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99章 ,收编东江镇

第299章 ,收编东江镇


呼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1月  18日,辽东,东江镇,旅顺城

    海浪不断的拍打着辽东半岛的海岸线,面容枯槁的东江镇军民就如同一具干尸一般,麻木地蜷缩在漏风的窝棚里。

    毛文龙被杀之后,整个东江镇就成了弃儿,根本就没人管他们,袁崇焕任命自己的部下黄龙新任东江总兵,他在东江镇无法弹压住毛文龙旧部,东江镇的内讧很快变得愈演愈烈,陈继盛等一系列著名将领相继被杀,一直到崇祯4年,整个东江镇都处于内乱当中,没办法给女真人的任何威胁。

    到了崇祯4年之后,内乱停止了,他们之所以不内乱,也不是因为分出了胜负,而是因为崇祯4年整个北方大旱,大明朝廷再也没办法维持对东安镇的粮草供应,尤其是当大同军进攻中原之后,整个东江镇的粮草彻底断绝,东江镇还是陆陆续续不断士兵饿死,大家吃都吃不饱了,哪有哪里还有心思斗。

    东江镇和大明其他的军镇完全不同,其分布在觉华、镇江、横山、金州、蛇浦、色利岛、章子留岛、城岛,鹿岛、长山岛、小长山岛、王家岛,弥串堡等上百个城堡、城池、港口和岛屿,这就是一串岛屿,辽东半岛少量陆地组成的军镇,

    辽东半岛和这些岛屿上遍布居民和士兵都是被女真人逼的逃难的辽民、官兵亲眷,以及逃难过来的辽民。再加上设置在朝鲜境内的铁山“难民营”,巅峰时期,全军镇辖下的辽民总数不下二三十万之众,可战之兵也有五六万。

    这些人因为和女真人有血海深仇,对女真人的战斗意志最强,只可惜因为毛文龙被杀,东江镇内乱,现在东江镇的兵力不过两三万人,而且分数十几个将领,他们相互之间猜忌,敌视,仇恨再也没办法统合在一起,对女真人形成有效的威慑力,这就是己巳之乱,皇太极敢调动绝大部分主力入关的原因。

    辽东,旅顺港口,东江镇参将尚可喜瞭望着大海对面,想要看着有运粮的船到来,但即便是他快成望夫石了,海面上依旧没有任何船只的身影。

    大明朝廷的运输船已经有两个月没到旅顺了,现在东江镇粮食的价格翻了10倍都不止,但即便是这样依旧是有价无市的,东江镇几十万军民都要濒临饿死。

    东江镇和大明其他军镇最大的不同就是,粮食几乎都要靠朝廷来运输。九边军镇他本身就有土地,只是土地不归士兵所有,但本地有土地就有粮食,朝廷发放粮饷,当地的士兵还能购买粮食,勉强养活自己。

    但东江镇这里,军户不是居住在海岛,就是居住在辽东的边边角落地区,这些地方土地极其稀少贫瘠不说,还处于小冰河天灾的笼罩范围,这让东江镇本就不高的粮食产能,直接绝收了。

    所以山东的补给就是东江镇的唯一生命线,运输的船只只要不来东江镇,他们就直接断粮了。

    尚可喜叹口气道:“看来朝廷是真忘记我们了,也是,现在还有没有朝廷都是两说。”

    大同军和朝廷的大战他们也知道,尚可喜最新得到的战报就是大同军已经攻克洛阳城,几乎全占中原,朝廷征调各军镇主力勤王,他们的总兵黄龙也带领五千士兵去了京城,后面东江镇就断绝了和朝廷的消息,但连运输船都到不了东江镇,显然朝廷的情况不妙。

    而就在他准备转身回去之时,他的一个家丁激动叫道:“将军有船队来了,朝廷运粮的船队来了。”

    尚可喜当即转身望过去,果然发现海面上,起起伏伏的出现几个黑点,而后这些黑点越来越多,距离旅顺码头越来越近。

    朝廷运粮的船队终于来了。这消息快速的传遍了整个旅顺城,所有军民都顾不得寒风,一个个涌到了码头上。

    李惟鸾、项祚临、樊化龙、张大禄、耿仲裕,尚可义等旅顺城中的将领也全部来到码头。

    只是让他们失望的是这些船只距离码头100步的位置却停下来了,更让尚可喜等人惊愕的是,这个大船上面悬挂的不是朝廷的旗帜,而是写着大同两个大字。

    “这是大同军?”尚可喜迟疑道。大同军这么快就攻破了京城?甚至还能派兵到辽东?

