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72章 ,一触即溃

第272章 ,一触即溃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20日晚,黄河水面在月光下闪烁着清冷的光,河水缓慢流动,只有船桨划过水面才会发出一点声响。

    刘旭和曹洪蛟趁着夜色,小心翼翼地划着小船,偷偷渡过黄河,来到了第二师的营地。

    营地中,篝火熊熊燃烧,照亮了周围的营帐。贺六、周晓珊和沈荣正在营帐中商议着作战计划,突然听到卫兵的通报,说永宁州大同社员刘旭和曹洪蛟说有重要情报,几人都露出了惊喜的神情。

    “这是青龙渡阵地图!”曹洪蛟一进入营帐,便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地图递给贺六。

    贺六把地图铺开。周晓珊和沈荣两人围拢过来,惊讶地看着曹洪蛟画的地图。

    贺六皱着眉头,仔细端详着地图,说道:“曹文诏这两年可没闲着,把防御工事做得如此严密,这沟壕纵横交错,防御攻势不是一般的密啊。”

    沈荣也凑近地图,手指在上面轻轻划过,分析道:“这阵地布置得极为精妙,就算是我们来布置,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这里还有两个炮兵阵地,可以形成交叉火力,对我军的威胁极大,尤其是对我军搭建渡桥时的威胁。一旦他们开火,渡桥很可能会被摧毁。”

    沈荣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着曹洪蛟问道:“对面的明军有多少门火炮,你可知道这些火炮的射程和威力?”

    曹洪蛟认真地回答道:“共  12门,都是千斤左右的大将军炮。”

    沈荣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道:“这点重量的火炮,威力还不如我军的轻型火炮。它们的射程最多只有  200步左右。如此的话,我们先用重炮把这两个炮兵阵地给敲掉,占据火力优势,这样后续的渡河作战就能顺利许多。”

    得益于大同社升级的新一代火炮——铜芯铁炮,同时还改进了炮弹形状,由球形变成了后世的子弹型,能更加密封炮管,锁住更多爆炸的气体,这两种改进让火炮的精度更高,射程更远,炮管的寿命也提升了三倍。现在大同社的重炮有效射程超过了  3里,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贺六又将目光转向曹洪蛟,继续问道:“你们策反了多少士兵?”

    曹洪蛟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低下头说道:“我大伯对下面的士兵不算差,士兵们对他还算忠诚,所以没策反多少士兵。而且他可能知道我的身份,很少让我接触到军中的事。这张图是我准备了半年时间才画好的。”

    周晓珊拍了拍曹洪蛟的肩膀,安慰道:“有这些就足够了。这张地图对我们来说价值千金。”

    沈荣笑道:“都督真是明见万里。我发现曹文诏弄出来的防御工事都有专门应对常规战术的,而这张图让我们对他们的部署了如指掌,反而让我安下心来了。这个防御工事,我军只要花  1日时间就能攻破。”

    贺六点了点头,对刘旭和曹洪蛟说道:“你们二人留在这里,等我军打过黄河,你们再回永宁州,组织好当地的抗旱会,为大军提供好后勤支援。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关系到我们能否在中原站稳脚跟。”

    刘旭连忙说道:“明军在大肆勒索地方士绅,囤积钱粮,他们可能想继续招兵买马。将军早做打算,以免他们势力壮大,给我们带来更多麻烦。”

    贺六自信地笑道:“现在他们想征兵已经晚了,明日我军就发动进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21日。

    陕北的天空万里无云,清晨的大地被一层薄薄的白霜覆盖,宛如铺上了一层银色的毛毯。阳光洒下,白霜迅速消融,气温也快速回升。

    大同军方向,猛烈的战鼓声冲天而起,那激昂的鼓声仿佛是冲锋的号角,振奋着每一位士兵的精神。

    曹文诏、曹文博两兄弟当即命令全军戒备,各自集结好阵型,防备大同军渡河。

    只见黄河西岸发出了一声惊天动地的轰鸣,伴随着由远而近的刺耳厉啸,几十枚炮弹如同流星般砸向明军的炮兵阵地,只见他们精心布置的炮兵阵地上,烟尘滚滚,火光冲天。

    大同军的炮兵阵地上,十名火炮手分工协作,配合默契。一个火炮手迅速用拖把清理炮膛当中的火药渣,顺便给火炮降温,动作干净利落;另一个士兵则熟练地把包裹好的黑火药送进炮膛,并用工具压实;半圆形的炮弹被精准地推进去,引线被小心翼翼地插进火炮孔。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每个人只负责一样,宛如一套流水线作业。最后,拿着火把的火炮手眼神坚定,果断地点燃了火炮。

