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33章 ,不能双标与西域商社

第233章 ,不能双标与西域商社


徐晨环视了一圈众人,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在商议完抗旱会的问题之后,我还有些别的事情要和大家说一说。这段时间,我马不停蹄地巡视了关中各府,深入基层,发现了不少问题。”

    他站起身来,缓缓踱步,神情严肃,“有很多大同社的社员初涉为官之途,经验不足,做事风格过于粗暴,遇到问题喜欢一刀切。如此行事,我们都督府的政令根本难以切实贯彻下去。”

    刘永点头,他一直在后方管理着都督府,政事堂政令下去了,很多时候就会走样跟他预想的完全不同,他要时常监督,才能让这些官员按照都督府的想法行事。

    但以前都督府只有一个府之地,他还能时刻监督的地方,但现在关中八府已经被都督府攻占了,如此大的地盘,他想时刻监督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

    李文兵露出沉思的神情,他要监督整个大同员,看到的问题更多,他知道很多大同社员犯下的错误看上去是无心之失,实际上是刻意为之,可以说是公心太少,私心太重,但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此,只能不断的强化监督,奔走在关中各县。

    徐晨接着说:“当然,初次为官,犯错在所难免,这可以理解。但若是一个县里的大同社社员,所有人都犯同一个错误,那就绝不是小问题了。大家的想法高度同质化,犯了错还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这就很危险。我们就像在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中行驶,如果没有外来的声音来协商、来纠错,等到察觉问题时,可能小错早已酿成大祸。”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所以,我认为关中各府县应当加大非大同社官员的比例,我初步设想这个比例可以在三成左右。这样一来,能让其他阶级的精英加入我们都督府,吸纳天下的人才为我所用;二来,也能起到监督的作用,让我们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徐晨说完后,议事厅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刘永、李文兵等几位核心成员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们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内心其实并不认同徐晨的想法。本来公民议会的监督就已经让他们感觉有些束手束脚,现在又要引入一层监督,他们觉得徐晨似乎对他们太不信任了。

    徐晨看到众人半天没有发言,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打趣地问道:“你们这一言不发的,到底是同意还是反对啊?有什么想法都不妨直说。”

    刘永率先打破沉默,他站起身来,神情诚恳但语气坚决地说:“都督,某反对这个提议。如今正值我们大同社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局势复杂多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社员,若是有信任问题,都只能安排到闲散的岗位。那些不是我们大同社的人,就更不值得信任了。万一这些人窃取了我们的情报,给我们造成重大损失,到时候可就悔之晚矣。”

    “还有如此让其他人进入都督府必然会引起党争,大明这些年之所以衰败的如此,东林党和阉党之争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大明已经犯下了这么严重的错误了,我等就不应该继续再犯了。”

    李文兵也跟着站起身来,附和道:“都督,抗旱会代表着广大农户的利益,我们大同社代表着工匠阶层,这两者加起来,就足够代表天下的生产者了。除了农户和工匠之外,其他阶层皆是我们大同社统治的对象。您平日里也常常教导我们,不要妄图代表士农工商所有人,因为代表所有人,往往就相当于不代表任何人,那样我们大同社就会堕落成为只代表自己利益的团体。”

    他越说越激动,挥了挥手,“让这些人加入都督府,不但会影响都督府的执政效率,也会破坏都督府的纯洁性。所以某坚决不同意。

    甚至某以为,公民议会的议员就应该严格限定为农户和工匠出身。如今商贾成分在公民议会中占两成名额,就已经很危险了。俗话说‘无商不奸’,这些人最会钻空子。今日给他们两成名额,他们迟早会想方设法钻营到三成、四成、五成,到那时,我们都督府就会被这些商贾窃取权力,后果不堪设想。”

    徐晨听了他们的话,不禁笑了起来,自信地说道:“他们没有这么大的本事。”

    他心里清楚,这是东方世界,和西方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东方,商贾虽然能赚钱,但一旦妄图沾染权力,必然会遭到强力的打压。就像他穿越之前所了解的那样,商贾们只能去狮城那样的小国,余下的人也更愿意专注于商业,而不敢轻易涉足政治。

    徐晨收起笑容,认真地说:“我考虑的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我们大同社一直强调要民主决策,可就像我们第一次相遇时讨论平等的情况一样,不能只在某些特定时候才想起平等。

    用在这里也是同理,如果我们对外实行独裁,却希望内部有民主,这怎么可能行得通呢?