    陈有时道:“管他是朝廷还是大同军,只要他们给粮食,俺就投靠他们,再没有粮食,我等都要饿死了。”

    其实这段时间东江镇的各级将领就在私下联络,要不要去投靠女真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们虽然和女真人有血海深仇,但东江镇的局势继续延续下去,他们全得饿死,也就是靠着这股血仇撑着,东江镇还没投降,要不然当初毛文龙被杀,东江镇就投靠女真人。

    可以这样说,在所有东江镇的军官士兵眼中,朝廷和女真人都是王八蛋,只不过大家更痛恨女真人这个王八蛋而已。

    而现在大同军可和他们没有血仇,只要愿意给他们粮食,他们绝对会投靠。

    这时候一条小船缓慢的靠近码头。

    耿仲裕等人惊喜道:“李九成你还活着?”

    耿仲裕他们也知道李九成跟着孔有德造反的事情,当时这些人还担心孔有德和李九成被朝廷剿灭,毕竟当时中原有朝廷几十万精锐,却没想到他们歪打正着,反而投靠了大同军。

    李九成踏上码头拍了拍自己的羊毛大衣道:“俺不但活着,还活的好好的,俺已经和孔有德大哥投靠大同军了,孔有德大哥是大同军的师长,当上了将军,掌管着上万人,俺是参谋长,这次俺们过来就是想救济东江镇的父老,同时邀你们入伙,加入大同军。

    你们可能不知道,大同军20万主力已经把京城团团包围了,要不了多久,整个天下就归我们大同军所有。”

    李九成和自己相熟的人寒暄几句之后道:“俺们将军请各位上船商议投靠事宜,各位老哥可要抓住机会,朝廷这棵大树算是倒了,大同军对其他九边将门,不是吊死就是劳动改造,他们想被都督收编都没这个门子。

    也就是都督听说了我们东江镇的事迹,认为我等都是抗击外敌的英雄,在知道东江镇缺乏粮草就马上派来了运输船,还愿意收编我们,要错过了这次机会,各位老哥肯定要后悔死。”

    旅顺的东江镇将领相互对视着,有点不敢登上这条小船。

    但耿仲裕却是第一个登上的船,他大哥已经在大同军了,他不相信自己的大哥会害自己,而后跟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相熟的几个将领也纷纷上船,他们都是过命的交情,自然信得过李九成。

    看到已经有一小半的人登上船了,尚可喜,李惟鸾、项祚临、樊化龙、张大禄只能也跟上去,只有尚可喜留了个心眼,让自己的弟弟尚可义暂时留在了旅顺。

    尚可喜等人乘坐的小船登上了一艘大型的运输船,由耿仲明给王二,周晓珊介绍东江镇的各路将领,和他们的事迹,只有在介绍尚可喜和李惟鸾露出不屑的神情。

    毛文龙被杀之后,大部分的东江镇将领认为这是冤案,要为毛文龙回公道,但还是有少部分东江镇只能依靠朝廷生存,没办法和朝廷作对。

    尚可喜和李惟鸾两人就是代表之一,他们主动投靠了朝廷派遣的总兵黄龙麾下,杀了陈继盛等将领,镇压其他东江系的将领,所以被耿仲明等人不耻。

    王二和周晓珊听完了这些介绍之后,王二咳嗽一声严肃道:“某叫王二,是大同军第一师师长。”

    “某叫周晓珊,是大同军第一师监军。”

    王二继续道:“我们大同军的事迹想来各位应该有所了解,现在整个大明北方即将被我军攻占。等北方局势稳定之后,我大同军将会直导黄龙,恢复辽东领地。”

