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努尔哈赤的迁民禁海
为了让东江镇的士兵更加接纳大同社,同时也为了宣传大同社的政策,大同军特意安排了上百里送级的士兵回到自己的老家,允许他们回家探亲。
旅顺的大街小巷瞬间热闹起来。许多东江镇的军民看到了一群身着漂亮帅气呢子大衣的壮汉。那大衣的铜纽扣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与东江镇百姓们身上破旧的粗布麻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壮汉个个脸色红润,体型富态,步伐沉稳有力,乍一看,说是将军都有人相信。
就在众人纷纷投来好奇目光的时候,一个壮汉走到一位老者面前,操着一口浓重的辽东口音说道:“棍子叔,老三叔,俺是张强啊,你们不认识俺了?”
“张强!”周围的军户们惊讶无比。他们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个壮汉,记忆中那个瘦得跟竹竿一样的张强逐渐与眼前的人重合起来。曾经的张强,因为长期吃不饱饭,身形瘦弱,面色蜡黄,而现在的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更富态,更魁梧,浑身散发着一股勇士的气息,以至于大家一时间都没认出来。
“张强你终于回来了,俺们都以为你死在中原了,你母亲都哭了好几日。”棍子叔激动地拉住张强的手,眼中满是惊喜。
当初孔有德他们造反,整个东江镇,旅顺都轰动,大部分人都认为他们必死无疑,整个旅顺有家人在孔有德的军户悲伤了几个月。
张强顾不上多说,当即朝着自己那个破破烂烂的窝棚家跑去。窝棚的门半掩着,屋内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
他推开门,看到了躲在家中的父母。父亲坐在昏暗的角落里,母亲则蜷缩在一旁,身体瘦弱不堪,因为大同军新发了大衣,又让他们饱餐了一顿,两人的精神头还算不错。
看到张强回来,父母的眼中瞬间涌出了泪水。一家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大哭了一场。哭声中,有久别重逢的喜悦,也有过去苦难生活的辛酸。
周围的邻居们听到动静,纷纷过来凑热闹。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旅顺的军户可以说是见惯了生死,不过他们大多数见的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像现在一家人能活着团聚实在是太难得了。
大家围在张强身边,感受着这份喜悦,同时也对张强的经历充满了好奇。毕竟,张强身上那身漂亮的大衣,手中提着的布匹和食物,看样子过得不错。
当即就有人问道:“张强你这是被人收做家丁了,还是被人收做义子了?”
在这些旅顺的军户心中,能成为将军的家丁,就能吃饱饭照顾家人,这就是顶好的差事,要是运气好被哪个将军收做义子,那又比嘉定更好了,说不定还能分到一些土地。
只是大明的军户已经是彻底封建化了,那些将门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大肆的把军户转化为自己的家丁,家丁吃他们的,用他们的自然要为他们效力了。
而义子的制度就是家丁的强化吧,毛文龙因为是底层出身,没有太大的家族,难以通过血亲的方式控制自己势力,他就喜欢认义子,巅峰时期他有上百人。
底层的军户对他这套制度已经习以为常了,当上将门的家丁对他们来说就算是上岸了,被将军认作义子,那更是实现了阶级的跃升,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张强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他这几个月的过往:“10月的时候,俺们接到朝廷的命令,说是要去支援中原战场。俺们这些东江镇的士兵,想着为朝廷效力,便义无反顾地出发了。可谁能想到,朝廷又不给俺们派足够的粮草。一路上,俺们忍饥挨饿,好多兄弟都饿得走不动路了。
老三叔是个老行伍,听到这里他忍不住咒骂:“朝廷的贪官污吏就是这样,让俺们行军打仗,粮草都不备齐,全被他们贪掉了,俺们想办法自己弄粮草,他们又说俺们杀戮诚性,好的坏的全让他们说了,实际上最无耻龌龊的就是他们。”
“老三叔说的没错,那些文官就是最无耻龌龊的人,他们都是伪君子,真小人。”当即不少军户就认同的咒骂起来,东江镇可以说是被东林党和袁崇焕整惨了,他们对文官最是反感。
“有一次,俺们有几个袍泽实在是饿得受不了了,就吃了当地大户的几只鸡,被那大户的家庭抓到了,那大户不依不饶,跑到军营里来,硬是要让俺们用人命偿鸡命。俺们将军当即就怒了,他说咱们为朝廷卖命,连饭都吃不饱,吃几只鸡就要人命,这还有天理吗?于是,将军一怒之下,杀了那个大户,带着俺们造反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大同军的将军也反了,他和我们联合起来,攻占了归德府。
