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应存在的名字
研究所的地下室常年保持着恒温恒湿的状态,张远山站在工作台前,额头上的汗珠却不断渗出。他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镜片上的雾气,再次戴上时,青铜鼎上的纹路依然让他感到一阵眩晕。
"这不对劲..."张远山喃喃自语,手指轻轻抚过鼎腹上的纹饰。这件上周从陕西周原遗址送来的青铜鼎,造型与商周时期常见的圆鼎相似,但细节处却处处透着诡异。那些纹饰既不像饕餮纹,也不像夔龙纹,而是一些扭曲的、仿佛在水中飘动的线条,看久了会让人产生它们在蠕动的错觉。
"张教授,您要的X光扫描结果出来了。"实习生小王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刚打印出来的图片,"技术部说...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内部结构。"
张远山接过图片,眉头立刻拧成了一个结。X光显示,青铜鼎内部并非实心,而是有着复杂的空腔结构,像是一套精密的管道系统。更奇怪的是,这些空腔的排布毫无规律可言,既不符合实用功能,也不具备装饰意义。
"这不可能..."张远山的手指微微发抖,"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技术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
他放下X光片,拿起放大镜再次检查鼎身。忽然,鼎足内侧一处细微的凹陷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个几乎不可察觉的凹点,周围环绕着几道放射状的细线。
"小王,帮我拿紫外线灯来。"
当紫外线照射在鼎身上时,张远山的呼吸几乎停滞。原本看似普通的青铜表面,在紫光下显现出密密麻麻的细小纹路,像是某种文字,又像是星图。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些纹路竟泛着微弱的荧光,仿佛青铜内部嵌入了某种发光物质。
"这...这..."小王的声音颤抖着,"这不符合任何已知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啊!"
张远山没有回答,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鼎底。在紫外线照射下,那里显露出几个阴刻的符号,风格类似商周金文,却又截然不同。那些符号扭曲怪异,笔画间带着一种令人不适的流畅感,仿佛不是用工具刻上去的,而是某种生物用爪子或触须自然留下的痕迹。
"去请祁教授过来,"张远山的声音低沉而紧绷,"就说...我们可能发现了不得了的东西。"
半小时后,祁连雪匆匆赶到。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长发随意地扎在脑后,看起来刚从考古现场回来,身上还带着泥土的气息。
"什么事这么急?"祁连雪一边戴上手套一边问,"我正在整理三星堆新出土的——"
她的话戛然而止,目光落在紫外线灯照射下的青铜鼎上。张远山看到她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
"这..."祁连雪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这些符号..."
"你认识?"张远山急切地问。
祁连雪摇摇头,眼神却变得异常锐利:"不认识,但它们让我想起上个月在甘肃发现的那批青铜器残片...同样的诡异风格。"
她突然从包里取出一个密封袋,里面装着一块青铜残片:"看这个。"
张远山接过残片,在紫外线灯下观察。残片上的纹路与鼎身上的如出一辙,只是更加残破。
"这是从哪里出土的?"
"甘肃临洮,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祁连雪说,"地层测定大约公元前2500年。"
张远山倒吸一口冷气:"比商朝早了近一千年..."
两人沉默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困惑。张远山转向工作台,小心地将青铜鼎翻转过来,让鼎底完全暴露在灯光下。
"我需要记录这些符号,"他说着打开了录音设备,"开始记录,2023年7月15日,青铜鼎编号ZY-2023-0715,发现于陕西周原遗址,初步断代商周时期,但纹饰风格与已知任何商周青铜器不符..."
