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四十三章 用数据说话

第四十三章 用数据说话


接下来的三天,郑昊几乎没有离开过招待所。他把房间变成了一个临时的技术研究室,桌上摆满了纸张、图表和各种计算草稿。

王厂长很支持郑昊,按郑昊的请求特意从厂里的技术资料室借来了一些农业和气象方面的资料。张科长也帮忙从气象站找来了当地近几年的气候数据。

"郑师傅,你这是在搞什么?"张科长看着满桌子的资料,"比我们设计机器还要复杂。"

"没办法,他们质疑的每一个问题,我都得用数据来回答。"郑昊头也不抬地说着,手里的笔不停地计算着什么。

郑昊重新设计了大棚的保温系统。原来简单的竹架结构被改进为双层薄膜设计,中间留有空气层增强保温效果。他还设计了简易的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

最复杂的是温度计算。郑昊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逐月分析了冬季的日照时间、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然后计算大棚内的温度变化曲线。

"这个计算太复杂了。"郑昊皱着眉头,"得考虑太阳辐射角度、薄膜透光率、土壤蓄热能力..."

前世的知识在这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虽然他前世并没有专门研究过农业系统,但基本的物理原理是一样的。

而且前世这时十年后,大棚推广时,他也参加过相关部件的制作,这这样凭借着前世积累经验,郑昊一步步推演出温度预测。

第二天,王厂长来看郑昊的进展。

"怎么样?有把握吗?"王厂长关心地问。

"基本上没问题。"郑昊指着桌上的图表,"我重新计算了温度数据,即使在最冷的时候,大棚内的温度也能保持在5度以上。"

"真的?"王厂长有些惊讶,"那不是比他们预期的要好?"

"关键是设计。"郑昊解释道,"我改进了保温结构,还设计了一套简单的辅助保温措施。"

"什么措施?"

"夜间在大棚内放几个装热水的大缸,利用热水散热来提高夜间温度。"郑昊挠挠头,烧煤效果更好,不过太难推进,"这个办法简单有效,成本也不高。"

王厂长听了连连点头:"这个想法不错。那种植品种的问题呢?"

"我重新选择了适合低温的品种。"郑昊拿出另一张表格,"萝卜选择冬萝卜,黄瓜暂时不种,改种菠菜和韭菜。"

"为什么改种这些?"

"菠菜和韭菜都比较耐寒,而且生长期短,风险相对较小。"郑昊解释,"等第一茬试验成功了,再考虑种植要求更高的蔬菜。"

第三天上午,郑昊终于完成了全部的技术方案。厚厚的一摞纸,包括设计图纸、数据计算、种植计划、风险控制等各个方面。

下午三点,郑昊在王厂长的带领下,再次来到市农林局。这次不光是李德华和张德全,还来了另外两个技术人员。

"小郑,方案准备好了?"李德华开门见山地问。

"准备好了。"郑昊把厚厚的方案放在桌上,"请各位领导审阅。"

张德全拿起方案翻了翻,眉头先是皱起,然后慢慢舒展开来。

"这个方案做得很详细啊。"张德全有些意外,"连气象数据都用上了?"

"是的,我重新计算了温度变化曲线。"郑昊指着其中一页图表,"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大棚内的温度完全能够满足蔬菜生长需求。"

李德华也凑过来看,发现图表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计算公式。

"这些计算是你自己做的?"李德华有些不敢相信。

"是的。"郑昊肯定地回答,"我查阅了相关的技术资料,然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正。"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提出质疑:"小同志,你这个双层薄膜设计,中间的空气层厚度是怎么确定的?"

