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选择地址
第二天一早,郑昊就和刘明华开始了实地考察。
"咱们先去看看村东头那块地。"郑昊指着远处的一片空地说,"那里向阳,地势也比较平坦。"
两人沿着田间小路走去,身后跟着不少好奇的村民。大家都想看看这个神奇的大棚到底要建在哪里。
"昊子,你们要去村东头啊?"老王头赶着牛车路过,"那地方不行啊,太偏僻了。"
"是啊,那里离村子远,不方便。"村民张全蛋也跟着说。
刘明华掏出一个小本子,边走边记录:"选址要考虑几个因素:采光、排水、土质、交通,还有防风。"
刚到村东头,付司令就从后面追了上来:"等等!你们要在这里建大棚?"
"是的,这里条件比较好。"郑昊回答。
"好什么好?"付司令摇摇头,"这地方我最了解,每年春天都积水,根本不适合种菜。"
"积水?"刘明华皱了皱眉,"看起来地势挺高的啊。"
"你们是外地人,不了解情况。"付司令一脸"为你们好"的表情,"这里地下水位高,一下雨就涝。"
"那你说哪里合适?"郑昊明知故问。
付司令指着村西头的一片洼地:"那里最好,土地肥沃,交通方便。"
郑昊看了一眼那个方向,那是村里最低洼的地方,别说建大棚,平时下雨都要积水好几天。
"村西头那里不行。"老王头实在看不下去了,"那地方一下雨就成水塘,咋能建大棚?"
"老王头,你懂什么?"付司令瞪了他一眼,"那里土质好,适合种菜。"
刘明华蹲下来抓了把土看看,又用小铲子挖了个浅坑观察土层:"这里的土质确实不错,砂质壤土,透气性好。"
"关键是采光。"郑昊指着太阳的方向说,"大棚需要充足的阳光,这里朝南,全天都能晒到太阳。"
"还有排水。"刘明华站起来看了看周围的地形,"这里地势稍高,雨水能自然流走,不会积涝。"
付司令见自己的建议没人采纳,脸色有些难看:"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还不如你们这些外来的懂?"
"付司令,你说的村西头确实不行。"这时,村里的老农孟大爷走过来,"那地方我种了二十多年地,每年春天都要排水,咋能建大棚?"
"就是啊,那里最低洼,建大棚不是找麻烦吗?"
几个老农民都摇头,显然对付司令的建议不认同。
"你...你们!"付司令恼羞成怒,"非要跟我作对!"
郑昊没理他,继续和刘明华讨论技术问题:"刘同志,你看这里的风向怎么样?"
"冬天主要是西北风,这里有村子挡着,避风效果不错。"刘明华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地形,"而且离村子不算太远,管理方便。"
"那就这里了。"郑昊拍板决定。
"等等!"付司令还不死心,"这块地是集体的,你们凭什么私自决定?"
"这是村里同意的试验项目,有什么问题吗?"郑昊反问。
"试验归试验,但是选址要大家商量!"付司令说着,对围观的村民喊道,"大家说,是不是应该选个更好的地方?"
"我觉得村东头挺好的,除了偏一点。"老王头首先表态。
"是啊,那里阳光好,地势也高。"孟大爷也支持。
"付司令,你推荐的村西头真不行,那里太低了。"张全蛋也摇头。
看到大家都不支持自己,付司令的脸色更加难看。
这时,知青点的张国强也来了:"我看了一下,村东头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国强说得对。"王家祥也跟着来了,"选址很重要,关系到大棚的成败。"
刘明华拿出测量工具,开始详细测量这块地的各项数据:"地势高度差、土壤酸碱度、采光角度,这些都要记录下来。"
"还要考虑水源。"郑昊指着不远处的大坝,"这里取水也方便。"
"很好。"刘明华满意地点头,"这里确实是最佳选择。"
正在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村里的李大壮书记也来了。
"昊子,选好地方了?"李大壮问道。
"大壮叔,我们觉得这里最合适。"郑昊介绍了选址的理由。
李大壮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点点头:"确实不错,我也同意这里。"
"可是..."付司令还想说什么。
"付队长,大家都觉得这里好,你还有什么意见?"李大壮有些不耐烦了。
付司令看看周围的人,发现没有一个支持自己的,只好悻悻地说:"那就这里吧,不过要是出了问题,别怪我没提醒你们。"
说完,他就气呼呼地走了。
"这个付司令,就是爱挑刺。"老王头摇摇头。
"算了,不理他。"郑昊说,"咱们继续看地。"
刘明华用绳子和木桩开始规划大棚的具体位置:"按照设计,这个大棚长30米,宽8米,占地240平方米。"
"这么大?"村民们都很惊讶。
"不算大,标准的蔬菜大棚都是这个规模。"刘明华解释道,"太小了不划算,太大了管理不便。"
"建成以后是什么样子?"有村民好奇地问。
郑昊用手比划着:"就像一个长长的拱形房子,外面包着透明的塑料薄膜,里面种菜。"
"真的能保温?"
"当然能。"刘明华很肯定,"冬天外面零下十几度,里面能保持几度的温度。"
"那不是比屋里还暖和?"
"差不多。"郑昊笑着说,"所以冬天也能种菜。"
村民们围着规划出来的地块,兴奋地讨论着。虽然大棚还没建起来,但大家已经开始憧憬冬天吃新鲜蔬菜的日子了。
"昊子,什么时候开始建?"有人问。
"材料一到就开始。"郑昊说,"市里说这两天就能运到。"
"那我们也来帮忙!"
"对,大家一起干!"
看着村民们的热情,郑昊心里很高兴。虽然付司令在暗中使坏,但大多数村民还是支持的。
"还需要准备什么?"郑昊向刘明华问到。
"主要是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刘明华说,"这块地需要深翻一遍,然后整平。还要挖排水沟,防止积水。"
"好,我这就组织人手开始准备。"
"可以,先把地深翻一遍,然后整平。"刘明华点头,"等材料一到,就能直接开工建设。"
"昊子,需要多少人手?"李大壮问道。
"十来个就够了。"郑昊算了算,"主要是翻地和整平,不算太重的活。"
"我来!"老王头第一个报名。
"还有我!"张全蛋也举手。
"算我一个!"
村民们纷纷报名,很快就凑够了人手,郑昊还特意安排了两个知青前来学习。
"那就这么定了。"李大壮拍板。
"好!"大家齐声应道。
郑昊站在地块中央,大声说道:"乡亲们,今天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深翻土地、整平地面、挖排水沟。"
"具体怎么干?"有人问。
"先说深翻。"刘明华拿出一把铁锹做示范,"要挖到这个深度,大概30公分,把下面的土翻上来。"
"为啥要翻这么深?"
"深翻可以疏松土壤,增加透气性。"刘明华解释道,"还能把下层的养分翻到上面来。"
"原来如此。"村民们点头。
"翻地的时候,要把草根、石头都挑出来。"郑昊补充道,"大棚里的土要特别干净。"
"明白了。"
"咱们分成三组。"父亲郑大山开始安排人手,"一组负责翻地,一组负责整平,一组挖排水沟。"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8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