    “毛文龙总兵在辽东开辟东江镇,坚持了十几年,对整个华夏文明都是有功的,毛总兵是华夏的英雄,各位也是华夏英雄。”

    王二这番话刚说完,尤其是他们听到毛文龙的名字后,双目通红,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

    在毛文龙没被冤杀之前,他们东江镇欣欣向荣,哪怕女真人封锁的再严密,他们也在辽东扎下了根,等毛文龙被杀之后,整个东江镇就彻底垮了,兄弟之间相互捅刀,大家相互之间谁也不信任谁,更没有能力对女真人作战。

    毛承禄红着眼道:“单凭徐都督这番话,俺愿意投靠大同社。”

    毛文龙虽然有很多义子,但只有毛承禄是毛家过寄来,算是毛文龙的继承人。

    陈有时大声道:“某和女真人有血海深仇,朝廷又是杀了毛总兵的王八蛋,这两个都不是好东西,俺愿意投靠徐都督。”

    很快项祚临、樊化龙、张大禄几人也纷纷要投靠大同军,以前他们被迫只能在两个王八蛋之间选,但现在有了新选择,他们自然毫不留情的丢弃了大明朝。

    倒是尚可喜问道:“不知道大同军会如何安排我的?”

    周晓珊道:“东江镇的士兵将会重新整编成一个师,我们大同军重新给你们安排武器装备,按照我们大同军的标准进行训练,你们这些将领则会编入军官速成班当中,进行培训。

    而后按照你们的才能各自分配到部队当中,当然你们当中如果有不想打仗的,我们大同军也不阻拦。还可以给你们一笔不小的遣散费,标准就是一个士兵能得到10两的遣散费,如果你们手下有上千的士兵,就可以得到上万两银子。”

    而后王二神情严肃道:“但有些丑话也要说在前头,我大同军和朝廷是不同的,军中不允许有什么家丁,辽东的土地也要全部充公,然后分给士兵,加入我们大同军之后,再有想圈养家丁,私吞土地的事情,我大同军的军法也是毫不留情。”

    尚可喜这些人倒没有意外,大同军崛起已经好几年了,即便他们这里在辽东腹地也知道大同军的事迹,所以大同军的这些规矩他们懂,更不要说东江镇占据的大部分都是海岛,以及辽东半岛少量的贫瘠土地,东江镇和辽西将门比起来那就是乞丐,所以这些土地即便充公了,他们也不心痛。

    唯一让他们割舍不掉的就是他们手中的那些家丁,他们全部都是大明边镇体系培养出来的将领,对他们来说,家丁就是他们的生命线,基本盘,在大明体系当中没了家丁,他们的权利,他们的荣华富贵也会烟消云散。

    而且他们也有点怀疑大同军会不会像他们说的那样守信,培训一段时,让他们领兵,要是和朝廷一样言而无信,把他们的家丁收了,再把他们给抛弃了,那他们就真一无所有了。

    不怪他们迟疑,这种事情大明朝廷是真做的出来,大明朝廷敢动手杀的将领,基本上都是那些家丁被打光了的,只要手中还有家丁,朝廷也要稳住他们。

    但尚可喜他们迟疑半天之后,却无奈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谈判的筹码,不接受大同军的条件,还会有其他势力来接纳他们?没有大同军的粮食,东江镇要不了一个月就要崩溃了,他们根本没得选择。

    很快尚可喜等人就答应了,大同军收编的条件,当然也有一些将领是真不想打仗,他们答应用手中的兵权交换钱财。

    王二也满足他们,答应等接管旅顺之后清点他们士兵名额,而后就直接发银子给他们。

    同时告诉他们,也算是警告,以后北方就是大同军的地盘,大同军的土地都是公有的,私人不允许买卖,如果他们想种地留在辽东的话,可以分到100亩土地,去了中原可能只有三五十亩,当然他们用这些钱开作坊做小买卖还是可以的,王二好心提醒他们,开作坊最好开砖窑厂,水泥厂这些基建的做法,因为大同军会大范围的重修城池水利设施,需要大量的砖块和水泥。

