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02章 贺函落幕与都想要出卖大明

第302章 贺函落幕与都想要出卖大明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1月  21日,山海关。

    第二师和第四师在彻底攻占山西行省后,贺六的西路军与孙可望的第六师顺利汇合。第二师一鼓作气攻占宣大,第四师则拿下蓟镇。由于边郡大部分兵力都被集中到了京城,剩下驻守的多是老弱病残,战斗力孱弱,更关键的是北方的各路边镇受旱灾的影响,缺衣少食,已经维持不住当地的秩序,大同军杀到那个堡垒,当地的士兵都会果断投降,没有为大明朝陪葬的想法。贺六的西路军一路几乎畅行无阻,轻松接管了整个大明北方的防线。

    第六师作为骑兵师,更是锐不可当,一路攻克永平府、抚宁卫,直抵山海关下,才遭遇了顽强的抵抗。山海关内三千守军意志坚定,拒不投降。孙可望见状,当机立断,下令发起攻击。

    “咚咚咚!”山海关上空鼓声如雷,激烈的厮杀声震彻四周。淡淡的血腥气息在空气中弥漫,随风飘散,死亡的阴霾如幽灵般在战场游荡。绝望而惨烈的叫喊声,将整个战场紧紧笼罩。

    “轰轰轰!”第六师的重型火炮和榴弹炮持续怒吼,炮弹如雨点般砸向这座天下第一雄关的城楼和防御设施。

    10斤重的炮弹狠狠地撞击在城楼上,砖石纷飞,硝烟弥漫。榴弹炮射出的开花弹更是犹如死神的镰刀,每一次爆炸都带走数条鲜活的生命,城楼上的守军被打得抬不起头来。

    趁着火炮对城墙上守军的压制,五千多名攻城士卒高呼着口号,迅速前进,在距离山海关  100步的位置停了下来。吴克善命令传令兵地向后方挥舞令旗,第六师的火炮应声停止射击。

    “杀!”吴克善手持战刀,对着山海关的城墙怒吼。五千蒙古士兵如猛虎下山,架起数百架云梯,迅速搭在山海关城墙上,奋力攀爬。

    吴克善攀爬速度极快,他用牙齿紧紧咬着战刀,像一只灵活的猴子,手脚并用,眨眼间就登上了山海关的城墙。而后他纵身跃过血迹斑驳的墙垛,手中战刀如闪电般挥下。一名冲杀过来的明军士兵躲闪不及,被砍得鲜血直流,惨叫着翻身栽倒。接着,吴克善的战刀再次呼啸而下,血光四溅,一名敌卒的长腿被齐齐斩断。

    吴克善回首狂呼:“给我杀……”他的战刀在空中舞动,带起阵阵风雷,一串串温热的血珠喷射到天空中,断肢残臂在愤怒的吼叫声中随着阵阵惨嚎迎风飞舞。

    越来越多的蒙古士兵登上了城墙,他们身手矫健,三两下就砍死了城墙上的守军。吴克善和蒙古士兵们死死守住这片城墙口,随着更多的士兵涌上城墙,他们结成战阵,一路呐喊着从城墙上杀了下去,而后打开了山海关的城门。

    “轰”在城墙下的孙可望看到城门被打开,立即下令:“杀进去,攻占山海关!”

    “杀!”第六师的士兵们以团为单位,如潮水般迅速涌入山海关,而后快速控制山海关内各处重要关卡,此时明军士气以无,看到城门被攻占,大同军杀进来,他们纷纷举手投降。

    看着即将沦陷的山海关,李应骥满脸疑惑地说道:“今日,我们这位蒙古小王子很勇猛,居然当上了先登勇士,也不在意科尔沁士兵的伤亡了。”

    此次攻城,本应由第六师士兵打先锋,但攻城之前,吴克善却主动揽下了这个苦差事。李应骥记得,一路上吴克善可是非常小心谨慎,生怕自己的蒙古士兵遭受重大伤亡。

    孙可望淡然笑道:“我们这位蒙古小王子知道北方即将归我们大同军了,自然要想办法建功立业。”

    而后他看了看被攻克的山海关道:“以后攻城火炮的作用越来越大了,尤其是火炮和步兵协同作战尤为重要,要是没有火炮压制城头上的敌人,我等一下攻克山海关还要花些时日。”

    李应骥赞同道:“火炮的确是战场上的利器。”

    山海关,总兵府内。

    第六师团以上的将领还还有蒙古部落盟友汇聚一堂。

    孙可望神情严肃地说道:“攻占山海关之后,都督给我们的命令是占据整个辽西,为下一步进攻辽东打下基础。”

    团长杜陵霍然起身,大声说道:“末将愿意为大军先锋,为都督夺下辽东。”

    杜陵便是几年前敖汉部落的少主,本名叫索诺木杜棱。自从敖汉部落被大同军击败后,部落被打散,族人也快速汉化。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汉名,将名字中的“杜陵”作为自己的名字。杜陵作战勇猛异常,加上他父亲有领兵打仗的经验,他加入大同军后,很快就成为了第六师的骑兵团长之一。

    李应骥却一脸担忧道:“辽西不比关内,那里有秀子营和女真八旗。虽然我们不惧他们,但他们毕竟人多势众,我们还是应该小心戒备。”

    而后,他又关切地问道:“有谁知道秀子营和女真人在关外大战,战况如何了?”