    “轰轰轰!”24枚  10斤重的炮弹再次划过一个优美的弧度,射向了明军的炮兵阵地。炮弹落地,掀起一阵阵烟尘,明军的炮兵阵地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轰轰轰!”又是一轮炮击,24枚炮弹再次在明军炮兵阵地上炸开。

    而后过了不到一刻钟,曹文诏兄弟又看到了  24枚炮弹砸过去,整个炮兵阵地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

    曹文博愤怒地吼道:“怎么回事,我军的火炮为什么不反击?难道我们只能眼睁睁地挨打吗?”

    曹文诏苦笑着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对面的火炮大概有三四里的距离,我们的火炮却只能打  200多步,根本打不到人家,又谈何反击?”

    只是他有点奇怪,对面的大同军好像知道他们火炮的射程,能精准定位他们的火炮阵地也就算了,那些准备渡河的士兵也站在他们火炮射程之外,以至于他们光挨打不能还手。

    “让火炮手全部退出炮兵阵地,减少伤亡。”曹文诏当即下命令道,他知此时再让士兵留在炮兵阵地,只会徒增伤亡。

    而在战场上,大同军的士兵们士气高昂,扛着一艘艘小船,迅速地相互连接在一起。他们动作熟练,配合默契,没多久时间,黄河河面上就出现了  6条船桥。这些船桥宛如一条条巨龙横跨在黄河之上,为大军的渡河做好了准备。

    同时,大同社的  24门榴弹炮在士兵的推动下缓慢前进。这些榴弹炮就像一个个钢铁巨兽,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曹文昭自然不可能看着大同军就这样渡过黄河,他当即命令一千士兵在黄河河岸上,用火枪射杀大同社的工兵。这些工兵是搭建船桥的关键力量,曹文昭想通过打击工兵,阻止大同军渡河。

    “轰轰轰!”24门榴弹炮瞬间开火。24枚炮弹划过高高的弧线,越过了黄河,来到明军阵型的上空。

    “这是敌人的火炮,趴好都趴好,不要乱动,越乱动死的越快。”一个叫宋拴的老兵经验丰富,大吼着提醒身边的士兵。

    反应过来的明军士兵纷纷学着宋拴的样子趴在地面上,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和紧张。

    “轰轰轰!”24枚炮弹接连爆炸,弹片四溅飞散,如同死神的镰刀一般,收割着明军士兵的生命。明军士兵血流成河,哀嚎不已。

    宋拴侥幸逃过一劫,没有被炮弹的碎片射中,但他的脸上写满了惊恐和疑惑。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炮弹还会爆炸?这和他以往经历的战斗完全不同。

    “轰轰轰!”又是一阵火炮的轰鸣声。宋拴脸色大变,大声吼道:“跑,快跑到战壕当中!”说完,他整个人健步如飞,一下冲进一条壕沟当中。

    “轰轰轰!”又是  24枚开花弹爆炸,明军上千士兵已经被炸得士气全无,纷纷向后方逃命。他们的身影在战场上显得无比狼狈,曾经的斗志早已消失殆尽。

    “宋叔,这是怎么回事,敌人的火炮怎么会空中爆炸?”宋拴的同乡黑子惊魂未定道。

    宋拴苦笑道:“某那里会知道。”然后他严肃说道:“等会儿机灵点,见势不妙,马上投降,大同军不杀俘虏,投降能保住命,犯不着为那些老爷们的家产赔偿自己的小命。”

    小黑点头道:“俺知道啦。”

    曹文博目瞪口呆地看着战场上那如同末日降临般的场景,大同军的火炮威力让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嘴唇颤抖着问道:“大哥,这是什么火炮,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咱们的防御难道就这样不堪一击吗?”