后来,大同军的主力杀过来,攻占了开封府。大同军的都督很赏识俺们将军,封了俺们孔有德将军做师长,还让他带着17000的士兵。别看这士兵数量不多,但这17000名士兵每一名都比家丁要厉害得多了。”
“啊!”周围的东江镇军户们听到这个消息,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对明朝的军制并不陌生,自然知道17000名家丁的可怕之处。
毛文龙为了多争取军饷,曾经把整个东江镇的男女老幼全编入军籍当中,上报朝廷说自己有18万大军。
但大明朝廷也不是傻子,真28万大军给,一年的军饷超过200万。
且不是说大明朝廷拿不出这么多军饷,即便拿的出来。不可能给如此多的军饷,只是给了他们定额几十万两银子。所以,这些军户听到孔有德统帅17000名士兵并不惊讶。这17000人当中真正能打仗的有1000人都算厉害了,但听到这17000名士兵和家丁一样厉害,全部都是一线的作战部队,那就震惊无比了。
要知道,东江镇最强盛时期,毛文龙也凑不出17000名家丁。而现在,东江镇所有的将军加起来,还不知道能不能凑出7000名家丁。也就是说,孔有德一个师的力量比整个东江镇都要强一倍多。
刚才他们不相信孔有德一个投降就能受到多大的重视,现在他们全相信了,这哪里是重视啊,简直是引为心腹。
这个大同社的都督还真是一个豪爽的英雄,现场的东江镇军户对徐晨有了好感,他们对孔有德这么大方,对自己也就不会太小气,这对从建立之初就备受歧视的东江镇来说,被人重视还是第一次。
棍子叔皱着眉头,接着问道:“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刚进来俺们都认不出你了。”
张强笑着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说道:“大同军当中没有漂没,该是多少军饷就是多少军饷,每日该给我们多少口粮就给多少口粮。在大同军里,一日三餐能吃饱,中间还有一顿肉食,虽然只是鱼肉,但几乎天天有馒头,米饭吃。加入大同军之后,俺连着吃了两个多月的饱饭,每个月长了十几斤的肉,现在长了差不多30斤肉,自然样子大变了。”
周围的邻居们听了,个个羡慕无比。他们看着张强那富态的身形,没有人怀疑他说的话是假的。毕竟,毕竟张强现在这身材说他天天吃大鱼大肉,他们都相信。
老三叔叹了口气,感慨道:“你算是掉进了幸福窝,那黄龙总兵不是人,他来到我们东江镇当总兵,不想着如何打女真人,就要我们给他修总兵府。俺们吃都吃不饱,还要给他去砍树,挖沙,烧石灰来修总兵府,结果连顿饱饭都吃不了。这几个月更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
谈起这事,所有人都沉默了。就这两个月时间,东江镇饿死了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人,有两三万老弱病残直接死在了这场残酷的粮食短缺当中。大家的眼神中,既有对黄龙总兵的愤怒,也有对张强能加入大同军的羡慕。
张强看着周围叔伯们半信半疑的神情,赶忙拍着胸脯说道:“各位叔伯不用担心,大家以后都是大同军的人,也可以像俺一样吃饱饭。俺们连长跟俺说了,大同军要在这里建军户,俺们每家人都能分到100亩的土地。”
棍子叔皱着眉头,迟疑道:“就东江镇现在的情况,哪里有100亩土地分?你可别在这里说些不切实际的话哄我们开心。”
张强冷哼一声,满脸自信地说道:“辽东地广人稀,只要咱们打回辽东,还怕没有土地可以分?俺们大同社可不是明军,区区几百上千的女真人可困不住俺们。”
张强虽然加入大同军也不到三个月时间,但这三个月却让他脱胎换骨。在大同军里,他每天都能吃饱穿暖,接受正规的训练,见识到了与东江镇截然不同的景象。以前,他一想到女真人就胆战心惊,可现在,在他眼中女真人也不过如此。
然而,他那些叔伯们依旧有些不相信。毕竟这么多年来,他们和女真人交手无数次,深知女真人的厉害。如果女真的那么好杀的话,他们早杀到辽东去了。
这里的每个人都和女真人仇深似海,每次和女真人战斗也是不怕死,但就是打不过女真人,而后被女真人逼到辽东的边边角落当中。就说这旅顺,表面上还在辽东半岛上,但走出50里就差不多是女真人的地盘。女真人的金州卫就像一颗钉子,死死地卡着他们。虽然金州卫只有几百个人,但他们却不敢打过去。
自从毛文龙死后,东江镇已经很久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了,东江军民也很久没有吃过饱饭了。大家都被饥饿和恐惧折磨得失去了信心。
张强发现这些叔伯不相信自己,急得脸都红了,激动地说道:“你们看着吧,要不了多久,我大同军就会重新整军备战,再次对女真人发动反击。总之各位叔伯不能放过这种好机会,错过了,以后可就没这么好的日子过了。”