就在他开始描述鼎底符号的那一刻,录音设备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杂音。张远山停下讲解,杂音也随之消失。他皱眉检查设备,一切正常。
"继续吧,"祁连雪说,"可能是信号干扰。"
张远山点点头,再次开始录音。这一次,当他念出第一个符号的描述时,杂音再次出现,而且更加剧烈。更奇怪的是,杂音中似乎夹杂着某种低沉的声音,像是从极远处传来的鲸鸣,又像是某种巨大生物的低吼。
"关掉它!"祁连雪突然喊道,脸色煞白。
张远山立刻关闭录音设备,地下室恢复了寂静。两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安。
"你听到了什么?"张远山问。
祁连雪深吸一口气:"像是...某种生物的声音,但又不完全像。它让我感到...不适。"
张远山点点头,他自己也感到一阵莫名的恶心,仿佛刚刚听到了什么不该听的东西。他决定暂时放弃录音,改为文字记录。
"我们先把这些符号拓下来,"他说着取出宣纸和墨汁,"然后去图书馆查资料。"
就在他专注于拓印工作时,一种奇怪的感觉袭来。他的手指开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眼前浮现出一些模糊的画面——深不见底的海渊,扭曲的巨大阴影,还有某种非人语言的呢喃。这些画面一闪而过,却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
"张教授?你还好吗?"祁连雪关切地问。
张远山猛地回神,发现自己手中的毛笔不知何时已经在笔记本上画下了一串奇怪的符号。这些符号与鼎底刻文风格相似,却更加复杂流畅,仿佛是他潜意识中早已熟知的文字。
"我...我不知道这些是什么..."张远山困惑地盯着自己的笔迹,"我从未见过这种文字..."
祁连雪凑近查看,突然倒吸一口冷气:"等等,这看起来像是..."
她飞快地翻找手机相册,调出一张图片:"看这个!这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块泥板,上面是最早的苏美尔楔形文字前身,被称为'前苏美尔语'。你写的这些符号...与其中的一些非常相似!"
张远山感到一阵眩晕。公元前3000年的前苏美尔文字,怎么会出现在他的笔下?更不用说与这件据称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鼎产生联系。时间跨度太大了,地理距离也太远了。
"这说不通..."他喃喃道。
"除非..."祁连雪的声音变得异常严肃,"这些符号属于某种更古老、更广泛的文化体系,比我们已知的任何文明都要古老。"
就在这时,张远山的手机响了。是技术部的林玥。
"张教授,您最好来看看这个,"林玥的声音透着兴奋,"我们对您送来的青铜鼎做了光谱分析,发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
当张远山和祁连雪赶到光谱分析室时,林玥正盯着电脑屏幕,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看这个,"她指向屏幕上鼎身的紫外线扫描图,"这些看似随机的纹路,实际上是一幅星图。"
张远山凑近屏幕,确实,那些发光的纹路组成了清晰的星座图案。
"能确定对应的是哪个时期的星空吗?"祁连雪问。
林玥点点头,敲击几下键盘调出一个天文软件:"我已经做了模拟比对。最吻合的是...公元前3000年的春分点星空。"
"又是公元前3000年..."张远山低声说,与祁连雪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还有更奇怪的,"林玥继续说,调出另一组图像,"这些星图不是静态的。当我们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时,星图会发生变化,显示出不同时期的星空。就好像...就好像这个鼎在记录数千年的天文变化。"
三人陷入沉默,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诡异的紧张感。这件青铜器所蕴含的信息和技术,完全超出了那个时代应有的水平。
"我们需要更多资料,"张远山最终打破沉默,"祁教授,你提到的甘肃临洮遗址,有相关报告吗?"
祁连雪点点头:"有初步报告,但更详细的资料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部。那里收藏了一些未公开的考古笔记和古籍佚文。"
"那我们明天一早就去,"张远山决定道,"林玥,继续分析这些星图,看能否找到更多线索。"
当晚,张远山在研究所过夜。他辗转难眠,一闭眼就看到那些诡异的符号在眼前浮动。凌晨三点,他猛然惊醒,发现自己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又写满了那种陌生文字。更可怕的是,他完全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起床书写的。
他颤抖着翻开新的一页,试图回忆梦中看到的景象。深海的黑暗,巨大的石质建筑,还有...一个名字。那个名字在他脑海中回荡,带着难以言喻的古老与邪恶。
他的手不受控制地动起来,在纸上写下一个扭曲的符号组合。完成后,张远山盯着这个符号,突然感到一阵刺骨的恐惧。尽管从未学过这种文字,但他莫名地知道它的含义——那是"克苏鲁"的变体写法,用某种早该灭绝的语言书写。
"这不可能..."张远山的声音嘶哑,"这些名字...这些存在...不应该被知晓..."
他猛地合上笔记本,却听到办公室的角落里传来一阵微弱的、如同鲸鸣般的回声。录音设备明明已经关闭,指示灯却诡异地亮着红光...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482/5047284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