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98章 ,大明的婆罗门

第298章 ,大明的婆罗门


在如何应对襄阳城的难题上,众人愁眉不展,就在所有人都没有办法的时候。陈子昂突然眼睛一亮,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站起身来,激动地说道:“兄弟们,咱们虽然没办法大规模入侵襄阳城,但咱们大同社最擅长的是什么?就是组织农户啊!

    想当初,咱们社里十几个读书人,不也在一年内就组建了上万人的抗旱会吗?现在咱们有枪、有炮、有人,只要少量大同社员过江,襄阳有的是农户。咱们把襄阳的农户组织起来,进可以攻克襄阳府,退也能以此为要挟,让湖广的士绅卖咱们粮食。”

    众人听了先是一愣,随即眼睛都亮了起来。经过一番讨论,陈子昂的意见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翌日,高大壮神情严肃地召集了最精锐的一个连。他看着连长李国栋和连监军万杰,郑重地说道:“你们就是南下的先遣队了,这次的任务非常艰巨。你们要组织襄阳府的农户,给襄阳守军施加压力,为我们和他们的谈判争取本钱。”

    李国栋挺直了身子,严肃地问道:“将军,要是我们能战胜明军,我们可以攻克襄阳城吗?”

    高大壮笑着用拳头锤了他一下,说道:“你如果能做到,我向都督为你请功!”

    李国栋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大声说道:“保证完成任务!”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1月  17日,山东曲阜。

    这座古老的城市,是儒家文明的象征之地。圣人族裔的孔家,累世公卿、书香贵族,宛如一棵历经千年风雨的参天大树,得到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优容。任凭天下如何改朝换代、烽火狼烟、生灵涂炭,儒门圣人的牌坊始终屹立不倒。

    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算起,孔家的荣华富贵已经延续了近两千年。在孔家子弟眼中,他们的荣华富贵是理所应当的事,并且这份荣华富贵还会传承千世万世。

    他们看不起其他家族,什么所谓的千年世家,敢和他们孔家比历史?真正富裕起来也不过就是几百年,甚至连朱家皇室在他们眼里都不算什么。孔家子弟曾说过:“天下人家有三,孔家、张家、朱家。”皇家也不过是勉强在几百年内和他们家平起平坐。

    当代孔家家族族长是孔胤植。历史上,他非常识时务,清兵入关、闯王兵败后,他写了《初进表文》,称顺治皇帝“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

    然而,大同社这次来到曲阜,却没有享受到满清那样的待遇。在孔胤植看来,大同社虽然在各地清洗地主士绅,但他们终究是读书人结社造反。虽然读书人造反虽不算独一份,也很少见,尤其是像大同社如此成功的。不过,只要是读书人,就是圣人门徒,就是他孔家的门徒。他要摆出孔家千年世家的“贵族范儿”。

    李信几次想要拜访孔胤植,都吃了闭门羹。毕竟现在大同军还没有得天下,朝廷在江南还有半壁江山,甚至连京城都没有攻克。

    天下大势尚未明朗。孔胤植担心见了李信,偏偏大同社其兴也勃,其亡也乎,突然衰败了,那他岂不是脸面无光,被天下人视为“两姓家奴”,所以面对李信的拜访,他称病不见,紧闭大门,只开了侧门,派了一个老仆来打发李信。

    李信心中虽有怒气,但也只能暂时压抑。他打算先处理曲阜其他地主士绅的问题,再想办法在不引起太大影响的情况下让孔家交出土地。

    然而李信很快就发现,孔家在曲阜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曲阜根本没有其他士绅大族的生存空间,他处理任何事情都绕不开孔家。

    李信想要在曲阜分地,但却发现这里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孔家的,少数几家地主士绅也是孔家的分支旁亲。

