五钱银子的夸张月薪!
这……这比那些刚刚加入“倭民解”的男兵每月一两银子的军饷还要高出一大截!
消息一经传开,所有的招聘点门前便被黑压压的女性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她们一个个面带菜色,衣衫褴褛,眼中却闪烁着期盼的光芒。
去遥远的大明做工,或许不单单是为了那份足以改写命运的工钱。
她们跟城里的明军士兵接触不多,但那些“明人身材高大、相貌英武、待人和气、出手阔绰”的传闻,早已在私底下传疯了。
再看看国内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动辄拳脚相向、身材又普遍矮小干瘦的矮短挫……
“若是能去大明挣到钱,再嫁给一个高大威猛的大明男子,那才是真正的福气啊!”
不少年轻女子心中都悄悄打起了这样的小算盘。
至于国内的那些矮短挫们……就让他们自己玩儿自己吧。(日-本-人)
如此优厚的待遇在江户城内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小矮子看着招聘信息眼睛都直了,再瞅瞅那“只招女性”的条款,恨不得当场给自己来上一刀。
有羡慕的,自然也就有脑子不清醒的。
几个自诩有些血性的男子,估摸着是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见不得女人能有好日子过。
他们纠集起来,冲到招聘点驱赶前来报名的女子,唾沫横飞地叫嚷着“女人天生卑贱,不配拥有如此高的薪资!”甚至要求招聘人员雇佣他们。
然后,伴随着几声沉闷的枪响,他们就作为“幕府余孽”永远闭上了嘴。
如此杀鸡儆猴之后,再也没人敢对招聘女工之事说三道四。
就在朱大皇帝为大明男儿谋福利的行动有条不紊进行时,一船船的带刺铁丝网也运抵了江户。
随着铁丝网的到来,之前那些因为身高不够格而未能加入“倭民解”的“牛马”们,总算又有了用武之地。
城外挖战壕,布设铁丝网。
而这些牛马的待遇是每天管两顿米麦饭。
……
“什么?工钱?”
监工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用短棍不耐烦地敲了敲一个敢于提出要求的瘦小倭子。
“如今皇国危难,德川幕府的走狗随时可能反扑!尔等不思为天皇陛下尽忠,为民族解放大业肝脑涂地,竟然还敢在此斤斤计较区区工钱?”
“我看你贼眉鼠眼,定是幕府派来的奸细,企图煽动人心!“
“来人啊!我严重怀疑此人乃幕府余孽,给我带下去,好好给我查一查他的底细!”
又一批倒霉的“幕府余孽”被迅速抓捕并就地正法之后,所有参与构筑工事的倭国“牛马”们立刻变得无比顺从。
甚至,他们还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地表示,为了民族解放,为了扳倒幕府的邪恶统治,别说是挖战壕布设铁丝网了,就是让他们去同幕府走狗拼持刀也没有任何问题!
事实上这些在江户城外构筑防御阵地的倭国苦力,连吕宋工厂内的土著都不如。
吕宋的工厂,朱大皇帝为了可持续性竭泽而渔,好歹还会给土著工人们提供一些最基本的蔬菜和部分肉食,以维持他们的体力。
但在这里,对待这些被挑剩下的、几乎没多少利用价值的“两脚牲口”,朱大皇帝认为多花费一个铜板都是极大的浪费。
一天两顿米麦饭,保证有力气干活儿,便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当然,这些压榨苦力的勾当,明面上都是打着“东山天皇”的名义去办的。
毕竟,天皇陛下为了保卫“皇都”,征发民夫修筑工事,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说到东山天皇,这位新倭国的“最高领袖”,此刻正端坐在原德川将军府那空旷奢华、如今却透着几分萧瑟的正殿之内,对着面前的膳食,怔怔出神。
他面前的卓袱台上摆着一碗米饭,一碟酱菜,加上一碗增味汤。
没了。
朝仁叹了口气,心中充满了失落与无奈。
他本以为,自己迁居江户,手握“大权”之后,即便不能日日山珍海味、鱼翅燕窝,起码每餐一条烤得滋滋冒油的小鱼,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总是能保证的吧?
可看看眼前这些东西……
如今,他虽然名义上拥有了这座崭新的“皇宫”,并且“手握大权”,俨然一副中兴之主的派头。
但那该死的德川纲吉,在仓皇跑路的时候,竟然将德川家数十年积累的财富席卷一空!(朱大皇帝:对!没错!就是德川纲吉干的!)
