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154章 ,百年难得一遇的夺取河套机会

第154章 ,百年难得一遇的夺取河套机会


崇祯元年(公元  1628年)11月  1日。

    残酷的战争让榆林城带上了一丝肃杀的气氛,气氛格外紧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古话说得好,困兽犹斗。此时的榆林卫将门,已然陷入了绝境。他们世代盘踞于此,本以为可以长久地享受荣华富贵,然而如今护卫队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榆林城紧紧地笼罩起来,让他们无路可逃,这反而让他们团结起来拼死反抗。

    当榆林卫将门察觉护卫队放干了护城河的水,并且还挖掘隧道到了城下时,他们心中的恐惧和愤怒达到了顶点。

    他们明白这条隧道挖通知时就是护卫队攻破城池之日。他们展现出了将门子弟最后的勇气,毅然决然地主动出城,试图反击护卫队的挖掘行动。

    他们在主将的带领下,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扛着火枪,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护卫队。这些将门的家丁们,长期接受军事训练,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此刻被逼到绝境,战斗力更是异常凶猛。

    经过大同社的教育,他们也了解到了火枪的重要性。于是他们丢弃了朝廷中看不中用的鸟枪,自己打造,四处搜罗,东拼西凑,竟然也拼出了八百条重型火枪。这些将门子弟凭借着自己多年从军的经验,同样弄出了一个长枪加火枪的阵型。

    而护卫队这边,情况却有些棘手。由于一次性招募的士兵太多,火器等武器装备根本跟不上。徐晨只能用简单廉价的长枪做武器,并以火枪兵为核心,长枪兵为护卫,山寨了西班牙方阵。

    在这个方阵中,远处用火枪和掷弹筒进攻,近处则用长枪戳刺。近战,远战皆可以,双方不约而同的使用了相同的军阵。

    第一次交手,战场上顿时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护卫队的士兵们按照徐晨的部署,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战斗。远处,火枪齐鸣,子弹呼啸着飞向敌人;掷弹筒也不断发射,炮弹在敌群中炸开,掀起阵阵血雨腥风。而当敌人靠近时,长枪兵们则挺起长枪,组成一道坚固的防线。

    榆林将门的家丁们也毫不示弱,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丰富的经验,拼着一成的伤亡,一次次地冲破护卫队的火力网,用自己手中的重型火枪反击,长枪兵展开近身搏斗。

    一时间,枪炮轰鸣,血肉横飞。双方都拼尽了全力,这场战斗异常惨烈。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一战,双方拼了个半斤八两,都死了上百人,伤了三百余人。最后,榆林将门的那些家丁们不得不退入城池,结束了这场大战。

    此后,双方又接连打了两场。一场比一场更加激烈,两边的伤亡情况也都差不多。在这三场战斗当中,护卫队死了  500余名士兵,伤亡了上千人。榆林将门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伤亡数字与护卫队相近,甚至更多一些,对于他们来说,这却是伤筋动骨的打击。

    榆林将门总共的家丁也就  7000余人,2000余人的伤亡对他们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

    而且,他们的护理条件极差,重伤人员基本上是必死无疑,就连轻伤都有一定的几率死去。在那简陋的营帐中,伤员们痛苦地呻吟着,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而徐晨听过南丁格尔的故事。他知道护理对于伤员的重要性。虽然他弄不出青霉素,但让医生护士搞好清洁卫生,用高纯度的酒精消毒,还是可以做到的。

    在护卫队的营地中,徐晨专门设立了医疗区。医生和护士们严格按照他的要求,对伤员进行精心的护理。他们仔细地清理伤口,用酒精消毒,然后敷上草药。在这样的护理下,护卫队里轻伤的士兵基本上很快就可以痊愈,重伤的大部分也可以活下来。

    看着逐渐康复的士兵们,护卫队的军官们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充满了自信。这场与榆林将门的战斗,虽然艰难,但胜利的天平已经逐渐向他们倾斜。

    中军大帐内。

    护卫队高层汇聚,帐内气氛严肃,所有人都盯着沙盘。

    参谋长张献忠严肃汇报报战况道:“榆林将门已经有三日没有主动出击了,根据估算,他们的伤亡超过了2000人,已经接近三成,他们是承受不住伤亡了。”

