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吴襄的巴掌与为贺函戴孝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1月 25日。
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席卷着京城。关宁军营房内,气氛压抑得如同即将崩塌的巨石。
宣大总兵马世龙、蓟州总兵侯世禄、辽东总兵吴襄、山东总兵杨御藩等总兵再次集结在一起。
营帐内,烛火摇曳,微弱的光芒映照在他们憔悴的脸上。这些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将领,此刻却尽显疲态。一个月前,他们还怀揣着一丝希望,试图力挽狂澜,可如今,局势却急转直下,每况愈下。
这一个月时间,京城的局势如同坠入深渊的巨石,越发艰难。大同军如同汹涌的潮水,势不可挡地攻克了宣大镇、蓟州镇、山海关,甚至连他们唯一的通道天津卫也被攻克。
如今,他们被几十万大同军团团包围,仿佛被困在铁笼中的困兽,插翅难逃。大明这棵历经 200多年风雨的大树,此刻已经摇摇欲坠,所有人都有一种即将被大树压死的感觉。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紧张、惶恐和悔恨,长时间操劳军务,让他们每个人看上去苍老了 10岁都不止。
吴襄深吸一口气,强打起精神,看着众人说道:“各位,我已经和大同军谈判好了。我们在良乡交手一次,只要良乡守军能坚守半个月时间,大同军就答应我们最多能带走不超过 1000人家丁。
现在,我们能否延续家族的光荣,能否保住手中的权利,是南下江南享福,还是被大同军抓起来劳改,就全看我们自己的本事了。”他的声音虽然坚定,但却隐隐透露出一丝颤抖,可见他内心也充满了担忧。
马世龙缓缓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说道:“我们宣大最能打的 1000家丁已经去了良乡,剩下的 1000军户也是装备精良,能征善战之辈。这些人都是我精心挑选出来的,他们跟随我多年,经历过无数次战斗,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汉。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在良乡坚守下去。”
蓟州总兵侯世禄也站起身来,双手抱拳,说道:“某也一样,蓟州最精锐的 2500家丁和军户都去了良乡。这些人都是我蓟州镇的骄傲,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畏,从未退缩过。我相信,他们会为了我们的未来,拼死一战。”
平时这些将门可能会偷奸耍滑,见死不救,甚至坑害友军,但这一次关乎他们所有人的身家性命,没有一个人敢有丝毫懈怠。每家将门都派出了最精锐的家丁和军户去良乡县。
良乡总共集结了 1万大军,其中光家丁的数量就达到了 5000人。吴襄一家就贡献了五百人,整个辽东镇出了两千人,是所有边镇当中出家丁最多的。这对一直以坑害友军著称的关宁军来说,这次可谓是下了血本。
吴襄皱着眉头问道:“火炮火药准备得如何?大同军火炮强大,我大明的军队大部分都是被大同军强大的火炮吓破了胆气投降。没有足够的火炮,良乡很难守住半个月时间。”
杨御藩拍了拍胸脯,自信地说道:“我已经把上百门最大的红衣大炮运到良乡去了,还运了 6万斤火药过去,足够他们打半个月了。山东镇 2000名受过培训的火炮手也全部运输过去了,他们都是经过孙元化培训一年的,火炮打得最准,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出火炮最大的威力。”
整个京城也不过是 200门红衣大炮,火药库存也就不足 10万斤,如今一半的份额都运到良乡去了,甚至京城的火炮手都全部调过去了,可见他们对良乡之战的重视程度。