    谈判完成之后,大同社的运输船当即靠上了旅顺码头,士兵们一个个荷枪实弹组成一个警卫圈,而后由辽东籍的战士招募一些他们认识的乡亲,来搬运粮食和布匹等物资。

    王二和周晓珊他们也下了船,但他们看到整个旅顺码头四周全是饿到皮包骨的了辽民也不禁叹口气,这个世道哪里的百姓都不好过,中原的百姓是这样,山东的百姓是这样,辽东的百姓也是这样。

    但大同社手中的粮草也是极其有限,现在还没掌握旅顺的户籍,很难按人头发放粮食,但看这些人的样子,估计今天没有粮食就要饿死。也等不了编辑户籍的时间。

    他想了想道:“让后勤营的人在旅顺煮粥,先让大家喝饱肚子再说,顺便给每人都发一身保暖的衣服。”

    大同市缺的是粮食,衣物倒是不缺,这是光他们的运输队就有10万套保暖的衣裤。

    运输船上有大同社专门的炉灶,进入旅顺城之后,后勤营的士兵,开启了20个炉灶,打上水,倒上小米,还和了一些面粉,蒸了一些馒头。

    没多久,整个城池就开始飘散粮食的香味。不过为了保障安全,有500名大同军的士兵,全副武装的守在灶台四周,防止出现骚乱。

    在食物香味的诱惑下,大同军士兵看上去杀气凛然,他们还是战战兢兢的来到这里。

    而后就有士兵指着道:“先去那边领衣物。”

    东江镇的军户,只能听着命令战战兢兢的向另一个帐篷走过去。

    “身高多少?脚多大?”

    这个军户战战兢兢的道:“俺身高五尺,脚五寸半。”

    “准备五尺身高的衣服和鞋子,衣服最小码。”最后一句是废话,哪怕是大同社也没什么大码的衣服,在明末胖子就真没几个。

    而后一个士兵过来,手上有一堆衣服不说,最上面还摆放着一双全新的牛皮毛鞋。

    东江镇军户不敢相信道:“这些是给俺的?”

    “对?以后你们就是我们大同社的人了,这些是我大同社最基本的衣服,你们每人都会有一套,去那边换衣服吧,把这套破烂布丢了,穿上这套新衣服。”

    东江镇士兵当即马上跑到那帐篷里,生怕对方后悔,马上把自己破烂的衣服脱下,先穿内衣内裤,然后再穿上毛衣毛裤,最外面这套上连体的毛大衣,穿上牛皮毛靴,戴上帽子,除了脸还黑一些脏一些之外,整个人已经焕然一新了,他有点不敢相信的抚摸着全身的衣物,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而后这个时候又有几个东江镇的军户进到帐篷的,他们最开始被吓了一跳道:“军爷,俺们没看到你。”

    “葛大叔,俺是毛十二!”

    “毛十二!”两人仔细一看,可不就是他吗!

    “你这毛孩子吓俺一跳!”

    而后两人也抚摸着毛十二的衣服笑道:“穿上这套衣服人也精神了。”

    “葛大叔你们也换,俺准备排队去领粥了。”

    葛大叔捡起角落当中破破烂烂的衣服埋怨道:“你这毛孩子,这些衣服怎么就丢了,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会穷,刚得了新衣服,就开始乱丢衣服了。”

    毛十二道:“是大同军的人要俺丢的。”

    “人家有钱,你有钱吗,虽然大同军的人让你丢,但你不让他们看到就是了,还不赶快拿回家。”

    “知道了!”

    大同军发放的衣服的事情,瞬间就得到了东江镇士兵军心,这么多年以来还是第一次有人把他们当人看。

    就这样旅顺无数的军户领了衣服,然后把自己破破烂烂的衣服放回家中,再到这里来排队。

    因为气候寒冷,旅顺的总兵府也被大同军征用了,那让各家拿桌椅板凳摆了几十桌在总兵府,排队的军户每人打了一碗粥,领两个馒头,而后坐到总兵府当中吃喝起来,热腾腾的小米粥,香喷喷的馒头,让所有军户都高兴地大快朵颐,吃了完之后还可以再打一次。

    几个馒头下肚子,两碗米粥下去,毛十二等人终于感觉到温暖:“吃饱肚子的感觉真好。”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3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