"根据保温效率和材料成本的平衡计算。"郑昊翻到相应的页面,"空气层太薄保温效果不好,太厚则浪费材料,5厘米是最优厚度。"

"那通风系统呢?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开口位置?"另一个技术员也开始认真提问。

郑昊详细解释了通风系统的设计原理,包括空气流动、换气等等。

张德全越听越惊讶,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对技术细节的掌握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你这个辅助加热的方案很有意思。"张德全指着热水缸加热的设计,"简单实用,确实是个好办法。"

"这是考虑到成本和实用性。"郑昊解释,"农村条件有限,太复杂、太贵的方案不现实。"

李德华看着种植方案:"你为什么不种黄瓜了?"

"黄瓜对温度要求确实比较高,风险较大。"郑昊如实说,"我选择了菠菜和韭菜,这两种菜比较耐寒,而且生长期短,成功的把握更大。"

"这个考虑很实际。"张德全点点头,"循序渐进,先易后难,这是正确的思路。"

讨论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技术人员们提出了各种问题,郑昊都能详细回答。渐渐地,房间里的气氛开始发生变化。

"小郑,你这个方案确实做得很专业。"李德华不得不承认,"很多技术细节考虑得都很周到。"

"关键是可操作性强。"张德全也表示认可,"没有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都是实用的技术。"

但是,李德华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技术方案我们认可了,但还有个问题。万一试验失败了怎么办?"

"这个我也考虑过。"郑昊翻到风险控制的页面,"我分析了可能的失败原因和应对措施。即使最坏的情况,损失也是可控的。"

"怎么个可控法?"

"塑料薄膜可以回收利用,竹架材料可以用作其他用途,实际损失主要是人工和时间。"郑昊详细分析,"而且这个试验本身就是探索性的,失败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

"那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李德华关键问题。

"根据我的计算和分析,成功的可能性在70%以上。"郑昊很有信心,"如果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应该能达到预期效果。"

张德全和其他技术人员交换了眼神,然后对李德华点了点头。

"小郑,你的方案确实让我们刮目相看。"李德华的态度明显缓和了很多,"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个试验是可行的。"

郑昊心里一喜,但李德华接着又说:"不过,还有个程序问题。"

"什么程序问题?"

"塑料薄膜的申请需要上报,而且要说明用途和责任人。"李德华解释,"你是个人身份,我们不好直接支持。"

这个问题郑昊早就想过了:"能不能以技术合作的形式?我提供技术方案,你们提供材料支持,共同进行这个试验。"

"技术合作?"李德华考虑了一下,"这个想法倒是可行。"

"而且试验过程中的所有数据都归农林局所有,成功后的推广也由你们来主导。"郑昊进一步提议,"我就是个村里派出的参与者。"

张德全眼睛一亮:"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申请材料了。"

"还有一点。"郑昊认真地说,"这个试验我代表村集体参与,不收取任何报酬,所有收益都归村集体所有,只是希望市农林局能给些支持。"

李德华听了,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小伙子,你这觉悟很高啊。"

"这是应该的。"郑昊坦然地说,"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比什么都重要。"

张德全点点头:"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是真心为了家乡,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好,很好。"

"就是说,这是村集体与我们农林局的合作项目,你是村里推荐的技术员?"李德华确认道。

"没错。"郑昊点头,"这样既解决了程序问题,也降低了各方面的风险。"

李德华和张德全商量了一下,然后说:"这个方案我们原则上同意了。不过还需要写个正式的文件让局长审批。"

"什么时候能定下来?"郑昊迫切地问。

"明天我向局长汇报一下,如果没问题,后天就可以签协议。"李德华做出决定,"塑料薄膜的申请我们马上就办。"

"那就太感谢了!"郑昊激动地站起身。

"别高兴得太早。"张德全提醒道,"试验能不能成功,还要看你的真本事。"

"我有信心。"郑昊坚定地说。

从农林局出来,王厂长拍了拍郑昊的肩膀:"小郑,你真是了不起,精通机械,德语也就罢了,农业你都这么了解,连老张他们都服了。"

"主要是准备充分。"郑昊谦虚地说,"不过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王厂长承诺道,"我就喜欢你们年轻人有朝气,拼搏的样子。"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9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