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155章 ,死光最后一个家丁之前,榆林绝不

第155章 ,死光最后一个家丁之前,榆林绝不


崇祯元年(公元  1628年)11月  3日。

    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席卷着榆林城。经过了二十天不间断的火炮轰炸,这座原本固若金汤的城池早已面目全非。

    那高大厚实的城墙变得坑坑洼洼,城砖破碎不堪,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战火的摧残下摇摇欲坠。城楼更是被彻底摧毁,只剩下几根烧焦的木梁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宛如后世那破败不堪的难民建筑,到处都是废墟瓦砾,一片死寂与凄凉。

    城外,2万护卫队身着整齐划一的甲胄,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他们排着整齐的方阵,步伐沉稳而有力,大有大举进攻的意图。那整齐的队列和肃杀的气势,仿佛是一股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随时都可能将这座残破的城池吞噬。

    城墙上,杜文焕等人一个个神色紧张,他们匆匆爬上城楼,双手紧紧地抓住城垛,眼睛死死地盯着城下的护卫队,仔细观察着他们的每一个军事举动,就这20多天的时间,他们眼看着如同乌合之中的军户,变得和大同贼寇一样精锐,虽然武器装备还没有跟上,但他们的组织队列,现在已经与大同贼寇的精锐一般无二,这是何等强大的练兵能力。

    就在这时,张献忠从护卫队的方阵中大步出列。他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眼神中透露出一股霸气和自信。他站在阵前,双手叉腰,大声喊道:“明军听着,你们等的蒙古援军已经被我军击溃了,他们是来不了了!”

    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着,仿佛是一声惊雷,打破了榆林城的宁静。

    话音刚落,一个士兵端着一个托盘,快步走到张献忠的身后。托盘上,一颗鲜血淋漓的头颅格外醒目,正是察哈尔部首领额璘臣的头颅。他的双眼圆睁,脸上还残留着惊恐和不甘的神情。

    后面还有两个士兵,拉着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人出来,此人正是尤世辛。他的头发凌乱,脸上满是污垢和血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绝望和恐惧。

    杜文焕他们看到尤世辛被五花大绑,脸色瞬间大变。他们的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大同贼寇说的是真的,他们期待已久的蒙古援军直接被大同贼寇给击溃了。

    一时间,他们很难接受这根救命稻草就这样没了。要知道,察哈尔部在草原上也是有数的大部落,额璘臣手下有  3万蒙古骑兵,这十几年来一直都是榆林镇最强大的敌人。这么强大的敌人居然连大同贼寇的一击都挡不住,这让他们感到无比的震惊和恐惧。

    张献忠继续说道:“我们都督再给你们一天的考虑时间,现在献城投降,我军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你们的钱财也可以带走,但如果你们还拒绝,就不要怪我军在破城之后清算你们!”他的语气坚定而强硬,没有丝毫的商量余地。

    而后,他对身边的士兵挥了挥手,说道:“放了这个废物。”

    士兵们立刻上前,割断了尤世辛身上的绳子。尤世辛如获大赦,他连滚带爬地跑向榆林城。城下的士兵扔下一个绳子,他紧紧地抓住绳子,拼命地往上爬。城墙上的士兵们伸出手,将他拉了上去。

    尤世辛刚一上城,就被杜文焕、贺虎臣等人团团包围起来。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期待和焦急,纷纷问道:“怎么回事?你不是去蒙古借兵了,难道是被大同贼寇给抓了?”他们还想保留最后一丝幻想,希望尤世辛能带来一个好消息。

    尤世辛却哭丧着脸,声音颤抖地说道:“额璘臣被大同贼寇打死了,察哈尔部完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绝望和悲痛。

    然后,他详细地说了建安堡外的那一战经过。察哈尔部如何接连遭到了女真人的打击,额璘臣率领着一万蒙古骑兵,气势汹汹地前来救援榆林城,而后被大同贼寇指挥大军以火器正面击溃。

    “大同贼寇的火炮太多了,威力太大了,蒙古的骑兵不堪一击。”尤世辛惶恐道。

    尤世辛最后说道:“大同贼寇不但想要攻占榆林镇,还想吞并察哈尔,他们已经派兵去攻占察哈尔部了。”

    但这些贺虎臣他们并不在意,他们在意的是自己的援军真的没了。

    杜文焕强打起精神,打气道:“不要紧,我们还有宁夏镇的援军,榆林城坚不可摧,大同贼寇是没办法在短期内攻破的。这几天气温下降,已然快要结冰,我们只要守住  10天半个月,大同贼寇只能退兵。”他的声音虽然有些颤抖,但却充满了坚定和信心。

    众将却不相信他们还有援军,都是明军,谁不了解谁。友军有难,不动如山,面对强敌转进如风,这才是大明军队的特性,这上千里的路,足够宁夏镇走上两三个月了,所以他们提前就把这支援军给排除了。

