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15章 ,识时务的将门与甘当骂名的洪承畴

第215章 ,识时务的将门与甘当骂名的洪承畴


崇祯三年(1630年)5月  20日,西安府,长安城,东门城楼。

    总兵张杰带领其他三边将门军官找了一个大厅的角落相聚在一起,和他们相聚在一起也是为了见一个老朋友,尤世辛。

    是的,虽然尤世辛成为了耀州公民议会的议长,但他觉得自己的功劳不够,50万石粮食保住了他的小命,也给了他一个议长的职位,但这段时间他认真研究了大同社的公民议会制度。

    发现这玩意就不是把以前士绅案底完的东西摆在明面上,他这个公民议长,了不起就是一个士绅头子,说有权利还权利真不小,制定法令,监督官员。说没权利,那也就是摆在台面的样子货,以后关中真正掌权的还是就是大同社,成为社员就相当于大明的举人进士。

    但眼看着大同社已经全占关中了,就以大同军强悍的武力,统一天下未必不可能,即便差一点,打底也是割据西北,也能成为一方霸主,他自然要想办法积极主动的融入大同社当中。

    当大同军围攻长安城的时候,他就主动请命说愿意说降城中的三边将门。

    尤世辛看到他们第一句话:“各位兄弟,现在朝廷各方的大军都在京师勤王,你们已经没有其他的援军,现在战场起义是你们最好的选择,而且动作要快,我也不怕要告诉你们,洪承畴已经和都督谈了好几轮了,你们动作慢一点,被洪承畴卖了,那可就晚了。”

    参将吴自勉皱眉头道:“徐晨在关中大肆诛杀清洗士绅大族,他如此肆无忌惮,得罪大族怎么看也不像是能成大事之人。”

    大同社在关中各州县清洗士绅大族的事情也传到长安城了,这也是他们对投降大同社心有顾忌的原因。因为他们就是士绅大族,大同社清洗的那些就是他的族人和亲戚。可以说但凡有任何选择,他们都不想投靠大同社。

    尤世辛冷笑道:“能不能成事,不是看都督手段残暴,而是看都督能不能打,手中有没有钱粮,只占据一个延安府,都督就能动员出10万大军,现在关中八府都督攻占,再以均田手段收买民心,要不了两年时间,都督就能动员出50万以上的精锐。

    关中其他州县是什么情况,小弟不知道?但小弟知道光在一个耀州,大同社就搜刮出200多万两银子,百万石的粮草。”

    王际恩不服气道:“徐晨如此盘剥大族岂是长久之道。”

    尤世辛道:“长不长久我不知道,但整个关中的士绅大族都被清洗了,大同社手中最起码有几千万两银子,我们有钱有人,还怕大事不成?”

    “反而你们看看朝廷,九边将门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朝廷三空四秋,下面收不到税,天子给不了粮饷,士兵个个穷的像乞丐一样,这次更是被区区的女真人攻到了京城之下。怎么看都是亡国之兆。”

    而后他淡然道:“这次都督给的条件非常好,你们只要战场起义,就不算是战俘,愿意去大明其他地方的,可以带走自己的私人财产,家丁愿意跟你们走的也可以走。要不是都督不想损坏长安城,是不可能给你们这么好的条件的。”

    张杰鄙夷道:“都叫都督了,改口的真快,当初是谁对徐晨喊打喊杀的。”

    尤世辛面色如常道:“我这是叫识时务,身为将门子弟,如果不识时务,早成一具枯骨了。”

    吴自勉鄙夷道:“你如此识时务,就是不知道你家都督留了你的土地吗?”

    尤世辛道:“一朝有一朝的规矩,都督又不是完全没给出路,土地没了还能开作坊,难道在场的各位有谁亲自种过地?我们要的只是赚钱过上好日子而已,开作坊和种地又有什么区别。”

    “大家都是自家兄弟,我才这样劝你们,你们自己看看天下各方势力,朝廷是腐朽不堪,大厦将倾,辽东的女真人人少族小,更加难以成事。”

    “残不残暴,暂且不谈,我家都督,动员得兵,收得上税,就目前看来是天下唯一的明主,这个时候各位兄弟转换门庭,未必不能像太祖年间的那些淮西武将一样成为开国功臣。”

    张杰等人相互对视,而后无奈的点头,他们又不是读书人,本就不相信仁义之人能得天下。

    徐晨虽然残暴,但他们不得不承认,这读书人是真能打,这三年时间算是彻底把他们打服了。都不说后续增加的兵源了,就这次他出动的10万大军,进攻朝廷,只怕朝廷都扛不住。

    如果光能打还未必能成事,但关键是徐晨收刮的本事也很厉害,一个延安府就能收刮出700万两的赋税,现在他占据整个关中,一年收刮出两三千万两,他们都相信。能打又有钱粮,这就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什么仁义礼智信,那就是后续的装饰。