    第十二旅长高烈幸灾乐祸地说道:“俺刚刚询问过辽东士兵,据说还在打,不过看样子秀字营应该要败了。虽然贺函是个屠夫,但这次俺得说他是个爷们。”

    孙可望听后,皱了皱眉头,对杜陵说道:“杜陵,你为大军先锋,一路上攻占辽西各堡垒,遇到女真骑兵和秀字营则就地驻防,必要时可以后撤。”

    杜陵坚定地回答:“遵命!”

    而后,孙可望看向其他将领,下令道:“全军休整一日,而后向辽西进发。”

    “遵命!”众将领齐声回应。

    吴克善内心却感叹,妹夫呀,妹夫,不是大哥不愿意帮你,实在是中原英雄辈出,我也要为科尔沁部落早想。八旗骑兵还在和秀子营大战,他就知道女真人连凭险驻守都做不到,以大同军强大的武力,只要要不了两年金国就要烟消云散了。他甚至在想要不要召回妹妹和姑姑。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1月  23日,辽西,松山。

    北方最寒冷的冬季正渐渐过去,天气开始有了一丝回暖的迹象。然而,松山战场却宛如一片修罗场,尸横遍野,血红色的冰块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异样的恐怖气息。

    皇太极站在高处,望着战场上堆积如山的女真士兵尸体,眉头紧锁。女真人的死伤太过惨重,他咬了咬牙,终于下达了鸣金退兵的命令。刹那间,锣鼓声在战场上回荡,女真士兵如同潮水一般,缓缓从战场上退却。

    贺函手持着那杆血淋淋的火枪,枪上的刺刀已经弯曲变形。他气喘吁吁地坐在松山的土地上,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

    这场战斗异常惨烈,女真人的进攻如狂风暴雨般凶猛,秀子营的火药早已用光,女真人的长箭也射光了,双方进入了最残酷的白刃格杀阶段。

    虽然冷兵器是女真人的优势,但秀字营的大部分士兵和女真人有着血海深仇,他们悍不畏死。贺函更是身先士卒,带着亲卫在战场上四处截杀阻击,酣呼鏖战。他敏锐地察觉到,皇太极似乎不想再造成更大的伤亡,这也是战争打到现在还未结束的原因。

    没过多久,一个浑身血迹斑斑、甲胄多处破裂、疲惫不堪的壮汉来到贺函身边。他就是贺函的副将何可纲。

    何可纲将一个水袋递给贺函,贺函接过,仰头一饮而尽,然后继续闭目休息。何可纲犹豫了一下,无奈地说道:“将军,山海关被大同军攻克了,现在我们腹背受敌了。”

    贺函微微睁开眼睛,淡然一笑,说道:“来的好快,朝廷的将门果然是群废物。”

    何可纲哭笑不得,着急地说道:“将军,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贺函活动了一下身体,站起身来,说道:“你去问问大家,想要杀女真人的,就继续留在这里,本将带他们报仇雪恨,但不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只保证他们能杀得痛快。

    想要活命的,你带着他们去找大同军。我了解他们,以你们在关外和女真人血战一月的功劳,他们不会为难你们,说不定还能收编你们。”

    何可纲这才松了一口气接着问道:“将军,您是米脂人和大同社是老乡,您为什么不带领我们投靠大同军?”

    贺函笑着拍了拍自己的脸,说道:“某要脸,既然已经分道扬镳了,又何必走回头路。”

    何可纲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将军您这又是何苦。”

    贺函再次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见徐晨,他明明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少爷,却要他们和工匠劳作,当时贺函就觉得徐晨看不起他们。

    现在想到重民社和自己这一路的遭遇,会不会徐晨也被大户锤打过,才知道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坚决和他们撇开关系。

    他这一路证明这条道路走不通,希望大同社的道路能走通吧。

    他挥手大声说道:“某这一辈子见过英雄豪杰,也有一群志同道合之友,想要一起改变天下,虽然失败了,但也足够了。现在死则死耳,何惧之有。”

    经过一个月的苦战,贺函手中的三万大军只剩下一万出头。其中有近万伤员在松山的营地当中,战死上万部下。上万士兵不想继续打下去了,他们跟着何可纲回到了松山上的军营,准备投靠大同军。

    而留在贺函身边的,还有上千名士兵。他们和女真人仇深似海,哪怕战死,也要跟着贺函杀女真人。

    贺函看着留下来的士兵,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声说道:“擂鼓,集结!”