    贺虎臣却丧气地说道:“我等又能守多久,现在柴草没有了,水源都被大同贼寇截断了,城中的井已经枯了一半,再过几天我们连水都喝不了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仿佛是在诉说着他们必败无疑的事实。

    杜文焕皱了皱眉头,说道:“现在就是要熬,看谁坚持不住。大同贼寇要的是我们的土地,要的是我们的钱粮,我们根本没有投降的选择。”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和坚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都不能投降。

    本来还有些动摇的人,听到这句话,都默然无语了。大同贼寇军纪严明,说话又算话,其实很多人早就有想投降的打算了,但他们唯一不能忍受的是,大同贼寇要拿走他们的土地。想到了这一点。

    张杰坚定道:“哪怕拼光最后一个家丁,我们也绝不投降。”

    其他人也跟着坚定说道:“说的没错,哪怕是拼光最后一个家丁,我们也绝不投降。”

    看众人再次下定了决心,杜文焕说道:“看住大同社挖掘的隧道,重兵守在洞口,等他们挖通就点燃柴草,把他们熏出去,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刻,每多守一天,我们就距离胜利近一分。”

    “遵命!”众人齐声答道,声音坚定而有力。

    榆林城内,姜府。

    姜老太公坐在客厅里,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忧虑和不安,没想到不过一年时间,大同贼寇又追杀到榆林镇了,他们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

    这个世道到底怎么了,贼寇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反而是朝廷一日比一日衰落,天下步入乱世已然不可避免了吗?

    姜让回府,姜老太公找到他问道:“外面的情况怎么样?援军到了没有?榆林城还能不能守得住?”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充满了关切和担忧。

    姜让苦笑道:“蒙古人败了,短时间内榆林城是没有援军了,不过榆林城坚固守是能守得住。”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苦涩,仿佛是在安慰自己,也在安慰父亲。

    姜老太公摇了摇头道:“某本以为大同贼寇欺压士绅大族,并不能长久,但没想到关中闹了百年一遇的旱灾,现在关中烽火遍地,你三弟从山西行省传来消息,那里也是叛军遍地,现在朝廷摇摇欲坠。”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无奈,仿佛是在感叹时局的动荡和不安。

    而后,姜老太公拿出几封书信道:“从你那几个族弟传来的消息来看,大同贼寇带领延安府的百姓修筑水坝,修水渠,打水井,抗旱救灾,延安府政通人和,反而成为了整个关中唯一的乐土。”

    “虽然老夫不愿意自己的家乡出一个贼寇,但老夫也不得不承认大同社已经成为了像老奴那样的割据势力了。”姜老太公无奈地说道。

    “现在继续死守全家小命有可能不保,献城却有可能保全家族,我和那徐晨打过交道,他算是少有说话算话的人。”姜老太公看着姜让,语重心长地说道。

    姜让愕然,他没想到父亲的意思就是想让他投靠叛逆。他的内心不愿意和叛逆打交道,他现在可是大明的游击将军,他这身份投靠叛逆能有什么好下场?难道叛逆还能给他更高的身份,即便是给了他也不愿意要啊。

    姜让犹豫了一下,说道:“父亲,我们身为大明的臣子,怎么能投靠叛逆呢?这传出去会被人耻笑的,二弟,三弟他们也会受到牵连的。”

    姜老太公呵斥道:“目光短浅,现在乱世将近,哪个大族不是各方投靠,朝廷连个辽东的女真人都对付不了,又出现个大同贼寇,老夫看他们做事有章法,内部有法度,未必不能成为西夏这样的割据力量,甚至更进一步逐鹿天下。”

    “让孩儿想了想吧!”说完姜让带着自己的家丁离开了府邸。

    当夜,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席卷着榆林城,城墙上的旗帜在狂风中猎猎作响。侯勇和侯远两人紧紧地躲在城墙根下,身旁的火堆散发着微弱的暖意,却难以驱散他们心中的寒意。

    侯勇长叹了一口气,声音中满是疲惫与无奈:“大同贼寇真他妈能打啊!你说怪不怪,明明还是那些军户,披上了大同贼寇的皮,就变得异常能打了。一个个跟疯了似的,哪怕是死都要咬下我们身上一块肉。俺就为了那点钱,报名出城战斗过一回,就这还没遇到真正的大同贼寇,只是他们招降的军户,那战斗力都强了10倍不止。俺差点就死在那些军户手中。”

    “从那以后,俺再也不敢小看这些军户了。后面的战斗俺都没报名,这也算是俺有远见的行为,因为后面的死伤更惨重,好多兄弟都没能回来。”侯勇说着,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后怕。

    侯远皱了皱眉头,安慰道:“主将说了,俺们最多守半个月,到时候就会下雪,大同贼寇就不得不撤退了。”

    侯勇抬头望着冬日的星空,星星一闪一闪,极其耀眼,看不到一朵云彩。他苦笑着叹息道:“不要被主将骗了,今年差不多一年都没下雨了,哪里会下雪?这老天爷像是要渴死我们,一滴雨都不肯给。”

    而后他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你不知道,今天主将他们在城楼上,说什么哪怕是死光最后一个家丁,他们也绝不投降。”

    侯远听了,吃惊地张大了嘴巴:“主将他们没有信心守城?”

