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村民的质疑
"这个试验项目,最重要的塑料薄膜由市农林局免费提供。"郑昊大声说,"我们只需要自己弄些竹竿搭上架子就行!"
"免费?"
"真的不要钱?"
一听免费,村民们的态度立刻发生了变化。
"那咱们要干什么?"张木匠问道。
"提供土地和劳动力。"郑昊回答,"建设大棚,管理蔬菜,这些需要咱们自己做。"
"如果成功了呢?能挣多少钱?"
"成功了,菜就是咱们的,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卖钱。"郑昊算了算,"一个大棚冬天能产菜两千斤左右,按市场价能卖不少钱。"
"两千斤?"
"那可不少啊!"
村民们开始交头接耳,讨论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这时,人群后面突然响起一个尖锐的声音:"谁知道是不是在骗咱们?万一搞砸了咋办?"
郑昊循声望去,说话的是还是付司令的老婆张桂花,村里有名的长舌妇。
"搞砸了材料不是白费了?到时候上面怪罪下来,咱们咋交代?"张桂花继续说,"我看这就是瞎胡闹,好好的地不种,搞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她这话一出,刚才还热烈讨论的村民们又开始犹豫了。
"是啊,万一失败了咋办?"
"而且还要占用耕地,到年底粮食不够吃怎么办?"
"这事要是出了问题,责任谁负?"
看到村民们的态度又开始摇摆,郑昊知道必须要硬气一点了。他站起来,大声说:"张桂花,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觉得市农林局的计划有问题,还是向阻挡大家致富?"
"我没那个意思,就是觉得这事太冒险。"张桂花有些心虚。
"冒险?"郑昊冷笑一声,"国家推广新技术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你说冒险?你这话要是传到市里,看看市领导咋想?"
这话一出,张桂花脸色就变了,再给她几个胆子,她也不敢质疑市里的决定,大队书记就是她见过最大的官了。
刘明华适时站了起来:"各位乡亲,这个项目是市农林局的重点试验项目,要上报市里备案的。成功了,咱们西尧村就是全市的先进典型,失败了,责任也在我们技术人员身上,和村民没有关系。"
"而且,"刘明华拿出一份文件,"这是市农林局的正式文件,黑字白纸写得清清楚楚。"
"失败?"郑昊冷笑一声,"付司令,你是盼着我们失败,还是怕我们成功?"
"我...我是为集体着想!"付司令有些心虚。
"为集体着想?"郑昊声音更加严厉,"那我问你,这个项目如果成功了,能给咱们村带来什么?"
不等付司令回答,郑昊继续说:"第一,咱们村成为全市的先进典型;第二,冬天能吃上新鲜蔬菜;第三,能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你说,这些对咱们村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是好事,但是..."
"没有但是!"郑昊打断他,"如果你真的为集体着想,就应该支持这个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项目,而不是在这里挑三拣四!"
这时,老王头站了起来:"付司令,你这话就不对了。昊子为咱们村争取到这么好的机会,你不感谢也就算了,还在这里泼冷水?"
"就是啊,人家免费给材料,又有技术指导,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
"付司令,你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村民们纷纷指责付司令,让他的脸色更加难看。
"我看你们是被他迷惑了!"付司令恼羞成怒,"万一这事出了问题,你们别后悔!"
"出问题?"郑昊冷冷地看着他,"付司令,你是希望出问题,还是怕没问题?"
这话一出,付司令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这是在暗示他别有用心啊!
李大壮看形势不对,赶紧站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都别吵了。这个项目既然有市里的正式文件,又有技术员指导,咱们就试试看。"
"市农林局决定和咱们村合作,搞一个蔬菜大棚试验项目。"郑昊重新介绍道。
经过刚才的冲突,村民们的疑虑逐渐打消,开始认真询问技术细节。
"昊子这是为咱们村争光啊!"
"是啊,市里的项目选中咱们村,这是多大的面子!"
"但粮食不够冬天过冬的怎么办..."
这时,知青点的张国强站了起来:"我想说几句。"
"国强,你说。"李大壮点头。
"我是长春人,这个大棚技术我了解一些。"张国强说,"我长春的家人给我写信描述过,这种大棚,效果很好。我觉得这个项目完全可行。"
"国强说得对!"王家祥也站起来,"咱们知青点全力支持这个项目!"
老赵坐在后面,脸色有些复杂,但没有说话。
"那就这么定了!"李大壮拍板,"这个项目咱们村支持!具体怎么搞,昊子你和刘技术员商量。"
"好!"郑昊点头,"明天我们就去实地考察,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大棚。"
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村民们三三两两地散去,都在议论着这个新鲜事物。
郑昊和刘明华被围在中间,不断有人询问具体细节。
"昊子,这事要是成了,咱们村可就出名了!"老王头兴奋地说。
"是啊,到时候其他村的人都得来学习!"
"咱们西尧村要成先进典型了!"
看着村民们兴奋的样子,郑昊心里也很高兴。第一步算是成功了,接下来就是要把大棚真正建起来,让它发挥作用。
散会后,知青点的人围了过来。
"昊子,需要我们帮忙的尽管说。"王家祥主动表态。
"是啊,咱们都是有文化的,可以帮着做一些技术记录什么的。"李大伟也很积极。
"谢谢大家支持。"郑昊很感激,"等大棚建起来,确实需要大家帮忙。"
有了这些知青和刘明华,郑昊 只要陪他们种植出第一批蔬菜,之后便可交给他们了,之后他则可以放心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了。
知青点的赵顺则面色阴沉,没再说什么就走了。
等人都散得差不多了,郑昊和刘明华回到家。
"郑同志,今天这个会开得不错。"刘明华很满意,"虽然有些质疑声,但总体上村民们还是支持的。"
"这只是第一步。"郑昊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要把大棚建起来,让它真正发挥作用。"
"明天我们就去实地考察,选择最合适的地点。"刘明华说,"这事关系到试验的成败,马虎不得。"
"好,明天一早我就带你去看地。"郑昊点头。
当天晚上,全家人围坐在炕上,兴奋地讨论着今天的会议。
"昊子,今天村民们的反应比我想象的要好。"父亲郑大山很欣慰,"看来大家还是信任你的。"
"多亏了刘技术员带来的资料和照片。"郑昊说,"有了实际的例子,村民们就容易接受了。"
"那个张桂花真是讨厌。"母亲李秀花皱眉,"好端端的事,非要挑刺。"
"她就是嫉妒。"大哥郑建国说,"看不得咱们家好。"
"不过昊子今天应对得很好。"二哥郑建军说,"把她给镇住了。"
"以后还会有这样的人和事。"郑昊说,"咱们要有心理准备,把事情做好了,自然就没人说闲话了。"
"四哥,大棚什么时候能建好啊?"小妹郑丽天真地问,"我想看看冬天长出来的菜是什么样子的。"
"很快就能建好了。"郑昊摸摸妹妹的头,"到时候四哥带你去看。"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8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