    徐晨虽然算不得他们心中的明主,但理智却告诉他们,这个人可能是最有可能得到天下的人。

    张杰道:“我等答应战场起义。”

    尤世辛喜道:“各位兄弟果然和某一样识时务,好,你们就等都督的通知,然后再打开大门放都督的军队入城。”

    三边总督府。

    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刘应遇,监察御史李奇茂,参政张允登等监察御史李奇茂,参政张允登等大明文官也汇聚一堂。

    洪承畴此时面色潦草,精气神全无,他叹口气道:“这是某和大同社商议的议和条件,如果各位没有意见的话,某就用印了。”

    监察御史李奇茂道:“某不同意,长安是天下有数的坚城,我等应该继续坚守下去,等待朝廷来源。”

    刘应遇摇头道:“我们没有援军,朝廷的兵马都在京师,即便是现在女真人还在直隶,现在不要说关中了,就是中原也没多少兵力。”

    徐城并没有封锁长安城,洪承畴他们还能获取外部信息,他们连发了十几封求援的奏折,因为路途遥远,朝廷只回复了他们三封奏折。

    而朝廷的回答就是让他们固守待援。等解决了辽东的女真人,朝廷会派兵来支援他们。

    从大明朝廷一方来说,他们的回答不能算错,几十万人的大战,不打上个半年,一年根本不可能结束,现阶段对大明朝廷而言,把女真人驱逐出关,显然是更加紧迫的事情。

    但大明朝廷的回复反而直接让他们绝望了。从11月女真人入关,现在已经半年多了。朝廷集结了整个大明几十万精锐,居然还没有把女真人驱逐出关,以朝廷这效率,等援军过来长安城早就被攻破了。于是议和就成了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参政张允登苦着脸道:“就这样投贼,我等怎么对得起朝廷,对得起陛下。”

    刘应遇自嘲道:“我等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都没投贼,已经算是对得起陛下。徐晨也看不上我等,议和之后你们想要回朝廷,他只怕还会送我等。”

    “徐晨他不是一般的贼寇,他身后有几千大同社成员,又用大同之志和公民议会蛊惑了关中几万读书了,他并不缺少治理天下的人才,我等在他眼中只怕是一群只会贪污腐败的蛀虫。”

    想了想刘应遇道:“我们的时间不多,各位想议会就赶快抓紧时间,张杰这些将门只怕已经暗中和大同社勾结了,等他们打开城门,我等接要沦为阶下囚。”

    “大同社虽然不喜欢杀人,但他们喜欢诛心,当初某被俘虏,就被逼着去扫街道,挖下水道,挑粪,做完这些不算,回去之后还要逼着我等检讨,做了什么残民害民之事,每隔7天就要有一场思想汇报,这样的日子某是不想再经历一次了。”

    张允登等人对刘应遇他们的待遇也有所听闻,现在忽然发现这样的日子也有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他们内心心有一惊,既想议会又拉不下面子,现场的气氛沉默下来了。

    洪承畴叹息道:“各位想为朝廷效力,也得先回到大明的土地再说,现在除了议和别无他途了,既然各位下不了这个决心,那这个恶人就由某来做,恶名就由某来担保。”

    他命人拿出自己三边总督的官印,而后印在商议好的议和书信上。

    崇祯三年(1630年)5月  21日,长安城四门大开,城中35000名明军正式向大同军投降缴械。

    大同军迅速接管了长安城的武库,粮仓和各级府衙。

    对于明军的文武官员,徐晨也没有为难他们。愿意离开的他欢送,甚至连私人财产都允许他们带走。

    这些人对其他势力可能算是人才,但对徐晨,对大同社来说,他们太过于油滑了,是旧世界的人才,但对大同社想要建立的工业社会却算不得人才。

    大量陕西原本的官员逃离关中,三边总督府文官,参军,陕西巡抚衙门等各级文官纷纷逃离。

    监察御史李奇茂,参政张允登等人既欣慰也有一点失落,欣慰是大同社真言出必行,让他们离开。

    失落的是,大同社都不招揽他们,就放他们离开了,显然是看不上他们。

    他们可是从大明几百万读书人考出来的天之骄子,自认为自己即便不是国士无双,那也是天下最顶级的人才,徐晨对他们竟然弃之如敝,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嘲讽,很多人离开关中的时候都在内心暗暗下决心要让徐晨好看。