    松山下,女真人营地。

    皇太极此时也骑虎难下。此次和秀字营大战,战死的汉军旗、蒙八旗、女真八旗子弟有上万人,还有上万伤员,没有半年时间难以恢复。可以说,秀子营再次重创了女真军队。更关键的是,他连最低的目标——攻占山海关都没有实现。

    此时,他已经有些进退两难了。女真各级将领都开始埋怨他带领八旗和秀子营死磕。他若不杀了贺函就退兵,只怕这个大汗之位都很难保住。

    虽然他已经废了阿敏,但代善、莽古儿泰他们依旧有很大的威望可以取代他。但继续进攻秀子营,却只是在浪费八旗子弟的性命。

    眼看着大同军已经要攻占整个直隶,尤其是他从探马那里得知,有一支骑兵正朝着他们杀过来,不用想都知道,这必然是大同军的骑兵。金国未来的敌人必然是这个比大明强大十倍都不止的对手,继续战斗下去根本没有意义,他现在应该做的事情是准备如何与大同军相处。

    就在皇太极打算撤退保全实力的时候,松山上突然传来的战鼓声音惊醒了他。他和其他女真将领看向松山方向,却发现贺函带着上千名士兵正朝着他们杀来。

    皇太极愤怒地吼道:“这个贺函真是一个疯子,朕的谋划全被他破坏了。”

    范文程在一旁说道:“贺函只带这点人过来,他是找死吗?”

    皇太极说道:“鳌拜,索尼!”

    “奴才在!”鳌拜和索尼立刻跪下。

    “你去杀了贺函!”

    “喳!”鳌拜和索尼领命,当即带着两甲喇  2500余人,迎向秀子营残部。

    经过一个多月的较量,双方可谓是知己知彼,此时双方都已经弹尽粮绝,交战也没什么试探,只剩下刺刀和战刀的较量。

    两支队伍越来越近,50步、30步……“轰!”双方大军猛烈地冲击在一起。

    贺函手持长枪,刺刀率先刺进一个女真士兵的胸膛,鲜血喷射到他的全身,但他依旧高举长枪,鼓舞士气道:“杀奴!”

    “杀奴!”秀子营的士卒们面目狰狞,他们组成小队,不断用刺刀捅杀女真人。他们紧紧跟在贺函身后,奋勇杀敌。

    鳌拜手持一柄大砍刀,左右砍杀,锐不可当。他高声怒吼道:“杀敌!”

    战场上,贺函舍生忘死,一手刺刀术,勇不可挡,一连杀了  5名女真士兵。鳌拜看到贺函,大吼道:“贺函,有本事和某来较量!”

    贺函叫道:“来的好!”两人带着各自的小队冲了过去。贺函的刺刀直刺鳌拜的身体,鳌拜用大刀格挡住贺函的刺刀,反手用力砍过去,直接把贺函的火枪砍成两截。

    贺函毫不退缩,用手中的半截刺刀直插鳌拜的胸口。然而,鳌拜却先一步砍中了贺函。贺函当即鲜血直流,倒在地面上。

    鳌拜气喘吁吁地说道:“是某赢了!”

    随着贺函被杀,战场上余下的秀字营士兵逐渐被女真人围剿。没多久,松山上除了女真人之外,再也没有一个活人。

    “呜呜呜!”就在这时,一股悠长的牛角号声音响起。皇太极脸色大变,大声说道:“全军撤退!”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1月  22日,保定府

    大同军攻入直隶之后,行军的速度明显放缓。一方面,徐晨下令在当地大范围清洗大族士绅,这一行动需要军队配合镇压,以确保新秩序的建立。

    另一方面,随着战线不断拉长,后方的补给变得不再像最初那样顺畅。中原大户的粮食都已赈济给了当地百姓,直隶虽有一些粮食,但本地粮草一直依赖中原征集。再者,大同军开始着重攻占各个军事要点,第六师的孙可望成功攻占山海关,牢牢掌控了这个最重要的关口;第八师的杨秀头则拿下了天津卫。至此,京城彻底被大同军团团包围。

    京城的士绅大户得知新军和女真八旗在松山火拼的消息后,心知京城已无力回天。他们纷纷开始为自己寻找出路,直隶的大户们唯一能想到的办法,便是跑到大同军营地与徐晨谈判。

    保定府,大同军军营里。

    冯铨身着华丽的皮裘,神情紧张又带着一丝期待,他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谈道:“徐都督,自古以来,皇朝鼎立都需要与大族共治天下。只要您改弦易辙,我等不但可以献出京城,还能联络江南的士绅,让他们也投靠都督您。如此一来,百姓能少遭战火之苦,纷乱了几十年的天下也能再次归于统一。都督,您将会开启一个全新的王朝。”