    他想要按照大同社的制度组织百姓来告大户的状,结果来告状的却是一群世世代代为曲阜孔府承担差役、向其纳贡的佃户,他们控告最多的却是孔府。

    这些佃户们七嘴八舌地诉说着孔家的恶行。在曲阜佃田,他们不但要交地租,要服朝廷的徭役,还要服孔家的徭役,孔家人让他们做事不给钱就算了,还要让他们补贴孔府这是他们最不能忍受的。

    孔家就像曲阜百姓的君主,当地百姓要免费为孔家巡山、养猪、养家禽、种菜,还要免费为孔家烧炭、酿酒、开成衣店,总之衣食住行,无所不包。而且这一切都是免费的,甚至连材料费用都要自己承担。

    曲阜的百姓甚至不敢在孔家人面前吃东西,他要吃你家一个梨,觉得好吃,以后你家就要上供孔府梨,完全不管农户负担得起负担不起,你自己种的也好,买的也好,总之孔家要上供,你就要出。

    孔家的子弟还鼻孔朝天,对这些百姓说,能为圣人家族服务,是他们三生有幸才轮到的好事,还敢说要钱。总之排面堪比帝王,帝王要有的待遇,孔家要有,帝王没有待遇,孔家还要有。

    很多农户和佃户因为摊上了孔家的差役,没时间照看自己家的庄稼,导致歉收,但孔家不管这些,地租一分都不能少,少了就把他们赶走,还说天下不缺为圣人效劳的草民,更有不少人因为上供而家破人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场景,在孔府周围天天都在上演。每天孔府里倒掉的剩饭菜堆积如山,而佃户们却食不果腹,面有菜色。

    李信听着这些农户的诉说,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圣人家族能做出的事情,就他收集的材料来看,曲阜罪恶九成九都是孔府做下的,他们就是曲阜最大的恶势力,为他们家做事不给钱,其脸皮厚到可以和皇家媲美。李信在曲阜拖了十余天结果他们一事无成。

    曲阜县衙内,气氛压抑而沉重。周天满脸无奈,眉头紧锁,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难以置信:“真没想到,圣人家族居然比我大明的那些地主劣绅品行还要恶劣。称呼他们为卑鄙小人都算是在夸奖他们了,他们简直不能称之为人!”

    说着,他从桌上拿起一堆状子,重重地放在李信面前:“这是曲阜十六家农户告孔链残害他闺女的状子,孔链的行径简直令人发指!”

    李信眉头一皱带着疲惫的神情问道:“怎么回事?”

    周天深吸一口气,满脸厌恶地说道:“有个叫孔链的孔家旁支,这位享受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还不知足,都六十岁了,却开始想要长生不老。而且他还不是想要依靠炼丹来长生不老,而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来一本阴阳交合双修之术,三年时间,已经害死了十六位少女。这些还只是敢来告状的,没来告状的只怕还有一倍多。”

    在这个时代,士绅们作恶根本不避讳,甚至上层还把这些恶行当做奇闻轶事来传播,因为底层的草民并不把被他们当做人来看待,所以这些事情才能传播开来。让那些父母虽然知道自己的女儿被害的原因,但他们去告曲阜县令,结果却是被打板子丢出县衙,可谓是告状无门。直到大同社来了,他们才抱着一丝希望过来碰碰运气。

    李信听了,怒目圆睁,大声吼道:“无法无天!”

    这时,庄羽苦笑着说道:“我这里接的状子有上百份,全部都是要找自己家在孔家当差的儿子、父亲的。不过想来这些人没有什么好下场。”

    圣人家门规森严,哪怕是端尿盆的仆人,也得面露微笑,仪态得体,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嫌弃之色,要不然就是不敬主子,少不得打板子,端茶更是不能有丝毫差错,要不然就是大不敬。

    孔家家规之森严,整个孔府如同深宫大内一般,不能有丝毫的行招踏错,仆人自然动不动就会犯错,消耗自然也就快了。

    在这个时代,打死仆人虽然是常见的事,但有上百户来告状,真正死去的人只怕要翻几番,尤其是这还是圣人的府邸,做下的恶事居然比其他地方的劣绅还要多,这让大同社很多读书人都有一种偶像破裂之感,圣人家族没做天下的道德标杆,仁义礼智信一条不沾也就算了。居然还道德败坏,做下了如此多罄竹难书的恶事。

