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一盏孤灯
第七十九章 一盏孤灯
夜,更深了。
甘露殿,武昭仪的寝宫。
一向明亮的宫殿,今日却只点了一盏孤灯。
秦源,就坐在这孤灯之下。
他对面,是褪去了一身华服,只着一袭素衣的武昭仪。
她的脸上,没有了平日的巧笑嫣然,只有一种不加掩饰的锋利。
“太傅。”
她开门见山。
“想必,你也看清了。长孙无忌那些人,他们要保的,不是王皇后,是他们那个旧世界,是他们不容任何人染指的权势。”
秦源端起茶杯,没有说话。
“我与你,是一样的人。”
武昭仪的目光,灼灼地盯着他。
“我们,都想打破这个旧世界,建立一个属于我们的新世界。”
“他们,是我的敌人。同样,也是你推行新政,最大的阻碍。”
“今天,你若助我,便是助你自己。”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漆黑的夜。
“我武媚娘,在此对天起誓。只要我为皇后一日,便保你格物总院,百年无忧!你的格物之学,将与儒家经义一般,成为我大唐的立国之本,万世不易!”
这,是她最后的通牒。
也是她能给出的,最高的价码。
一个皇后的承诺,一个未来帝国女主人的政治盟约。
秦源,终于放下了茶杯。
他站起身,对着武昭仪,行了一礼。
“夜深了,娘娘早些歇息。”
他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他只是转身,走入了那无边的夜色之中。
武昭仪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久久没有说话。
……
皇城,御书房。
李治一脸疲惫的坐在案后,看着连夜求见的秦源,眼中带着一丝期盼。
在这场风暴中,只有这位帝师,始终保持着沉默。
李治希望,秦源能给他一个支持他的理由。
可秦源,一句话都没有提废后。
他只是,默默地从袖中,取出了两份报告,呈了上去。
“陛下,请过目。”
李治疑惑地接过。
第一份报告,来自于“探索号”舰队。
上面,是郑和亲笔绘制的,一幅幅闻所未闻的海外地图。
有富饶的,遍地香料的“香料群岛”。
有黄金多得,可以用来铺路的“黄金之国”。
报告的最后,附着一份长长的清单,上面记录着舰队第一批运回长安的货物,其总价值,足以抵得上大唐一年的税收。
李治的手,开始颤抖。
他翻开了第二份报告。
这份报告,更简单。
它只是一个账本。
蓝田县,新式蒸汽机改良之后,煤铁矿场的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
十倍!
账本的最后,是户部尚书戴胄的亲笔批注,字迹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潦草:
“若此法推行全国,不出十年,大唐国库之充盈,将远超历朝历代,史无前例!”
李治看完了。
他抬起头,呆呆地看着秦源,喉咙发干。
他明白了。
他什么都明白了。
秦源,根本不在乎谁当皇后。
他在用一种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告诉自己—
看看吧,陛下。
看看大唐的未来在哪里。
是在那无尽的海洋,是在那轰鸣的机器,是在那用万亿计的财富。
而不是在这小小的后宫,与几个老臣,争论着谁对谁错。
秦源看着皇帝的眼睛,终于,说出了他今晚,唯一的一句劝谏之言。
“陛下,大唐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非后宫的方寸之地。”
“任何,使帝国停滞不前,内耗空转者,皆是我大唐的罪人。”
“请陛下,速断,以安国本,以利大业。”
这句话,像一道钥匙,瞬间打开了李治心中所有的枷锁。
对啊!
朕废后,不是为了武媚娘。
是为了打破长孙无忌这些人的阻碍!是为了让秦源的新政,能更顺畅的推行!是为了大唐那星辰大海的未来!
秦源,给了他一个完美的,无人可以反驳的理由!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义凛然的理由!
“朕…知道了。”
李治看着秦源,眼神中,既有感激,又有一丝愧疚。
他感激秦源为他找到了破局的台阶。
他愧疚自己,竟然将这样一位国之重器,拖入了自己家的糟心事里。
……
消息,很快传到了武昭仪的耳中。
她听着心腹的汇报,知道了秦源对皇帝说的那番话。
她沉默了。
沉默了很久很久。
她一直以为,秦源会和她做交易。
可她没想到,秦源的格局,远比她想象的,要大得多。
他支持的,不是她武媚娘。
他支持的,是“革新”本身。
他只是,恰好在那个时间点,将她,当成了那把劈开旧世界荆棘的,最锋利的刀。
这一刻,武媚娘对秦源,第一次,产生了真正的,发自内心的……
敬畏。
而长孙无忌的败局,也从这一刻起,便已注定。
当皇帝的关注点,从“礼法”,转向了“利益”和“发展”时。
他和他的盟友们,就已经输掉了,他们手中最强大的武器。
一场席卷帝国的政治风暴,即将迎来它最后的高chao。
而秦源,这位历史的扳道工,只是轻轻地动了动手指。
火车的轨道,便驶向了,他所期望的那个方向。
永徽六年,春。
长安城的天,终于晴了。
废后风波,尘埃落定。
武媚娘,这个充满了争议的女人,最终还是戴上了那顶凤冠,成为了大唐帝国新的皇后。
随着她的上位,整个朝堂,迎来了一场剧烈的大洗牌。
那些曾经在废后风波中,与皇帝死磕到底的元老重臣,一个个被罢免,被贬斥。
朝堂之上,为之一空。
而这,也为秦源,扫清了最后,也是最大的政治障碍。
李治的皇权,前所未有的巩固。
武后的地位,稳如泰山。
秦源的“帝师”之名,更是超然物外。
时机,已经成熟。
一场酝酿已久的,旨在全面改造这个帝国的庞大计划,终于浮出了水面。
这一日早朝。
中书省连续颁布了数道诏令。
每一道,都足以让天下震动。
第一道:自今日起,于蓝田试行数年的“官吏考成法”,正式推行全国。
所有官员,无论品级,每年都要考核其治下的人口、税收、垦荒、治安等多项数据。
数据优者,破格提拔;数据差者,就地免职。
第二道:以“定远钱庄”为根基,合并户部金曹、仓曹,正式成立国家银行—“大唐央行”。
央行,将负责发行货币,调控利率,并为国家级的重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第三道:格物总院历时五年,制定的全套“大唐标准”,包括度量衡、营造、工业生产等,自今日起,颁行天下。
凡国家采购,工程建设,皆需严格遵守此标准。
三道诏令一出,朝野哗然。
所有人都明白,这是要变天了。
这已经不是小修小补。
这是在用一套全新的,冷酷而精密的规则,重塑整个帝国的骨架。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893/1111105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