    天下人的智商其实差距不大,这种双标的谎言是无法长久执行下去的。”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景象,神情有些忧虑,“对外独裁的结果,会导致对内也独裁。这种情况若继续下去,即便我们成功获取了天下,又会怎样呢?

    不过是我取代了朱家的皇帝,成为大同皇帝,刘永你成为内阁首辅,文兵你成为次辅或者御史大夫。那我们绕了一大圈,不还是回到了原点,重蹈封建王朝的覆辙吗?”

    他转过身来,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而且,如果我们不给其他阶层的精英机会,大同社也会逐渐退化。那些有其他想法的精英为了当官,会假装赞成我们的理论和政策,混入我们大同社。用不了几年,我们大同社就会像儒家一样,沦为一个空有其表的牌坊,我们的理想、我们的事业都会毁在自己手中。”

    刘永、李文兵等人听了徐晨的一番话,陷入了沉思。他们识到徐晨的考虑并非没有道理。过了一会儿,刘永缓缓开口:“都督,您说得有道理,我们明白了。但此事关系重大,还需谨慎行事。某认为应当循序渐进,今年先招募一成非大同社的人员加入,而后看实际情况再逐步提升比例。”

    徐晨点了点头,微笑着说:“好,就依你所言。”

    这场激烈的讨论,在达成共识后落下帷幕。

    崇祯三年(公元  1630年)10月  4日。

    长安城西门外,秋风烈烈,卷起阵阵尘土。城墙上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老城市的沧桑与威严。

    张献忠身着一袭黑色劲装,腰束黑色腰带,脚蹬黑色长靴,高大壮则穿着褐色的军装,两人昂首挺立,代表总参谋部前来迎接驻守在甘肃镇的王耀文等人。他们身后,是整齐排列的大同社士兵,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

    远远地,尘土飞扬,一支庞大的队伍缓缓而来。走在最前面的是王耀文他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身姿挺拔,面容刚毅。他的身后,是甘肃镇的公民代表,他们穿着朴素但整洁的衣服,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神情。

    再往后,是来自青海等地的部落首领,他们身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头戴华丽的头饰,骑着骏马,威风凛凛。而队伍的最后,则是西域准格尔汗国、哈萨克汗国、叶尔羌汗国的使者,以及几百名牧民,他们赶着几千头马羊,浩浩荡荡地朝着长安城进发。

    当队伍来到西门外,王耀文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快步走向张献忠和高大壮。他双手抱拳,行了一个军礼说道:“见过张参谋长、高将军。”

    高大壮上前拥抱王耀文热情地说道:“自家兄弟这么客气干什么?

    而后他看着后方的各汗国使者笑道:“此次你带来这么多朋友,可是为大同社增添了不少光彩啊。”

    这支看似是来朝拜的队伍,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商队。大同社占据西北地区后,一改大明时期对草原封禁的政策,执行自由通商的政策。只要登记备案,这些部落首领和商队就可以自由行走在整个大同社的地盘上。这一政策的实施,让大漠和高原上的中小部落首领们尝到了甜头。

    在过去,他们的货物在自己的部落里根本卖不上价钱。比如一头牛,在他们那里只能换到三匹布,而到了汉人的地方,却能换到  30匹布。原本没有用处的羊毛,在大同社也能卖出高价格。而铁锅、斧头、刀具等各种铁制品,在他们那里价格昂贵,而在大同社却便宜了几十倍。省去了中间商货物直销,这让他们第一次发现自己居然这么有钱。

    他们在大骂汉人商贾奸商的同时,迅速的取代了这些人,把汉地的货物卖到高原,西域,大漠去,赚取几十倍的利润,成为了一方豪商。

    短短半年时间,高原和大漠上的部落,有上百部落首领直接投靠了大同社,转身就开始跑商。他们利用自己的关系网,把关中的货物运到大漠和高原上去,一年下来赚的财富比他们原本的部落都要多几十倍。对于他们来说,大同社就像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而他们则是幸运的寻宝人。

    而此时的西域高原,可谓是群雄逐鹿,各大汗国纷纷崛起。高原和大漠上的中小部落,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抱大腿。

    大同社如此富有,如此大方,处在西域大漠一堆穷鬼当中,就是实实在在的有钱老爷,而且这个老爷还极其大方,毫不吝啬的开启了自己的宝库,让他们在这些宝库当中,随意获取金银珠宝。这些部落首领自然纷纷抱住大同社的大腿,希望能在大同社的庇护下过上好日子。

