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海市逆行者
渤海七号钻井平台的钢架结构在暮色中如同一个孤独的钢铁巨人,矗立在漆黑的海面上。张远山站在甲板边缘,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息拍打在他脸上。他握紧手中的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声呐扫描图——那是一个直径超过三公里的完美圆形结构,静静地躺在海平面下四百米处。
"张教授,您应该看看这个。"祁连雪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她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资料,"我把声呐图像和鼎耳地图做了叠合比对。"
张远山接过纸张,呼吸瞬间凝滞。两张图像几乎完全重合——渤海海底那个神秘结构的轮廓,与那尊西周青铜鼎耳内侧蚀刻的诡异地图一模一样。三个月前,他在陕西一座西周贵族墓中发现那尊青铜鼎时,还以为耳内的螺旋纹路只是装饰图案。直到他用显微镜观察,才意识到那竟是一幅精细得令人毛骨悚然的海底地形图。
"这不可能..."张远山的手指微微发抖,"三千年前的古人怎么可能知道渤海海底的地形?"
祁连雪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控制室的冷光。"更不可能的是,根据碳十四测定,那个海底建筑群的年代比西周还要早至少两千年。"
一阵刺耳的警报声突然响起。张远山快步走向控制室,透过玻璃窗看到声呐显示屏上,海底结构正发出微弱的脉冲信号。操作员小王转过头,脸色苍白:"张教授,海底有动静...不是地震,更像是...某种机械运转。"
控制室的大屏幕上突然切换成水下机器人传回的实时画面。浑浊的海水中,隐约可见一片巨大的青铜色结构——那不是锈蚀的船骸或自然形成的矿物沉积,而是明显的人工建筑群。建筑表面覆盖着某种生物质,随着海流轻轻摆动,如同呼吸。
"准备潜水器。"张远山听见自己的声音异常冷静,"我要亲自下去看看。"
二十分钟后,张远山穿好重型潜水服,站在潜水舱口。祁连雪帮他检查氧气阀,眉头紧锁:"教授,您确定要亲自下去?我们还不清楚下面有什么——"
"正因为不清楚,才需要亲眼确认。"张远山调整着头盔,"科学就是要在未知面前保持好奇,而不是退缩。"
潜水舱注水完毕,张远山随着潜水器缓缓下沉。阳光很快被海水吞噬,四周陷入一片深蓝。随着深度增加,压力逐渐增大,潜水服发出轻微的金属摩擦声。
"下潜至200米,一切正常。"张远山对着通讯器报告。
"收到,教授。"祁连雪的声音伴随着电流杂音传来,"声呐显示您即将接近目标区域。"
潜水器的探照灯划破黑暗,照亮了前方的海底。突然,一片巨大的阴影出现在光束中——那是青铜建筑群的边缘。张远山屏住呼吸,眼前的景象超出了他所有的预期。
那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建筑。没有直角,没有直线,整个结构呈现出一种有机的、近乎生物形态的扭曲。巨大的青铜构件以违反欧几里得几何的方式相互连接,形成类似深海海绵骨骼的多孔网络。建筑表面覆盖着细密的纹路,在灯光下闪烁着诡异的金属光泽。
"老天..."通讯器里传来平台控制室的惊呼。
张远山操纵潜水器靠近其中一座较高的结构。近距离观察下,他发现那些纹路并非简单的装饰——它们呈现出明显的分形特征,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嵌套,越靠近看越复杂精细。
"这...这不像是人类能设计出来的结构。"张远山喃喃自语,感到一阵眩晕。那些纹路似乎具有某种催眠效果,他的视线无法从上面移开。
"教授?教授!"祁连雪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您的生命体征出现波动,是否需要上浮?"
"不,继续探索。"张远山深吸一口气,控制潜水器绕到建筑的另一侧。那里有一道类似门户的开口,边缘布满突触状的凸起,如同某种生物的神经末梢。
就在这时,潜水器的灯光捕捉到了一个移动的物体。张远山猛地转头,看到一团黑色液体状物质从建筑深处涌出。那东西没有固定形状,却在水中诡异地维持着轮廓,如同有生命一般。
"平台,你们看到这个了吗?"张远山的声音有些发抖。
"看到了,教授。"回答的是技术员王磊,"看起来像是某种...原油渗漏?"
那团黑液突然向潜水器扑来,速度快得惊人。张远山本能地后撤,黑液却在即将接触潜水器的瞬间改变了方向,向着海面——准确地说,是向着钻井平台的方向——疾驰而去。
"平台注意!有不明物质正向你们移动!"张远山紧急呼叫。
通讯器里传来一阵混乱的声响,接着是祁连雪的喊声:"声呐显示大量黑色物质正从海底建筑群涌出,全部朝平台方向移动!"