    现场的将领们听到这话,原本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有人不自觉地长舒了一口气。

    他们现在回想起与榆林卫将们的激烈交锋,那困兽犹斗般的顽强抵抗让护卫队成立以来还从未遭受过如此惨烈的伤亡。

    朱治领心有余悸地说道:“真没想到那些榆林卫的家丁如此凶悍,每一次冲锋都像是不要命一样。”

    张献忠继续说道:“那些士兵战斗力强悍的原因,俺也派人打听清楚了。榆林将门这次是真的拼命了,开战之前,他们就给了所有家丁每人50两银子,还承诺只要能击退我们,再给50两。而且,他们还悬赏50两银子一颗人头。”

    王二冷笑一声,不屑地说道:“现在才开始大方,不觉得太晚了吗?他们以为靠这点银子就能让那些家丁为他们卖命到底?”

    高小四接过话茬:“现在我们有近10倍的兵力优势,俺倒是觉得这样跟他们拼消耗更好。再拼掉他们上千家丁,到时候他们守城的人都不够,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榆林城。”

    然而,张献忠却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都督,时间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刚刚第二旅传来消息,察哈尔部集结了上万骑兵,已经来到健安堡之外了,看这情况,他们是榆林将门请来的援军。”

    朱治听后,先是一怔,随即笑道:“这可真是猫和耗子都联合在一起了,这可真稀奇。不过现在大壮手里有5万大军,还会怕区区上万的蒙古骑兵?”

    张献忠继续道:“赵云飞部也被上万明军进攻,但好在赵云飞击退了敌军,并且反过来包围了富县。”

    驻扎在吴堡的第三旅虽然暂时还没有察觉,太原镇集结的情况,但我军依旧要小心他们。”

    徐晨道:“在没有剿灭农民军之前,太原镇,固原镇是腾不出手来支援榆林卫的,让贺六他们提高警戒,关注敌人的动向即可。”

    明军可是号称友军有难,不动如山,他实在很难想象会有哪个镇明军会违反常识,拼命救助榆林卫。

    张献忠接着说道:“大壮旅长请求主动出击,想要歼灭察哈尔的骑兵。”

    徐晨皱了皱眉头,问道:“大壮说是什么原因了吗?”

    现在对护卫队来说,最重要的是占据榆林城,这也是他们最开始设定的战略目标。这个大壮也是知道的,但他还要主动歼灭察哈尔的骑兵,肯定是有吸引他主动进攻的原因。

    张献忠清了清嗓子说道:“从草原传来的消息,今年女真人在草原上连续进攻了两次进攻察哈尔部,林丹汗被打得被迫西退,察哈尔部损失了一半以上的部众和青壮。

    俺还专门询问过来自草原的商队,他们也承认了这条情报的真实性。也就是说,现在察哈尔部元气大伤,正处于百年来最虚弱的时候,林丹汗为了休养生息也退出了河套地区,这也是百年以来河套地区蒙古人势力最衰弱的时候。这可以说是天大的好机会,大壮旅长想趁机占据前套地区,为我军全面攻占河套地区做准备。”

    听到这里,将领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要真像张献忠说的那样,河套地区真成了一颗熟透的桃子,只等他们摘取了。

    黄河百害,唯利一套,黄河地区的前套、中套、后套都有一块比较肥沃的平原,可以用来种植粮食。大本营自土木堡之变之后国力衰弱,让出了河套大部分地区,只在前套建立了宁夏镇,同时在河套之外设立了榆林镇来防备草原上的蒙古人。

    河套大部分的肥沃草场都被察哈尔部占领,这也是蒙古人动不动就能杀到延安府的原因,后来大漠上林丹寒崛起,他也看上了这块草原最肥美的草场。所以在河套地区,主要的势力就是察哈尔部和林丹汗部,但现在这两个大势力都受到了女真人的重创,林丹汗更是带领部众退出了河套地区。

    所以说现在收复河套地区是百年一遇的机会,一点也不为过,只要解决了察哈尔部这上万骑兵,河套就成为了一个熟透的桃子,任他们摘取。

    而此次大同社进攻榆林卫,消灭自己后方的敌人是一方面,趁机占领河套地区,屯垦河套,增加粮食供给,才是最重要的战略原因,也就是说察哈尔部哪怕不支援榆林卫,此战过后护卫队也会主动进攻察哈尔部,夺回整个河套地区。