    此时的他们,武力上已无法与大同社抗衡,这是他们能想到的唯一办法,试图说服徐晨承认他们的土地和地位。尽管他们也清楚希望渺茫,但除此之外,已无更好的选择。

    徐晨听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说道:“让百姓受苦的不正是你们吗?大明朝廷征税不过几升,你们却要收走一半以上的粮食。

    是谁给了你们这样的胆子,让你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坐享农户的劳动果实?这些粮食都是农户们一滴汗摔成八瓣种出来的,你们没有付出一丝一毫,却像豺狼一般侵吞他们的成果。

    现在却在这里装好人,说要让百姓少遭战火之苦。还想让我改弦易辙,让你们继续当老爷,兼并土地、霸占矿场、偷税漏税,把税务转嫁给普通百姓,然后继续踩在百姓的肩膀上吸血吃肉,逼着天下百姓再次造反。

    你们就别做春秋大梦了,我早已说过,地主阶级终将被扫下历史的舞台,你们这些垃圾就别再丢人现眼了。”

    徐晨话音刚落,周围的大同军将领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像看小丑一样看着冯铨。冯铨的脸色涨得通红,却又无言以对。

    他定了定心神,强装镇定地说道:“都督,京城依旧在我等手中,朝廷还有  10万精锐。而且即便您占据了京城,大明还有半壁江山,天下未必会落到您大同军手中。”

    徐晨不屑地冷笑一声,说道:“但凡你们有点本事,也不至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都打不过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女真小族。但凡你们少贪一点,如今也不至于让我大同军几十万大军包围京城。你觉得你们手中的  10万大军是精锐,但在我看来,不过是些土鸡瓦狗,一战便可将其歼灭。”

    张献忠在一旁大笑道:“都督说得好,还说什么有  10万精锐,就是放  10万头猪在京城,吃粮食都比他们有效果。”众人又是一阵哄笑。冯铨满脸沮丧,一无所获地离开了大同军营。

    就在他刚走出帐篷时,与祖泽润擦肩而过。冯铨大惊失色,他明白祖泽润出现在这里,意味着京城的武将们要出卖朝廷了,这真是“树倒猢狲散”。

    其实早在  5天前,祖泽润就来到了大同军营地。他表示代表京师的将门愿意献出京城,但要求大同军保证他们的财产安全,允许他们带财产和家丁到江南。

    这一要求自然遭到了大同军高层的否定。在大同军看来,京城已被团团包围,吴襄这些人就像待宰的肥猪,他们有十足的把握将其歼灭。如果将门们愿意献出京城,让他们带少量财产去江南,大同军还可以接受。

    但让他们带家丁到江南,那是绝对不行的。这些将领身经百战,再带着家丁去江南,无疑会增加日后统一南方的难度。大同军宁愿在京城歼灭大明北方的精锐,也不愿给自己未来制造障碍。

    吴襄等人不断降低条件,先是说愿意减少财产,后来干脆不要财产,只要求保住家丁,但大同社依旧不允许。他们可以带走少量财产,但带兵走绝无可能。

    祖泽润不断降低条件,最后甚至提出最多只带走  1000家丁,但大同社还是不答应。

    走进帐篷前,祖泽润先叹了口气,然后打起精神,给徐晨行了一个礼,说道:“都督,您也是仁慈之人,何必要把我等逼上绝路。”

    徐晨神情严肃地说道:“你们现在已经没有资格和我们大同军谈条件。你能站在这里,是因为我想减少伤亡,这已经是我最大的仁慈。如果你们不答应,我军直接攻入京城,也并非难事。”

    祖泽润咬了咬牙,说道:“都督可不要逼人太甚。要知道兔子急了也能蹬死鹰,更何况我等手中还有  10万大军。不如这样,我们以良乡做赌。良乡城中有  1万精锐,如果都督能在半个月内攻下良乡,我等俯首称臣,愿意献出京城;如果都督攻不下,我等依旧会献出京城,但要求都督允许我等每家将门带走  1000家丁去江南。”

    张献忠哈哈大笑道:“谁给了你们这些酒囊饭袋如此大的信心?我军一路行军上千里,攻克了几百座城市,还没有一座城池能阻挡我军  10日。”

    祖泽润神色淡然,目光坚定地说道:“就看都督敢不敢打这个赌。”

    徐晨目光冷峻,平静地说道:“你们回去准备吧,我大同军会让你们输得心服口服。”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3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