    当然,这些部落首领选择抱大同社的大腿,而不是选择武力抢劫,也和大同社武德充沛有直接关系。此前,大同社和明军的大战传到了西域各地,高原西域的各大汗国,立刻集结人马,想来趁火打劫。

    到  5月的时候,传来林丹汗被大同社孙可望斩杀的消息轰动了整个西域,也让所有人心存顾忌。

    林丹汗在西域这片地区可是出了名的能打,几乎把大漠给统一了。要不是皇太极偷袭,林丹汗准备远征西域了。历史上,林丹汗被女真人重创之后,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西征高原地区的部落填补亏空,只是他感染了天花,病死在征战的途中了。

    在明末这个时代,就以军事战斗力而言,女真人是第一,明军第二,林丹汗第三,西域的各大汗国面对林丹汗都要想办法联盟自保。

    而如今大同社一个师就灭了林丹汗,而且像这么厉害的师他们居然还有  8个。这让西域各大汗国和草原上的各个部落首领纷纷放弃了趁火打劫的念头,他们管好自己下属的部落,生怕被大同社给灭了。

    真正让大同社在西域名声大噪的,是准格尔大汗巴图尔浑台吉的一次试探。

    当时巴图尔浑台吉想要试一试大同社的战斗力,他派遣了  3000骑兵入侵哈密地区。王耀文得知消息后,当即派遣一个团去支援。

    双方在哈密野外交战,大同军列好阵势,枪炮齐发。那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了整个战场。准格尔骑兵在大同军的枪炮攻击下,纷纷落马,死伤惨重。

    一战下来,几乎全歼了这  3000骑兵。巴图尔浑台吉吓得魂飞魄散,当即就派了求和的使者,赔了  1000多匹战马才结束了此事。

    也就是通过了这一战,西域高原各大汗国明白,打肯定是打不过大同社的,只能交好他们。所以这次大同社的公民议会,这些汗国的使者跟着王耀文纷纷来到长安。

    这些汗国的使者来到长安之后,先带着自己的部下赶着牛羊去长安城的马市。

    长安马市里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各种货物琳琅满目。牛羊的叫声、人们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的市井交响曲。使者们在马市上挑选着自己需要的货物,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之后,再由大同社的工作人员接待他们去使馆居住。使馆里布置得十分精致,干净整洁,让使者们感受到了大同社的热情和友好。

    而在西门外,高大壮热情地拉着王耀文的手,说道:“兄弟,你这一战算是彻底稳住了我们在西域的战线,都督都夸奖你这一战打的好,让这些各大汗国变得能歌善舞起来。”

    张献忠也在一旁笑着说道:“都督有意成立西域都护府,由你来当镇西将军镇守甘肃镇。”

    王耀文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说道:“现在西域群雄争霸,是我大同社进入西域的好时机,某这次过来是想请都督允许我进攻西域。”

    张献忠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办不到,都督府暂时的战略不在西域,而是准备进攻山西省和中原。今年的关中旱情虽然减缓,但粮食也只够百姓填饱肚子,都督府做不到东西出击。”

    王耀文皱了皱眉头,心中有些失落。但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说道:“末将能不能学习北河套商社的方法,也成立西域商社,由关中的商人出钱出物资,为都护府准备粮草器械,攻占的地盘则交给这些商贾来经营。”

    王耀文显然是有备而来的,他也明白西域的重要性远远不如中原,如果他一直待在甘肃镇,那接下来的几年他只能看着自己的战友在中原攻城略地。所以他就想到了北河套商社的制度,利用那些商人的关系和钱财来进攻西域。

    张献忠听了,陷入了沉思。他也不知道王耀文的想法能不能打动都督,过了一会儿他说道:“我可以和都督说一说,能不能成我没把握。”

    王耀文听了,脸上露出了一丝喜悦,说道:“能上报就足够了,西域虽然荒凉,但地很大,当地的农户随便撒一把种子都能养活自己,如果我们大同社占据了西域,开拓出几百万亩土地是不成问题的。”

    高大壮笑道“你这样可说服不了都督,西域即便真能开拓几百万亩土地,那些粮食怎么运到中原来?我以为你与其说服都督,不如想办法画大饼,说服关中的商贾”

    我发现很多读者对军人独裁,或者是君主制度抱有幻想。可能是远香近臭吧,我都不说历史了,你就看看现在这样制度的国家有几个是好的?

    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90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