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 第192章 给糠稀的送葬部队

第192章 给糠稀的送葬部队


安南的剧本,演得和朱和埸最初设想的不太一样。

黎朝铁骑横扫南北的戏码,没能上演。

不过没关系,乱了就行。

狗咬狗,一嘴毛。

管他最后谁赢,反正人死得够多,地空得出来,这便够了。

清军赢,或是黎军赢,大明王师都能名正言顺地入场“清扫”,连借口都省了。

至于广南……

广南不会赢的。

北面的两个废物如果实在不顶用,那么大明外籍军团就得套上荷兰雇佣兵的马甲帮他们一把了。

然后,再由明军收场。

在这种未来已经成为定数的情况下,安南实在是没办法吸引朱和埸太多的注意。

而且此刻的朱大皇帝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比如说,给已经时日无多的康麻子送上最后一程。

……

自七月初开始,清军“潜伏”在长江南岸的细作们便发现有大量的明军开始在长江南岸集结,并且开始收拢船只制作竹筏。

紧接着,明之声广播里也开始连篇累牍地宣传:大明王师不日便会渡江北上一举荡平建奴叛军,解救北方受苦受难之同胞。

将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用广播嚷嚷得天下皆知,这事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邪性。

可那些清军细作们,在反复琢磨之后,竟得出了一个让他们自己都脊背发凉的结论——明军是来真的!

在他们看来,明军之所以敢如此“狂妄”,将如此重大的军事机密公之于众,唯一的解释便是他们拥有碾压一切的绝对自信!

更何况,江对岸那黑压压的军营和数不清的兵马,是实打实的,做不得假。

于是乎,明军即将渡江北上,发动雷霆一击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长江北岸的清军大营。

这一下,整个长江北岸的清军防线,瞬间炸了。

细作们传回来的情报上说,明军已于武汉、南京、常州等几处要地集结重兵,兵员至少有四十万!

四十万装备了犀利火器的明军!

清军上下没人能想通,明军是从哪儿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出这支大军的。但这并不妨碍那份惊悚的情报,把驻守在江北的将领们吓得魂飞魄散。

要知道,清军虽号称在长江一线布置了数十万大军,但千里江防,处处设防,兵力分散下来,每个重要据点的守军数量,其实都捉襟见肘。

面对明军重点进攻的这几个方向,清军守军加起来,撑死了也就十来万人。

兵力数倍于己,武器更是天差地别。

就算隔着一条长江天险,从将领到士兵,上上下下,几乎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能够守得住。

一时间,求援的信鸽遮天蔽日,传递军令的快马跑死了一匹又一匹。

当然,收到明军即将大举进攻消息的,可不仅仅是长江北岸那些瑟瑟发抖的清军。

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紫禁城,托了上次那个“大聪明”进献的收音机的福,这里收到明军即将发起进攻的消息比江北守军还要早。

十几天后,长江防线八百里加急的求援文书,如同雪片般堆满了监国太子胤礽的御案,彻底坐实了广播里的内容。

这螨螬蚊物的反应和长江北岸那些惊魂未定的清军将领们如出一辙。一听到明军四十万大军即将渡江,所有人都慌了神。

40万人!所有人都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那南方的朱明,竟然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庞大的境地!

他们早就听说了大明处置清朝官员的法子是核查家产与官职收入是否合理来决定的。

依照这样的标准,他们这群人不说原职留用吧,至少也能混个五马分尸……

于是少有的,螨清朝堂上出现了难得的意见统一。

所有大臣,无论派系,皆声泪俱下地上书,请求立即从北方各省抽调精兵强将,火速南下增援,无论如何也要挡住那邪恶明军的进攻步伐。

只是,根据以往的战例,如果40万明军发起进攻他们至少需要……

大臣们这时又悲哀的发现,自明军崛起以来,清军在与明军的正面交锋中,别说是取得胜利了,就连一场平局都没有过。

他们如今连一个可供参考的成功防御案例都拿不出来!

既然没有参考,那就能派多少派多少吧……

……

此时的蛮清,朝堂高座上坐着的并非糠稀。

由于此前接二连三的军事惨败和精神刺激,那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吐血大帝”,如今只剩半口气,瘫在病榻上。

现在的蛮清王朝,正由其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公开册立的皇太子——胤礽,监国理政。

这位年仅十七岁的皇太子,在另一个时空里,曾经历两立两废,当了三十七年太子,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

而现在,随着糠稀身体的每况愈下,眼瞅着马上就要坐上那位置了,但胤礽却是一点都笑不出来。

如果是在两年前,糠稀屁股底下的那把椅子对他来说的确是相当的有吸引力。

可如今?