    李信本就是正义感极强的人,这些天听到佃户们的告状,他心中的怒火就已经在熊熊燃烧。此刻,听到这些更加令人发指的事迹,他内心的愤怒再也无法抑制,怒发冲冠地说道:“孔家就是整个曲阜最大的毒瘤,他们不配为圣人子弟,某这就代圣人清理门户。命令第三营集结!”

    周天见李信如此冲动,连忙上前拉住他,焦急地说道:“孔家虽然不是人,但他们毕竟是孔家人,我们还是先通知都督,求都督下达命令。”

    李信眼神坚定,斩钉截铁地说:“都督更加会下狠手,今日某就要为圣人清理门户。”

    说罢,李信当即带领一营士兵,气势汹汹地杀向孔府。士兵们个个神情严肃,步伐整齐,手中的武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是一群即将出鞘的利刃。

    孔府,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府邸,依然保持着恢弘的气势。府门高大威严,朱红色的大门紧闭,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和尊贵。

    府内庭院深深,古树参天,尤其是那几株古老的柏树,苍劲挺拔,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府邸。府内的厅堂、楼阁、花园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间透露出儒家文化的庄重与典雅。

    整个孔府有上千家奴、丫鬟,他们如同蝼蚁一般,只是为了十几号老爷少爷们服务。这些人穿衣,喝茶,出行可以说衣食住行都有专门的仆人服侍。

    徐晨如果来到这里,在孔家居然可以找到21世纪熟悉的场景,这不就是互联网上宣传的那种天竺婆罗门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的确出现在这片大地上。

    在明末整个社会都已经僵化了。地方上的自身垄断的一切权利财富,把持着生产资料和舆论话语权,孔家就是一切经典的解释权源,在天竺就是婆罗门,在西方就是僧侣和贵族的联合体。

    他们为了让自己的行为正当化,操纵舆论把农民、商人、工匠和士兵都视为贱役,根本就不当人看,只有他们才是高贵的人,于是就有后世很出名的一句话,在古代,医生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

    孔家,书房。

    孔兴燮担忧道:“父亲,我们就这样晾着大同社的人好吗?大同社可都是一些心狠手辣的主,他们在关中,中原把大族士绅杀的人头滚滚,北方不知道多少大族逃到江南去,对这样狠辣的人,我等还是要小心些好。”

    孔胤植淡然道:“他大同社的人难道不是圣人子弟,他们难道敢对我们孔家动手,他们不怕天下读书人对他们口诛笔伐,放心,只要大同社他们还承认自己是圣人子弟,他们就不敢对我们孔家动手。”

    孔兴燮继续说道:“那徐晨也不是好惹的主,从传闻来看,此人性格类太祖皇帝,当年因为先祖之病,太祖皇帝就差点罢免了先祖衍圣公的名号想要让南宗继承。”

    洪武元年(1368年)3月,朱元璋派徐达北伐,顺利攻下山东济宁路,孔子的故乡曲阜正在这里。

    老朱在这一年二月刚刚在南京国学祭祀过孔子,还派遣了使者去曲阜进行祭奠,表现得对孔子极其尊敬。既然至圣先师的老家在自己控制中了,朱元璋就想见见孔子后人,向天下儒生表明自己对孔子的尊敬。于是,他下诏召孔子第五十五代孙孔克坚前往南京朝见。

    照理孔克坚必须立刻启程,星夜前往。不过这时候情形却不太一样,因为天下还有两个皇帝:朱元璋和元顺帝。

    这一年,朱元璋刚刚称帝,天下形势还是一片混乱,最后的赢家到底是大元还是大明,谁也说不准,北方不少文人士绅支持的还是大元,更多的人在观望。

    这要是向刚刚兴起的大明示好,万一朱元璋被揍趴下了,元朝皇帝兴师问起罪来,可如何是好?

