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商议
“陛下!”
站在朝臣中的朱文正立马出列,怒目圆睁,抱拳朗声道:“臣愿请命,率十万大军征讨倭国,定将那劳什子狗屁国王、权臣擒来菜市口问斩!
他娘的,屁大点儿弹丸之地,也敢犯我大明天威!不过是一群不知廉耻的跳梁小丑,走路都光脚,跟没开化的野人一样;
说话叽里呱啦的,好像田间聒噪的癞蛤蟆,听得人想吐!”
“臣附议!”
曹国公李文忠、魏国公徐达等前排武将也上前一步,
“倭国区区弹丸之地,竟敢如此放肆,若不加以惩戒,恐周边小国皆效仿,有损大明天威!”
其余武将们纷纷附和,声震大殿。
文臣们也纷纷出列,这个时期的文臣们对待外敌的态度是高度一致,
虽然这些人多以儒法结合的形式辅佐老朱,但在涉及国体与使臣尊严的问题上,出奇的态度高度一致。
从儒家“华夷之辨”与“天朝上国”理念出发,使臣是天子的代表,其安危与尊严直接关联王朝的天命所归与天下共主地位。
斩杀使臣、侮辱国体,在他们看来是以下犯上、挑战天命,必须严惩以正纲常。
这时候大明刚结束元末战乱,亟需通过对外树立权威巩固内部统治。
他们深知,对这种挑衅若是姑息,就会助长周边势力的轻视,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动摇新生王朝的外部稳定,
若是他们反对,一定会面临天下人的口诛笔伐。
老朱走到殿中,目光扫过满朝文武,“好,咱告诉你们,收拾倭国这事儿没得商量!但咱也不会莽撞行事。”
他顿了顿,声音缓和了些:“倭国地形复杂,跨海作战非比寻常。
咱要先摸清他们的底细,要让沿海卫所做好准备,要让粮草军械充足。
等一切就绪,咱要亲率大军,踏平那弹丸之地!”
“陛下圣明!”众文武齐声高喊,声音里满是振奋。
老朱又看向王福,语气柔和了些:“你先去休养,把你在倭国的所见所闻,一一写下来交给咱。”
王福重重磕头:“臣遵旨!臣定当知无不言!”
老朱点点头,命侍卫将王福抬下去医治。
看着那团破布似的人影消失在殿外,他转身走上丹陛,重新坐下。
可这次,谁都看得出,龙椅上的那个人,已经不是刚才那个强压怒火的皇帝了。
“胡惟庸。”老朱忽然开口。
“臣在。”胡惟庸连忙出列。
“你立刻派人去泉州,把那艘送王福回来的商船船主请来京城。”
老朱的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朕要亲自问问他,在海上有没有见过倭国的船队,有没有听过他们的动静。”
“臣遵旨。”
“还有。”
老朱看向礼部侍郎傅瓛,“你拟的檄文,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倭国的罪行。
要让百姓们知道,他们杀的是我们的弟兄,辱的是我们的国体!”
傅瓛躬身领命:“臣定当字字泣血,句句诛心。”
老朱挥挥手,示意朝臣们退下,
可没人敢动,都低着头跪在地上。
他们知道,此刻皇帝心里的怒火烧得正旺,谁也不敢触这个霉头。
“都退下吧。”
老朱的声音里带着疲惫,“该干嘛干嘛去,把该做的事做好。
咱告诉你们,谁要是敢在这时候掉链子,谁要是敢私通倭国,咱定诛他九族!”
“臣等遵旨!”
朝臣们再次叩首,然后小心翼翼地起身,蹑手蹑脚地退出大殿。
殿内很快就空了,只剩下老朱和几个太监。
他重新拿起那卷圣旨,坐在龙椅上,一遍遍地抚摸着那块污渍。
阳光从窗棂移到地上,又慢慢爬上墙壁,他始终没动,像一尊石像。
不知过了多久,老朱忽然对身旁的太监说:“去,把朱文正、徐达、李文忠、汤和他们几个叫来乾清宫。”
太监不敢耽搁,连忙跑去传旨。
老朱看着空荡荡的大殿,看着金砖上王福留下的那片血污,忽然低声笑了起来,笑声里带着无尽的悲凉和狠厉。
“你们等着。”他对着空气说,
“咱一定会为你们报仇,咱要让倭国知道,惹恼了大明,就要付出千万倍的代价。
咱要让他们世世代代都记着,永远都不敢再犯我大明疆土!不,以后天下不会再有倭国!”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大殿,将老朱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龙椅上的那个人,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在战场上杀伐果断的将军,眼里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而此刻的宫墙外,关于使团被杀、倭国辱大明的消息已经传开。
京城的百姓们群情激愤,有人拿着棍棒到处找倭人,有人跪在宫门前请求皇帝出兵,哭声、喊声、骂声交织在一起,传遍了整个京城。
王福躺在太医院的病床上,虽然身体虚弱,却没有睡去。
他听着外面传来的声响,知道自己没有白受那些苦,知道陈大人和弟兄们的冤屈不会白受。
他攥着拳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等身体好了,一定要跟着大军去倭国,亲眼看着那些凶手血债血偿。
徐达、李文忠、汤和等人匆匆赶到乾清宫时,看到这样一幅景象:
老朱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那卷残破的圣旨,目光坚定地望着窗外,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军踏平倭国的场景。
“陛下。”徐达等人抱拳行礼。
老朱转过头,眼神里的怒火已经变成了冷静的决绝。
“你们来了。”他把圣旨放在案上,“商量一下,怎么收拾倭国,什么时候收拾。”
徐达上前一步:“陛下,依臣看,当务之急是整顿沿海卫所,打造战船,训练海军。
倭国地处海岛,必须有海军才能渡海作战。”
李文忠也附和道:“臣赞同。另外,可派人联络朝鲜、琉球等国,让他们协助我大明,共同夹击倭国。”
汤和沉吟道:“陛下,跨海作战风险极大,粮草运输也困难,必须要提前准备充足”
朱文正思考了一会儿才开口:“陛下,造船厂那边正在日夜不停的连轴转,但要想出击倭国,估计也要到明年下半年,
而且,靖海军虽然组建好了,但是还需要时间训练战阵配合”
老朱点点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天德,文正你俩负责整顿靖海军,打造战船。
保儿,你负责联络周边国家。
鼎臣,你负责筹备粮草,确保后勤无忧。
明年这个时候,咱希望咱大明的儿郎们已经踏上了倭国领土”
“臣等遵旨!”几人齐声应道。
老朱站起身,走到殿门口,好像看到了宫墙外涌动的人群,
声音坚定:“告诉百姓们,咱不会让他们失望。大明的儿郎们会让倭国付出代价,会让大明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东海之上!”
夜色渐渐笼罩了京城,可奉天殿里的灯火却亮了大半夜。
老朱和几位将军一直在商议着征讨倭国的计划,案几上的地图被画得密密麻麻,所知道的每一条路线,每一个关隘,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
虽然是明年的事,但毕竟是远渡重洋作战,这还是头一遭,谁都不敢掉以轻心,一个小差错就是命丧大海的结局。
他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大明的将士,能少死人就少死人。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08/2367033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