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决赛前夕
决赛前的半个月,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省城的设计圈,因为林博文带回的消息,陷入了一种微妙的骚动。关于红旗沟那个神秘的“顾建业”,以及他那套颠覆性的模型制作方法,开始在小范围内流传,引发了各种猜测和讨论。
但更多的人,依旧将信将疑。毕竟,一个从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乡下知青,能够撼动整个行业的认知体系,这听起来更像是天方夜谭。大多数人更愿意相信,那不过是林博文为了掩饰自己考察失败而夸大其词的说法。
林博文本人,则将自己彻底锁在了设计室里。
在父亲林建国的亲自指导下,他和他最核心的团队,开始对那份来自东德的“预制板式建筑”技术资料,进行最后的消化和吸收。
这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
那套技术,虽然只是一些关键的图纸和德文说明,但其中蕴含的工业化、模块化的建造理念,对他们这些习惯了传统砖混结构的设计师来说,冲击是巨大的。
他们需要重新学习关于构件连接、结构吊装、公差控制等一系列全新的知识。每一个节点,每一个参数,都需要反复推敲和演算。
林建国几乎是倾尽了整个设计院最好的资源,来支持儿子的这次“豪赌”。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系到林博文的前途,更关系到省第一设计院未来十年的行业地位和话语权。
在这场压上全部声誉的赌局面前,他们不容有失。
与此同时,另一位夺冠热门——李志凡,也在进行着最后的冲刺。
他为人高傲,对林博文带回的消息嗤之以鼻,认为那不过是故弄玄虚。他坚信,只有最前卫、最大胆的视觉表现,才能征服评委。
他放弃了那个备受争议的玻璃集热顶,转而将方案的重点,放在了“庭院空间”的创新上。他借鉴了一些日本的枯山水和现代主义的景观设计手法,试图营造一个极具艺术性和哲学意味的“新式农家庭院”。
他的模型,也做得极尽精致华美。小桥流水,白沙青石,极简的线条和考究的材质,在视觉上确实达到了令人惊艳的效果。
他自信,凭借着这份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位,足以碾压所有对手。
省城的两位天之骄子,在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上,各自进行着最后的备战。他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将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乡下知青,狠狠地踩在脚下。
……
而风暴中心的红旗沟,却是一片波澜不惊的景象。
顾建业的生活,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决赛而发生任何改变。
他依旧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工地的实际建设和夜校的教学之中。
红旗沟建筑队承建的县棉纺厂职工宿舍样板楼,已经顺利封顶,其惊人的施工速度和远超县建筑公司的工程质量,在平安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后续的订单如同雪片般飞来,让李顺才每天都乐得合不拢嘴。
而红旗沟村内,知青点的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知青们喜气洋洋地搬进了温暖如春的新家。二期工程——针对村民的住宅改造计划,也已正式提上日程。
夜校的课堂上,顾建业已经开始讲解更深奥的“工程预算”和“项目管理”知识。他正在培养的,不仅仅是工匠,而是未来能够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和企业管理者。
他似乎真的,将那场关乎个人荣辱的竞赛,当成了一件无关紧要的副业。
但是周灵实在看不下去,于是便利用爷爷的关系和自己的渠道,将省城关于竞赛的所有动态、关于林博文和李志凡团队的每一个传闻告诉顾健业。
“听说林博文这次请了他父亲出山,好像在搞一种叫‘预制板’的新技术。”
“李志凡那边,据说把院子设计得像公园一样,模型做得特别漂亮。”
对于这些信息,顾建业只是安静地听着,从不评价,也从不表露自己的想法。
而沈若雪,则成了他最得力、也最默契的助手。
顾建业交给她一项特殊的任务——整理和分析红旗沟以及平安县周边地区,近二十年来的气象水文资料、土壤地质报告,以及一份详细的、关于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和农业生产模式的社会学调查。
这些在外人看来与建筑设计风马牛不相及的资料,沈若雪却以极大的耐心和细致,一一进行整理、归档、提炼关键数据。
她经常在夜里,看到顾建业独自一人,就着油灯,将她整理好的这些数据,与他的建筑图纸放在一起,进行着某种她看不懂的、复杂的比对和推演。
她隐隐感觉到,顾建业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他要做的,绝不仅仅是设计一栋房子,而是要构建一个庞大的、可以自我循环、并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这个想法,让她感到既震撼,又着迷。
在决赛开始前的第三天。
顾建业终于拿出了他最终的参赛方案。
那依旧是一套看似平平无奇的图纸,和一个用竹签和棉纸制作的、朴素到近乎简陋的模型。
“就……就用这个?”周灵看着眼前的“作品”,有些不敢相信。面对林博文的“预制板”和李志凡的“艺术庭院”,用这样一份“半成品”去应战,真的有胜算吗?
“足够了。”顾建业的语气,依旧平静。
他拿起一张他亲手绘制的图纸,递给沈若雪:“这份,是你决赛那天需要用到的。”
沈若雪接过图纸,愣住了。
那不是建筑图,而是一张流程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决赛答辩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在每一个环节,她需要配合展示哪些资料——从红旗沟的年平均日照时长,到当地土壤的酸碱度;从村民储存冬菜的习惯,到主要农作物的灌溉周期……
她猛然明白,顾建业让她做的那些看似无关的调查,原来……都是为了决赛这一刻!
“我的答辩,需要一位助手。”顾建业看着她。
沈若雪看着顾建业那双充满信任的眼睛,心中一热,重重地点了点头。
……
决赛当天。
省城最大的礼堂里,座无虚席。
省里的主要领导、建设厅和团委的干部、全省各大设计院和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各大媒体的记者,齐聚一堂。
这是省内建筑界十年来最盛大的一次集会。
林博文和李志凡,作为夺冠的最大热门,各自带着他们精心准备的、华丽的模型和自信的微笑,坐在了最前排。
而当顾建业,穿着一身朴素的蓝色劳动服,手里只提着一个简单的布包,走进会场时,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所有人都以为,他只是一个来观摩学习的乡下技术员。
当主持人念出他的名字,邀请他走上选手席时,全场响起了一阵压抑不住的、夹杂着惊讶和轻蔑的议论声。
“他就是那个顾建业?”
“穿得跟个农民一样,也来参加决赛?”
“看他两手空空,不会连模型都没带吧?”
而顾建业没有理会任何人的目光。他只是安静地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在他身边,同样穿着朴素的沈若雪,抱着一叠厚厚的资料,神情平静。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34/1111107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