    第一旅参谋长刘文雄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都督,这可是天赐良机,我军只要消灭了察哈尔部,重筑五原城,再前往河套中部重筑云中城,依靠阴山堵死蒙古人进入河套的道路,河套地区就重新归我汉人所有,这是老天要我们一战而定河套。

    现在榆林卫已经是困兽犹斗了,我以为应该支持第二旅,让他们歼灭察哈尔骑兵,彻底占据河套。”

    其他将领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他们可不像大明那么保守,白白地把肥沃的河套让给蒙古人。他们还有10万的流民要安置,还有什么地方比河套更适合安置流民呢?

    更不要说现在这种机会上百年才能遇到一次,大家都不想就这样白白浪费。

    所有人都统一了想法之后,徐晨也认为这是收复河套最好的时机,他说道:“传令给高大壮,说都督府同意了他的出战,同时告诉他,此战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能让蒙古人把我们看成是敌人,而要让他们把我们看成是朋友。要灵活运用我大同社的理论,告诉底层的蒙古人,天下穷人是一家,要用阶级矛盾击败民族矛盾。”

    张献忠抱拳行礼,说道:“遵命。”

    徐晨又转向孙可望,说道:“孙可望。”

    孙可望立刻上前一步,大声答道:“末将在。”

    “你留下一连的人马在榆林,然后你带骑兵团主力支援第二旅。”

    不管是和蒙古人对战,还是这后续的清理蒙古部落占据河套,都需要大量的骑兵,而而榆林卫这里却用不上骑兵,徐晨干脆把护卫队所有的骑兵集中交给高大壮。

    “遵命!”

    建安堡在榆林城百里之外,孙可望率领的骑兵快马加鞭,骑行一日便抵达了第二旅的营地。他带来了徐晨允许出战的命令,第二旅的营地里顿时热闹起来。

    陈子昂笑着说道:“都督说的有道理,这一战的确是要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哪里有什么蒙古人、明人之分?只有穷人和富人。我们要让那些底层的蒙古人知道,我们是来帮他们摆脱富人压迫的。”

    察哈尔还真不能完全算是农耕部落,占据了肥美的河套地区之后,他们也重视吸引中原的农户到草原来,帮助他们耕作农田,修筑城池。

    因为税收低,盘剥少,还真吸引了不少农户去草原耕作,当然这不是说蒙古人就是什么善茬,这是农户在草原更金贵,他们的待遇就稍微高一点,受到的盘剥就稍微少一点。

    同样因为压榨重,草原上的蒙古人也是大量的跑到大明的地盘上去,同样因为大明懂放牧的人少,加上蒙古人就比较悍勇,他们在大明的待遇又比草原的同胞高一些,甚至还有大量的蒙古人在大明为官,大同镇总兵满桂就是蒙古人,他最后为了大明的天下拼上了自己的老命,说是满门忠烈一点也不为过。

    道理都是相通的,数量多了就没有统战的价值了。

    吴亚军却一脸严肃地说道:“关键是我们要打赢,打不赢什么攻心战都是虚的。要是在战场上连敌人都打不过,说再多的道理也没人会听。”

    高大壮自信地笑道:“榆林卫的将门家丁都打不过我们,蒙古人连榆林卫的家丁都打不过,我们军的战斗力还在他们之上,更不要说现在还有孙可望的骑兵团了。”

    他拍了拍孙可望的肩膀,说道:“明日要是追击敌人,就拜托孙团长了。”

    孙可望拱手行礼,坚定地说道:“遵命。我骑兵团定会全力配合,将察哈尔骑兵一举歼灭。”

    此时,营地外的士兵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士兵们或是插着刺刀,或是清理着火枪,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大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而在营帐内,将领们正围绕着作战计划展开着更加细致的讨论,一场决定河套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崇祯元年(公元  1628年)11月  2日。

    建安堡外的草原上,寒风凛冽,阴云低垂,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惨烈厮杀。

    高大壮率领所有建安堡内的士兵出堡垒。他知道此次出战责任重大,关乎榆林卫防线的安危,关乎护卫队后续的河套战略。

    他站在军前,拔出自己的佩剑,大声吼道:“儿郎们,今日我们踏出这建安堡,便是与敌决一死战!保家卫国,在此一举,随我杀破敌阵!”