张远山决定立即上浮。当他回到平台时,控制室已经乱成一团。监控屏幕上,数十团黑液正在平台下方聚集,形成一片不断蠕动的黑色海洋。
"它们要做什么?"王磊脸色惨白。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所有人屏息盯着屏幕,看着那些黑液开始...排列。它们逐渐组成模糊的人形轮廓,整齐地面向平台,做出跪拜的姿态。
"它们在朝拜..."祁连雪轻声说,声音里充满难以置信。
张远山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就在这时,声呐操作员突然喊道:"教授!海底建筑群正在发出声波信号!"
"分析频率。"张远山命令道。
几秒钟后,结果出来了:"52赫兹,持续脉冲。"
张远山和祁连雪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这个频率与青铜鼎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共振频率完全相同。
"教授!"王磊突然指着监控屏幕。那些黑色人形正在解体,重新融入海水,但声呐显示它们并非消散,而是以更微小的形态渗透进了平台的结构中。
"立即启动隔离程序!"张远山下令,"所有人穿上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任何可能被污染的物体!"
警报声响彻平台。张远山把祁连雪拉到一旁,压低声音:"我们需要更多信息。你负责分析那些声波信号,我去查阅所有关于这个海域的历史记录。"
祁连雪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等等,1987年黄河断流事件...我记得当时有传闻说河床露出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张远山眼前一亮:"查!特别是任何被封存的军方或地质局档案!"
当晚,张远山在平台的临时实验室里研究从海底带回的样本。那些青铜碎片在显微镜下显示出令人不安的特性——金属内部有类似生物细胞的微观结构,而且似乎仍具有某种活性。
"这违背了所有已知的冶金学..."张远山喃喃自语,记录着观察结果。突然,实验室的门被猛地推开,祁连雪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沓发黄的档案。
"教授!我黑进了国家地质局的加密数据库!"她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您看看这个!"
档案上盖着"绝密"字样,日期是1987年8月15日。照片上,干涸的黄河河床中,竖立着数十根青铜柱,表面布满与海底建筑相同的纹路。报告记载,军方在三天后封锁了现场,所有目击者被下达封口令。
"还有更可怕的..."祁连雪翻到最后一页,"根据这份报告,那些青铜柱在被发现前一周...发出了52赫兹的声波脉冲。"
张远山感到一阵眩晕。三千年前的青铜鼎,五千年前的海底建筑,三十多年前的黄河青铜柱...这一切被某种超越人类理解的力量联系在一起。
"教授!紧急情况!"王磊的声音从走廊传来。张远山和祁连雪冲出去,看到王磊和几个技术人员围着潜水装备准备室。
"是小李,"王磊脸色惨白,"他昨天负责检查潜水器,刚才突然晕倒了..."
张远山推开人群,看到年轻的技术员小李躺在地上,全身抽搐。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他的手臂和颈部皮肤正在变成一种灰暗的角质状物质,表面浮现出与青铜建筑相同的微细纹路。
"立即隔离!"张远山命令道,"所有人不要直接接触他!"
祁连雪戴上手套,小心地检查小李的状况。"他的体温异常低,但生命体征稳定...教授,他的眼睛!"
小李的眼白正在变成一种暗沉的青铜色。突然,他睁开眼睛,瞳孔已经收缩成两条细缝。他的嘴唇蠕动,发出不似人声的低语:
"母亲...在呼唤...我们必须回去..."
张远山后退一步,感到科学理性的基石正在崩塌。就在这时,整个平台突然剧烈震动,警报声再次响起。
"海底建筑群正在活动!"控制室传来喊声,"声呐显示大型结构位移!"
张远山冲向甲板,祁连雪紧随其后。夜色中,海面开始形成巨大的漩涡,直径达数百米。在漩涡中心,隐约可见某种巨大的结构正在上浮。
"那是什么..."祁连雪的声音淹没在突然响起的、震耳欲聋的52赫兹低频声中。那声音直接穿透颅骨,在大脑中引起共鸣,带来无法忍受的疼痛和幻觉。
张远山跪倒在甲板上,看到海水中浮现出无数黑色人影,它们整齐地朝向漩涡中心朝拜。在意识消失前的最后一刻,他仿佛听到一个声音直接在他脑海中响起:
"时候到了...逆行者...回归母亲..."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482/5046947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