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16章 ,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216章 ,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崇祯三年(1630年)5月  25日。

    长安城一改往日被战争阴霾笼罩的压抑,变得异常热闹起来。原来是延安府那位声名远扬的“李青天”来到了长安。这位李青天果然不负他的美誉,一到长安城,便雷厉风行地展开了惩奸除恶的行动。

    一个个平日里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大人物被他从背后揪了出来,他们所犯下的种种恶行也被公之于众。这让长安城的百姓们心中积压已久的怨气得到了释放,仿佛久旱的大地迎来了甘霖。

    青天本就十分罕见,更何况是能在自己身边为民除害的青天。长安城的百姓们,甚至连西安府的百姓也纷纷涌入长安城告状。

    李青天驻守的巡抚衙门门前,告状的人排起的长龙直接延伸到了三条街之外。为了有序处理这些案件,李青天不得不派自己的手下发放号码牌。每审问完前面的受害者,就会有工作人员去通知后面的人。

    而且,李青天还非常贴心地考虑到这些告状百姓的难处。他知道这些百姓大多贫穷,不但为他们提供伙食,还为他们安排了居住的地方。

    长安城的百姓们对李青天的这些善举赞不绝口,纷纷称赞他不愧是传说中的“李青天”,果然是爱民如子。

    唯一有些可惜的是,当地百姓没有看到传说中李青天用黄金、白银、青铜三口火枪射杀恶人的场景。不过,他们看到一群一群的恶人被押到城外的乱葬岗排队打靶,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当地的戏班更是趁着这股东风,推出了新的戏曲,像《李青天定乱长安》《李青天游长安》等等,在街头巷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长安城的百姓们热闹非凡,而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却成了惊弓之鸟。他们吓得连觉都不敢睡,生怕一觉醒来,自己的府邸就被大同军给包围了。

    唯一稍微安心一点的可能就是洪承畴这些人了,大同社还是非常讲信用的,既然他们和平地交接出了长安城,加上他们的家族也不在关中,这波清洗也就没有影响到他们。

    洪承畴和刘应遇两人行走在长安城的街道上。这场大战结束之后,洪承畴大睡了两天,整个人的精气神也恢复了不少。他梳洗一番之后,又恢复了那个天之骄子洪亨九的风采。

    而后他在自己的府邸又待了  3日,本以为以自己的本事,怎么也能赢得徐晨的召见拜见一番。

    然而,3日过去了,徐晨那边却没有任何消息。洪承畴不由得苦笑,看来是自己高看自己了。

    明主不过来,那他就过去吧。但他觉得自己主动去求见太掉价了,于是他就想到了自己另外一位朋友罗伟,打算通过罗伟牵线搭桥去拜见徐晨。

    路上,他正好遇到了刘应遇,两人便干脆一起边走边聊。此时的长安城终于恢复了几分人气,不再像围城时那样萧条。大同社接管长安城之后,直接对粮食价格进行了管控。斗米(麦子)的价格被定在了  120文钱。这个价格让长安城的粮商们没有一个敢反对。开玩笑,他们上头的那些大人物都被拉去打靶了,“杀鸡儆猴”,猴子都杀了一大片,他们这些“鸡”哪里还敢反抗。一个个都十分听话,不敢多涨一文钱的粮食价格。

    大同社不仅稳定了粮食价格,还大范围地雇佣民夫清理城中的垃圾,挖掘修缮长安城的地下水渠,拆掉老旧破烂的坊市,新建新式的小区。总之,大同社在长安大搞基建,让整个长安城的人都有了差事可做。大家有了收入,整个长安的市面自然就繁荣起来了,街道上到处都是忙碌而充满希望的身影。

    至于钱从哪里来,开玩笑,一个秦王府200多年的积蓄,就足够完成关中的基建了,更加不要说还有无数大量关中大族积累的财富,这些如同堰塞湖一般的财富,被大同社打开了缺口,如洪水一般涌向关中土地,滋润这片800里秦川的土地。