    一万五千名士兵听了,士气大振,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此时,额璘臣和尤世辛正站在不远处的高坡上,密切注视着建安堡内的出动的护卫队士兵。

    尤世辛看到大同贼寇,主动出击,心中暗自惊喜,他怎么也没想到,大同社竟能在短短十天内招募到好几万军户,还如此迅速地完善了榆林卫防线。

    他带来的一万蒙古雇佣兵,本就没打算让他们去正面撞上榆林卫那坚固的防线。而额璘臣自然也不会让自己的心腹精锐去做无谓的牺牲,他已经在考虑该怎么退兵了。

    可当看到护卫队居然主动出击时,两人不禁大喜过望。尤世辛心想,只要这支护卫队受到重创,榆林卫的压力就能大大减轻。

    草原上,双方的战鼓如雷,沉闷的鼓声仿佛是死神的召唤,号角长鸣,尖锐的号声划破了阴沉的天空;万马奔腾,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杀声直冲云霄,仿佛要将这寒冷的空气都点燃。

    两万五千名士兵,如同两股汹涌的洪流,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开始了殊死搏杀。

    蒙古骑兵们三三两两地站在草原上,他们身上穿着破破烂烂的皮甲,那皮甲在寒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艰辛与沧桑。战马的身上挂着弓箭,那箭羽在风中微微颤动,似乎迫不及待地要射向敌人。他们手中还握着一柄战刀,刀身闪烁着冰冷的寒光。

    而高大壮这边,他以千人为一个小方阵,十三个方阵分为上下两排,前六后七,而后又分为左中右三部,犹如一个严整的钢铁堡垒,孙可旺的骑兵团和第二旅的骑兵团,则在战阵的最后方,如同一只潜伏的猛虎,随时准备扑向敌人。

    “杀!”额璘臣率先发动了进攻。他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手中挥舞着马鞭,大声呼喊着。

    他的骑兵分成左右两股,如同两条黑色的蟒蛇,绕了一个小弧形,而后以锥形阵列向护卫队发动了攻击。

    蒙古骑兵们犹如一支犀利的巨箭,一路咆哮厉啸着,狠狠地扎进了护卫队的军阵。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凶狠与贪婪,仿佛要将眼前的敌人全部吞噬。

    右路的赵胜沉稳冷静的看着即将扑过来的蒙古人。他站在阵前。

    “全军变换队列!”他指挥着四千军队左右调动,向右转了45度,很快,一支支寒光凌冽的长枪就对准了蒙古骑兵,蒙古人想要侧击护卫队的打算变为了泡影。

    他大声下达命令:“飞雷炮准备!掷弹筒准备,蒙古骑兵进入百步发射飞雷炮,进入  50步发射掷弹筒。”

    传令兵,快马传达赵胜的命令,飞雷炮手,掷弹筒手,把炮弹塞进炮筒,装好引线,随时准备发射。

    赵胜部主要由他的响水堡为核心组建,其中  1000人配备了火枪,余下三千人都是长枪兵。护卫队对团一级配备了一个八门飞雷炮连,每五十人的排配备两门可以发射手榴弹的掷弹筒。

    掷弹筒其实就是一根长的铁管,甚至可以说是放大版的火枪,尾部留下一个孔用来插引线,发射的炮弹也是大同社准备的手榴弹,就是那种老式的木柄手榴去掉木柄的样子,因为黑火药的威力太差了,想要保持手榴的威力,只能加大药量,大同社的手雷大概都是半斤多重的样子,扔的话只能扔个30步。

    按照西方的兵种,这时候会专门弄一种投弹手连队,专门选那种身材高大,臂力惊人的士兵,来投掷手榴弹,增强步兵的火力。

    不过徐晨想到了小鬼子的掷弹筒,于是就大量生产了简易版的掷弹筒来取代投弹手连队这种兵种。而这种投弹筒效果还不错,能把半斤重的手雷扔个50~80步之间,算是连排一级的火力支援。