    曹文诏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局势已经万分危急,咬着牙说道:“大同军的火炮太猛烈了,这样硬抗下去,士兵们只会白白送死。命令士兵退到战壕和堡垒当中去,依靠堡垒来阻挡敌人,先稳住阵脚再说。”

    随着曹文诏的命令下达,在黄河河岸的士兵们如同惊弓之鸟,纷纷丢弃了原本的阵地,慌慌张张地朝着战壕和堡垒退去。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和绝望,手中的武器也显得那么无力。

    与此同时,大同军这边6座船桥已经纷纷搭建好。第二师的士兵们如同猛虎下山,分成六路,以连为单位,快速地冲过了船桥。

    他们的步伐快速,三两步就渡过了船桥。一到达黄河东岸,士兵们迅速架好了飞雷炮,布置了一个简单却有效的防御阵型,为后续其他士兵快速渡过黄河口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明军的士兵们在战壕和堡垒中稳住神后,开始用手中的火枪向大同军射击。

    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大同军威力巨大的飞雷炮。

    “轰轰轰!”10斤重的炸药包如同流星般飞到80余步外的明军阵地当中,巨大的爆炸声响彻云霄,火光冲天而起,足够摧毁明军的任何阵型。

    姜超站在队伍的最前方,激动地大吼道:“兄弟们,冲冲冲,夺取敌人的阵地!咱们憋屈了这么久,今天就是咱们扬眉吐气的时候!”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激励着每一位大同军士兵。

    他们这个师在大同社虽然是老资格,但关中大战时却被留在延安府看守老家。关中大战结束后,又抗了一年的旱灾,修了一年多的水利设施。看着自己的战友们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他们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此时终于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大同社的战鼓声音越发响亮,那激昂的鼓点仿佛是战士们心中燃烧的火焰,掀起重重的磅礴气势,向着敌人滚滚压过去。大同军的士兵们热血沸腾,一个个杀气腾腾,高喊着“杀”的声音,如同猛虎扑向了自己的猎物。

    这些士兵在进攻明军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组成三人小组,一个班会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战斗队形。这种分散的形状能最大程度减少火枪和火炮的杀伤力,让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生存下来的几率大大增加。

    同时因为大同社装备了精度更高的燧发枪,军队的杀伤力却并没有减少。每个排还会装备两门掷弹筒,使得一个排成为了一个拥有远程武器的小型进攻单位。掷弹筒投出的手榴弹,可以精确地杀伤躲在战壕当中的士兵,让明军无处可藏。

    一个100多人的连队,还配备有两门飞雷炮。当连队遇到战场上的土堡时,两发飞雷炮弹就能直接将曹文诏修筑的土堡摧毁。

    而对于一些砖石结构的坚固堡垒,光靠飞雷炮弹不能炸毁时,大同军的士兵们则会用火枪和手榴弹压制堡垒当中的火力。后方的工兵则会趁机背着炸药包,猫着腰快速冲到堡垒附近,点燃炸药包后迅速丢进堡垒。“轰!”一声巨响,直接把这种坚固的堡垒从内部摧毁。

    这种强大的火力密度和全新的战术,直接把曹文诏给打蒙了。他和曹文博两人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大同军攻占自己修的一条条战壕,摧毁自己铸造的一个个堡垒。他的士兵被打得节节败退,一条条战线不断丢失,一个个堡垒被无情地摧毁。

    “难道这个贺六是韩信一般的盖世兵仙?”曹文诏简直不能理解战场的情况。

    他精心修筑的青龙渡防御工事,是根据大同社火炮猛、火枪多的特点,花费了两年时间才修好的战线。他专门针对大同军枪炮犀利的特点,加强了己方的防御,限制了他们的行动。按理来说,即便不能重创大同军,但也应该延缓他们的进攻步伐。

    但战场上的情况却是,自己所有的防御设施都被大同军有专门的战术和应对的武器克制。他的防线就好像纸做的一样,被大同军的士兵一捅就破。

    这怎么可能呢?双方都还没有开战,这是第一次交手,他的战术怎么会被人克制得如此死?曹文诏满心的疑惑和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轰轰轰!”两发炮弹射向了曹文诏他们的阵地,炮弹直接越过了他们的头顶,炸向了后方。

    曹文博惊恐地喊道:“大哥,兄弟们要扛不住了,我们赶快逃!躲在永宁城还能坚守,再晚就来不及了!”说完之后,他根本不管曹文诏的意愿,直接拉着他上马,带着家丁慌慌张张地逃向了永宁城。

    而随着曹氏兄弟的离开,战场上的士兵们更加没有了士气。他们看着主将都逃跑了,心中的信念瞬间崩塌。

    “不许动!”大同军的士兵用火枪指着宋拴等残兵败将。宋拴脸色苍白,双腿发软,连忙丢下火枪,颤抖着说道:“军爷也不要开枪,不要开枪,我等投降。”

