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风雨杀胡令 > 第二十七章 《坞主试探》

第二十七章 《坞主试探》


晨霜在校场的石碾上结了层薄冰,韩成功踩着露水往哨棚走,皮靴碾过碎冰,发出咯吱的轻响。远处传来整齐的踏步声,是陈玉带步卒在练队列,“一二”的号子撞在寨墙的箭楼上,折回时竟带了些回音,显得格外有气势。

“校尉早。”守哨棚的是个磐石坞老卒,姓刘,脸上刻着风霜,见他过来连忙拱手。这老卒前几日还对流民横眉冷对,今早却主动给西寨的王大叔递了块烤红薯,昨日韩成功让两队人混编操练,摔跤时你扶我一把,擦汗时共喝一坛水,往日的隔阂竟消了大半。

韩成功点点头,掀帘进了哨棚。油灯还亮着,花如月正趴在案前核账,鬓边的碎发垂在竹简上,被烛火映得泛着浅金。案上摆着两碗麦粥,一碗已经凉透,另一碗冒着热气,显然是刚盛的。

“醒了?”她抬头,眼里带着倦意却依旧清亮,“苏明寅时就来了,在校场等着,说想看看咱们的劫粮计划。”她把热粥推过来,“加了些枣泥,你尝尝。”

韩成功接过粥碗,暖意顺着陶土传到掌心。案上的竹简摊开着,是粮仓的布防图,王二麻子画的,标注着羯兵换岗的时辰、粮仓的梁柱位置,甚至连屋檐下的狗洞都标得清清楚楚。“苏谦让他来的?”

“多半是。”花如月用炭笔在图上圈出个红点,“这里是粮仓的后墙,王二麻子说墙体是夯土的,年久失修,用撞木应该能撞开。”她顿了顿,声音压得低了些,“昨晚苏明去账房借了本《九地篇》,看了半宿,今晨眼睛都是红的。”

韩成功笑了笑。这苏明是个想做事却没底气的,苏谦让他来,怕是想让儿子学些真本事。他几口喝完粥,拿起布防图往校场走,刚出哨棚就撞见苏明。

年轻人穿着身新浆洗的皮甲,手里攥着杆长矛,矛尖擦得锃亮,见了韩成功却有些局促,拱手时差点把矛掉在地上。“韩校尉,家父说……说让我多向您请教。”他脸颊微红,“那粮仓的布防,您真有把握?”

“没把握的事,我不做。”韩成功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跟我来,给你讲讲怎么用三十人,端了三十人的窝。”

校场上,赵大牛正带着骑兵遛马,九匹战马被打理得油光水滑,马背上的毡垫都换成了新缝的,花如月让妇女们用缴获的羯兵战袍改的,又暖又耐磨。陈玉的步卒队则分成两拨,一拨练盾阵,一拨练攀墙,墙是用木板搭的,高两丈,与粮仓的围墙一般高矮。

“看见那面墙了?”韩成功指着木板墙对苏明说,“粮仓的后墙比这还矮三尺,但墙根有狗洞,能容一人匍匐进出。”他召来王二麻子,“把你做的‘听瓮’拿来。”

王二麻子抱着个陶瓮,瓮口蒙着层薄皮,是他按韩成功的意思做的,能听百丈外的动静。“苏公子请看,”他把瓮底贴在地上,“把这个放在墙根,里面的人说话都能听见,羯兵换岗、打鼾,一清二楚。”

苏明眼睛瞪得溜圆,伸手想摸又缩回手,显然是第一次见这物件。“这……这比斥候还管用?”

“斥候要冒风险,这东西不用。”韩成功接过听瓮,递给个步卒,“你带两人,寅时出发,先去粮仓后墙埋好这东西,卯时三刻听动静,若羯兵换岗,就敲三声响箭。”

步卒领命而去。苏明看着他们的背影,又看向正在操练攀墙的步卒,那些人腰间缠着麻绳,手里拿着带铁钩的短矛,几下就能勾住墙头翻上去,动作比猴子还灵。“校尉的法子,真是……闻所未闻。”

“能杀人,能活命,就是好法子。”韩成功转向陈玉,“把火油罐抬来。”

四个步卒抬着个大陶罐过来,里面装着桐油,罐口塞着浸了油脂的麻布。“这是张铁匠新打的,罐壁比寻常陶罐厚三倍,”陈玉拍着罐身,“扔出去时不会碎,得用火种引燃。”他又指了指旁边的竹筐,里面是几十个小陶罐,“这些是分给弟兄们的,里面掺了硫磺,烧起来火头更旺。”

苏明看着那些陶罐,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些黑色的粉末。“家父说这是硝石,去年从药铺收的,说遇火会炸,或许……”

韩成功眼睛一亮。硝石、硫磺、木炭,这三样混在一起,就是最原始的火药!他虽没试过,但现代的常识告诉他这东西的威力。“苏公子有心了。”他接过油纸包,递给张铁匠的徒弟,“去,按硝石三成、硫磺两成、木炭五成的比例混好,装在小陶罐里,塞紧麻布。”

苏明看着他有条不紊地布置,原本的疑虑渐渐变成了佩服。他原以为韩成功只是勇猛,此刻才知这人粗中有细,连羯兵换岗的时辰、墙根的狗洞都摸得一清二楚,比父亲派去的斥候还周全。

