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青铜血液
青海湖的黎明来得比内陆要晚一些。
凌晨五点三十分,湖面还笼罩在深蓝色的晨雾中,只有东方天际线泛起一丝鱼肚白。三艘打捞船呈三角形排列,探照灯将中央水域照得如同白昼。水面下,潜水员的氧气泡不断上浮,在平静的湖面留下一圈圈涟漪。
"报告总指挥,第三尊鼎已经固定完毕,可以起吊。"对讲机里传来潜水队长沙哑的声音。
祁连雪紧了紧身上的防风外套,青海湖的清晨冷得刺骨。她站在主打捞船的甲板上,看着起重机的钢索缓缓绷直,湖面开始出现不规则的波动。作为这次考古行动的军方联络员,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尊鼎的重要性。
"注意起吊速度,控制在每分钟一米。"她对着对讲机说道,眼睛紧盯着水下监控屏幕。
湖水开始翻涌,一个模糊的青铜轮廓逐渐浮出水面。当鼎耳首先破水而出时,祁连雪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压抑的惊呼。那青铜鼎足有半人高,鼎身覆盖着厚厚的水垢和藻类,但依稀可见繁复的纹路。
"和之前两尊形制相同,"张远山不知何时站到了她身旁,这位六十多岁的考古学家眼睛发亮,"三足圆鼎,饕餮纹,商周风格但工艺更古老。"
祁连雪点点头。前两尊鼎分别在2015年和2018年发现,当时并未引起太大轰动。直到去年,军方实验室在例行检测中发现鼎内壁残留物中含有异常同位素,整个项目才被提升为绝密级别。
起重机将青铜鼎缓缓放在特制的防震平台上。张远山迫不及待地戴上手套上前检查,祁连雪紧随其后。
"看这里,"张远山指着鼎腹内侧一处凹陷,"和前两尊一样,这里曾经盛放过某种液体。"
祁连雪俯身观察,在凹陷处发现了一层黑色薄膜,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金属光泽。她取出取样工具,小心翼翼地刮下一些放入铅制容器中。
"温度在零下时呈现金属特性,常温下是粘稠液体,"她低声对张远山说,"和你们前两次发现的样本一致。"
张远山若有所思地抚摸着鼎身上的铭文:"这次铭文保存得更完整,或许能解答很多疑问。"
一阵刺耳的蜂鸣声打断了他们的交谈。祁连雪的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报告:"总指挥,雷达显示湖底有异常震动!建议立即撤离该区域!"
祁连雪抬头看向湖面,原本平静的水面突然泛起不规则的波纹。她果断下令:"所有人员立即撤回,打捞船启动,返回基地!"
当最后一艘打捞船驶离中心区域不到三百米时,湖心突然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直径足有五十米。漩涡中心泛着诡异的蓝绿色光芒,持续了约三分钟后迅速消失,湖面恢复了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祁连雪紧握甲板栏杆,指节发白。她转头看向被防水布覆盖的青铜鼎,一种莫名的恐惧爬上脊背。
---
西宁某军工实验室,地下三层。
祁连雪透过铅玻璃观察窗看着实验室内的操作。穿着防护服的技术人员正在将黑液样本置于零下196度的液氮环境中。显微镜图像实时传输到外部屏幕上,显示黑液正在从粘稠状态逐渐凝固,表面形成规则的几何图案。
"温度降至零下80度时开始出现金属特性,"首席研究员陈志明指着数据屏幕说,"零下150度时导电性超过铜,但奇怪的是,它的晶体结构不符合任何已知金属。"
祁连雪皱眉:"辐射测试结果呢?"
"更令人费解,"陈志明调出另一组数据,"它不仅能屏蔽辐射,还能吸收并转化。我们初步分析,它含有类似叶绿素的分子结构,但效率高出数千倍,能将高能辐射直接转化为生物可利用能量。"
祁连雪心跳加速。如果这种物质可以量产,将彻底解决核废料处理问题,甚至开启新能源革命。但她想到湖心那个诡异的漩涡,隐隐感到不安。
"有生命特征吗?"
陈志明犹豫了一下:"严格来说不是生命体,但它表现出某种...目的性。看这个。"
他播放了一段实验录像。黑液被置于辐射源附近时,会主动向辐射源方向延伸,形成触须状结构。当辐射停止,触须会缓慢缩回。
"像某种单细胞生物的趋化性,"祁连雪喃喃道,"但它明明是金属化合物。"
"更准确地说,是金属基生命形式,"张远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拿着一叠泛黄的纸张,"鼎内铭文已经初步破译,你们应该看看这个。"
三人来到保密会议室。张远山展开他手绘的铭文拓本和翻译稿。
"根据铭文记载,这尊鼎是大禹所铸九鼎之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有'域外之形'降临华夏,其血'黑如玄铁,动若活物'。大禹与巫祝合作,将这些'域外之形'的血液炼化,分铸于九鼎之中,镇守九州。"
祁连雪感到一阵寒意:"域外之形?是指外星生物吗?"