    看着如同工地一般却又充满生机的长安城,洪承畴再对比一下,自己拼尽全力也稳定不下来的关中物价,他不由得感慨神话当中女娲补天的故事是有道理的,这一个个神仙去填天上的窟窿,果然能让天下太平。

    刘应遇则感慨大同社的手笔道:“看来大同社真是想把都城定在长安,长安城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进行如此大范围的建设了。”

    洪承畴摇了摇头,说道:“现在已经不是秦汉时期了,王气东移,长安非定都之地。”

    刘应遇笑了笑道:“你不是关中人,不知道关中人对长安的执念。而且以大同社建设的本事,延安府都能建设成塞北的明珠,让长安城再次恢复往日的面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洪承畴换了一个话题,问道:“刘兄为什么不回大明?”

    刘应遇苦笑着说:“回去了又能如何,我家在山西行省,下一次大同社进攻的对象只怕就是山西了。我不想第三次被俘虏,还不如安安静静地待在这长安的好。倒是洪兄你为什么也不离开?”

    洪承畴认真地说:“徐晨做了两件朝廷做不到的事情,均田和收税。某认为他有王者之气。”

    刘应遇点点头,身处关中,他更能理解徐晨在这两方面的强大。一个行省的财政收入居然比不上一个偏僻的府,他们十几万大军面对大同军时就像纸糊的一样不堪一击。有兵有钱粮,仅仅这两个长处就足够徐晨一统天下了。

    “这位先生请让一让!”忽然,刘应遇听到一个熟悉却又带着几分怯意的声音。他惊愕地抬头,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肮脏短衫的人,手中拿着一柄破旧的扫把,正弯腰清扫着街道。此人正是秦王朱存极。

    朱存极也在同一时刻认出了刘应遇,刹那间,他的脸上闪过一丝慌张,眼神中满是尴尬与无措。但这慌张仅仅停留了短暂的一瞬,他便迅速低下头,匆匆扫了扫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然后快步走到街对面,继续默默地清扫着地面,仿佛想要借此逃避刘应遇的目光。

    如今的朱存极,早已没了往日王爷的威风与气派,显得极其落魄。大同社攻占关中后,他的王府被没收,改造成了招待所,用来安置那些前来告状的百姓。

    王府里原本堆积如山的财产也被全部收缴,曾经属于他的百万亩田地,大块的被用来建设农场,小块的则分给了当地的贫苦百姓。而他本人,也被抓起来接受劳动改造。若不是他这个王爷今年刚当上没多久,还没来得及犯下太多罪孽,恐怕等待他的就只有被拉去打靶这一条路了。

    自从大同军攻占关中之后,那些朱家的子孙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像那些原本就落魄得如同乞丐、平民的朱氏子孙,徐晨并没有歧视他们,依旧按照政策给他们分了土地。然而,关中四大王府的王爷们及其子嗣、亲戚,七大姑八大姨,还有那些狐假虎威的狗腿子们,基本上都没能逃过被惩处的命运。在关中士绅所犯下的恶行一石,这些朱氏子孙和他们的亲戚、狗腿子们要占三斗之多,这几日朱氏子孙光打靶的人就超过了300。

    反而是那些平日里混吃混喝、无所事事但也没做什么坏事的朱氏子弟,侥幸逃过一劫,最多只是被要求进行劳动改造。

    就像现在的朱存极,他本是个老纨绔,吃喝玩乐无一不精,尤其痴迷于斗蛐蛐。没想到,福祸相依,正是因为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玩蛐蛐上,没怎么欺压百姓、作恶多端,反而在这场变革中保住了性命。

    洪承畴看到这一幕,不禁愣住了。他呆呆地站在原地,眼神中满是惊愕。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回过神来,轻轻叹了口气道:“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啊。”

    他做了两年的陕西巡抚,又当了一年的三边总督,平日里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这些藩王和大族。每次向他们征粮征税,这些人一个个都像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尤其是那些王府,还不断的讨要朝廷的禄米,偏偏这些人还是天皇贵胄,他打打不得,骂骂不得。