他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

“祖宗把江山搞成了这样才交到孤手里,孤是痛心疾首啊!”

史书上说胤礽聪慧好学,文武兼备。

这话是真是假暂且不论,就算他真是个文武全才,可面对明军的机枪大炮,糠稀都给折腾到吐血了,他胤礽又有什么能力去面对。

更何况,眼下这四十万明军压境的状况,即使是糠稀,也没遇到过啊!

面对着阶下黑压压一片、七嘴八舌、惶恐不安的文武大臣们,素来以“文武兼备”自诩的皇太子胤礽,此刻只觉得头痛欲裂,喉咙发干。

他张了张嘴,却半天也没憋出一个屁来。

最终,在一众惊慌失措的大臣们“同心同德”的建议下,早已六神无主的胤礽,几乎是咬着牙,同意了他们增兵南下的请求。

除直隶八旗新编陆军,北部兵军以及八旗禁卫水师以外,其余各省立即抽调所有能战之兵马,火速南下,增援长江守军。

倘若长江防线不幸失守,则务必在淮河一线重新构筑防线,层层阻击,不惜一切代价,迟滞明军北上的步伐。

至于武器……

鸟铳先将就用着吧,八旗新军都还没完成换装呢。

……

九月末,就在满清将绝大部分兵力调往长江北岸,准备迎接那“四十万明军主力”时,在距离天津大沽口数百公里外的朝鲜西海岸重镇——南浦,漫山遍野的龙旗早已遮蔽了天日。

大明皇家陆军第一至第六师,皇家禁卫军第四至第六师,共计九个满编师,近十二万兵马,已在此集结完毕。

大明最精锐的家底,尽在于此。

没错,这支隐匿于朝鲜的强大兵团,才是朱大皇帝为那位病榻上的康麻子,精心准备的真正“送葬部队”!

而长江南岸,那些被清军细作们传得神乎其神、数量高达“四十万”的所谓“精锐明军”,则不过是朱和埸精心布置的一个巨大疑兵阵。

那是由一部分地方守备师士兵,混杂着大量建设兵团青壮,再配上无数临时搭建的营帐和漫山遍野的旗帜,所构筑的“影子兵团”。

事实上长江南岸的影子兵团撑死了也就十几万人,天知道那些清军细作们是怎么将这十几万人硬生生看成了四十万人的。

但也正是这份离谱到家的“精准”情报,才让本就慌了神的满清朝廷,孤注一掷地将北方主力尽数南调。

在他们的意识里,四十万明军主力压境,那绝对是大明倾国之力的总攻了!

大明帝国的崛起,让满清感受到了亡国灭种的威胁,近几个月来开始了疯魔般的扩军。

如今,清军绿营在册兵力早已突破百万,这还不算各地的乡勇团练。

八旗兵的规模,更是达到了骇人的四十多万。

要知道,整个蛮清鞑子的人口,拢共也就两百多万,如今却有四十多万青壮年披甲当兵,这等穷兵黩武的程度,属实是把“全民皆兵”演绎到了极致。

如此庞大的军队,即便大部分都是些缺练少食、装备落后的乌合之众,可若是按部就班地从南向北硬推,光是渡过长江,再清剿那些散布各地的抵抗力量,抓俘虏都得抓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朱和埸没那个耐心。

因此,一个精心构筑的“影子兵团”,再配合上“大明之声”广播电台那堪称最早的“电信诈骗”,成功地将直隶地区清军的主力部队,调走了大半。

这使得原本固若金汤的北京及其周边,防御力量瞬间变得空前薄弱。

只剩下了满清仓促组建的那三十多万所谓的“八旗精锐新军”。

三十几万八旗精锐!

说到这里朱大皇帝可就来精神了。

同清军交战这么久,累积歼灭的清军已经有好几十万人,可其中的八旗兵却才两三万人。

这次绕后偷家,若能一战功成,将这盘踞在北京附近的三十多万八旗兵主力悉数歼灭,那无异于直接打断了蛮清的脊梁骨!

届时,南方那百万之众的绿营兵,在得知京师失陷、八旗主力灰飞烟灭的消息后,你说他们是投降呢,还是起义呢?

朱大皇帝很是期待。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926/2363086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