吴襄点了点头,神情凝重地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现在我们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了,只能看宋伟等前线的士兵给我们带来好消息了。”
其他总兵也是脸色凝重地点点头,虽然这种生死存亡的命运掌握在他人之手的感觉让他们恐惧讨厌,但他们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只能听天由命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营帐外面忽然传来了嘈杂的声音。士兵们的呼喊声、阻拦声交织在一起,显然有人正在试图闯入营帐。士兵们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慌乱,似乎闯入者来头极大,让他们感到十分棘手。
没多久,一个文官怒气冲冲地冲了进来。他身着官服,头戴乌纱帽,脸上带着愤怒的神情,严厉地说道:“尔等是不是想造反?没经过内阁,你们怎么敢接触叛军。”
来人正是去大同军谈判的冯铨。内阁的官员还把朝廷这 10万大军和京城当做自己谈判的筹码,却没想到底下这群武将却私自行动。冯铨回到京城之后,知道他们与大同军接触,当即就来找吴襄这些人算账,却没想到正好看到这些总兵在私自集会。
当冯铨认为自己抓住了这些总兵的把柄,语气也变得更加严厉起来,他瞪大了眼睛,大声呵斥道:“你们聚众在这里是想谋反吗?”他的声音在营帐内回荡。
但他万万没想到,以前他这样呵斥这些总兵,这些武将必定会吓得胆战心惊,跪在他脚下请求饶恕。但这次这些人不但一个都没动,而且看向他的目光也不善。吴襄冷哼一声,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他缓缓站起身来,大步走到冯铨面前。
“啪!”吴襄抬起手,一巴掌狠狠地打了过去。这巴掌极重,打得冯铨当场倒下,口吐鲜血,还掉了一颗牙齿出来。
冯铨被打蒙了,他呆呆地坐在地上,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不解。他可是做过大学士的人,现在也是兵部左侍郎,是这些总兵的上级,他们怎么敢打自己?
吴襄冷着脸,指着冯铨的鼻子,大声说道:“谁给你的胆子乱闯军机重地?来人,把这老匹夫叉出去,以后再有敢乱闯者,就地格杀。”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威严,让人不敢违抗。
“遵命!”两个士兵立刻冲了过来,架起冯铨的胳膊,把他拖出了营帐。冯铨在挣扎中,嘴里还不停地骂着:“你们这些反贼,不得好死!”但他的声音很快就被营帐外的风声淹没了。
吴襄看着冯铨被拖走的背影,深吸一口气,说道:“各位将军,维持好军中的秩序,毕竟这已经是我们最后的筹码了。”
马世龙等总兵也拱手行礼,离开了营地,各自回到了自己的驻地。
“你……你怎么敢,我可是内阁阁老啊!”直到被士兵丢出军营,他都还沉浸在这巨大的震惊之中,心中不断咆哮着:“他们怎么敢,他们怎么敢!”
他自小就是神童,20岁就考送进士,不到40岁就当上了阁老,可以说冯铨一直是天之骄子般的人物,他不敢相信那些丘八居然敢打他。
文华殿内
冯铨失魂落魄地站在殿中,脸上的巴掌印还隐隐作痛。他声泪俱下地把在大同军营的遭遇向李标等阁老和六部尚书诉说着,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愤怒和委屈。
成基命等人看到冯铨脸上那触目惊心的巴掌印,顿时怒发冲冠。成基命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大声吼道:“吴襄简直是胆大包天,竟敢对阁老动手!”