而这江户城里,经过明协军的一番“细致筛查”,剩下的几乎全都是一群穷得叮当响、连自己都养不活的贱民。
这让他这位堂堂天皇,就算想搞点“献金”来改善一下伙食,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国库里空的进个耗子都能给饿死,重建朝廷要钱,组建新军要钱,而他却半个铜板都拿不出来。
上次那个锦衣卫给的一袋银子,还没捂热乎,就被欠薪许久的官员、近侍们给分了。
好在有大明爸爸的慷慨解囊,不仅帮他把朝廷的架子勉强搭了起来,更是出钱出力,把那支名为“倭民解”的新军也给建立了起来。
朝仁心中暗自安慰自己:
现在日子苦一点就苦一点吧,只要能熬过这段艰难时期,等一切都走上正轨,他堂堂倭国天皇,还怕搞不到钱吗?
甚至于,他现在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能让他迅速摆脱财政困境的绝妙想法。
他已经听说了城内那些“跨国公司”高薪招聘女工的事情。
每月一两五钱银子的巨款,在他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顿悟了!
既然这些女人如此“值钱”,那他堂堂天皇,为何不能凭借向大明“出口”女人来充实国库,快速实现自己的干饭自由呢!
江户城内的女人数量是锐减了不少,可放眼整个倭国,女人还不是遍地都是?
待到他真正君临天下时,完全可以组织起一支规模庞大的“女子挺身队”,源源不断地输往大明,换取真金白银!
这不仅能解决财政危机,还能让那些卑贱的女人到天朝上国去过好日子,简直是一举两得,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啊!
想到此处,朝仁的心情瞬间好了不少,连带着面前的那点清汤寡水看起来也变得美味了不少。
朝仁的想法很有建设性,即便是让后世的倭国天皇看到了也免不得道一句“祖宗英明!”
毕竟,他们后来,也确实是这么干的……
……
江户外围,为德川纲吉精心准备的“一战绞肉机体验大礼包”还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
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中南半岛上,清军、黎军以及广南国的军队,早已经真刀真枪,在物理意义上打成了一片。
在接收了部分“荷兰人”提供的新式军火后,黎朝皇帝黎维袷自觉鸟枪换炮,腰杆子硬得不行,立刻迫不及待地下令,命他那支刚换装的新军,向北面那些野蛮的清军发起进攻。
照理说,装备了米尼步枪和部分火炮的黎朝军队,面对依旧拿着火绳枪和大刀长矛的清军,应该占有绝对优势。
然而,现实狠狠地抽了他的老脸。
首支被派往北线、总数约两千余人的黎朝新军,信心满满地在北干地区遭遇了同样气焰嚣张的清军。
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亲切友好”的军事交流。
这交流的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清军奋勇当先,悍不畏死;黎军则兵败如山,肝脑涂地。
而交流的最终结果便是:清军喜提两千余支米尼步枪,以及若干门火炮!
黎朝军队不仅没能像预期的那样击败清军,收复失地,反而给清军送去了一批宝贵的军火。
这操作,就是常校长见了恐怕也得抚掌赞叹,直呼内行!
当朱大皇帝得知这消息后也不免开始怀疑,黎朝人会不会砸了米尼步枪的牌子?
明军拿着米尼步枪能将清军撵得满世界乱窜,换成黎朝军队拿着米尼步枪后,这效果却变成了这样。
这黎朝人是阿三附体了吧?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还是在于黎朝军队那约等于无的训练。
这些黎朝军队几乎是前脚刚刚完成换装,后脚便立刻被派往了北方同清军作战。
军官们倒是知道,要发挥米尼步枪的优势,就得拉开距离搞三段式射击。可他们知道没用,底下那些目不识丁、连左右都分不清的士兵,压根就没练过排队枪毙。
仓促抵达战场后,在一片鸡飞狗跳的呼喝声中,黎朝军队好不容易才组成了几条歪歪扭扭的所谓线列。
可他们面对的,不仅是骑兵众多的清军,更是一群从明军的阴影下活下来的“精英”。
黎朝军队缺乏训练,装填子弹的速度比老式火绳枪快不了多少,甚至因为紧张和不熟练,反而更慢。
结果,当清军骑兵发出震天的呼哨,发起第一次试探性攻击时,那黑压压的兵锋还没真正撞上来,那些本就心惊胆战的黎朝士兵便已经崩溃了……
前线战败的消息传回东京后黎维袷气得又当场摔碎了一个心爱的瓷瓶。
不过事情还没完。
南面的广南国国王阮文辉,在得知黎朝不仅跟清军打起来了,还一败涂地、损兵折将后,当即认定这是老天爷赐予的良机。他立刻决定倾全国之兵,举兵北伐,意图一举吞并黎朝,统一安南。
虽然大明总共就只给了广南国两千支米尼步枪,但阮文辉料定黎军无法两线作战,此时北伐,正是一统安南的最佳时机!
于是乎这个原本被朱大皇帝当成献祭对象的广南,竟然暂时支棱起来了。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926/2363086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