老三叔听了张强的话,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笑道:“不要说有土地,就是没有土地,能吃饱饭,俺们也和女真人拼了。反正现在这日子也是生不如死,还不如拼一把,说不定还有条活路。”
其他人听了老三叔的话,也纷纷笑道:“对,大同军只要能保证爷们吃饱饭,我们就和女真人拼命。大不了就是一死,总比饿死强。”
就这样,整个旅顺多了上百个大同军的宣传员。张强和其他返乡的士兵们四处宣扬大同军的好处,让东江镇的军户对大同军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在他们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与此同时,在旅顺的总兵府里,王二他们登上旅顺之后就陷入了繁忙的工作当中。
他们要统计旅顺当地的人口、土地情况,把那些漏风漏雨的窝棚拆了,搭建更加防风保暖的帐篷。此外,他们还要带领船队去长生岛、广鹿岛等岛屿发放救济物资。虽然这些岛屿面积不大,但分布却很广,几乎遍布整个辽东半岛海域,但所有的人口却只有20来万,这就导致相同和他们比较艰难。
而且东江镇现在的局势却让王二他们非常不满意。他们本以为东江镇占据着辽东半岛,好歹也有点土地和实力吧。
结果到了这里才发现,东江镇被女真人压榨在沿海一线,处境十分艰难。要不是女真人没有水军,只怕他们连旅顺都守不住。旅顺最重要的关口,金州卫都不在东江镇手中,而是在女真人手中,更加不要说复州、盖州这些大城市了。
王二看着地图,眉头紧皱,气愤地说道:“金州卫是什么情况?这么重要的关口为什么不夺回来?金州卫距离旅顺只有百里的路程,快马1日就能赶到,这个威胁太大了。你们为什么不把金州卫给夺回来?难道你们几万人,连个驻扎在金州卫的几百人都打不过?”王二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
周晓珊听到这话,轻轻“咳!”了一声,用眼神示意他说话客气一些。毕竟这些东江镇的将领们也有他们的难处。
耿仲民苦笑着,无奈地说道:“不是我们不想夺回来,而是夺回来了也守不住。就像将军说的一样,金州卫不过是几百人,而且还是蒙古鞑子,我等即便是再不堪,也不至于连这几百蒙古鞑子都打不过。
但只要打了金州卫,那些蒙古士兵就会跑,根本杀不了几个蒙古人,而且盖州几千女真人就会过来增援。我们东江镇在陆地上没有办法应对几千女真骑兵的冲锋,他们的骑兵太厉害了,我们根本挡不住。”
王二看着东江镇的将领们,心中有些无奈。他知道以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想要他们和几千女真骑兵作战,确实是强人所难。
王二严肃说道:“都督要俺在辽东建立都护府,俺可不能只在这点土地上建立都护府,连地都分不了。金州、复州这两地太关键了,敌人的骑兵一天就能打到我们的腹地,这种情况怎么种地,怎么养兵,金州,复州要马上夺回来。盖州在开春之后,我们都护府要攻占。如此我们都护府能在辽东拓展300余里,有足够的纵深,而这些土地也足够大家分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辽东站稳脚跟,和女真人长期对抗。”
而后,王二奇怪地问道:“金州卫如此重要的地方,女真人怎么只派遣几百人驻守,而且他们是如何守得住的,即便你们不断袭扰,他们也应该撤退啊。”
耿仲民的脸上露出悲苦的神情,缓缓说道:“这就要从老奴的‘迁民禁海’政策说起了。当初,辽东半岛虽然比不上中原富裕,但人口也算稠密,在此地生活着几十万农户。毛总兵带着我们几百人和女真人打游击的时候,就是靠着辽东几十万百姓的掩护,东江镇才能逐步壮大,最后建立军镇,更是屡屡打击到女真人,让他们没有办法集中兵力进攻辽西地区。
但也是因为我们的袭扰,彻底惹怒了老奴。泰昌元年(1620年),老奴对辽南地区采取了‘迁民禁海’政策:强迁辽东农户,将复州居民‘尽驱北行’,仅留蒙古兵二万守盖州;将金州民迁往复州。在沿海设十六处驻防点,每处驻兵一百。
他的这个政策极其残忍,在辽东屠杀了几十万辽民,老奴可谓是沾满了我辽东百姓的鲜血。
但这个狠辣的政策却极其有效,辽东方圆几百里都无汉民,我们东江镇失去了情报来源,也失去了粮食和物资的补给,只能依靠朝廷补给。
最重要的是,辽东成为了无人区,我们再想要进攻女真人就要深入辽东腹地,但我们东江镇没有战马,行军不如女真人快。而且,辽东剩下的也都是坚固的堡垒,这些堡垒不但难打,而且打下来也没有多少缴获。禁海之后,我们东江镇对女真人的打击就变得非常困难了,反而是女真人把辽东变成了他们的牧场。”
王二吃惊道:“这样杀敌1000自损1万的战术,你们都破不了,大明朝廷这是在做什么,努尔哈赤把自己势力范围一半的人口都屠杀了,你们只要稍微有点能力,女真人应该在泰昌时期都被灭绝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3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