    如今,大同社攻占了关中,他们这些朱家的王爷们也落得个一无所有的下场。

    刘应遇听了洪承畴的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快意的笑容。他看着朱存极落魄的背影,说道:“看到他这副待遇,不知为何我心中反而一乐,真是活该!”他也曾做过一年的陕西巡抚,西安府的田地,有两成不是在王府的名下,就是挂在王府的名下。王府的商队更是嚣张跋扈,一毛税钱都不肯交。为了征收那一点点的钱粮,他不知道受了王府多少白眼和刁难。今天看到朱存极如此落魄的景象,他心中多年的怨气终于得到了释放,仿佛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两人站在街道旁,看着朱存极那瘦弱而又狼狈的身影在街道上缓缓移动,心中都涌起了无尽的感慨。曾经高高在上的王爷,如今却沦为了街头的清扫工,不禁感叹世事无常,大明终于维持不住天下的局面,以后只怕会越来越多的宗亲沦为乞丐。就是不知道这次乱世又会持续多长时间?

    没多久,洪承畴和刘应遇两人就走到了重民社总部。关中被大同社攻占之后,罗伟再次拿回了自己社团的总部,他满怀期待地想要重振重民社往日的辉煌,于是开始四处想办法召回原本活着的社员。

    然而,召回社员的工作成效并不大。那些加入了大同军的社员,如今更认同大同社的理念。他们觉得,保护地主、维持大明秩序的理念在现实面前显然是行不通的。

    而在其他理念方面,他们和大同社几乎没有差别。所以,他们以后打算以加入大同社为目标,他们对罗伟说退社团。

    当然,还有少部分人不愿意放弃重民社的理想,不过现在的重民社,只剩下十几人的小社团,显得有些冷清和落寞。

    当洪承畴他们来到重民社总部时,却发现重民社的社员们异常忙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工作,甚至没有人来招待他们。

    罗伟看到洪承畴和刘应遇二人进来,脸上露出一丝歉意,赶忙走上前说道:“实在不好意思,我们重民社正在重新组建,各种事务繁忙,怠慢了亨九兄。”

    洪承畴感到十分奇怪,问道:“子瞻兄怎么看上去比当初还要繁忙,现在的关中还有重民社能做的事情吗?”

    罗伟笑着解释道:“当然有了,我们打算重新开办重民报,同时都督打算重修整个关中的水利系统,以抗击旱灾对关中造成的损失。当初我们社长就有这想法,在整个关中进行了大量的考察。”说到这里,他的神情变得暗淡起来,“可惜啊,社长当初考察写的很多资料,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我等现在正在想办法把其他剩余的资料收集整理好,交给都督。”

    洪承畴和刘应遇听了,一时间感叹不已。修水利设施,这可不像一个军阀会做的事情,但却很符合徐晨他们的行事风格。

    大同社最开始起家的时候,就是靠打井修水利设施,因此得到了整个米脂县农户的支持。后来他们攻占了延安府,就在整个延安府修水利设施;攻占了榆林城,就在榆林修水利设施;占据了河套,就在河套开荒修水利设施。这已经成为了大同社标志性的动作,只要占据一地,马上就重修当地的水利设施,他们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而后,罗伟带着洪承畴和刘应遇二人来到自己的办公室,热情地给他们两人倒了一杯茶。洪承畴放下茶杯,奇怪地问道:“子瞻兄,现在关中大同社一家独大,你何不趁势融入大同社当中,又何必执着于重民社呢?”