    反而是三边将们离开的非常少。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是离开了关中,朝廷必定也会把他们安置在山西和河南等地继续限制大同社。

    他们当中已经有不少人第二次被大同军俘虏了,实在不想经历第三次被俘虏的局面了。

    尤其是这次的惨败,败的让他们心服口服,他们两年训练了十几万大军,但面对大同军还是不堪一击,从3月出兵到5月攻占长安城,两个月时间,大同社从延安府直接打到了关中,这一路上可谓是势如破竹,毫无阻碍。

    就这样说吧,他们哪怕从长安城走到延安府都要花上两个月时间。大同军如此强悍的战斗力,直接把他们的信心给打崩了,他们已经不想和大同社做敌人。

    相对于大明官员和将门他们还有离开和留下的选择,而关中大族此时却已经成为了待宰的羔羊了。

    洪承畴等人的投降对他们来说是晴天霹雳,大同社在关中其他地区做的事情,他们可谓是一清二楚,吞并他们的家产,收缴他们的土地。族人流放的河套地区。

    大同社保留一贯对他们下手的果断,狠辣以及毫不留情,即便他们想改换门庭,徐晨连这个门都没给他们。

    对关中大族来说,大同社的举动,不亚于来了一场斩草除根的行动,所以当大同军包围长安城之后,他们就像孤岛上的老鼠,惶惶不可终日。

    长安城,韦府。

    这座曾经在长安城内显赫一时的家族府邸,往日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而此刻却宛如一座被遗忘的荒宅,寂静得让人心里发慌。

    韦文明独自伫立在自家的祠堂之中。祠堂内,祖先的牌位整齐排列,在微弱的光线映照下,散发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

    他缓缓伸出手,颤抖着拿起三柱香,凑近油灯。那小小的火苗轻轻摇曳,香头被点燃,袅袅青烟升腾而起,他虔诚地将香插入香炉,而后双膝跪地,五体投地,重重地叩拜在蒲团之上。每一次叩首,都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仿佛要将心中的所有无奈与愧疚都通过这一拜宣泄出来。

    平日里,韦府中族人往来穿梭,仆役们各司其职,府内嘈杂热闹,可如今,家族遭遇变故,族人纷纷逃难,仆役们也都作鸟兽散,跑的跑,散的散。偌大的府邸,只剩下空荡荡的回廊和荒芜的庭院,杂草在墙角肆意生长,落叶在风中飘零,整个家族呈现出一片衰败的景象,宛如一座被时光遗弃的废墟。

    “大事不好了,老爷!”老管家慌慌张张地冲进祠堂,脚步踉跄,脸上满是惊恐之色。他的头发凌乱不堪。“大同军杀上门来了!”他气喘吁吁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韦文明听到这个消息,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慌乱,依旧面无表情。他微微抬起头道“镇定,去搬张椅子过来。”他的声音低沉而平静,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老管家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连忙转身去搬椅子。不一会儿,他吃力地搬着一张太师椅走进祠堂,将椅子放在韦文明的身后。韦文明缓缓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然后从容地坐在椅子上,眼神坚定地望向祠堂的大门,等待着一场注定的审判。

    没过多久,一阵嘈杂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大同军的士兵们如潮水般涌进韦府,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装,手持利刃,迅速包围了韦府的各个角落,而后冲进韦家祠堂。

    领兵的李强面容冷峻,他迈着大步走进祠堂,目光落在韦文明身上,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老匹夫,没想到吧?某还会杀回来。”他的声音充满了仇恨与愤怒,仿佛压抑了许久的怒火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韦文明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看着李强,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杀回来,你是重民社员?”

    李强紧紧握着手中的剑柄,眼中闪烁着怒火。“没错,这次某要为社长,为被你们害死的重民社员报仇。”他咬牙切齿地说道,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仇恨。

    韦文明冷哼一声,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你们果然和大同社有勾结。要是没有老朽等人的雷霆举动,只怕长安会更早沦陷,老朽杀叛逆何错之有,现在不过是成王败寇。”

    李强听了韦文明的话,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他向前跨出一步,冷冷地看着韦文明。“老匹夫休想用成王败寇的歪理为你们做的恶事开脱,我会公审你们,把你们做的恶事公之于光天化日之下,让天下人都知道你们是披着人皮的恶狼。”

    “把这老匹夫带下去关押!”李强一声令下,身后的士兵们一拥而上,将韦文明从椅子上架起。韦文明没有反抗,他只是默默地闭上了眼睛。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91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