"铭文没有详细描述,"张远山摇头,"但提到这些存在'形无常形,质无定质',能'吞光噬声,化雷为食'。大禹将它们描述为'共工之裔',但上古神话中的共工是水神,这些特征更像是..."
"能量生命体,"陈志明接话,"以辐射为食的能量生命体。我们的黑液样本可能就是它们的'血液'。"
张远山点点头,又抽出一张纸:"更惊人的是这段——'鼎血有忆,纹为其思'。铭文明确指出,鼎内的黑色液体具有记忆能力,而鼎身上的纹路就是它的'思维模式'。"
会议室陷入沉默。祁连雪想起黑液在低温下形成的几何图案,与鼎身上的纹路惊人地相似。
"我需要向总部汇报,"她最终说道,"在此之前,暂停所有活体实验。"
陈志明欲言又止,最后只是点了点头。
---
祁连雪在午夜时分潜入了实验室。
她使用了最高级别的门禁卡,这是项目启动时军方秘密给她的特权,连陈志明都不知道。监控系统会显示这是例行安全检查,不会有记录。
主实验室一片漆黑,只有安全灯的微弱红光。黑液样本被存放在特制的超导磁悬浮装置中,防止它与任何容器发生反应。祁连雪输入密码,打开了观察窗的屏蔽层。
黑液在常温下像一团粘稠的原油,但在她靠近时,表面突然泛起涟漪。祁连雪屏住呼吸,取出一个小型辐射源——一小块低剂量钴-60,这是她从医疗设备中偷偷取出的。
当她把辐射源靠近容器时,黑液立即有了反应。它像被无形的手拉扯般向辐射源方向延伸,形成一个凸起。凸起顶端逐渐变细,最后成为一根发丝般的细丝,直指辐射源。
祁连雪小心地将辐射源左右移动,黑液细丝精准地跟踪着。她将辐射源贴在容器壁上,细丝立即附着上去,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吞噬"辐射。更诡异的是,随着吞噬过程,黑液内部开始出现细小的光点,像夏夜萤火虫般明灭。
"上帝啊..."她轻声叹道。
突然,警报声响起。祁连雪一惊,迅速收起辐射源。但黑液并没有恢复平静,相反,它开始剧烈翻腾,表面形成复杂的褶皱。安全系统自动启动了应急程序,实验室被冷蓝色的应急灯照亮。
就在祁连雪准备离开时,她注意到旁边实验台上有一个小鼠笼。那是陈志明私自设置的活体实验组。笼子里有三只小白鼠,其中一只的笼子里有一小块黑色物质。
几乎是出于本能,祁连雪走向鼠笼。当她靠近时,恐怖的一幕发生了:那块黑色物质突然"跳"起来,包裹住了最近的一只小白鼠。老鼠只发出半声尖叫就被完全包裹,形成一个黑色的茧。
茧在蠕动。
祁连雪感到一阵恶心,但强迫自己观察。大约三分钟后,黑茧开始变硬,颜色也从漆黑变为青灰色。又过了两分钟,黑茧完全固化,表面出现细密的纹路——与青铜鼎上的纹路一模一样。
随着一声脆响,茧裂开了。里面没有老鼠的尸体,只有一小块青铜色的物质,形状像是一只蜷缩的老鼠雕塑。
祁连雪颤抖着取出手机拍下这一幕。就在这时,主实验室的门突然滑开,陈志明站在门口,脸色阴沉。
"我就知道会是你,"他冷冷地说,"军方总是忍不住越界。"
祁连雪正想解释,突然注意到陈志明的眼睛在应急灯下泛着不自然的青光。她下意识地后退一步,手摸向腰间的配枪。
"不用紧张,祁上校,"陈志明的语气突然变得异常平静,"它只是想和你交流。"
"它?"祁连雪握紧了枪柄。
陈志明微笑着走向那个小鼠笼,拾起老鼠形状的青铜块:"多么完美的转化。碳基生命直接转化为硅基结构,而且保留了完整的形态记忆。"他转向祁连雪,"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祁连雪没有回答,她的目光落在陈志明的手腕上——袖口下方,隐约可见皮肤上有青黑色的纹路,与鼎纹如出一辙。
"这意味着,"陈志明继续道,声音突然变得不像人类,"我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载体。"
祁连雪拔枪的瞬间,实验室的所有灯光同时熄灭。在绝对的黑暗中,她感到有什么冰冷的东西触碰到了她的手腕...
第二天清晨,祁连雪在自己的办公室醒来,头痛欲裂。她完全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实验室的。打开电脑查看监控记录,昨晚的实验室内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异常活动的记录。
但当她检查手机时,发现了一张模糊的照片:一个半鼠半青铜的畸形物体,背景是实验室的应急灯光。照片时间显示是凌晨2:17分。
而她的手腕内侧,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青铜色斑点,形状像是一滴凝固的血液。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482/5047052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