这巴掌,打的不仅仅是冯铨的脸,更是打在他们阁老尚书的脸,打在所有读书人的尊严上,大明上百多年来还没有如此嚣张的将军。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言辞激烈,仿佛要把这股愤怒都发泄出来。
但李标却一脸丧气,他缓缓站起身来,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绝望。他长叹一声说道:“诸位,大明这棵参天大树都要倒了,我们还有何能力来指挥这些丘八啊?现在这些武将,是想把我们作为礼物送给徐晨,好让他们自己逃过一劫。大家就不要再心存侥幸了,有门路的就赶快逃吧。”
这番话,如同冷水浇头,让在场的官员们瞬间清醒过来。他们这才意识到,曾经他们能对武将呼来喝去,是因为有大明朝廷这座靠山。可如今,朝廷摇摇欲坠,他们已经失去了限制武将的手段。那些武将,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对他们俯首帖耳了。
这些人都是从成千上万的读书人杀出来的天才,智商自然是没得说的,他们之所以反应不过,只不过是大明上百年来以文御武的习惯,深深的刻在他们脑海里,让他们认为这已经是一条不变的真理了,所以他们不会对武将客气,也没想过武将敢反抗自己。
但现在他们清醒过来了,朝廷已经快没了,再也没有人在意他们这些阁老,尚书。
哪怕是大同军他们愿意和吴襄等人谈判而他们却连谈判都不愿意,因为这些人手中有军队,而他们手中却什么都没有。
有了这个清醒的认识之后,成基命,冯铨等人纷纷开始回到自己家,准备逃离京城。
紫禁城,坤宁宫外。
一个极其简易的灵台出现紫禁城当中,这是崇祯皇帝为贺函搭建的。
灵台前,摆放着几盘简单的祭品,香烟袅袅升起,王承恩头在白布跪在一个蒲团上,不断的对着一个火盆烧着黄纸。
大同军为了震慑京城,几乎每日都会把前线攻占的领地报贴满整个京城。昨日,崇祯得知贺涵战死的消息,如同五雷轰顶一般。
他呆坐在龙椅上,眼神空洞,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贺涵的身影。他想起贺涵曾经对自己的忠心耿耿,想起贺涵为了大明江山所付出的一切,心中满是悔恨。他喃喃自语道:“要是我当初能多听听贺爱卿的建议,他也不会战死在松山啊。”
于是,他在宫内祭奠贺函,希望能以此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就在崇祯沉浸在悲痛之中时,张之极和朱纯臣两人匆匆赶到了坤宁宫。
张之极满脸焦急,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崇祯面前,跪地磕头说道:“陛下,大事不好了!李标派遣冯铨去大同军议和,吴襄他们也派遣祖泽润去了大同军,他们想出卖大明,出卖陛下啊!”他痛心疾首,声泪俱下,不断地磕头,额头都磕出了血。
“陛下,不能看着这些奸臣胡作非为啊。大明的江山,是祖宗打下来的,不能毁在他们手里!”
其实,张之极这些勋贵此时心里另有盘算。他们发现,朝廷的大族士绅不带他们玩,那些九边武将也不带他们玩,他们就像是被遗弃的孤儿,成了被出卖的对象。现在他们想加入对方的阵营,可人家根本看不上他们。想来想去,他们只有再次找到崇祯,希望能从崇祯这里找到一线生机。
崇祯看着张之极,心中的怒火再次燃起。他想起当初贺涵去辽东,就是因为这些勋贵的蛊惑,就是因为他们舍不得那点盐税,才导致朝廷落到如今这步田地。
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他扬起手,“啪”的一声,打在了张之极的脸上。
张之极被打得愣住了,他呆呆地看着崇祯,不敢相信天子会打他。
崇祯愤怒地说道:“现在才知道心疼祖宗的基业,朕当初想整治朝纲的时候,你为什么要站在东林党那边?贺爱卿想要用盐税编练新军,你们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阻止?你们有没有想过大明的江山,祖宗的基业?勋贵与国同休,你们一把年纪了,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有大明,才有你张家的荣华富贵,大明亡了,你张家也要亡!”
朱纯臣见状,急忙跪地磕头,说道:“陛下,我们知道错了。现在当务之急,是以大明的江山社稷为重。京城已经不安全了,我们愿保着陛下南下,前往江南,再图复兴大业。”
这些勋贵知道,江南是他们唯一的生路。只可惜,现在连天子也不信任他们了。崇祯宁愿让李轩、文震孟这些外人带着太子南巡,也不让他们勋贵加入其中。
崇祯冷哼一声,说道:“出京城做什么,等着被你们再卖一次吗?朕现在一点也不相信你们这些人,你们这种蠢货,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做出来。”
张之极听了,不断地磕头,额头的血染红了地面。他哭喊道:“陛下,还请给臣一个赎罪的机会,臣愿意用全部的家产来偿还。”
崇祯看着张之极,心中的怒火稍微平息了一些。他淡然道:“放心,太子已经到了江南,大明的江山社稷,一时半会儿亡不了。你想赎罪,就为贺爱卿戴孝吧。”
张之极听了,连忙点头,说道:“臣一定照办,一定为贺总兵戴孝,以表赎罪之心。”
马上建国了,大家认为叫大顺共和国名字怎么样?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3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