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最后一份奏折
第八十章 最后一份奏折
太尉府。
曾经门庭若市的府邸,如今,冷落得可以听见落叶的声音。
长孙无忌,这个权倾朝野数十年的老人,静静地坐在书房里。
他听着门外传来的那一道道诏令,苍老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知道,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新的时代,没有给他留下任何位置。
他慢慢地站起身,走到书案前,研墨,铺纸。
他要写一份奏折。
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份奏折。
“臣,长孙无忌,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恳请陛下,准臣……致仕。”
第二天。
李治收到了这份奏折。
他沉默了许久。
最终,他没有为难这位曾经功高盖主的舅舅,也是自己最大的政敌。
他给了长孙无忌,极大的体面。
准其致仕,保留所有爵位与荣誉,荣归故里。
当长孙无忌的马车,缓缓驶出长安城的那一刻。
标志着,那个由关陇军事贵族,主导大唐朝政长达数十年的时代,正式,落下了帷幕。
……
格物总院,一间巨大得如同宫殿的密室里。
这里,防卫森严,除了秦源和皇帝,无人可以靠近。
今日,李治和新后武媚娘,跟随着秦源,走进了这间密室。
当密室内的景象,呈现在他们眼前时,即便是见惯了各种奇迹的帝后二人,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整个密室的地面,被一幅巨大无比的地图,铺满了。
这幅地图,实在是太大了,太精细了。
从白雪皑皑的辽东,到椰林树影的南海,从帕米尔高原的葱岭,到东海之滨的渔村。
大唐的每一寸山河,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城池,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确度,被绘制在了上面。
“这…这便是《大唐地理总绘》?”
李治的声音,带着一丝颤音。
秦源点了点头。
“陛下,这,不仅仅是一份地图。”
他指着地图上,那些用不同颜色标注的记号。
“这,更是一份,我们大唐的‘国家资源数据库’。”
“红色标记,代表铁矿,其储量,预估……”
“蓝色标记,代表煤矿,其分布,走向……”
“绿S区域,代表最适宜种植水稻的土地;黄S区域,则更适合种植小麦……”
“这里的人口,这里的水文,这里的……”
秦源的声音,在空旷的密室里回荡。
李治和武后,已经完全听傻了。
他们感觉,自己就像是传说中,开了天眼的神仙,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俯瞰着自己所统治的这片江山。
帝国的每一分潜力,每一分财富,都赤LL地,展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这份地图,是无价之宝。
……
御书房。
那份巨大的地图,被铺在了地上。
房间里,只有三个人。
皇帝李治。
皇后武媚娘。
帝师秦源。
大唐帝国,最核心的三人决策小组,第一次进行了一场决定未来国运的会议。
“陛下,皇后。”
秦源站在地图前,神情前所未有的严肃。
“过去,我们治理国家,靠的是经验,是感觉。
君王凭感觉,臣子拍脑袋。
这样的方式,太慢了,也太不确定了。”
“从今天起,我们要换一种方式。”
他从袖中,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奏章。
“这里,是我为大唐,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
李治和武后,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是的。”
秦源的声音,充满了力量。
“我们,要为帝国的未来,设定一个明确的,可以量化的目标。”
“在未来的五年里,我们要完成三件大事。”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
“第一,修路。
用铁打造轨道,铺设在地上,让特制的马车,可以在轨道上行驶。其运力,将是普通官道的十倍以上。
我们要先修一条,从长安,到蓝田煤矿的试验线。”
他伸出第二根手指。
“第二,普及‘全民基础教育’。
在全国每一个县,至少建立一所官办小学。所有适龄孩童,无论贫富,皆可入学。
学习读书、写字、基础的算学,和简单的格物道理。”
他伸出第三根手指,指向地图上那片广阔的海洋。
“第三,我们的远洋舰队,必须抵达拂菻!
与那个西方最强大的帝国,建立正式的联系,将大唐的商品,卖到世界的尽头!”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
李治和武后,被这个宏伟得,甚至有些疯狂的计划,给彻底震撼了。
铁路,全民教育,抵达欧洲……
任何一件,都足以名垂青史。
而秦源,竟然要用五年的时间,将它们全部实现。
他们意识到。
秦源要做的,已经不仅仅是让大唐变得更强盛。
他,是要在他们这一代人的时间里,将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带入一个全新的文明形态!
许久之后。
李治抬起头,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光芒。
“太傅。”
“朕,准了!”
武后看着秦源,凤目之中,异彩闪动。
她知道,为了巩固自己的后位,为了在朝堂上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她必须,也必然,要成为这个“五年计划”,最坚定最得力的执行者。
一个旧时代,结束了。
永徽六年的又一个早朝。
朝堂上的气氛,不再像以前那样剑拔弩张。
随着长孙无忌的致仕,旧有的势力土崩瓦解,整个朝堂,都平顺的运转在以秦源所设计的,那套新政的轨道上。
今日,秦源再次出班。
他拿出的,是“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重大工程议案。
“臣,启奏陛下。”
“蓝田工业区,如今已是我大唐的煤钢重地,然,其产出之物,与京师之间的运输,全赖车马,耗时耗力,成本高昂,已成瓶颈。”
“故,臣再次提议,修建一条,连接长安与蓝田的‘京蓝铁路’。”
铁路?
群臣交头接耳,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秦源让人呈上了一副巨大的图纸。
图纸上,画着两条平行的铁轨,以及一辆造型奇特的,可以在轨道上行驶的马车。
“此路,以钢为轨,以马为力。
路面平顺,阻力极小,一匹马所能牵引之重,将是寻常道路的十倍。
其运输之效,远非车马可比。”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893/1111105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