    况且,相比朱元璋这个土包子孔家人也看不上和尚出身的他,元朝皇帝也对孔家更为尊敬,这位孔克坚还在元廷出任国子监祭酒一职,孔克坚思前想后,犹豫不决,最后想出了个折中的办法,装病。

    但老朱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听到孔子后人不愿赴朝,他龙颜大怒,当写了一份书信告诉孔克坚,他如果不想当大明的衍圣公,他就让南宗衢州孔家的人来担任衍圣公,吓的孔克坚当即跑到南京城和老朱说了不少好话才保住了自己衍圣公的爵位。

    孔胤植脸色凝重起来了,他光想着大同社是读书人结社,里面的都是圣人门徒,却忘记了大同社的徐晨可是一个睚眦必报的狠人。

    和他为敌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据说他之所以如此仇恨大族士绅,就是因为米脂大战士绅屡屡要他命,所以他把整个天下的大族士绅都仇恨上了。

    孔胤植迟疑片刻道:“那为父明日节俭李信?”

    孔兴燮点头道:“父亲最好准备好《初进表文》,大同军现在在中原势如破竹,整个北方必然被他们占据,自古以来我天朝多是以北统南,徐晨占据中原,天下大概会落入他手。我等早日投靠大同社也安心一些。”

    孔胤植想了想道:“还是再观望一下,辽东还有女真人,三家混战局势最模糊不定,要是朝廷和女真人联手,徐晨未必能统一天下。”

    而就在孔兴燮还想劝说一下自己父亲的时候,管家孔禄慌张道:“老爷,大事不好了,大同军砸开的大门闯进来了。”

    孔胤植勃然大怒道:“谁敢在我孔家放肆。”

    孔禄慌张道:“就是大同社的李信。”

    孔胤植当即气冲冲的走出书房,但来到大厅,当场就被大同军的士兵抓住,他还想反抗,却发现孔家全军老小都被抓住,像犯人一样看压在这里。

    孔胤植内心当即就咯噔一下,李信这是要鱼死网破,对他们孔家动手了?

    顿时他内心升起一股悔恨之情,他早就应该想到,这个李信精神有问题,他好好一个尚书之子不做,跑到关中加入大同社带领泥腿子造反,他怎么能把李信看成是正常的读书人,这下玩脱了。

    但孔府的人却依旧嚣张道:“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也是你们这些贼配军配来的,赶快放了小爷,不然有你们好受的。”

    李信淡然道:“出言不逊,某就代夫子来教训你一顿,来人掌嘴。”

    只见一个士兵拿着一支戒尺,“啪啪啪!”对着刚刚出言不逊的年轻脸上就是劈头盖脸的教训。年轻人脸当即肿起来,鲜血不住的往嘴中流出。

    孔家人哪看过这样的场景,当即吓得不敢出声。

    李信道:“谁是孔链?”

    孔家人当即看向一个瘦弱的老者,而孔链也是战战兢兢,不敢说话。

    李信拿过一个戒尺对着他就是一顿教育,一秒超过六戒尺。

    边打他还边质问道:“圣人的教诲敬鬼神而远之全忘了,还学双修大法,还想长生不老。”

    打完之后他对士兵道:“把他带出去审判,让他给那些无辜的少女偿命。”

    士兵当即拉着孔链出去了。

    而后李信走向孔胤植,一戒尺直接打在他脸上道:“夫子教导的仁你还记得吗!”

    这一戒尺极猛烈,孔胤植当即脸就肿起来,口吐鲜血,连牙齿都掉了两颗。

    “啪,孟子教导的义做到了多少?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东西,今日某就代表夫子来教育你。”

    阅历太少,笔力不足,写不出那种婆罗门和两千年僵尸的感觉,不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天竺最顶级的婆罗门差不多就是孔家的这种感觉。

    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3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