    “出来双手抱头,不要做多余的动作。”就这样,明军的士兵们纷纷被赶出战壕或者是堡垒。战场上的硝烟也日渐减少,很快就停下来了。

    攻占青龙渡之后,贺六迅速收容战俘,然后立刻带领大军包围了永宁城。

    不过在攻城之前,他找来了曹洪蛟说道:“此次大战能如此顺利,伤亡如此小,你带来的图功不可没。你现在去劝一下你大伯和父亲,我们都督府的政策可以保住二人的性命。只要他们投降,交出城池,也算是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曹洪蛟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说道:“多谢将军。我一定会尽力劝说他们的。”

    而后他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了永宁城,来到知州府。只见他父亲和大伯曹文诏两人,只见他们双目通红,身上透着一股衰败的气息,整个人显得无比落魄。

    曹洪蛟深吸一口气,说道:“大伯、父亲。孩儿这次是代表大同社来招降你们的。现在城中只有2000败兵,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还是早点投降,交出城池,争取宽大处理,孩子也能在都督面前为你们说几句好话。”

    曹文博看到儿子,恍然大悟,而后愤怒地吼道:“是你做了奸细出卖了曹家!你这个不孝子,怎么能做出这种事!”

    曹文诏叹口气,摆了摆手说道:“算了,我等技不如人又何必责怪小辈。大同军的战术武器皆针对我军,显然是有备而来,不关洪蛟之事。咱们走到这一步,是朝廷失了大势。”

    而后他双手搭在曹洪蛟的肩膀上,严肃地说道:“以后曹家的未来就只能倚仗你了,不要让大伯和父亲失望。要好好为百姓做事,做个好官。”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22日,曹文诏率领  2000名军投降,永宁州正式落入大同军手中。

    大同军的旗帜在永宁城的城墙上高高飘扬,宣告着这场战役的胜利,也为后续的中原大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23日。潞州,平顺县

    大同军进攻中原,高迎祥得知后,带着大军如猛虎下山般冲下了太行山,迅速将平顺县包围得水泄不通。他们的呐喊声震彻山谷,仿佛要将这座小小的县城吞噬。

    攻城的战斗瞬间打响,喊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悲壮的战歌。

    高迎祥的士兵们奋勇向前,他们扛着云梯,冒着城墙上射下的箭雨和石块,拼命地向城墙攀爬。城墙上的明军也不甘示弱,他们奋力抵抗,用手中的武器向攻城的士兵倾泻着火力。

    1日后,平顺县城下已经是一片惨状。尸体横七竖八地铺满了地面,鲜血像溪流一样浸润了泥土,空气当中弥漫着一股刺鼻难闻的血腥味。

    阳光洒在这片血腥的土地上,显得格外的刺眼。义军的士兵此时正在默默地打扫战场,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搬运着自己战友的尸体,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艰难。

    老回回、黄龙等人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高迎祥身边,他们的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兴奋。老回回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说道:“大哥,今日这战打的太痛快了,以我等的实力早就可以攻破县城了。兄弟们都憋足了劲,没想到这县城如此不堪一击。”

    高迎祥看着眼前的战场道:“要不是都督牵制住太原军的军队,让他们无法分身支援平顺县,我等哪有这么容易攻破县城。这都是都督的战略部署得当,我们才能抓住这个机会。”

    老回回点了点头又问道:“大哥,我们下一步是不是继续进攻直接攻占整个潞州?”

    高迎祥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说道:“现在你们有多少本事就拿多少本事出来,全力攻占潞安府,然后继续北上和大同军会合。我等这次要攻占整个山西行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们的厉害。”

    老回回却有点担忧地皱起了眉头,说道:“太原镇有  2万大军,还有大同镇支援,想要攻破太原只怕有点难度。太原城高墙厚,防守严密,而且他们的兵力也不少,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朱猛站在一旁,笑着拍了拍老回回的肩膀,说道:“太原有援军,我们也有援军。第四师将会从平阳府北上支援我们,他们的战斗力不容小觑。第六师则会进攻大同镇,让满贵自顾不暇,再加上第二师,他没有精力和兵力来支援太原。现在是我军占据优势,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攻破太原。”

    高迎祥道:“潞州可是有不少你的亲戚,要不要我让士兵注意点他们?”

    朱蒙摇头道:“像潞王这样的亲戚,俺可高攀不起,穷亲戚自然会受到我大同社的优待,不需要照顾。”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6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