    赵胜部有八门飞雷炮,四十门掷弹筒。随着赵胜下达的命令,士兵们迅速做好了准备,一双双眼睛紧紧地盯着奔腾而来的蒙古人。

    蒙古人奔腾的速度越来越快,马蹄声如同闷雷一般在草原上滚动。额璘臣已经拿出弓箭,准备对护卫队射击。他对蒙古的骑射技术充满了自信,认为自己的骑兵可以轻易地冲破护卫队的防线。

    然而,当这些骑兵进入  100步距离的时候,他只听到“噗噗噗”极其沉闷的声音。他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只见八个炸药包带着呼啸的风声,飞到了蒙古人冲锋的骑兵当中。

    “轰轰轰!”八声如同惊雷一般的声音炸响,蒙古骑兵被炮弹的冲击波掀起来,人被轰炸得四分五裂,残肢断臂在空中飞舞,鲜血如同喷泉一般洒落在草原上。战马惊恐地嘶鸣着,四处乱窜,有的被炮弹炸伤,倒在地上痛苦地挣扎着。额璘臣整个人都懵了,他是第一次遭受这样猛烈的火炮进攻,他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和震惊。

    飞雷炮虽然威力大,但只有八枚,蒙古骑兵伤亡上百人之后继续冲锋。而当蒙古骑兵继续冲击到  50步的时候。

    “噗噗噗”40具掷弹筒被点燃,而后  40枚手雷带着火光和浓烟,丢进了蒙古骑兵当中。

    “轰轰轰!”这次声音虽然小一些,但波及的范围却更加广泛,无数蒙古骑兵被手榴弹的弹片射死射伤,他们的身体被弹片打得千疮百孔,鲜血染红了他们身上的破皮甲。他们的战马经过两轮轰炸,也吓得不敢前进,纷纷停了下来,原地打转,嘶鸣不止。

    但蒙古人不进攻,赵胜却大吼道:“全军前进,飞雷炮继续进攻!”

    士兵们听到命令,士气大振,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冲去。

    “噗噗噗!”

    “轰轰轰!”

    飞雷炮再次发动进攻,蒙古军阵又是一阵血肉横飞,硝烟弥漫。步兵进入射击范围之后,他们的火枪对着蒙古人又是一顿火枪糊脸,清脆的枪声在草原上回荡。

    就这样,赵胜部采取炮兵轰、步兵冲的简单平  A战术,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直接击溃了额璘臣部,他本人因为战马被炸死,滞留在战场上,被护卫队的长枪捅死。

    而在左路的蒙古人也经历了一样的待遇,飞雷炮轰,掷弹筒炸,燧发枪射击,三板斧之后,号称“铁骑”的蒙古军队彻底崩溃。

    他们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地往大漠方向逃命,草原上留下了一片狼藉和无数的尸体。

    高大壮站在阵前,看着溃逃的蒙古人,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笑道:“我们护卫队还没有出全力,蒙古人就崩溃了,蒙古铁骑名不副实呀,命令孙可旺追击蒙古人,不要让他们跑了。”

    传令兵当即下达命令,得到命令的孙可旺大叫道:“同志们,跟我杀敌!”

    他一马当先,2000骑兵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朝着察哈尔部的蒙古人追去。

    “杀!”上千骑兵跟着孙可旺杀出去,马蹄声渐渐远去,只留下草原上弥漫的硝烟和血腥的味道。

    “旅长,这是察哈尔部落首领额璘臣的头颅,现在察哈尔部群龙无首。”参谋长吴亚军带着额璘臣的头颅笑道。

    而陈子昂也带了一人道:“旅长战场上还有我们的一位老朋友。”

    两个士兵绑着一个壮汉走到他们旁边,此人正是尤世辛。此刻他灰头土脸,满脸丧气,全身好像是连骨头都被抽断了,他知道护卫队厉害,却没想到他们会如此轻松就击溃了上万蒙古军,榆林卫完了。

    高大壮看到尤世辛哈哈笑道:“的确是老朋友了,俺想都督会喜欢这件礼物,来人,把尤世辛和额璘臣的头颅送到榆林城去。”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97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