“韩校尉,”他忽然开口,声音比刚才稳了些,“若……若劫粮时遇着石擒虎的援兵怎么办?家父说,那粮仓离羯兵的主营不过二十里。”

“那就让他们来。”韩成功指着校场边缘的投石机,那是按梦里李牧的法子,用老槐木和麻绳做的,能把三十斤的石块扔出百丈远,“我让人在粮仓东侧的山坳里藏了五架这东西,援兵来了,就给他们尝尝‘天女散花’的滋味。”他转向赵大牛,“你的骑兵队沿山道游击,专砍落单的,让他们进不得,退不得。”

苏明听得心头发热,攥着长矛的手微微用力。他自幼读兵书,却从未见过这样的战术,不拼人数,不硬冲,像张网似的把敌人罩住,处处是陷阱,处处是杀招。“家父总说,乱世要守,不能攻。”他低声道,“今日才知,光守是守不住的。”

韩成功拍了拍他的后背:“守是为了活,攻是为了活得更稳。等搬回粮草,让你父亲来校场看看,咱们不光能守磐石坞,还能把羯兵的地盘,一块块抢回来。”

正说着,刘老卒匆匆跑来,手里举着支响箭,箭杆上缠着布条,是守水源的弟兄发来的信号,有异常。韩成功心里一紧,与陈玉对视一眼,同时拔腿往溪边跑。

溪边的景象却有些意外。不是羯兵偷袭,而是几个坞卒正围着个穿破袍的儒生争吵,那儒生背着个书箧,自称是从洛阳逃来的,想借水喝,坞卒却怀疑他是羯兵的细作,正推搡着要绑他。

“住手!”韩成功喝止道。那儒生抬起头,脸色苍白却眼神倔强,虽衣衫褴褛,发髻却梳得整齐,腰间还挂着块褪色的玉佩,一看就是士族出身。

“在下温彦,原是洛阳太学博士。”儒生拱手作揖,声音虽弱却清晰,“永嘉之乱时避于嵩山,近日听闻磐石坞有汉家义士,特来投奔。”他打开书箧,里面是几卷竹简,虽有些磨损,却能看出是《孙子兵法》的残篇。

苏明突然惊呼:“温博士?家父常提起您,说您注解的《孙子》堪称一绝!”

韩成功心里一动。乱世里,识字的人比武将还金贵,更别说懂兵法的儒生。他看向温彦:“博士若不嫌弃,可愿留在坞里,教教弟兄们识字,讲讲兵法?”

温彦望着校场操练的队伍,又看了看溪边分时段取水的流民与坞卒,忽然笑了,眼里的疲惫散去不少:“若韩校尉真能做到‘汉家儿郎,不分彼此’,温某愿效犬马之劳。”

消息传到苏谦耳里时,他正在书房临摹《兰亭序》,笔锋一顿,墨滴在宣纸上晕开个黑点。“温彦来了?”他放下笔,指尖在砚台上摩挲,“还愿留下教书?”

旁边的老管家点头:“听说韩校尉让他给弟兄们讲兵法,温博士答应了,还说要给流民子弟开蒙。”

苏谦沉默半晌,忽然对老管家说:“去,把库房里那套《武经总要》取出来,送到校场。”他望着窗外的校场方向,那里的呐喊声比往日更响亮,“这韩成功……不简单啊。”

夕阳西斜时,韩成功正在校场听温彦讲“兵贵胜,不贵久”。温博士虽体弱,讲起兵法却中气十足,用断木崖之战作例子,分析如何以少胜多,听得弟兄们连连叫好。苏明站在人群里,听得格外认真,手里的竹笔记满了要点。

花如月端着晚饭过来,是两碗糙米饭配着腌菜,却特意给温彦加了个煮鸡蛋。“博士辛苦了。”她笑着说,“韩校尉说,以后这讲武堂,就拜托您了。”

温彦接过碗,看着远处正在调试投石机的韩成功,忽然对花如月道:“韩校尉有勇有谋,夫人又能安内,磐石坞……或许真能成为乱世中的一块净土。”

夜幕降临时,韩成功最后检查了劫粮的装备:火油罐、听瓮、带钩的短矛,还有张铁匠新做的撞木,用的是最粗的槐木,两头包着铁箍,看着就沉。苏明带着二十个磐石坞弟兄在校场待命,个个摩拳擦掌,与昨日的犹豫判若两人。

“寅时准时出发。”韩成功拍了拍手,声音在夜里格外清晰,“记住,咱们是去搬粮,不是去拼命,听我号令,不许贪功,不许恋战。”他看向苏明,“你带五人走在最前,用你父亲给的硫磺粉做记号,别走错路。”

苏明用力点头,眼里的光比火把还亮。他摸了摸怀里的《孙子》残篇,那是温彦借他的,扉页上写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刻竟觉得比任何武器都管用。

韩成功望着满天星斗,忽然想起梦里的李牧。那老将说,兵事如水,能因势利导者方能取胜。他不知道这场劫粮会不会顺利,不知道苏谦是否真能放下顾虑,但他知道,只要弟兄们心齐,只要这磐石坞的烟火气不散,就总有希望。

哨棚的油灯又亮了,花如月还在核账,竹简上的“结盟”二字被她描了又描,墨迹渐渐变深,像颗正在生根的种子。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486/5043369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