    罗伟看着这个熟悉的办公室,陷入了深深的怀念之中。他缓缓说道:“这毕竟是我们事业的起点,我不想重民社就这样消失。还有一点,大同社已经如此强大了,更加需要有人来监督他们。我重组重民社之后,打算参加公民议会,监督大同社的施政。徐先生也非常赞赏我的想法,还私人赞助了我  500两银用来重新组建重民社。”

    这话听得洪承畴和刘应遇二人目瞪口呆,感觉就像被天雷击中一样。他们心中不禁疑惑,你们这些结社的人脑袋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光明正大结党营私不说,徐晨作为另一个社的魁首,居然还要资助其他社团来监督自己?这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政治模式啊?怎么和几千年来的惯例完全不一样啊?

    洪承畴忽然意识到,徐晨他们是在进行一种全新的政治模式。他以前学的那些经验,在这种新模式面前,成了没用的东西。难怪徐晨对自己一点兴趣都没有,他是真看不上自己学的那些本事,自然没必要招揽自己了。

    洪承畴看着罗伟,觉得自己有必要充实一下自己。他想了想,认真地说道:“我也想要了解这社团内情。”

    洪承畴少年成名,24岁就考上进士,进入了大明的官场,几十年下来反而对民间社团不甚了解,毕竟他也没这个时间,但现在大同社显然想要重新制定天下的规则,他既然想加入大同社,自然要对这新规则有所了解。

    洪承畴道:“徐先生建立公天下的意愿,我是相信的。但这天下毕竟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私天下,现在所谓的公天下都只是神话传说了。子瞻兄,能不能说一说徐先生到底是怎么个想法?”

    罗伟清了清嗓子,说道:“这点徐先生倒是和我说过,想要建立公天下的第一步,就是反皇权,天子把天下看成私产,这就是公天下最大的敌人。”

    洪承畴点头,这话他倒认可,任何一个天子都不会允许这样大逆不道之言,当年太祖皇帝连孟子的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这样的话都听不得。

    罗伟继续道:“第二就是要消灭依附皇权建立的士绅官员体系。”

    “徐先生说想战胜士绅官员,就必须要依靠天下的百姓,这也是徐先生组建大同社和抗旱会的原因。

    徐先生就是要用共同的理念组织起天下最庞大的两个人群——工匠和农户,带领他们一起反抗皇权。而现在皇权的支持者是天下的地主士绅,所以徐先生才会毫不留情地清洗整个关中的地主士绅阶级,他们就是公天下最大的敌人。”

    洪承畴听了,沉默良久。一个英雄或者是枭雄,想要成为天下至尊而造反,他能理解。但一个人有当皇帝的实力却不当皇帝,他就有点很难理解了。他沉吟了许久,缓缓问道:“天子与地主士绅共天下,我能理解,但大同社要和农户、工匠共天下,某很难理解这样的天下该是什么样子。

    朱家的子孙也不过十几万人,就已经压得天下的百姓喘不过气来。而农户和工匠是这天下的基石,基石之所以为基石,就是因为他们数量庞大。某很难想象一个朝廷如何把如此数量庞大的百姓变成共天下的群体?他们如何发声?如何制定有利他们的政策?同时朝廷又怎么圈养得起如此庞大的人群?这天下农户何其多,这不是十几万人、百万人,而是千万人、万万人。”

    罗伟笑着回答道:“朝廷为什么要要养农户和工匠,这千百年来他们难道不是自己养活了自己,养活了天子和朝廷的文武百官。”

    洪承畴皱了皱眉头,说道:“朝廷不给他们利益,这又怎么能说和农户工匠共天下?这不是欺世盗名吗?”

    罗伟耐心地解释道:“公民议会就是农户和工匠行使政治权利的地方。至于经济上的利益,在大同社治下,公民可以见官不拜,没有徭役,朝廷还要负责他们孩童的启蒙。你说这些公民的待遇比得上比不上朝廷的秀才?”

    洪承畴惊愕地说道:“可以一比。”他以前还真没这样想过,但现在想来,大同社原本治下的公民那不就是百万的秀才吗?现在关中的百姓待遇能比得上秀才,这样说他们是共天下的对象还真不算错。

    “我今日才知道徐先生心中有天地,徐先生的文章我要好好的拜读,学习一番。”洪承畴感慨地说道。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91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