    侯勇咬牙切齿地骂道:“这哪里是守城的事情啊,畜生!这是不是说俺们全死光了,他们就会投降?这是想要拿俺们的命和大同贼寇谈判,甚至不想给俺们一条活路。

    战场上咱可不能冲得那么前,得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紧。俺这段时间攒了150两银子,就埋在炕下,俺如果战死了,你就拿走,替俺好好活着。”

    侯远眼眶微微泛红,说道:“俺的50两银子也埋在灶下,俺要是死了,勇哥,你就拿走这些钱去娶个媳妇吧,只要记得给俺上一炷香,让俺在下面不要饿着就行。”

    两人一时间都沉默了下来,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战场的危险正如同这寒冷的夜,一点点地将他们吞噬,但他们两个小小的家丁却无力改变这一切,只能像无根的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侯勇看向榆林城外的护卫队营地,眼中满是羡慕又夹杂着一丝咒骂:“这些贼寇,真他妈有钱。你看看人家那营地,灯火通明的,跟白天似的。”

    此时,榆林城外的护卫队营地,确实是一片热闹景象。大同社不缺乏煤油,为了防备夜袭,整个营地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营地中,士兵们有的在擦拭武器,有的在低声交谈,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准备。

    第一旅五团二十营的营房里,营监军鹿信正拿着一堆书信,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建安堡,归德堡,响水堡的书信到了,叫到名字的人过来拿信。”

    “李国栋,姜超,储存君……”鹿信一个一个地念着名字。

    李国栋马上兴奋地举手,快步走上前来拿书信。他的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神情。

    没多久,几十封书信就分配完了。而后鹿信提高了声音说道:“没收到书信的暂时也不要着急,可能还在后方的路上。有不识字的,可以让某或者是找其他识字的战友帮忙念。”

    “知道了!”士兵们齐声回应道。

    在护卫队当中,学习的任务一直很重。大部分人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看个书信还是可以做到的。而军户当中识字率也不低,这里不得不为朱元璋说几句好话,军户有专门的学堂,可以极低的价格读书识字,有明一朝,军户出身的举人进士并不少。

    李国栋找了一个营地的角落坐下,小心翼翼地打开书信,这是他婆娘找人写的。信上的字迹虽然歪歪扭扭,但他却能感受到浓浓的思念和喜悦。

    婆娘说都督府已经给他们分了田地,是靠近水源的上等田地,他仿佛能看到自己婆娘说这话时内心的雀跃,那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都督府还给家里分了三石粮食,还给了他们一个粮本,说每个月定期都会给他们家送粮食,全家人终于不用再挨饿了。他的儿子也上了都督府开办的学堂,现在已经能背诗,夫子都说他有天赋,是个读书的种。

    最后他婆娘让他不要担心家里的事,好好为都督效力,敢跑那些榆林将门,不能让他们回来霸占自己家的地。

    李国栋看着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为都督效力。

    半个时辰之后,营长刘宗敏召集所有连排长开战前动员会。

    刘宗敏站在营房前的空地上,身姿挺拔,严肃坚定:“明日我护卫队将会对榆林镇发动总攻,大家要做好准备。我们20营虽然是新扩编的,但战斗力并不比那些老营差。此战我等当勇为先锋,俺也会冲杀在第一线,和大家并肩作战。”

    “俺不会落后。”连排长们纷纷大声保证,开战之后他们会冲到最前面。

    第一旅五团二十营从头到尾都是新组建的。营长刘宗敏是军官训练班出来的,刚当了不到一个月的排长,就遇到了护卫队扩编,成为了连长。后面护卫队吸纳榆林军户,军队直接膨胀了10余万人,护卫队按照新老1:4的比例扩编,刘宗敏这个连长又火线提拔为营长。

    然而,这种火线提拔也让刘宗敏遇到了一些麻烦。那些老资格的军官明里暗里排挤他,动不动就说:“半年前还是某教你开枪的,却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做营长了。”

    这种倚老卖老的口吻让刘宗敏心里很不服气,他在心里暗暗较劲:你们也不过比俺早加入一年而已。

    刘宗敏已经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第一个登上榆林城墙,夺下先登之功,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看看自己的实力。

    营监军鹿信看到大家士气如此高涨,笑着说道:“大家士气如此高涨是好事,但在战场上还是要多观察形势,既要打得猛,又要保护好自己,要以最少的伤亡获取最大的战绩。

    还有就是你们回去之后动员士兵,同时让他们写好遗书,一将功成万骨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在战场上活下来,这封遗书可能就是士兵们最后和家人们的交流,我等一定要帮助士兵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遵命!”连排长们齐声回应,一场大战即将来临,护卫队营地空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97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